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二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二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现在世界各地所传的佛法,目标与修行、仪式,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大体的说,都是从印度传来,因时地演化而形成的。印度的佛教,从西元前五世纪,释尊成佛说法而开始,流传到西元十二世纪而灭亡。千七百年(大概的说千五百年)的印度佛教,我在『印度之佛教』中,分为五个时期:一、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二、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三、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四、如来为本之菩萨分流;五、如来为本之佛梵一如。这五期中,一、三、五,表示了声闻、菩萨、如来为主的,也就是修声闻行,修菩萨行,修如来行,有显著不同特色的三大类型;第二与第四期,表示了由前期而演化到后期的发展过程。在『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自序」,又以「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 [P7] 佛法」──三期来统摄印度佛教。「佛法」中,含摄了五期的初期与二期,也就是一般所说「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大乘佛法」中,含摄了五期的第三与第四期,我通常称之为「初期大乘」与「后期大乘」。约义理说,「初期大乘」是一切皆空说,「后期大乘」是万法唯心说。「秘密大乘佛法」有显著的特色,所以别立为一类。三期的分类,正与秘密大乘者的分类相合,如『摄行炬论』所说的「离欲行」,「地波罗蜜多行」,「具贪行」;『三理炬论』所说的「谛性义」,「波罗蜜多义」,「广大密咒义」。因此,我没有一般人那样,统称后三期为「初期大乘」,「中期大乘」,「后期大乘」,而在「前期大乘」、「后期大乘」外,把末后的「秘密大乘」独立为一期。这是约思想的主流说,如「大乘佛法」时期,「部派佛教」也还在发展中;「秘密大乘佛法」时期,「大乘佛法」也还在宏传,只是已退居旁流了!

  在「大乘佛法」中,我在三十年所写的『法海探珍』中,说到了三系:「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后来也称之为三论。「后期大乘」是 [P8] 真常本有的「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与说一切法自性空的「初期大乘」,都是起源于南印度而流传北方的。西元三、四世纪间兴起的「虚妄唯识论」,却是渊源于北方的。真常──「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法门,融摄「虚妄唯识」而大成于中(南)印度,完成「真常唯心论」的思想系(如『楞伽』与『密严经』),所以叙列这样的次第三系。向后看,「真常唯心」是佛德本有论,正是「秘密大乘」的理论基础:众生本有如来功德,才有成立即生成佛──「易行乘」的可能。向前看,声闻部派的所以分流,主要是一、释尊前生的事迹,以「本生」,「譬喻」,「因缘」而流传出来,也就是佛的因行──菩萨大行的成立。二、大众部分出的部派,思想接近大乘,如被称为「诸法但名宗」的一说部,与『般若』法门的「性空唯名」,是非常接近的,这是从声闻为本的「佛法」,进展到「大乘佛法」的过程。还有,第五期的「梵佛一如」,应改正为「天佛一如」。因为「秘密大乘」所重的,不是离欲的梵行,而是欲界的忉利天,四大王众天式的「具贪行」。而且,「天」可以含摄一切天,所以改名为「天佛一如」, [P9] 要更为恰当些。我对印度佛教史所作的分类,有五期说;三期说;也可分三期的「大乘佛法」为「初期大乘佛法」,「后期大乘佛法」,成为四期说。大乘佛法的三系说,开合不同,试列表如下:

  图片

  五期三系四期三期

  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

  ├───────佛法──────佛法

  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

  |

  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性空唯名论──初期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

  ┌虚妄唯识论─┐│

  │├后期大乘佛法─┘

  如来倾向之菩萨分流─┴真常唯心论─┘

  |

  如来为本之天佛一如──┴──────秘密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

  [P1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