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不但讲究慈悲,尤其重视般若智慧;唯有开发般若智慧,才能把「贪瞋痴」的烦恼转为「戒定慧」的功德。因此,平常我们讲学佛修行,主要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就是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贪瞋痴,称为三毒,是说对一切顺情的境界,生起贪得无厌的贪心;对一切违情的境界,生起忿怒憎恨的瞋心;对一切事理的法则,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这三毒是众生心理上最严重的大病,它是障碍佛道的根本烦恼;它像魔王,恼害众生的身心,毒害众生出世的善根,它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因此,经典里面讲「心不迷不堕生死,意不烦不忧形质,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起不生业果」。可以说,凡夫众生有很多的苦恼,都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所引起的。
说起贪,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世间众生的形象,走在路上,明明是一个已经喝过的空汽水罐子,他也要踢一踢,看看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有这么一则笑话:嫁到都市为人媳妇的女儿,忽然听说乡下的老爸爸要来,为了表达孝心,就用罐子装了很多老爸爸最喜欢吃的芝麻糖,随他要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当爸爸把手伸到罐子里面,却怎么样都拿不出来,女儿很著急,这样拿,那样拿,爸爸的手就是拿不出来。后来不得已,只好把罐子打破,一看,爸爸的手为什么拿不出来?原来,他抓了一大把糖,手里面的糖太多了,拳头太大,糖果罐子的瓶口太小,所以拿不出来。
这个笑话说明,贪心是人性的弱点,贪心就是我们的根本烦恼。
瞋心,也是烦恼的根本,更是修行的一大障碍,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佛教把瞋心比作「火烧功德林」。
据说,有一个学道的人,每次打坐时,常有蝨子来咬他。后来他就和蝨子约法三章:「当我打坐,进入禅定的时候,你不可以咬我;等我出了定,我不修行的时候,你咬我,我会慈悲布施一点血给你吸。」
大家说好了,彼此也就相安无事。后来,有一天,跑来一只跳蚤,闻到这个学道者香醇的血,忍不住垂涎欲滴,准备好好饱餐一顿,蝨子赶忙出来制止:「跳蚤!你不可以随便乱来,我跟这个修行人有约定,要等他出定以后,才能吃。」
跳蚤当然等不及,也不管什么约定,一口就咬下去。这个修道者正在禅定之中,忽然有个东西咬他,心想:「你这个蝨子不守信用。」一气之下,就把衣服脱下来,付之一炬,于是不管跳蚤也好,蝨子也罢,统统同归于尽。而这个修道者因为生起了瞋恨心,道业也成就不了,正是「佛前多劫修供养,所积广大福德缘,一念瞋心才生起,尽焚彼福成灰烬」。因为一念瞋,因此毁了自己。
唐朝时,权倾朝野的太监鱼朝恩,有一天去问药山禅师:「禅师!请问你,〈普门品〉说『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什么叫做黑风?」
黑风就是指烦恼、瞋恨的意思。
药山禅师听了这话,并不正面回答他,只是对著他说:「鱼朝恩!你这个太监,你问这个问题做什么?」
鱼朝恩当时是朝中不可一世的重要人物,什至连皇帝也要听他的话。不意药山禅师竟这么回答他,生气是可想而知,因此随即面露愤怒的样子。
这时药山禅师哈哈一笑,他说:「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贪瞋痴就像盗贼一样,日夜盘据在我们的心上,窃取我们的功德法财,障蔽我们的真如佛性,如果我们不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我们就永远受贪瞋痴的烦恼束缚。在三毒之中,瞋恚其咎最深,因此,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说:「面上无瞋是供养,口中无瞋出妙香,心中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假如我们是经常为贪瞋痴所苦恼的人,不妨接受六祖惠能大师的指导;只要我们能开发人人本具的般若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就能把贪瞋痴烦恼转成戒定慧,那么我们的生活自然会有另一番妙味了。
- 上一篇:什么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下一篇:如何内外不住、来去自由?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无根禅师找房子,也和放下有关系?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星云大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星云大师:无念法门,十种分别,何以无别?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人有二种,法无二法?
- 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差几许?
- 星云大师:什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
- 星云大师:「定」与「慧」的关系如何?
- 星云大师:什么是一行三昧?
- 星云大师:什么是「障道因缘」?
-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 星云大师:何谓顿渐利钝?
- 星云大师:何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星云大师:如何对治「尘劳妄想」?
- 星云大师:如何处理「见闻觉知」?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普洱茶]普洱茶越苦越值得收藏吗?
- [禅宗文化]郁山主《悟道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有蚂蚁啃骨之精神,必会成功
- [佛经故事]偷莲花的“鸳鸯”
- [华严经]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
- [佛与人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佛学常识]佛宝节为什么又叫做浴佛节?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红茶]红茶发源于什么时候,哪个地方?
- [禅宗文化]憨山大师《雪里梅花》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埋怨,坚持最重要
- [佛经故事]佛陀降伏毒龙的故事
- [佛与人生]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学常识]佛教的根本精神与教化方式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绿茶]四川峨眉山什么茶最有名?峨眉山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