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八、随喜功德品──闻经随喜,为他人说
「随喜」的梵文anu-modanā,意谓随顺如来的教说,不违背如来教说,闻已心生喜悦。前面〈法师品〉是说,现在及未来的弟子们,闻经随喜,而得佛授记,此品则广说随喜之功德。此品所明为领受之喜,显示此心与所闻之佛境,相顺而不相违。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来灭后」,若有人,「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其第五十人,随喜功德,「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复以佛法而训导之,一时皆得阿罗汉果,尽诸有漏。是人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佛告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如果有人听到《法华经》,而心生随喜,之后,离开法会到了其他地方,就把他所听到的《法华经》,随自己的能力所及,告诉他的父母、宗亲、好友、善知识,功德当然大得无法比喻。这些听到他说《法华经》的人也生起随喜心,照着第一个人所说的《法华经》,随喜转教他人,他人闻已,又亦随喜转教他人。就像这个样子,辗转地到了第五十个人。
这第五十个人的随喜功德,也是极多极大;若是比较来说,有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的天道众生,向一人乞求,而此一人对那些众生凡有所欲,娱乐之具,全数给与。「是大施主,行如是布施」经「八十年」,然后用佛法训导,「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道,尽诸有漏,具八解脱」。此人功德尚「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何况有人能于法华盛会一开头,闻即随喜者,这种功德所致的福报,又比第五十人的随喜者,大得太多,是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数,根本无从可比。
「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痖……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前段经文是说明闻经随喜转教他人的功德,这段经文则说明三点:1.为了《法华经》前往僧坊,不论是坐是立,乃至须臾之间听受经法,以此功德,转生即得上妙交通工具,及天宫的果报。2.若是在讲《法华经》处坐着听讲,见有人来,你能劝他坐听,或分你的半座令他坐,以此功德,转生则得帝释座、梵王座、转轮圣王座。3.若你已知,而告知他人:有一部《法华经》,劝他一同前往,斯人受教,乃至仅于须臾之间得闻,以此功德,转生即与得陀罗尼的总持菩萨们共生一处,智慧利根,无有诸病,身不残缺,人相具足。
仅劝一人前往听经,就有如此殊胜功德,何况能够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之中,为之广说分别,并且自己也能如说修行的功德,当然是无量无边,不可以算数譬喻所及了。
「乘天宫」,是飞行自在、随心而往的豪华交通工具,今天大型航空客机的特等舱座,庶可比拟而远逊于彼。
「帝释」是欲界第二天,又名三十三天或忉利天的天王,梵名释提桓因,是梵文?akra-devānām indra的简译,位于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宫殿,故称三十三天,天主略称为帝释。《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四云:「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达罗帝也,正云能天帝。」依据《杂阿含经》卷四十第一一○六经所介绍的三十三天天主天帝释,共有八个异名:释提桓因、富兰陀罗、摩伽婆、娑婆婆、憍尸迦、舍脂钵低、千眼、因提利。都是由于各种因缘而得不同的异名,例如在经律中常以憍尸迦称呼帝释天,那是因为他本为人时,属于憍尸迦族姓。通常多称帝释或释提桓因。
「梵王」即是大梵天王,是色界初禅天天主,又称大梵王,《法华经》〈方便品〉及〈随喜品〉均称梵王。大梵王宫的状况,则如《俱舍论》卷八云:「于梵辅天处,有高台阁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别地,如尊处座,四众围绕。」《法华经?序品》则有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是说,此娑婆世界的造物主梵天王,名为尸弃大梵,另名光明大梵。其实,梵天Brahma-devā是指色界初禅天,由于此天已离欲界淫欲,寂静清净,故名为梵。
在此初禅天中又分三天:1.梵众天,是民。2.梵辅天,是臣。3.大梵天,是君主。通常所称的梵天,往往仅指大梵天王,名为尸弃?ikhin,因其笃信佛法,每遇有佛出世,必来最初请转*轮;又常侍佛右侧,手持白拂。此与印度外道所信的大梵天,乃名同而实异。佛教的梵王居于初禅与二禅间的禅定位,例如《俱舍论疏》卷八有云:「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
「转轮圣王」梵名遮迦越罗cakra-vartin-rājā,印度古传说中,此王即位时,感得天降轮宝,转其轮宝降伏四方,故名转轮王,又因由轮宝前导飞行空中,其轮宝降伏四方,故名转轮王,又因由轮宝前导飞行空中,故称飞行皇帝。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铁轮王伏南瞻部洲的一洲,铜轮王治东及南之二洲,银轮王辖东西南之三洲,金轮王统领天下南北东西的四大部洲。于增劫人寿二万岁至八万岁间,转轮王出世;于减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间,转轮王出世。王具三十二种大人相。
「陀罗尼菩萨」,请参阅本经〈分别功德品〉对「闻持陀罗尼」及「旋陀罗尼」的说明。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三、劝持品──尼众受记,佛后弘经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四、安乐行品──身口意誓,四安乐行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五、从地涌出品──本门所化,无量无边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六、如来寿量品──佛寿无量,永不入灭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七、分别功德品──清净果德,弘经威力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八、随喜功德品──闻经随喜,为他人说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九、法师功德品──五品法师,六根清净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常不轻菩萨品──当礼四众,说法华经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一、如来神力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二、嘱累品──摩顶付嘱,宣法报恩
-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三、药王菩萨本事品──烧身供养,报听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