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自己
如何健全自己(一)
社会是由群众所组成的,社会的安定与繁荣筑基于健全的个人,所以每个人对社会最好的回馈就是健全自己。如何健全自己,我有四句偈:
一、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现在社会大众普遍有个共识,那就是懂得美化的重要。不仅语言要美化,容貌要美化,环境要美化,我们的心更要美化。心灵的美化要靠慈悲,假如今天社会上每个人心中充满慈悲,那么杀、盗、淫、妄等事情,自然会减少,社会自然呈现出祥和、温馨的风气,所以我们要以慈悲来美化社会人心。
二、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现在一般人都缺乏忍耐的力量,一点小事就动口相骂,甚至拳脚相向,使得社会弥漫一股暴戾之气,因此,我们需要有忍耐的力量,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忍耐是勇者的象征。
三、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我们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就必须有所回馈。我们要用自身的灵巧、智能,为社会勾画出一张彩色的蓝图,让人间充满欢笑、安乐,增添人间的色彩。比方说:说几句好话,给一个笑容,点头打招呼,给人亲切的照顾,都可以为人间增添色彩。
四、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尤其国家和国家之间,和平更是可贵。从历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多少残酷的战争所造成的悲剧!如果大家都能提倡和平,就能化悲为喜,造福社会大众。
健全自己,服务社会的妙方是:
一、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
二、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
三、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
四、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
如何健全自己(二)
做人,应当做个堂堂正正、身心健全、有功于社会的人,如此才不辜负父母养我,师长育我,社会大众成就我。因此如何使自己健全,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健全呢?
一、要有社会性格:在现代的社会里,要想在大众中立足,先要有社会的性格。所谓社会的性格,就是大众的性格。能与人和谐相处,有成就别人、服务别人的性格,就叫做社会的性格。在这个社会上,如果和别人格格不入,不重视别人的利益,没有服务别人的精神与雅量,这个社会就不容许你存在了。
二、要有时代精神:时代不断在变化,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用保守的观念来迎合新时代,面对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也就是时代的精神。所谓时代的精神,就是乐观、进取、与人为乐、重视家庭伦理、重视社区利益、重视社会国家建设的认知,你要有这种时代的精神,才不会被时代遗弃,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三、要有忧患意识:一个健全的人,对国家要有责任感,对社会要有使命感,对整个大时代的未来要有忧患意识,如此才能兢兢业业,敬事斯恒,才能善尽自己的心力,贡献给社会大众。
四、要有使命责任:一个人必须要有自觉的使命感,诸如国家给我们的使命,社会给我们的使命,父母师长给我们的使命。有了使命,才会有责任感,才能克尽职责,才能有担当,才能自我健全。
所以健全自己有四点:
一、要有社会性格。
二、要有时代精神。
三、要有忧患意识。
四、要有使命责任。
如何健全自己(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功成名就,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把自己健全起来,如此,在社会上、在做人处事上、在成家立业上必定能得到很多的方便。如何健全自己呢?有四句偈可作为参考:
一、持戒布施勤作务:持戒,就是守法。关在牢狱里面的犯人,无不是不持戒、不守法,于是犯下杀生、窃盗、邪淫、妄语等罪业,犯了法就会有灾难;如果守法、持戒,再加上肯布施、勤作务,必能树立自我的形象,必能处处受欢迎。
二、忍辱精进结善缘:做人处事,“忍”是很大的力量,“忍”是很大的修养,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我们要忍辱精进,要以忍耐跟他人结善缘。
三、读经礼佛增福慧:我们平常要多读经书,诸如儒家的四书五经,基督教的《圣经》,以及教我们如何修身养性的佛教经典等。总之,读圣贤经书都是有益身心的,我们要经常找这些好书来读。此外礼佛可以庄严身心,可以增加修养,可以健身净心。能够经常读经礼佛,自然福慧双增。
四、梵行禅坐利身心: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常行“梵行”。“梵”就是清净,比方说:我说话,都是说清净的语言;我做事,都是做清净的事情;我听声,都是听清净的音声;我思想,都是想一切清净的人事。能够常行梵行,身心自然清净。如果再能经常“禅坐”,譬如每天早起一炷香,晚上睡前禅坐五分钟,这样对身体必定有很大的利益。
如何健全自己呢?
持戒布施勤作务,忍辱精进结善缘;
读经礼佛增福慧,梵行禅坐利身心。
如何健全自己(四)
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发掘内心的宝藏,必能自我健全。健全自己,有四个方向:
一、在处事上要能和睦: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就是和睦相处。有的人与别人相处,总是尖酸刻薄,总是讥讽闲话,造成彼此的伤害。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的话,就可以省了许多闲事。
二、在是非上要有立场:世间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此亦是非,彼亦是非,是非到处有。在是是非非中,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立场,随着是非而转,东说东好,西说西好,没有一日安宁好过。所以,在复杂的是非漩涡中,自己要有立场,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三、在道业上要肯发心:人的一生,除了要勤于学业、事业外,还有道业。道业,就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道德。在道业上,如果肯发心,发心的力量很大,发心吃饭,饭就吃得很饱;发心走路,路就走得很远;发心办事,真的无事不成。所以我们要发心,要发慈悲心、般若心、菩提心,发心为社会奉献,为国家服务。
四、在学习上要能受教:人生是一连串的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有学习的精神,而且要能受教。为什么有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进步?主要是有排拒的观念,你讲话,我不以为然;你做事,我看不惯,因此再好的道理,我们都不能接受。所以学习最要紧的是要能受教,受教以后,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了,也就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如何自我健全呢?就是:
一、在处事上要能和睦。
二、在是非上要有立场。
三、在道业上要肯发心。
四、在学习上要能受教。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