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常不轻菩萨品──当礼四众,说法华经

  二○、常不轻菩萨品──当礼四众,说法华经

  前面〈法师功德品〉第十九,说明凡修五种功德,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者,能得六根清净的果报。此品则提出实例,说世尊本生的亲身经历,往昔为常不轻菩萨(Sadāparibhūta)之世,他只知用一句「汝等皆当作佛」示人,即得六根清净。

  同时也于本品说明,凡不受持此经或有毁谤此经者,终究亦因此经之缘力,能入于佛道。这便是迹门〈方便品〉中所见的增上慢人五千人等,以及〈譬喻品〉颂文中所说「毁谤此经」的罪恶,入阿鼻狱至无数劫者,开了救济之门。

  此品是以得大势至菩萨(mahā-sthāma-prāpta)为说法对象的代表,此即常侍西方阿弥陀佛的大势至菩萨,一方面表示此经与西方净土有关系,另一方面亦与本经第二十五品的观世音菩萨相呼应。此二菩萨为阿弥陀佛胁侍,均为一生补处,而今都在法华会上出现。

  「尔时佛告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

  这段经文是说,若有人受持《法华经》,自持、教人持,自读、教人读,自诵、教人诵,自解说、教人解说,自书写、教人书写,可得六根清净的果报。若有人以恶口、毁谤、辱骂《法华经》,则如〈譬喻品〉的偈颂所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死堕无间地狱,永断佛种。但到本门流通分的〈常不轻菩萨品〉,不仅恶人有转机,更加强调了不修五品功德,但唱一句「汝等皆当作佛」忆持不失,表示对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唯一佛乘深信不疑,时时宣说,就有无量功德,而为成佛的主因。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这段经文是说,过去无量无数劫前,有佛出世名威音王如来,此佛灭后,乃至有二万亿佛次第出世次第灭度,皆同一号:威音王佛。在最初一尊威音王佛灭度之后的像法阶段,有一比丘,名常不轻,由于他每遇一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会上前礼拜赞叹说:「我深深地向你们致敬,我不敢轻慢你们,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是在行菩萨道,将来当得作佛。」而在那个时代,正是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不会相信他们在行菩萨道,更不会相信他们当来作佛。

  「威音王佛」梵文bhī?ma-garjita-svara-rāja,是本经本品所见的古佛中,最古的一尊佛,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禅宗常据此典故而云「威音那畔」,是指此佛之前的实际理地,为向上一着,向下则为佛门方便。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佛为极恶之人授成佛记,将提婆达多提升到世尊老师的层次,他为古仙人时曾以佛法开示因地的世尊,终于因此成佛。于是形成大乘思想之中有逆行菩萨的信仰,既有逆行菩萨及顺缘菩萨,那就不论遇恶人或善人,都宜看作自己的贵人、恩人。这种信仰,对我非常有用,以之自行化他,推广不遗余力。

  此〈常不轻菩萨品〉强调,面对增上慢人不信怀疑,甚至毁谤辱骂大乘佛法如《法华经》者,仍坚定的赞叹礼敬他们,深信他们将来必定成佛,现前就是菩萨行者。这对于中国佛教的禅宗鼓励极大,可与《涅槃经》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彼此呼应;不论信或不信,凡是有情,必将成佛。

  此一信念对我的启示功用极大,视一切人都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我也将此信心劝告他人,乃至全体世人。

  「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这段经文,叙述常不轻菩萨深信人人皆当作佛,非常生动。他「不专读诵经典」,故未修五品功德,不像一般法师讲经说法;他只知常行礼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四众,边拜边赞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虽然那些增上慢人,及心不净者,不信他们将来会成佛;甚至引起那些人的瞋恚心,用木杖砖块石头打他、掷他,他走避稍远,依旧站在那儿高声喊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这段经文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极大,不重视形式的弘经演教,但有成佛的信心,便是一切都有了。我们至少可以见到三点:1.佯狂的大修行人,例如寒山、拾得、布袋、道济等,是否有点神似?2.不求名闻、不避侮辱,但自默默游化于人间的行脚僧们,是否有些相似?3.佛制比丘不得礼敬王者俗人,中国僧侣在佛菩萨化现的信仰下,向四众礼拜以示感恩忏悔、尊敬者有之。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前品所说「六根清净,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

  常不轻比丘在快要命终的时候,听到虚空中威音王佛为他开示。这时是像法时代,威音王佛早已涅槃,离开他很久了,但是因为他信心这么坚定,认为一切四众弟子都能成佛,所以威音王佛受他的感应而在空中发出声音,对他宣讲早先说过的《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他听了之后能够全部受持,于是就像第十九品所说的,得到六根清净,并且延长他的寿命,达二百万亿那由他岁,住在世间,广为其他人说《法华经》。

  这位常不轻菩萨,原不转读诵经典,也未修习解说书写经典,只知逢人就拜,并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仅由此一信行功德,临终感得已经灭度的威音王佛在空中出声,为他说彼佛先曾说过的二十千万亿偈的《法华经》,使他受持之后立即获得〈法师功德品〉中的六根清净,而且延命住世,弘演此经。

  后于四千亿佛世,受持读诵此经,为四众说,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即释迦世尊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常不轻菩萨因为修了礼拜赞叹四众、肯定四众必将成佛的法门,最后听到了全部《法华经》,弘讲《法华经》,一生又一生、一生又一生地历经四千亿尊佛出世,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他都受持读诵这部《法华经》,而为四众说这部《法华经》;接着又经过千万亿佛,也在诸佛之中说这部《法华经》,所以当功德成就的时候他就成佛了,这就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因为听了《法华经》,说了《法华经》,经过那么长的时间受持、读、诵《法华经》,所以最后成了佛。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因缘很多,在他修行菩萨道的阶段中,历经那么多佛的时代、佛的世界,以及亲近听闻过诸佛所说的法,最重要的还是《法华经》,他之所以能够成佛,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法华经》。

  彼四众轻贱常不轻菩萨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今此会中四众,「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那些侮辱、谩骂常不轻菩萨,以及用木棍、石头、砖瓦打他的增上慢四众,经过很长的时间,如〈譬喻品〉所说,受大苦报,罪报受毕,又遇到常不轻菩萨。正由于打骂侮辱了常不轻菩萨及其所唱「汝等(恶人)皆当作佛」的因缘,常不轻菩萨慈悲,反而把他们教化度脱了,如今在释迦世尊法华会上的四众菩萨,就都是在那个时候曾经打骂过他的人,此时都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萻提心,已经到了不退转的程度。

  这段经文为我们点出:1.毁谤《法华经》思想的人,以及辱骂、杖打、瓦石投掷弘扬「众生成佛」信仰的人,罪过极重,定会受苦报。2.虽然种了恶因,要受罪报,但若由此结了善缘,终将成佛。3.菩萨度众生,已经不是基于慈悲怜愍心,也超越了感恩报恩心,更不是如《老子》所说的「以德报怨」。而是出于对一切众人的尊敬心,将每一个人平等地看作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如此一来,还会不愿对每一位普通人礼拜赞叹的吗?还不能如本品常不轻菩萨所说:「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的吗?

  像这段经文的妙义,早已在中国佛教之中流传,可惜尚未形成共同的风气。我们法鼓山有鉴于社会时代的需要,正在努力推动「把一切人尊敬为行菩萨道的菩萨」的观念。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