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二】
《灵岩法要》
贰、赞净土超胜
二、净土胜易
㈠法门广大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具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于现生中,定出生死;不历僧祇,亲证法身。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众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与专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也。以故将堕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发十愿而回向净土。是知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故自《华严》导归,祇园演说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续编下·昆山佛教西方莲花会缘起序(民二十二年))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续编下·无量寿经颂序(民二十五年))
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普纳众流;亦如太虚,遍含万象。尽法界众生,无一人不摄其中;尽法界诸法,皆由此得其实际。以其为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故也。(续编下·净土圣贤录序(民二十二年))
【注】极乐虽在西方,而实广大无边,遍摄十方。《往生论》赞云:「究竟若虚空,广大无边际。」法门利益广大无边,法门应机无一遗漏。是故无一法不从此流,无一人不摄其中。广大无碍,一门普摄。如大海普纳百川,如虚空遍含万象。可谓极简极易之法,至顿至圆之教。
事虽简易理极圆顿
念佛一法,事虽简易,理极圆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如来一代时教无量法门中之最上宗要。一切法门,恒沙妙义,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增广下·常明庵万年念佛会碑记)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实诸佛圆满菩提成始成终之道,亦众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脱之法。其理甚深,其事甚易,故致人多未能识其底蕴。或求人天福报,不敢直下承当。或舍信愿求生,专看念佛是谁。遂将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特立仗佛慈力即生高预莲池海会之法,仍成自力。以既无信愿,纵令亲见是谁,亦只是大彻大悟而已。倘烦惑未尽,则依旧轮回,浊恶境缘,迷失者多。欲了生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三编下·净土生无生论讲义发刊序)
【注】此所谓净土法门之「胜易二德」也。理极圆顿故胜,事甚简单故易。因其胜故,上可摄等觉菩萨;因其易故,下可度逆恶凡夫。法然上人于此「胜易二德」更有详释,其曰:
「胜」义者:
谓至极大乘义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使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清凉;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
「易」义者:
不论行住坐卧,修之预来迎;
不论时处诸缘,称之得往生;
不论身心浊乱,只论他力引接。
是大因缘是秘密藏
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增广上·净土决疑论)
【注】阿弥陀佛因中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结成四十八愿,成就极乐庄严,成就万德洪名,是谓之大因缘。极乐庄严、佛之功德、众生往生唯佛彻知,是谓之秘密藏。众生念佛亦是大因缘,非于一佛二佛而种善根故。众生念佛即入秘密藏,顺佛本愿故,蒙光摄取故,潜通佛智故,直入报土故。无论何等根机,但能念佛,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是则名曰香光庄严,同入弥陀愿海,共证无上菩提。
即浅即深即权即实
此之一法,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上上根不能逾其阃,故已证等觉者,尚须十愿导归。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将堕阿鼻者,犹能九品立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众生出苦之达道。由是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诸菩萨,远公、智者、清凉、永明等诸祖师,悉皆出广长舌以赞扬,发金刚心而流布。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续编下·敦伦莲社缘起序(民二十年))
真俗二谛摄尽无遗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佛法之归宿,亦世法之源本。约俗谛论,举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离此则不能究竟圆满。约真谛论,举凡断惑证真超凡入圣之妙道,一尘不立万德圆具之真心,离此则不能直下亲得。况乎时值末法,人根陋劣。世道沦溺,大破纲纪。废经废伦,将成禽兽之区域。杀父杀母,共逞枭獍之行为。若不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法门,为之挽救,则人道几乎息矣。于是有心世道者,群起而维持之。(三编下·皋东佛学莲社缘起)
㈡功德超胜
净土法门全仗佛力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
唯兹净土,全仗佛力。
(增广下·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增广上·净土决疑论)
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之难易!念佛法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三编上·复周志诚居士书二(廿五年五月六日))
【注】大师有时云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专仗佛力;有时又说兼仗佛力。如何理解其义?通观《文钞》,大师言全仗佛力处甚多,更借比喻而详言:
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以乘船之喻而阐释「全仗佛力」,其义自明,透彻至极。然大师又云「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如何领会其义?通观《文钞》即知,其所言兼有之「自力」者,有三义:
一、就信愿念佛而言,亦可权谓之自力,就往生所凭而论,则全仗佛力。如大师云:
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
二、就余之善行而言,亦无妨说有自力。念佛之人,除念佛外,所行余善,如敦伦尽分等,则亦可谓之自力。虽有余善(不出轮回),往生仍凭佛力(横超三界)。因有余善,故说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三、所谓兼有之自力,与通途法门所言自力意义不同,乃是佛力引发之自力。观如下二言即知:
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
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
观此三义,即知大师所言兼有之自力,皆是在仗佛力之下而言自力,与普通法门所言自力全然不同。通途法门所言自力,即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之力。念佛行者,纵然烦恼丝毫未断,念佛亦得往生,此即所谓全仗佛力也。即如大师所言:沙子虽轻,入水即沉深渊;石头虽重,乘船即可过海。故知:大师虽言自力佛力兼而有之,依然不悖全仗佛力之旨。所言不同,应机不同耳。言全仗佛力者,则让一切众生(尤其是凡夫众生)彻底安心,通身靠倒。言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则让沉于自力者更当归于佛力(兼而有之),方为稳妥;因有佛力,亦得安心。其摄化不同,而旨归是一。其言「唯恃信愿,不论断证」,可谓全仗佛力之最好注释。大师常言:「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故知,就凡夫而言,实则毫无自力可言,唯佛力可凭。
最圆最顿最易最玄
净土法门,乃普令一切圣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最捷、最圆、最顿、最简易、最玄妙之法门也。(三编上·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净土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之法门(一法具一切法,名圆。即生修即生证,名顿。)。博地凡夫,亦能入此法中;等觉菩萨,不能出此法外。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一只慈航。(增广上·与谢融脱居士书)
唯佛与佛乃能究竟
净土法门,理极宏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勿道博地凡夫,不能测度;即久证法身之菩萨,亦不能尽知。以故世尊说此法门时,十方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同声赞叹,普令众生,同生信心,且深叹释迦世尊能为甚难希有之事。世尊亦自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而普贤菩萨,令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非成始成终之要道,能如是乎?是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也。念佛之人,能如是信,若不往生者,日月当逆行,天地当易位矣,有是理乎?愿见闻者,同皆勉旃。(增广下·九江居士念佛林莲社缘起碑记)
【注】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故此法,最为难信。彻悟禅师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以持名念佛,乃诸佛甚深行处,唯除一生所系菩萨,可知少分。自余一切贤圣,但当遵信而已,非其智分之所能知。况下劣凡夫乎?」是故我等,于此法门无论知之多少,皆当深信,仰凭佛力。不可以凡情妄疑佛智,弥勒菩萨尚「不敢有疑」,况我博地凡夫乎?
法门超胜非余能及
净土大法门,其大无有外,
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载。
等觉欲成佛,尚复作依赖,
逆恶将堕狱,十念登莲界。
普被九界机,咸皆勤顶戴,
畅佛度生心,唯一了无再。
(续编下·嘉言录题词并序(民十六年))
大哉净土门,为诸法归宿。
普投一切机,无一不得入。
上则摄等觉,下不遗恶逆。
万流咸赴海,由佛大愿力。
(三编下·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各随机宜,令彼得益。所说法门,浩若恒沙。就中求其「至圆至顿,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统摄诸法;上圣与下凡共修,大机与小根同受」者,无如净土法门之殊胜超绝也。何以言之?一切法门,虽则顿渐不同,权实各异。皆须修习功深,乃得断惑证真,出离生死,超凡入圣。是谓全仗自力,别无倚托。倘惑稍未尽,则仍旧轮回矣。且皆理致甚深,不易修习。若非宿有灵根,即生实难证入。唯有净土法门,不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农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习。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娑婆苦恼众生,是故较余门得果为易也。(增广上·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圆成佛道非为小乘
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著也。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亦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工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工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如来称此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也。(增广下·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现在许多大聪明人,视净土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圣同修之法。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将成佛道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也。可怜哉!不唯不修持,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妇,信愿持名,得与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同为伴侣。彼大聪明人,纵有宿福,不即堕落三途,而望愚夫愚妇之肩背而不可得。况既谤此法,难免堕落乎?彼受病,在好高务胜,实不知高胜之所以耳。使彼上观华藏海众诸菩萨,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则惭愧欲死,何敢视此法门为小乘,而不屑修持乎?(续编上·复陈慧恭孙慧甲书)
一代极谈无上大教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增广下·印施极乐图序(代撰))
- 上一篇:《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三】
- 下一篇:《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