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善聚品第三十二
概要:本品首先提示五根,依次为五盖、礼佛的五功德,以及阎罗王的五天使、罪人之在于地狱之苦相,佛陀与阿难的问答,天人的五衰,佛陀灭后,那罗陀比丘以文荼王夫人之死亡为缘,而为王说去,病人与看护之人之存心之五事。
二七六
大意:本经叙述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根为善聚,为最大的善聚,如能修行五根的话,就能成就须陀洹果,乃至成就阿罗汉果。因此,应求方便,去行持此五根。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要讲说有关于善聚之事,你们听后应善思念它。」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就从佛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到底是甚么法,名叫善聚呢?所谓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根)是。那五根呢?所谓信根(信三宝、四谛),精进根(勇猛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慧根(知道四谛,启发智慧),这就是所谓,比丘们!有这五根。如果有比丘修行五根的话,便能成就须陀洹(入流,初果),而得不退转之法,必定会成至道。由此转进其行,而能成就斯陀含(一来,二果),而再来此世间一次(含天上的一次),而尽其苦际。再转进其道,而成就阿那含(不还,三果),不免再来此世间,即又能取般涅槃(在色界天完成寂灭)。转进其行,而至于有漏之灭尽,而成就无漏,而得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于其中。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受后胎,能如实而知道一切。
所言的善聚,就是此五根是。所以的缘故就是:这乃为最大之聚,为众聚当中之妙。如果不行此法的话,就不能成就须陀洹,不能成就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以及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果得此五根的话,便会有四果,便会有三乘之道(阿罗汉、辟支佛、如来)。所言的善聚,乃以此五根为上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求方便,去修行此五根。
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七七
大意:本经叙述贪欲、瞋恚、睡眠、调戏(掉举)、疑等五盖为不善之聚。所有的恶法,都由此而起的,三恶道也是因之而有,因此,当求方便,去灭此五盖。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要讲说不善之聚,你们听后,应当要
善思念它。」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那时,诸比丘们乃从佛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它为甚么叫做不善聚呢?所谓五盖是。那五盖呢?(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睡眠盖,(四)调戏盖(掉举盖),(五)疑盖,这就是所谓的五盖。如果欲知道不善聚的话,就是这五盖。所以的缘故就是:比丘!当知!因为倘若有此五盖的话,便会有了畜生、饿鬼、地狱之分,诸所有的不善之法,都是由于此而生起之故。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求方便,去灭除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掉举盖)、疑盖。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七八
大意:本经叙述承事礼佛的话,就能成就端正、好声、多财饶宝、生长者之家、转生天上等善处。因为如来乃有信、戒、闻、慧、善色等成就之故,大众当求方便,去完成此五种功德。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承事,而礼佛的话,就会有五事的功德的。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端正,第二就是好声,第三就是多财饶宝,第四就是会生长者之家,第五就是身坏命终之后,会往生于天上等善处。所以的缘故就是:如来乃没有人能与他相等的!如来乃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因此之故,而能成就五事的功德。
又为甚么因缘,礼佛就能得端正呢?因为由于见佛的形像后,就会发欢喜之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的。又由于甚么因缘,而能得好音声呢?由于拜见如来的形像后,能自三称其号,所谓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由此因缘,而能得好音声的。又由于甚么因缘,为多财饶宝呢?缘于他拜见如来之后,能作大布施,能散华、燃灯,以及其余的所施之物,由于此因缘,能获大财宝的。又由于甚么因缘,能转生在于长者之家呢?如果拜见如来的形像之后,其心已不会染着,而以右膝着在于地,长跪而叉手(合掌),以至心去礼佛,由于此因缘,而能生在于长者之家的。又由于甚么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能转生于善处,能往生于天上呢?因为诸佛世尊的常法,就是这样的: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而礼拜如来的话,便能往生于善处天上。这就是所谓,比丘们!有这五事的因缘而礼佛的功德。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如有善男子、善
女人,欲礼佛的话,应当求方便,去成就此五事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七九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能用天眼去观得众生所趣的地方,有如在宅内知道出入往来之人那样。依次为:阎罗王以生、老、病、死、贼之五天使,去责问罪人之不修诸善法。罪人受诸地狱之苦。阎罗王发愿脱离地狱的苦难,而生人中,而出家学道。最后为佛嘱比丘应使身口意行无缺,灭除五结,修行五根。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犹如一间屋舍开有两扇门相对,有人住在其里面,又有人在于上面而住,观看其下面出入行来的人,都能一目了然(皆悉知见)那样,我也是如是的。我用天眼去观察众生之类的生者、终者(死亡),或者是转生在善趣,在恶趣,或者是善色、恶色,或者为好,或者为丑,随着他们所行所种的一切,都能一一知道明白。
如果又有众生,其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行正见之法,而和等见相应的话(行为合于正见),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于善处的天上,这名叫做众生行善。如果又有众生,行如此的善法,而不造恶行的话,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再转生在于人类之中。如又有众生,其身口意都行恶,而造不善之行的话,在命终之后,会生在于饿鬼道之中。或又有
众生,其身口意都行恶,而诽谤贤圣,和邪见相应的话,在其命终之后,会生在于畜生道之中。或者又有众生,其身口意都行恶,而造不善之行,而诽谤贤圣的话,在其命终之后,会转生在于地狱之中。
到这时,地狱的狱卒会捉此罪人,到阎罗王(地狱之主神)之处,示给阎罗王后,并作如是之语而说:『大王!当知!此人在前世之时,身口意都行恶业,作诸恶行之后,生在此地狱之中的。大王!此人要怎样惩治他呢?』这时,阁罗王会渐与那人私问其罪,告诉那位罪人说:『云何?男子!你本来的前世,为人身的时候,不曾看见人类之为有出生,而得作人身,而处胎之时,乃极为困厄,其痛苦实在难以处(难居住),到了长大之时,其中经过,须经人养有,乳哺(饮母乳),须依人的沐浴身体等事吗?』这时,罪人回答说:『实在看见过!大王!』阎罗王说:『云何?男子!你自己不知生法之要行吗?不知身口意行,应须修诸善趣(善
行)吗?』罪人回答说:『如是!大王!如大王的教言!但是我乃愚痴,不能分别而实行善行。』阁罗王说:『如你所说,其事不异(实在如此)。又能知道你不作身、口、意之善行,因此,在于今天,应当要追究你放逸的罪行。这并不是你的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国王、大臣之所作的。本来就是你自己所作的罪业,现在自当受其恶报的。』当时,阎罗王先问其罪,然后乃敕令治他的罪。
又次,有第二位的天使问那位罪人说:『你本来作人之时,不看见老人的形体极为恶劣,行步乃苦竭(行时为极苦),衣裳被垢秽所坌着,进止(举止)都战掉(震栗),气息(呼吸)都以呻吟,不再有少壮时之心吗?』这时,罪人回答说:『如是!大王!我已看见过。』阎罗王说:『你当自知!你现在也会有如此的形老之法(会为老的性质),到老时,实会被人所讨厌,因此,当修其善行才对。』罪人回答说:『如是!大王!那时,实在
不信这事情。』阎罗王回答说:『我实在知道你不作身口意之善行,现在当治你的罪业,使你以后不敢再犯。你所作的恶业,并不是父母所造的,也不是国王、大臣、人民所造的,你现在自造其罪业,就应当自受其恶趣。』这时,阎罗王,以此第二天使的身份,去教敕罪人。之后
又以第三天使的身份告诉那位罪人说:『你前身作为人类之时,不看见有病人之事吗?病人乃倒卧在于屎尿的上面,不能自动起居。』罪人回答说:『如是!大王!我实在看见过。』阎罗王说:『云何?男子!你自己不自知道你也当会有此疾病,不能免离此种疾患吗?』罪人回答说:『实在是的!大王!我实在不看见(因愚痴,而不解其会轮到自身之事)。』阎罗王说:『我也知道你的一切,你乃愚惑不解悟,我现在当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冒犯此种罪行。这并不是你的父,不是你母所作的,也不是国王、大臣等人所造作的。』这时,阎罗王
乃以此去教敕他。然后,
又以第四天使的身份去告诉那个人说:『云何?男子!人身有如枯木,如风去,如火歇那样的没有情想的了(形容死亡)。那样的当儿,五亲(至亲)之类的人,不是会围遶,而号哭吗?』罪人回答说:『如是!大王!我已看见过了。』阎罗王说:『你为甚么不作如是之念:我也当会难免于这死亡吗?』罪人回答说:『实在是的!大王!我实在不觉知。』阎罗王说:『我也相信你当时并不察觉此法,现在当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犯。这种不善之罪,并不是父,并不是母,也不是国王、大臣、人民所造的,是你本来自作的,现在自当受此罪报。』
这时,阎罗王又以第五天使的身份告诉那位罪人说:『你本来作人之时,不看见有贼会穿墙破舍。去劫夺他人的财宝,或者放火烧屋(为灭证据),或者隐藏在于道路(为逃避罪行)。如果被国王所擒获时,就会被截手足,或者会被杀亡,或者
会被关在牢狱,或者会反缚去遶市,或者使其负荷沙石,或者被执而倒悬,或者被攒箭所射,或者用融铜去灌其身,或者用火去炙,或者剥其皮,还使他食,或者剖开腹,而用草擆之,或者放在汤中,而煮他,或者用刀斫轮而轹其头,或者用象脚去踏杀,或者着在于标头,乃至于死亡吗?』罪人回答说:『我实在看见过(曾作过此罪业。)。』阎罗王说:『你为甚么缘故,会去私盗他人的财物呢?你都知道会受罪,为甚么要去犯罪呢?』罪人说:『如是!大王!我实在是愚惑之故。』阎罗王说:『我也相信你所说的,现在当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犯。这种罪业并不是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国王、大臣、人民所作的,是你自作其罪,还是你自己要受其罪报的。』
这时,阎罗王问罪人之罪业之后,便敕令狱卒而说:『快将此人捉到狱中去!』当时,狱卒受王的教令之后,就捉此罪人,到地狱之中。地狱的左侧乃极为火
燃,都是铁的城、铁的廓,地面也是用铁作的。有四城门,乃极为臭秽之处,好似被屎尿所染污过的。有刀山、剑树,围遶在于四面,又用铁的疏的笼(粗目之笼),盖覆在其上面。」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四壁四城门广长实为牢铁笼之所覆求出无有期
彼时铁地上火然极为炽壁方百由旬洞然一种色
中央有四柱观之实恐畏及其剑树上铁隽乌所上
臭处实难居覩之衣毛竖种种之畏器鬲子有十六
(四方的壁,有四个城门,又广,又长,实在很牢固的。上面被铁笼所盖覆,欲求脱离,实在是难以期望。那个时候,铁所造的地面上,有火燃极为炽盛,壁方百由旬之处,都洞然为一种色。)
(中央有四支柱,令人一看,实在会恐畏异常。那些剑树的上面,为铁嘴之乌所
栖上的。这里是一极为臭秽之处,实在是难以居住的地方,令人一见之后,其衣毛都会倒竖的。有种种怖畏之器在里面,鬲子(附属)的地狱,也有十六之多。)
比丘们!当知!当时,狱卒曾用若干的令人苦痛之物,伎打此罪人。如那位罪人举脚着在狱中时,血肉都会消尽,唯有身骨之残留耳。这时,狱卒将此罪人,又用利斧去斫他的形体,使其苦痛难以计量。然而也使其求死不得,须要罪人之罪业消灭之后,方能得以脱离,他在于人间所作的罪业,都必须使其除尽,然后才能得以脱出其苦处。
这时,那位狱卒又将此罪人,使其缘于刀剑之树,或使其上树,或使其下树。当时,由于罪人爬在于树上之故,便会被那些铁嘴之鸟所食,或者被啄其头,然后取食头内之脑。或者被鸟取其手脚,然后打其骨而取食其髓。然而其罪还是未完毕,要等到罪刑完毕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其苦处。
这时,狱卒又取那位罪人,使他抱住热的铜柱而坐。这乃前世之时,喜欢淫泆之故,因此之故,才会受此罪苦,才会被罪业所追,终究不能得以脱离。这时,狱卒从罪人的脚跟,抽拔其筋,乃至于项中(颈内),而前挽(牵筋出来)。或者使其被车所载,或者前进,或者后退,都不得自在,其中所受的苦痛,实在难以称计。必须使其罪业消灭,然后才能脱出其苦。
这时,狱卒又执取那位罪人,掷放在火山上面,然后驱使其或上、或下。这时,须极为烂尽,然后乃能得出。当时,罪人乃由于此因缘,求死不得,须要当使其罪业都除尽,然后才能得出。
这时,狱卒又取罪人,拔抽他的舌头,掷着在于其背后,此中所受的苦痛,实难以称计的,然而却求死不得。当时,狱卒又取罪人放着在于刀山之上,或者断其脚,或者断其头,或者断其手。须要当使其罪消灭,然后才能得以脱出。
这时,狱卒又用烧热的大铁叶,覆在于罪人的身上,好像在世时穿衣的模样,当时的苦痛,实为剧毒,难以忍住,这都是由于贪欲之故,才会致于如是之罪苦的。这时,狱卒又使罪人,作五种的使役(双手双足与身心都苦痛的刑罚)。首先驱使他偃卧,然后取铁钉去钉他的双手双足,又用一钉去钉在其心中,在此中间所受的苦痛,实在难以言宣。须要当使其罪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
这时,狱卒又取罪人,将其身颠倒,而举放在于镬中。当时,身体至于下时,都统统烂尽。如还至于上时,也同样的烂尽,假如至于四边,也是一样的烂尽,其酸楚毒痛的情形,实在是不可以称计的。现出时也烂,不现出也是烂,有如在大釜中煮小豆那样,或浮上,或沉下,现在的这位罪人也是同样的,浮现也是烂,不浮现而沉下时,也是烂,在于其中受苦的情形,实在难以称计。必须要等到其受罪完毕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
比丘!当知!或者又有时,那些地狱当中,经过数年之后,东门才开启一次。这时,罪人就又往趣其门,但是其门却自然的又关闭起来。那时,罪人都皆倒在地上,在其中所受的苦,乃不可能具宣出来。或者有时,各各都会自称怨责,都这样说:『我乃由于你们之故,才不能得以逃出门外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愚者常喜悦亦如光音天智者常怀忧如似狱中囚
(愚痴的人都常常喜悦,也如光音天那样。有智慧的人则常怀忧念,类似于地狱中的囚人那样〔愚人只顾享受,不知造福,智者都常怀爱念,恐造恶业而堕落,故能常常提高警觉,不致造恶业〕)。
这时,大地狱之中,经过百千万年之时,北门又开一次。当时,罪人又向北门而去,然而门便关闭,必须当使其罪业消灭之后,才能得以脱出。这时,那些罪人又经数百万岁之后,才能得以脱出。因为
在人中之时所作的罪业,必须使其受刑完毕之故。这时,狱卒又取罪人,而用铁斧斫罪人的身体,经过若干的罪刑,然后再使令其更换,必须当使其罪苦都完毕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
比丘!当知!或者又有时,东门又再开一次,这时,那些众生就又往诣于东门,然而门又自动的关闭,而不能得以出来。假如能够得以出来,但在外面又有大山,就会往趣其处,当罪人进入山中时,就会被两山所压,有如压麻油那样,在其里面所受的苦痛,实难以称计。必须当他的苦报已尽,然后才能得以脱出。那时,那些罪人转得前进时,又会值遇热灰的地狱,此狱的纵广为数千万由旬,在其中间,受苦之事,实在难以称计的。必须当罪受完之后,才能得以脱出。而转又前进时,其次会遇有刀刺的地狱。这时,罪人又入于此刀刺的地狱当中,当时便会有大风之吹起,会来破坏此罪人的身体筋骨,在此里面所受的苦痛,实在不可以称计的。必须
当他的罪业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的。
其次,又有大热灰的地狱。这时,罪人又入此大热灰的地狱中,形体会被其融烂,所受的苦痛为无量。必须当他的罪业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的。这时,罪人虽然能得脱出此热灰的地狱,但是又值刀剑的地狱,此狱的纵广为数千万里。这时,罪人入此刀剑的地狱之中,在其中所受的苦痛,乃不可以称计的。必须当使其罪业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
其次,又有沸屎地狱,里面有细虫,会攒入罪人的骨内,而彻其髓,会食此罪人。虽然罪毕而得出此地狱,然而前面会值遇狱卒。这时,狱卒会问罪人说:『你们欲到何处去呢?到底是从甚么地方来的呢?』罪人回答说:『我们并不知道从甚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当到何处去,但我们现在乃极为饥困,都欲求食物。』狱卒回答说:『我们当会供给与你们。』于是,狱卒就取罪人,使他仰卧,而取大热
的铁丸,使罪人吞下。像如是的,罪人的受苦,乃不可以称计的。这时,热铁丸从口而下过的肠胃,都皆烂尽,受苦乃难以量出。必须当使罪业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脱出的。
那些罪人不堪受此苦痛,还又入于热屎地狱、刀剑地狱、大热灰地狱,还来经过如是这般的若干地狱。这时,那些众生不堪受苦,还而会回头来至于热屎地狱之中。这时,狱卒对那些众生说:『你们到底是从甚么地方来的?要到甚么地方去呢?』罪人回答说:『我们并不能自知到底是从甚么地方来的,现在又不知当到甚么地方去?』狱卒问他们说:『现在须要甚么东西吗?』罪人回答说:『我们口渴的利害,须要饮水。』这时,狱卒就取罪人仰卧,然后将融铜灌入罪人的口内,使令溶铜从口流下而过,在此中间所受的罪苦,乃不可以说尽。须要当使其罪业消灭之后,然后才能得以出来。这时,罪人不堪受此苦痛,就还入于沸屎地狱、剑树地
狱、热灰地狱,还入于大地狱之中。
比丘!当知!那时,罪人的苦痛,实难以称计。假如罪人在此时眼根看见色境的话,其心也不会爱乐,倘若耳根闻到声境时,或鼻根嗅到香境,舌根尝到味境,身根触到细滑的触境时,都不会爱乐,意根感知法境,都会起瞋恚。所以的缘故就是:由于本来不作善行的果报,都恒作恶业之故,才会致于如此的罪业。
这时,阎罗王教敕那些罪人说:『你们不能得善利,往昔之时,在于人类当中,受人间中的福报,然而你们的身口意却不与其行相应,也不惠施与人,也不仁爱(爱语)、利人、等利(同事),因此之故,现在才会受此苦报的。这些恶行,并不是你们的父母所为,也不是国王、大臣所作的。诸有众生,如果其身口意都清净,没有沾污的话,就类似于光音天。诸有众生,假如作诸恶行的话,就类似于地狱之中。你们的身口意都不清净之故,才会致于如是之罪!』
比丘们!当知!阎罗王也曾经作如是之说:『我当会在甚么时候脱此苦难,而转生在于人中呢?我如果已得人身的话,便得去出家,去剃除须发,穿三种的法衣,出家去学道!』阎罗王尚且作如是之念,何况你们现在已得人身,已得此沙门之道呢?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念行持身口意之善行,不可使其有所缺欠;应当灭除五结(贪欲、瞋恚、身见、戒取见、疑),修行五根(信、精进、念、定、慧等根。)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八○
大意:在受岁之日(结夏安居完了的那天),佛陀敕阿难击揵椎去集大
众,举行僧众自恣,而达于清净无咎。多耆奢即用偈赞叹佛陀,以及诸比丘,佛陀乃印可他为造偈第一,所说无疑难。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东苑鹿母园中(为毘舍佉所献的园林。毘舍佉为鸯伽国的陀难阇那长者之女,为玉耶女之姊,常布施教团,被誉为僧伽母。嫁给弥迦罗,感化其夫信佛,其夫感动的叫她为母,鹿母乃由之名焉),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这时,世尊于七月十五日,在于露野地(无遮盖的露地,是露天的草地上),敷座而坐,诸比丘僧则前后围遶。佛陀乃告诉阿难说:「你今在此露地,赶快击打揵椎,所以的缘故就是:今天为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之故。」(结夏安居完了之日,众僧在大众当中忏悔自己的过错,
请大众当面指正,是自恣之日。由于以夏安居计算年岁,而增一法腊,故为受岁。)
这时,尊者阿难乃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合掌),便说此偈而说:
净眼无与等无事而不练智慧无染着何等名受岁
(净眼〔世尊〕乃没有人能和您相匹等的,没有一事不熟练的,有智慧而不染着于一切,到底甚么名叫受岁呢?)
那时,世尊也用偈由答阿难说:
受岁三业净身口意所作两两比丘对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今日众受岁我亦净意受唯愿原其过
(受岁就是清净三业,为身口意所作的事。两两〔一对一对的〕比丘相对,各人都应自述自己在结夏安居中所造的过错,还要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今天要在大众当中受岁〔举行忏悔自己之过,并请大众举出是否犯过,同时祈大众指正〕。我也
要净意而受岁,唯愿究其过错!)
那时,阿难又用偈问其义而说:
过去恒沙佛辟支及声闻尽是诸佛法独是释迦文
(过去如恒沙的佛陀,以及辟支佛和声闻们,都是以此而行诸佛法的吗?或者唯独是释迦文佛您所行的法吗?)
那时,佛陀又用偈回答阿难说:
恒沙过去佛弟子清净心皆是诸佛法非今释迦文
当来佛世尊恒沙不可计彼亦受此岁如今瞿昙法
(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过去的佛陀,以及弟子之为了清净心的这些法,均为是佛法,不只是唯有现在的释迦文佛是如此而已的。那些辟支佛,则没有此法,没有受岁,也没有弟子,独自逝去而没有伴侣,并不和他人说法。当来的佛陀世尊,如恒河沙不可计出的那么多,他们也是同样的
受此岁法,有如今天瞿昙我的法那样。)
这时,尊者阿难听此语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实时升上讲堂,手执揵椎,并作如是之语说:「我现在击此如来的信鼓,诸有如来的弟子们,都应当普集而报到!」
那时,又说此偈而说:
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揵椎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将降伏弊魔的力怨,将除结缚而没有余遗,现在于此露地击打揵椎,比丘们听此声音后,应当普集而来。诸位欲听法的人,欲渡此生死大海的人,听到此妙响音之后,就应该都云集到这里来!)
那时,尊者阿难已经击揵椎完毕之后,就到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住在于一边,然后白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唯愿世尊,有甚么教敕吗?」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你且随次而坐,如来自当会知道时宜。」当时,世尊坐在草座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都统统坐在于草座上。」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这时,诸比丘们就各坐于草座上。
这时,世尊默然,观察诸比丘后,便敕诸比丘们说:「我现在欲受岁(自恣),我对于众人,是否有过咎之处吗?又不犯身口意之业吗?」如来说此语后,诸比丘们乃默然没有回答。这时,世尊又再三的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欲受岁,然而我是否对于众人有过错的事吗?」
这时,舍利弗尊者,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在佛前长跪又手,而白世尊说:「诸比丘们说曾观察如来,并没有身口意的任意过错。所以的缘故就是:世尊到了今天,对于不得度的人,都已得度,不解脱的人,都给他们解脱,不般涅槃的人,都令他们般涅槃,没有救的,也都作为救护,也作为盲目之人的眼目,作为有疾病的人之大医王,在三界里,为独尊,没有人能逮及的,为最尊、最上的。同时,对于未生起道意的人,都使他们发起道意,众人当中之未寤的,世尊都使其醒寤,未闻法的,都使其听法,为迷路的人作径路,都恒用正法教导于人。由于这种种的事缘,如来并没有咎于众人,也没有身口意业之过错。」
这时,舍利弗又白佛说:「我现在向于如来自陈,是否有过咎于如来,以及比丘僧呢?」
世尊告诉他说:「你现在,舍利弗!你现在并没有由于身口意所作的罪行。所以的缘故就是:你现在的智慧乃没有人能逮及的。你有种种的智慧,有无量的智慧、无边的智慧、无与等的智慧,有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同时也是少欲知足,乐于寂静之处,多诸方便,念不错乱,能总持三昧,根原具足。是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解脱知见)成就,为勇悍能忍,所说的都无恶,不作非法,心性庠序,并没有
卒暴之行。有如转轮圣王的最大的太子,当会绍继王位,大转*轮。合利弗你也是如是,能转无上的*轮,为诸天、世人,以及龙、鬼、魔,或者是魔天本来所不能转的。你现在所说的,都常如法义,未曾有违真理的。」
这时,合利弗白佛说:「在座的比丘五百位比丘,也都当受岁,此五百人都没有过咎于如来之法吗?」世尊告诉他说:「我也不怨责此五百位比丘的身口意所行所作的。所以的缘故就是:这位舍利弗在大众当中,乃极为清净,并没有瑕秽。而现在的这些大众当中,最小的下坐也已得须陀洹道(初果,预入圣人之流),必定当会上及于不退转之法,因此之故,我不会怨责于此大众。」
那时,多耆奢(婆耆奢,为舍卫城的婆罗门之子,出家后为即兴的诗人),在此大众当中,就从其座站起,趋至于世尊之前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白世尊说:「我现在是否堪任欲有所论之人吗?(可
以发言吗?)」世尊告诉他说:「欲有所说的话,现在正是其时!」
多耆奢就在于佛前赞叹佛陀,以及比丘僧,而说此偈说:
十五清净日五百比丘众诸结缚悉解无爱更不生
转轮大圣王群臣所围遶普遍诸世界天上及世间
大将人中尊为人作导师弟子乐徒从三达六通彻
皆是真佛子无有尘垢者能断欲爱刺今日自归命
(在十五日,清净的今天,五百位比丘都集在于一处,诸结缚都已解开,已没有贪爱,更不再生。转*轮的大圣法王,被解脱的诸群臣所围遶,普遍于诸世界、天上,以及世间。大将〔世尊〕乃为人中之尊,作人的大导师,弟子们都乐于随从,三达〔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都已通彻而具足。通通都是真正的
佛子,都没有尘垢的人。也是能断欲爱之刺的人,今天都自归命。)
那时,世尊乃印可多耆奢所说的。当时,多耆奢曾作如是之今念:如来今天印可我所说的。因此,而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座起,礼佛后退下,还皈就于其本位。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的声闻中的第一能造偈的弟子,就是所谓多耆奢比丘是。所说的,都没有疑难,也是多耆奢比丘是。」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八一
大意:本经叙述三十三天的一位天子五衰相现,当会堕入于猪胎。帝释天即教令他自归三宝,因此,得免入
于恶道,而降生为长者之子,然后出家证果,在于佛前宣说四谛,佛陀乃听许他为大沙门。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之处(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和大比丘众,五百人都俱在。
那个时候,在三十三天里(忉利天,第二层天),有一位天子,其身形已有五死的瑞应(凶相之兆)。那五种呢?第一就是华冠自萎,第二就是衣裳垢坌,第三就是腋下流汗,第四就是不乐于本位,第五就是玉女违叛。那时,那位天子曾愁忧苦恼,而搥胸叹息。
这时,释提桓因(帝释天)听闻这位天子正在愁忧苦恼,而搥胸叹息,便问一位天子说:「这是甚么音声,为甚么会响彻到这里呢?」那位太子回答说:「天王!当知!现在有一位天子,其生命即将欲
终,因此,而有五死的瑞应之出现。第一就是其华冠已自萎,第二就是衣裳被垢坌,第三就是腋下会流汗,第四就是不乐于其本位,第五就是玉女们都违叛。」
那时,释提桓因就到那位将欲临终的天子之处,对那位天子说:「你现在为甚么缘故,愁忧苦恼,乃至于如此呢?」天子回答说:「尊者因提(因陀罗,帝释天)!为甚么能得不愁忧苦恼呢?我的生命将欲终了,而有五种的死怪象:华冠自萎,衣裳垢腻,腋下流汗,不乐于本处,玉女违叛。现在此七宝的宫殿统统都会忘失,以及五百名玉女也当会作星散,我所食的甘露,现在已经没有气味了。」
这时,释提桓因对那位天子说:「你岂不听过如来所说之偈吗?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则不死此威为最乐
(一切行都是无常的,有生的必定会有死。如果不生的话,就不会死亡,这种寂灭乃最为安乐的。)
你现在为甚么缘故愁忧到了这种程度呢?一切行都是无常之物,如欲使为有常的话,这事情乃不是这样的。」
天子回答说:「云何?天帝!我那能得到不愁忧呢?我现在的天身为清净没有瑕秽,光明有如日月,没有不照到的地方。然而将舍此身,死后当会生在罗阅城中的猪腹当中而生,生时都恒食屎类,死时会被刀所割截的。」这时,释提桓因对那位天子说:「你现在可以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众(僧)。如能这样的话,那时便不会堕落于三恶趣的(地狱、饿鬼、畜生)。」
这时,天子请示帝释天说:「是否由于归依三尊(佛法僧),就不会堕落于三恶趣吗?」释提桓因说:「如是(是的)!天子!如果有众生自归依三尊的话,终皈不会堕落于三恶趣的。如来曾经说过此偈:
诸有自归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天人便当至涅槃
(诸有众生如果自归依佛的话,就不会堕落于三恶道。会尽其诸漏,而处于天人当中,最后便当会至于涅槃〔寂灭,解脱生死轮回〕。)
那时,那位天子问释提桓因说:「现在如来到底在甚么地方呢?」释提桓因说:「现在如来住在于摩竭陀国的罗阅城(王舍城)中的迦兰陀竹园之处(竹林精舍),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天子说:「我现在已没有这种神力可得至于那个地方去觐省如来了。」释提桓因回答说:「天子!当知!你只要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合掌),向于下方那一方,而作如是之言:『唯愿世尊善于观察,我现在已陷于垂穷之地(到了极苦的处境),愿佛矜愍我!现在要自归依三尊,皈依无所著的如来。』就成了。」
这时,那位天子就听从释提桓因之言,就便长跪向于下方,自称其姓名,而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众(僧),愿尽形寿为真正的佛子,并不用天子(不愿再
生为天子)。像如是的,至于三次说如此之语后,就不再处于猪胎,乃当会更生为长者之家。
这时,那位天子见此胜缘之后,就向释提桓因说此偈而说:
善缘非恶缘为法非为财导引以正道此者尊所叹
蒙尊不堕恶猪胎甚难因自察生长者因彼当见佛
(这是善缘,并不是恶缘,是为法,而不是为财。导引用正道,这乃是尊者〔帝释天〕所称叹之事。现在承蒙尊者的提示,已不免堕于恶道,猪胎乃甚为难以为因的了。我自察会转生于长者之家,由于生在那里,便当得见佛陀了。)
这时,那位天子,则随着其时寿的长短,而转生在于罗阅城中的大长者之家。当时,长者的妇人,自知有娠(怀妊)。到了十个月满了之时,乃生一男儿,为端正无双,为世间所希有的。这时,释提桓因由于知道此儿已经十岁,就数数(屡
次)去告诉他:「你应忆起本所作的缘本,你曾经自言过:『我当会由于其因缘(生在长者家的因缘),而得见佛陀。』现在正是时候了,可以去拜见世尊了,如果不去的话,后来必定会后悔的!」
那个时候,尊者舍利弗,到了乞食之时,着衣持钵,进入于罗阅城去乞食,渐渐往至于那位长者之家,就在于门外静然而住。当时,长者子看见舍利弗着衣持钵,容貌很殊特,看见之后,便到了舍利弗之前,而作如是之言:「你这位行者是甚么人?是谁的弟子?是行甚么法呢?」舍利弗说:「我的师父出身于释迦种,我乃在于其中出家学道的。我的师名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我乃恒从他受法的。」
这时,小儿即向舍利弗说此偈而说:
尊今静然立持钵容貌整今欲求何等与谁在此住
(尊者现在静然的站在于这里,手持钵器,容貌很整齐。现在欲求甚么呢?是为
谁而站立在于此的呢?)
这时,舍利弗也用偈回答而说:
我今不求财非食非服饰故来为汝故善察听我语
忆汝本所说天上言誓时人中当见佛故来相告耳
诸佛出兴难说法亦复然人身不可获亦如优昙花
汝今随我来俱亲如来容必当为汝说至要之善趣
(我现在不是为了求财而来,也不是为了饮食,也不是为了服饰而来,是为你的缘故而来的,你要善察而听我的话。你要忆起你本来所说的,你在天上时曾经发过誓,说生在人中时,当会去见佛,因此之故,才来这里相告与你而已!)
(诸佛出兴在于世间,是非常难遇之事,在世说法,也是同样的难以遇到的事。人身不那么简单可以获得到的,有如优昙花〔灵瑞花,三千年开一次花〕那样之难事。你现在随我而来,一同去亲见如
来的容貌,必定当会为你讲说那些至要的善趣之道。)
这时,长者子听舍利弗之语后,就先至于其父母之处,行头面礼足之后,站立在于一边。这时,长者子白其父母说:「唯愿听许(允许)我到世尊之处,去承事礼敬,问讯世尊的康强!(向世尊问安)。其父母回答说:「现在正是其时(核准他去见佛)。」
长者子就集香花,以及好的白毡,和舍利弗尊者,相随在其后面,往至于世尊之处。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后,住在于一边。那时,舍利弗白世尊说:「这位长者子,乃居住在于此罗阅城内,并不认识三尊,唯愿世尊您,善与他说法,使他能够度脱!」
当时,长者子遥见世尊的威容很端正,诸根都寂静,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庄严其身。也如须弥山王那样,其面乃如日月,令人百看不厌。就前进去礼佛的双足,然后住在于一边。那时,长者子就
用香花,散在于如来的身上,又用新的白毡,奉上于如来,然后又行头面礼足之礼后,退住在于一边。
这时,世尊渐与他说法,所谓其论说,乃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说欲为不清净,漏就是大患,出家为最要的。这时,世尊已知道小儿的心已开,其意已解,就以诸佛世尊恒常所说的法:苦、集、尽(灭)、道(四谛),这时,世尊都统统给与长者子讲说。
这时,长者子就在于其座上,诸尘垢都灭尽,而得法眼清净,不再有瑕秽。当时,长者子即从座起,行头面礼足之后,白世尊而说:「唯愿世尊!听使我出家,而得作沙门!」世尊告诉他说:「凡是求道的人,如果不辞父母的话,就不得作为沙门。」这时,长者子白世尊说:「必定当会使我的父母听许的。」世尊告诉他说:「现在正是其时。」
那时,长者子就从其座站起,行头面礼足之后,便退下而去,就回至其家,白其
父母说:「唯愿听许我,能得作为沙门!」父母回答说:「我们现在唯有一子你,而家中的产业又那么的饶财多宝。你欲去行沙门法,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事。」长者子说:「如来出现在于世间之事,乃经过亿劫之久才会有的事,实在是非常难得遭遇的事,时时(应时)乃能出现耳!也如优昙钵华(灵瑞华)之时时(应开之时)乃有的事而已!如来也是如是,亿劫之久乃能出现耳!」这时,长者子的父母就各共叹息而作如是之语道:「今正是时,随你所宜吧!(听许他的出家去学佛)。」
这时,长者子乃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便辞别父母而去,诣世尊之处,到达后,头面礼足,然后站立在一边。那时,那位长者子白世尊说:「我的父母已经听许我了,唯愿世尊听使我出家学道!」那时,世尊告诉舍利弗说:「你现在度这位长者之子,使他作为沙门吧!」舍利弗回答说:「如是!世尊!」那时,舍利弗从佛
受教,度那位长者子作为沙弥,每日都教诲他。
这时,那位沙弥在闲静处,乃自克修,所以说:族姓子,出家学道,剃除须发,修习无上的梵行,就是欲得离开一切苦恼。经过一段时日后,沙弥即成阿罗汉,乃往至于世尊之处,头面礼足之后,白世尊而说:「我现在已经见佛闻法,都已没有所疑之事了。」世尊问他说:「你现在是怎样的见佛闻法,而没有狐疑的呢?」
沙弥白佛说:「色就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无我,无我就是空,空即为非有、非不有,也是无我。像如是的,为智者所觉知。痛(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无我,无我就是空,空即为非有、非不有,这些也是智者所觉知的。此五盛阴都是无常,都是苦、空、无我、非有,都是多诸苦恼,不可以疗治,都恒在于臭秽之处,不可以久保。我就是这样的通通观察,而知道为无有我,今天乃观察此,便
就是已见如来了!」
世尊告诉他说:「善哉!善哉!沙弥!即听许你为一大沙门。」
那时,那位沙弥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二八二
大意:本经叙述文荼王由于其第一夫人之命终而忧愁,那罗陀即为王说除忧患之法,教王不可忧于应失、应灭、应老、应病、应死的物体。文荼王听后得除愁苦,而皈依三宝,而不杀生。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那罗陀尊者(能断烦恼,能降伏龙,使其皈依三宝的尊者),住在于波罗
梨国(华氏城,中印,摩竭陀国的都城)的长者的竹林中。
那个时候,文荼王(阿阇世王之孙)的第一夫人,已取命终。她是王所爱敬,念念未曾去怀的夫人。这时,有人到了王所,白文荼王说:「大王!当知!您的第一夫人在于今天,已经命终了。」这时,大王听到夫人已无常的消息,就怀愁忧,而告诉来人说:「你赶快载夫人的死尸,将麻油放着在于棺木(铁制的油槽)之中,我将去看她。」这时,那个人受王的教命,就去扶持夫人之身,将她放在于麻油的棺木中。
那个时候,大王听到其夫人已逝世,乃极怀愁恼,不食不饮(饮食都下不了肚),又不治法,又不理王事。
当于其时,左右当中有一人名叫善念,他是恒与大王执剑的人,他白大王说:「大王!当知!在这国界内,有一位沙门,名叫那罗陀(那罗达多),已证得阿罗汉果,有大神足,又为一位博识多知,
无事不练,辩才勇慧,语常含笑的人。愿大王当往去见他,去听他的说法。如果大王闻其法后,必定不会愁忧苦恼的。」大王回答说:「善哉!善哉!能善说此语。你现在,善念啊!你就先去向那位沙门说。所以的缘故就是:凡是转轮圣王欲有所到的地方,必定事先遣人,如不先遣信,而到其处的事,此事就不然的了。」
这时,善念回答说:「如大王的教言!」就受王的教令,往至于长者的竹园中,到那罗陀之处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立在于一边。那时,善念白那罗陀尊者说:「尊者!应当知道!大王的夫人今天已命终,因于此,大王乃非常的苦恼,不食,也不饮,也不再治王法、国事。现在欲来觐见尊者您的尊颜。唯愿到时候善与他说法,使大王不再有愁苦!」那罗陀回答说:「如欲来的话,现在正是其时。」这时,善念既听尊者的教令,就头面礼足之后退还而去,往至于王所,而白大王说:「已向沙门说过了,大王宜知其
事。」
大王就敕令善念而说:「你快严驾宝羽的车辆,我现在欲去觐见那位沙门。」这时,善念就去严驾宝羽的车辆,然后向大王说:「严驾已办好,大王应知时宜。」当时,大王即乘宝羽之车,就出城去那罗陀之处,到达后,步行而进入于长者的竹园中。凡是当人的大王之法,欲拜见尊者时,须除五威容(剑、盖、华鬘、珠柄、屣),大王都做到,都将它放置在一边,然后到那罗陀尊者之处,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退坐在一边。
这时,那罗陀告诉大王说:「大王!当知!梦幻之法,会使人生起愁忧,泡沫之法,以及那些如雪揣(会融化)之法,都会令人起愁忧,是不值得的。同时,也不可以华法(空中之华,不实之物)之想,而生起愁忧才好。所以的缘故就是:应知道有五事,乃最为不可得之事,是如来所说的。那五事呢?(一)凡是物体,都应该会尽,欲使其不尽,是不可得的事。(二
凡是物体,都应该会灭,欲使其不灭,是不可以得到的。(三)人都是会老之法,欲使其不老之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其次,(四)所谓有病之法,欲使其不病之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又次,(五)人都为会死之法,欲使其不死之事,是不可以得到之事。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有此五事,乃最为不可得到之事,是如来所说的。」
那时,那罗陀便说此偈而说:
不以愁忧恼而获其福佑设有怀愁忧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终不思惟是外敌便有愁而不得其便
威仪礼节具好施无悋心当求此方便使获其大利
设使不可得我及彼众人无愁便无患行报知如何
(不能以愁忧烦恼,就能获得其福佑的。如果怀有愁忧的话,外境(敌人)就会得到其方便的。假如是有智慧的人的
话,就始终不会思惟此事的(不愁忧)。这样,即外敌便反之而会有愁恼,便不能得到其便宜。)
(要具有威仪礼节,要好施而没有悭悋之心,应当求这种方便〔努力〕,而使其获得大利。假如不可得的事,我及那些众人们,都应无愁忧,这样的话,便不会有忧患,此行之报,你知道如何吗?〔有不可称量的果报的〕)
又次,大王!当知!应失去之物,便会失去,已失去之后,便会愁忧苦恼,便会痛苦不可以言宣,所谓:我所爱的,今日已失去。这就是所谓会失之物,便会失去,而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第一愁刺,会染着人的心意的。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之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失之物,便会失去,这时,他便不会生起愁忧苦恼,都常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失去
的,并不是只是我一个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此法的。假如我在其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是其宜的了(不应该的。)或者因此而会使我的亲族生起愁忧,会使怨家欢喜。对于食物不能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就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如果在于那个时候,能作如是之想的话,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事。
又次,大王!应该会灭之物,便会消灭,已灭便会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今天已消灭了。这就是所谓对于消灭之物,便会灭我的心。便会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痛苦不可以言宣。这就是,大王!就是所谓第二愁刺,会染着吾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这种法,都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之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灭之物,便会消灭,这时,此人并不会生起愁忧苦恼,都常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灭之
物,并不是唯独我一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如是之法。假如我在此里面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是其宜(不应该)。因为或者会因此而能使亲族生起忧愁,会使怨家生起欢喜的。由于食不消化(不饮食),就当会成病,身体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这样去想的话,在于那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离生老病死,不会再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老之物,便会老,已老之后,便会有愁忧苦恼,便会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现在已老了。这就是所谓会老之物,便会老,而在于其中会使人生起忧愁苦恼,痛苦不可言。这就是,大王!就是第三种愁忧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是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应该会老之物便会老,这时,此人就不会生起愁忧苦恼,常会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应老的
事,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有如此之法的,如果我在于其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并不是其宜的(不应该)。或者会因此而使亲族们生起忧愁,怨家会起欢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便会烦热,由此缘本,便会致于命终。能觉知此之故,那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能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病之物,便会生病,已病的话,便会愁忧苦恼,便会苦痛不可以言宣:我所爱的,今天乃有病。这就是所谓会病之物,便会有病,会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苦痛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所谓第四种愁受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会有如此之法,都是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病的物便会有病,就是所谓此人便不会生起愁忧苦恼,常会作如是而学:我现在所应病
之事,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样的有如是之法的。假如我在此中生起愁忧的话,这就不应该的了。或者会因此而使亲族们生起忧愁,会使怨家生起欢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饮食)的话,就当会生病,身体便会烦热,由于此缘本,便会致于命终。知道此义的那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会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法。
又次,大王!应该会死之物,便会死,已死了,就谓之死物,而会在于其中生起愁忧苦恼,苦痛不可以言宣。这就是所谓,大王!就是所谓第五种愁忧之刺,会染着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之处的缘故。
又次,曾闻贤圣的弟子,知道所应死的便会死,这时,此人便不会生起忧愁苦恼,会常作如是而学:我今有死者,并不是唯独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是同样的有如是之法的。我假若在此中间生起愁忧的话,这并不是应该的。或者会使亲族们
起忧,使怨家起欢喜,而食不消化(不能食)的话,就当会成病,身体会烦热,会由于此缘本,而致于命终的。这样的觉知的话,在于那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会脱离生老病死,不再会有灾患苦恼之事。」
这时,大王白尊者那罗陀说:「这名叫甚么法呢?应当怎样去奉行呢?」那罗陀说:「此经名叫除忧之患,应当思念而奉行!」
这时,大王说:「实如您所说的,实能除去愁忧的。所以的缘故就是:我听此法之后,我所有的愁苦,今天都永远灭除之故。如果尊者有所教敕的话,就请常到我的宫中来,我当会相供给于您的,也因此,而使国土的人民都能受福无穷。唯愿尊者能广演此法,使其永存于世间,使四部之众,都能长夜安隐,我现在要自归依于尊者那罗陀您!」
那罗陀说:「大王!不可以自归依于我,应当自归依于佛。」这时,大王问尊
者说:「现在佛陀在甚么地方呢?」那罗陀说:「大王!当知!迦毗罗卫大国,转轮圣王,其种,出于释迦姓,此王有子,名叫悉达,后来出家学道,已自致于成佛,号为释迦文。大王应当自归依于他。」大王又问说:「现今在甚么地方?离开这里有多远呢?」那罗陀说:「如来已经取入于涅槃了。」大王说:「如来之取入于灭度为甚么那么的快速呢?如果当在世间时,则不管经过数千万由旬之远,也当会去觐省的。」
这时,大王乃从其座位站起,长跪叉手,而作如是之言:「我自归依如来,以及法和僧,愿尽形寿听许我为一优婆塞,不再会有杀生的行为!」说完后,又说:「国事猥多,现在欲还宫。」那罗陀说:「现在正是其时。」这时,大王从座起后,礼尊者双足,遶尊者的身边三匝,然后回去。
那时,文荼王听那罗陀所说,乃欢喜奉行!
二八三
大意:本经叙述病人由于不择饮食,不随时宜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而喜瞋,不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有这五法,就不得时差(不会好起来)。如病人择食,随时宜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都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有此五法,便能好起来。因此,应舍前五法,而奉行后五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疾病之人,如果成就五法的话,就不得时差
(不会好起来),会恒在于?褥当中。那五法呢?于是(是这样的):病人如果不择饮食,不随时宜而食,不亲近医药,多爱而喜瞋,不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这就是所谓,比丘!就是所谓疾病之人之成就此五法的话,就不得时差(病就不能好起来。)
如果病人又能成就五法的话,便能得依时而差(好)起来。那五法呢?于是(是这样的),病人能选择而食,随着时宜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都生起慈心向于瞻病的人。这就是所谓,比丘!就是所谓病人如能成就此五法的话,便能得到时差。
像如是的,比丘们!对于前面之五法,应当要念念舍离,对于后面的五法,就应当共为奉行。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八四
大意:本经叙述瞻视病人如不别良药,懈怠不勇猛,喜瞋好眠,为贪食而来瞻视病人,不以法供养的话,病人就不会好起来,反之,则病人定会慢慢的好起来(文详)。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瞻视病人,而成就五法的话,病人就不得时差,就会恒在于?褥上(病床上)。那五法呢?于是(是这样的),瞻病之人(看护人),(一)不分别良药(不能调和,或选择),(二)懈怠而没有勇猛之心(不依时进药给病人),(三)常喜瞋恚
(动不动就生气),也好睡眠,(四)但为贪食之故,而来瞻视病人的,(五)不以法供养之故,也不会和病人语谈往返(不能开示法语,不安慰病人)。这就是,比丘!就是所谓如果瞻病的人成就此五法的话,病人就不能得时差。
又次,如果,比丘!如果瞻病之人能成就五法的话,病人便得时差,便不会常着在于?褥之上(不免常在病床)。那五法呢?于是(是这样的),(一)瞻病之人善能分别良药,(二)也不懈怠,都先起而后卧,(三)恒喜言谈,少于睡眠(善于应付病人,都常注意病人),(四)以法供养(常开示),不贪饮食,(五)堪任与病人说法(能劝导,使病人安心)。这就是所谓,比丘!就是所谓瞻病的人如能成就此五法的话,病人便能得时差。
因此之故,比丘们!如果瞻视病人之时,就应当舍弃前面之五法,而就于后面之五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八五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师子大将演说惠施有五功德之事:(一)名闻四方远处,(二)在于尊贵者之间,不会畏难,(三)众人会爱戴,(四)死后再生为人,或天上,(五)智慧超群,现身会得漏尽。如布施时,知四谛法的话,欲得证果,都能如意。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毗舍离的猕猴林中,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那个时候,师子大将便到了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退坐在一边。那时,
佛陀告诉师子大将说:「云何?师子!你的家中是否常恒布施与人吗?」师子白佛说:「我乃常在于四城门外,以及都市内,随时布施给与人,不使人们有所缺乏。如须要饮食的人,就给与其饮食。那些衣裳、香华、车马、坐具等物,都随着受施者的须要,通通叫人给与他们。」
佛陀告诉师子说:「善哉!善哉!乃能惠施给人,并不怀悭悋之想。我告诉你!施主檀越(布施能超越生死,故檀越也是施主),如能随时惠施的话,就会有五种的功德的。那五种呢?于是(是这样的):(一)檀越施主,会名闻四方远处,众人会叹誉他而说:『在某某村落内,有一位檀越施主,乃恒喜接纳沙门、婆罗门,都随着其所须要,而给与他们,不使他们有所缺乏的。』这就是所谓,师子!就是所谓檀越施主能获得如此的第一之功德。
又次,(二)师子!檀越施主如到沙门、剎利、婆罗门、长者之众当中,也不会怀
着惭愧,也不会有所畏忌,有如狮子兽王之在于群鹿当中,也没有畏难那样。这就是所谓,师子!就是所谓檀越施主乃能获此第二种的功德。
又次,(三)师子!檀越施主乃会被众人所敬仰,令见者会欢喜,有如子之看见其父,瞻视不会厌恶。这就是所谓,师子!就是所谓檀越施主乃能获此第三种的功德。
又次,(四)师子!檀越施主如命终之后,当会生于二处,或者会生在天上,或者会生在人中。在天时,会得天神所敬重,在人之时,会被人们所尊贵。这就是所谓,师子!就是所谓檀越施主乃能获得此第四种的功德。
又次,(五)师子!檀越施主,会得智慧远出于众人之上,现身会灭尽有漏,不须经过后世。这就是所谓,师子!就是所谓檀越施主乃能获此第五种的功德。凡是人们的惠施,定会有此五德会恒随于己身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心常喜惠施功德具足成在众无疑难亦复无所畏
智者当惠施初无变悔心在三十三天玉女而围遶
(如心常喜欢布施的话,功德就会具足而成就。在于众人当中,并没有疑难,再也不会有所畏忌。有智慧的人,当会惠施与人,始终都没有变悔之心的话,就会生在于三十三天,会被玉女所围遶的。)
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师子!当知!就是因为檀越施主定会转生于二善处,也会现身至于漏尽,而至于无为之处(涅槃无为)。」
那时,世尊又说此偈而说:
施为后世粮要至究竟处善神常将护亦复致欢喜
(布施乃为后世的资粮,必定会至于究竟之处,善神会常常拥护,会致于欢喜敬爱您!)
所以的缘故就是:师子!当知!如布施
之时,都恒怀欢悦之心,身心都牢固的话,诸善的功德便都会具足,会得三昧,意也不会错乱,能如实而知。如实而知道甚么呢?那苦谛(一切都是苦的真理),能如实而知,苦之集(集谛)、苦之尽(灭谛)、苦出要之道(道谛),都能如实而知。因此之故,应当求方便,应当随时惠施与人。如这样的话,则如欲得声闻道、辟支佛道(独觉乘),都能如意。像如是的,师子!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师子大将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二八六
大意:本经叙述惠施之日,如何得五功德之事。如欲得长寿,当施命;欲得端正,当施色;欲得无病,当施安;欲得无能胜,当施力,欲得无
上正真之辩,当施辩。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檀越施主在于惠施之日,是为得五事功德的。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施命(布施即救人命),第二就是施色(不得食时,颜色会憔悴,故施食就是施色),第三就是施安(人无食,就心忧身危,起居不安,布施就是施安),第四就是施力(人不得食时,会身羸心弱而无力,布施就是施力)。第五就是施辩(人不得食时,则身心无活气,口不能言,故布施就是施辩)。
又次,檀越施主,其施命时,(一)欲得长寿(施命则世世长寿,寿命延长,不会夭伤),(二)施色之时,欲得端正(世世端正,人见欢喜),(三)施安之时,欲得
无病(世世安隐,不遇众殃),(四)施力之时,欲令无能胜(世世多力,力无等双),(五)施辩之时,欲得无上正真辩(世世聪明,口说流利,慧辩通达)。
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会有如此五种的功德的。」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施命色及安力辩为第五五功德已备后受无穷福
智者当念施除去贪欲心今身有名誉生天亦复然
(布施命,布施色,以及布施安、布施力,布施辩为之第五。此五种功德都已具备的话,其后所受的为无穷尽的福德。有智慧的人,当恒念布施,以便除去其贪欲之心。这样的话,则今身会有名誉,会转生于天上之事,也是同样可能的。)
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此五种功德的话,就应当行此五事。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
行!
二八七
大意:本经叙述应时的布施有如下之五事:(一)施远来人,(二)施远去人,(三)施病人,(四)俭时施(饥馑之施),(五)初得食先施持戒精进的人。如欲行此五事的话,就应念随时的布施。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时的布施,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布施从远处而来的人,第二就是布施将去远处的人,第三就是布施病人,第四就是
俭时的布施(如饥馑而难以得食时的布施),第五就是如果初得新果蓏(地上的果,藤之果),或者是谷食时,就先布施给与持戒而精进的人,然后才自食。这就是,比丘!就是所谓应时的布施,有如此的五事。」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智者应时施信心不断绝于此快受乐生天众德备
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
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逐增益
心中生此念乱意永无余觉知身安乐心便得解脱
是故有智人不问男与女当行此五施无失方便宜
(有智慧的人,都会应时而布施,其信心并不会有断绝,因此,能爽快而受安乐,生天的众德行都已具备。随着时宜而思念惠施的话,其所受的福报,定会如响
应那样,会永远没有短乏,所生之处,都常为富贵的。布施就是所有的善行的具足,会得至于无上之位的。上亿的布施,也不起悋想,也起真正的欢喜心,就会因之而增益。心内如能生此正念的话,散乱的意识便会永断而没有余遗,会觉得身的安乐,其心便得解脱。因此之故,有智慧的人,不管是男人,或者是女人,应当行此五事的布施,不可失去方便时宜为是!)
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如果善男子,或善女人,欲行此五事的话,就当思念随时的布施。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结颂如下:)
善不善礼佛天使岁五瑞支荼亲瞻病五施随时施
((一)善聚经,(二)不善聚经,(三)礼佛五事功德经,(四)天使经,(五)受岁
经,(六)五死瑞应经,(七)文荼王经,(八)亲近医药经,(九)瞻病经,(十)(十一)五惠施经有二经,(十二)随时布施经。)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完
- 上一篇: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 下一篇: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