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选集 三十八、禅思方便.如实观察.如实正观
三十八、 禅思方便.如实观察.如实正观
>
第15 (9) 经﹙上p1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此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58 (61) 经﹙上p9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8 (265) 经﹙上p6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阿毗陀处恒河侧。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无坚实故。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坚固材,执持利斧,入于山林,见大芭蕉树,液直长大,即伐其根,斩截其峰,叶叶次剥,都无坚实。(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行,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诸行无坚实故。诸比丘!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头,幻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幻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识无坚实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周匝谛思惟,正念善观察,
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
离于三法者,身为成弃物。寿、暖及诸识,离此余身分,
永弃丘冢间,如木无识想。此身常如是,幻伪诱愚夫,
如杀、如毒刺,无有坚固者,比丘勤修习,观察此阴身,
昼夜常专精,正智系念住,有为行长息,永得清凉处」。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74 (66) 经﹙上p108﹚五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观察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识集?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观察色集,色味,色患,色离故,乐彼色,赞叹、爱着,于未来世色复生;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彼色生,受、想、行、识生已,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想、行、识,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观察色集,色灭,色昧,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乐着色,亦不生未来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故,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3340 (1247) 经﹙下p70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当专心方便,随时思惟三相。云何为三?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则于是处其心下劣。若复一向思惟举相,则于是处掉乱心起。若复一向思惟舍相,则于是处不得正定,尽诸有漏。以彼比丘随时思惟止相,随时思惟举相,随时思惟舍相故,心则正定,尽诸有漏。如巧金师、金师弟子,以生金着于炉中增火,随时扇辰,随时水洒,随时俱舍。若一向鼓辰者,即于是处生金焦尽。一向水洒,则于是处生金坚强。若一向俱舍,则于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是故巧金师、金师弟子,于彼生金,随时鼓辰,随时水洒,随时两舍,如是生金、得等调适,随事所用。如是比丘!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尽」。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43 (86) 经﹙上p13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无常为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于色,正观已,于色生厌,离欲,不乐,解脱;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40 (83) 经﹙上p13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住,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253 (202) 经﹙上p249﹚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欢喜已作礼而去。
第171 (103) 经﹙上p179﹚
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不增剧耶」?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敎,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比丘问讯,汝苦患渐差不?众苦不至增耶」?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隐,身诸苦转增无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绳继头,两手急绞,极大苦痛;我今苦痛,有过于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内藏,其牛腹痛,当何可堪!我今腹痛,甚于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悬着火上,烧其两足;我今两足,热过于彼」。时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以差摩比丘所说病状,具白诸上座。时诸上座,还遣陀娑比丘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世尊所说,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汝差摩能少观察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耶」?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敎已,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语汝:世尊说五受阴,汝能少观察非我、非我所耶」?差摩比丘语陀娑言:「我于彼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陀娑比丘还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诸上座比丘复遣陀娑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汝能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漏尽阿罗汉耶」?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敎,往诣差摩比丘所,语差摩言:「比丘!能如是观五受阴者,如漏尽阿罗汉耶」?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非漏尽阿罗汉也」。时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也」。时诸上座语陀娑比丘:「汝复还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敎,往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罗汉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者,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诸上座复遣陀娑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汝言有我,于何所有我?为色是我?为我异色?受、想、行、识是我?为我异(受、想、行、)识耶」?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不言色是我,我异色;受、想、行、识是我,我异(受、想、行、)识,然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何烦令汝驅驰往反,汝取杖来,我自扶杖诣彼上座,愿授以杖」!
差摩比丘即自扶杖,诣诸上座。时诸上座遥见差摩比丘扶杖而来,自为敷座,安停脚机,自往迎接,为持衣钵,命令就座,共相慰劳。慰劳已,语差摩比丘言:「汝言我慢,何所见我?色是我耶?我异色耶?受、想、行、识是我耶?我异(受、想、行、)识耶」?差摩比丘白言:「非色是我,非我异色;非受、想、行、识是我,非我异(受、想、行、)识,然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譬如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华香,为即根香耶?为香异根耶?为茎、叶、须、精粗香耶?为香异精粗耶?为等说不」?诸上座答言:「不也。差摩比丘!非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根即是香,非香异根;亦非茎、叶、须、精粗是香,亦非香异精粗也」。差摩比丘复问:「彼何等香」?上座答言:「是华香」。差摩比丘复言:「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离色;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离(受、想、行、)识。然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诸上座!听我说譬,凡智者因譬类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种种灰汤浣濯尘垢,犹有余气,要以种种杂香熏令消灭。如是多闻圣弟子,虽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然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差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时诸上座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我闻仁者初所说,已解、已乐,况复重闻!所以问者,欲发仁者微妙辩才,非为娆乱,汝便堪能广说如来、应、等正觉法」。时诸上座闻差摩比丘所说,欢喜奉行。
-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三十九、何故出家
-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三十七、不如实知→如实知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