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
──三十一年下学期在汉藏教理院讲──
中国最流行而又最普遍的佛法,有台、贤、禅、净四派。这四派是中国一向所特重的,所以过去在武昌佛学院等处,都曾讲过天台四教仪和贤首五教仪。中国自宋明以来,凡讲教义者,都是讲的天台和贤首;多年隐诲的唯识、中观、俱舍等宗,至最近几十年才兴盛起来。然而近来一般人对天台、贤首似乎又疏远了!故现在又来亲讲天台四教仪,将来还要讲贤首五教仪,因为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应当把它好好的研究发扬光大。至于禅、净二宗,如本院现在讲的楞严经,可以明禅宗。弥陀、弥勒上生经,可以明净土宗。
关于天台的教义,除了四教仪外,还有四教义,天台八教大意和教观纲宗等书。
四教仪有它的长处,如有些名相在教观纲宗里面没有,而这里却说得很详细;四教义里有些文很广泛,而这里却很简要。
天台四教仪的‘仪’字,是仪式的意思。因为天台有四教四仪,合即所谓八教。
贤首宗也摹仿天台而造五教仪,可见仪又不可作四仪解,所以是仪轨义,就是阐明天台判摄教理的一定仪轨。
天台、是山名,在现在的浙江。中国古时的习惯,凡是对尊重的人,都不直接称他的名、字,叫做避讳。佛教史上如曹溪六祖、洞山禅师等,都是由山得名的;天台大师亦尔。他的原名智顗,隋炀帝见他的智慧高深,故又称他为智者。他是湖北人,初曾宏化于湖北玉泉寺和南京的瓦官寺,然住得最久而宏扬最盛的地方,则为天台山。天台山可以说是他的根本道场,所以平常称他为天台大师。天台宗,就是指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所创立的教义。
这里还要讲明的,就是智者大师若直接传承于印度的龙树,则为天台第四祖;但以中国北齐慧文大师算起,则为第三代。但天台宗为什么不以初祖而立宗名呢?这与中国佛教史有极大的关系。
中国佛教特重于禅观。初期传入之佛教,经典虽有法华、般若等的翻译,但初译过来的阿毗昙心及毗婆沙论等,里面都有专门讲禅定的。故中国佛教之初期,有所谓毗昙宗,有专门的禅师、禅经等。至道安法师时、仍然如是,不过、这时已有弥勒上生经的翻译了,所以道安修兜率净土。至慧远法师之净土法门,亦为当时至高的禅观。他临命终时,曾在定中三见净土,这可见他的念佛不同后人,是修证三昧的。继庐山以后的昙鸾,本宏涅槃,觉得寿命太短,所以先学仙,十六观经译至,遂弃仙而修无量寿净土,始启后来的他力净土。总之、远公时的净土观门,实是其时一般的至高无上禅法。
稍迟、罗什法师译出的三论及大智度论、成实论等,阐明诸法皆空,或即空即假即中之理,他的门下宏此诸论甚盛。中国重禅观的人,亦依此义而修,乃有北齐慧文禅师奉龙树论明一心三观而得一心三智,所以天台的初祖,原是修禅观的。后来华严经、十地论等译讲昌明时,乃有杜顺禅师依华严经修法界观,故华严宗初祖,亦专重修禅。由上看来,可见台、贤、净诸宗,都是由修禅起的。在罗什之后有名的道生法师,为当时的义学界所不容,因为他说阐提有佛性,独创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说。后来、达摩菩提就乘此风气,打开了直至佛地不立位次之禅宗,成为后代所谓祖师禅。
天台的初祖慧文,和华严的初祖杜顺,因为都是修禅定的,教义尚未充演,故不以他们为宗主。至第二代才渐有轮廓,到第三代所依的经论才丰富,而教仪也就完成了。这时,天台宗、华严宗才正式宣告成立。若以禅观为宗,当然应以慧文、杜顺为宗主,但后来着重于讲教仪,故须以智者、贤首为宗了。不过、他们的根底,还是由禅定而来,如天台的一心三观,华严的法界观是。禅宗和净土则略有不同,天台、贤首因为讲教仪,故至第三代才能成立。禅宗是不立文字不讲教仪的,要讲也不过略谈经中的精要而已,如六祖讲金刚经一样,只能提纲挈领地讲一个大意罢了!他既专重于禅定止观,所以在初祖实行修禅的人便可立为宗主。还有禅宗既重实践修持,中国佛教历史开始后,重禅的精神都收归此宗;所以唐、宋以来,它能特别兴盛,成为中国佛教的正统。
净土也是特重于修行,最初观想念佛,念佛功德等。后来以禅宗影响,专重一心不乱的持名念佛,这是很易行的。后来宏扬天台、贤首的,和参禅的永明寿禅师等,都拿他作为助行。一直到了明末的时候,修华严法界观和天台一心三观的人已少,禅宗亦衰,人都趋向于净土,尤以莲池大师为最著。先由他建立净土之轨范,继之以蕅益等的努力宣扬,于是净土才独为发达。以上便是说明一为重教,一为重行,所以净土、禅宗皆以初祖立宗,和天台、贤首的以三祖立宗不同。
这样、中国佛教特重禅观为正统,要恢复振兴,必须重修禅观。可是越到后来越简单了,仅看一句话头,这样门庭愈狭小、愈孤陋寡闻,便成一种空腹高心,一无所知的人,不但不达禅宗,而且也完全荒废了教律,以致成为现在这样的衰颓现象!实际上,连实行的净土,也愈简易愈陋劣而成空壳了!要振兴中国的佛教,当拿余方的来补充。中国佛法正统,自然要重禅观,不过不单是看话头的禅,要发达教义上的禅观,如天台的一心三观和贤首的法界观等;还要研究戒律和念诵,须多习经教,这样才能把中国佛法因此而复兴。
中国为禅观正统的佛法,其他的地方呢?依锡兰、缅甸、暹罗等一带的佛教看,他们特重的是律仪,修定的人很少。至于教义、于巴利语经论等也有研究,惟最重律仪,可见他们的正统是律仪。西藏和日本则偏重于念诵,因重念诵故,亦重闻持经论。扼要而说,有密咒念诵和净土念诵。这念诵亦可名为咒诵,有祈祷的意义,特重在他力加持上;和中国重在一心不乱的持名念佛不同。像日本净土真宗,必须诵持研究许多典籍,但不重念佛,惟重信愿,他以为只要信心,就能获得弥陀的加持。因为我的心安在净土,即等于此身已在净土,由此他的念佛只是感恩的意思。西藏的念诵,也时时将他所学过的经典拿来背诵,如前在本院的悦熙格西,常念诵他所学过的俱舍颂之类。总之、他们是特重于读诵闻持和祝咒他力加持。这样、可见西藏、日本的佛教正统,在咒诵。
这是将中国、锡兰、和西藏、日本等处比较而说,其实戒、定、慧三学都可以互相增上。如戒可为定之增上,定可为慧之增上,慧亦可为戒、定之增上。慧无戒、定,则名为狂慧;戒没有定、慧,不能成定共、道共;定无戒、慧,易成邪定、痴定。
所以中国佛教须特重于禅观,要复兴亦必须具有加持、闻慧及律仪,对禅观才能稳固。所以、我们当学西藏人时常念诵其学过的经论。若能常常持诵,便可仗此经咒的力量而得三宝威德的加持。关于锡兰等的律仪,不但研究而已,尤须实习,因为这些对中国佛教都很有补助。但中国的禅观若能复兴起来,对西藏、锡兰等地的佛教,当然更有相助的功德。这是因释天台的宗名至第三代才立的原故,而推论到一切。(了参、光宗合记)(见海刊二十四卷一期)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法藏法师:天台的止观双运是如何操作的?
- 太虚大师:对于佛法僧三观,当有一贯宗旨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 明贤法师:走偏的人间佛教:“人成即佛成”讹误半世纪
- 太虚大师:儒道不能解脱业力 离苦得乐必须学佛
- 太虚大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 太虚大师:什么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 太虚大师:佛教徒应如何对待佛化婚礼?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开示“所缘缘”的认识
- 太虚大师:太虚法师谈梦的意义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论周易
- 太虚大师:凡夫俗子不明佛法,八大误会首当其冲
- 太虚大师:原子能与禅定神通
- 太虚大师:学佛初门由三法入
- 太虚大师:中国人的8种通病可以靠它改变
- 太虚大师: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虚大师:佛告诉你做人的五条根本道理
- 太虚大师:中日佛教文化的八点不同
- 太虚大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