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讲法第二十二讲
在娑婆世界我们的烦恼非常深重,没有财追求财,因为这些欲望让我们自己受苦受难。我们现在处在苦海无边过程中,其原因也是我们的欲望太多。所以说今天修行要对治虚妄的贪欲,要认识我们自己为贪欲造了哪些业,受了什么苦。
我们要对治自己的嗔恨心,嗔恨心对我们的危害又是什么要了解,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修行怎么修呢?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都没有办法分辨出来,你修什么呢?所以说修行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远离嗔恨心。所以说世间人民,一切人际关系当中我们要提倡相互恭敬,相互慈爱,要对治彼此的憎恶忌妒。在财物上我们要有无相通,对于财物、能力、智慧我们要学会布施,要把自己富足的部分回向给众生,不要悭贪不舍。我们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随时随地要学会和颜悦色。所以说佛教的弟子就在和合当中修学,大众要和合。要建立起彼此的一种协调关系,良善关系,就要从我们每个人的和颜悦色当中做。不要相互违背彼此的心愿,不要搞斗争。这个世间上如果说人人都拿出烦恼来,整个世间上就是苦海了。越说越心伤,红尘世间也是这样,你说一点,他说一点,好象世间就不得了。像这个道场里一样,大家吃了饭没事,聚在一起说功德,你说一点我说一点,那这个道场就好得不得了了。如果大家都说是非,那这个道场就不是道场了。我们要学会和颜悦色,言语、态度常常要做到和气高兴、不烦恼,让我们自己内心能调和下来。今天还有居士在说你今天想骂我?你在教别人要面色和合,这就在给我们讲道理。特别是这些老居士,儿女都恭敬得不得了,在寺庙里被你小和尚呼来呵去,心里当然就不舒服了。所以世间上的人不知道这些人是因为信仰而到一起的。
北传佛教实际上都很开放。师父看到居士们来都要起立合掌。南传佛教就不是这样的,居士来给你顶礼你要是站起来,他认为你不接受他。南传佛教的信众给师父顶礼,师父用自己的心给他回向就行了(不用起来)。在北传佛教这个师父就要遭诽谤了,他给你顶礼你不动,他会说这个师父架子好大哦。其他不信仰的人不知道佛教中哪个大,哪个小。他以世间上的观点看,你们老年人这么辛苦,他想不明白。今天你能想得清楚吗?好多居士其实还是能想通。我在家里我是老太爷老太婆了,今天到你这个寺庙来给你师父顶礼,这个和尚这么高贵,他在师父面前出言不逊,没有恭敬,外面人一看没有规矩了,是不是这样?许多地方就是这样,你在家居士就要做一种在家居士的相状。你恭敬他,我们要以恭敬心来修行。我们和颜悦色不是说世间上要怎么样,而是自己的生活需要这样,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素质。
我们今天的修行人往往要看别人的脸色,你对我笑我就对你笑,现在是“讲生意讲条件”。他给师父们也讲这样的条件,现在的出家人也讲条件。师父叫他干什么,他说师父你给我什么东西,没有大小规矩,说话不知道谦让,这往往就是修行不到位的。国家有国法,家里有家法,庙里有庙法,大家彼此之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自己失自己位置之时,对外在就有强求的欲望就很多,失望的地方就很多。一失望自己就会起嗔恨心,烦恼心,不高兴的心。所以修行就是落实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恭敬,相互慈爱。大家好不容易到一起,有缘在一起共修佛法,不要增长彼此之间的讨厌、忌妒、憎恶,要常和颜悦色。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我们不能和颜悦色,就会结成将来的冤家对头,结起来之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伤。所以说大家看经书上,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我们平时有没有恚恨心呢,如果有,你违背我,我违反你,是违愿,面临这些违愿了,世间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呢?所以这些不如意的事常常显现,这些违愿常常显现,而我们之间难免又有斗争。有很多说出家人就不斗争了,可一跨进佛门的行业,他一看眼睛都睁大了,你三宝弟子怎么比我们在家的还厉害呢?什么地方你不是一样?在家里你夫妻之间是不是永远不吵嘴,永远都是和睦相处?很少,这是前世修得好,前世相互恭敬,修得好所以这一辈子夫妻到一起来没有更多的嗔恨心。但是好多家庭里不会不打不吵不闹,不打不吵感情相反的还不牢固。世间上人说夫妻之间很少达到这种,要修得好就有,要修得不好,两个人钻到一起难免还是有斗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斗争,你在家里两个人都是这样。在佛门当中来自于五湖四海,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文化背景不一样,社会背景不一样,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样,你在这里面难免就会发生矛盾。你心里想这样的事情并不能出现,你追求这种事情,满不了愿,所以说那是归因于我们以前福报不具足,人缘不具足,有这些矛盾斗争是很正常的。遇上违愿之后我们就会兴起斗争心,一时的嗔心能慢慢造成小恨。而这种小恨不可低估,冤冤相报没有停的时候。八苦之间就有冤憎恨苦,冤家路窄,遇到一起这些违愿经常在身边显现。我们是一种苦,一种烦恼,到最后互相害,所以这样的一些嗔恨心到了后面就是越长越厉害。所以说要越到后面来,小的嗔心要结成大的冤家对头,这是非常厉害了。
佛教历史上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的种族当中,有个外孙是人家国家的。琉璃王的父亲当初想要娶一个释迦族的女子,他要跟释迦族和亲。以前国与国和亲就是搞好关系的。可是释迦族当时并不同意将释迦族公主嫁给他,将一个奴婢装份起来对他说是真公主。结果把假公主接回去了,生了一个小孩,就是以后的琉璃王。小的时候他走外婆家,到释迦佛他们那个国家去玩儿。释迦族的小孩都知道他是假公主的儿子,常常要骂他是下人生的。他受了气心里就发愿将来要把释迦种族杀光。等到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讲经说法,这个琉璃王也当了国王了。他就带兵到他外婆家,把以前毁谤过他的人全部杀光。释迦牟尼佛在路上拦了他三次,佛就在这个路上打坐。他一看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打不成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拦了他三次,他的心都没有去除。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他去释迦种族大开杀戒,血流成河。当时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想利用神通把释迦种族的人装到玻璃瓶送到天上去。他利用神通要装几百个人,装到天上去他就杀不了了。释迦佛说你救不了的,是以前的业造成的。这一辈子的冤家对头,是以前就结下的。琉璃王把释迦种族杀得差不多了,再把送到天上去的这些人送下来一看,没有一个活人,全部化成血水(斗争非常惨酷)。你看这个小孩小的时候,因为争斗起了这样一个心念,长大了他就要攻打外公外婆家。这些冤家对头从一点一点小的嗔恨心结下来的,所以不要忽视我们今天一时的嗔恨心,要是不注意要把彼此的嗔恨心惹起来了,将来的恨就大了。所以我们要和颜悦色,减少彼此的嗔恨心。因为我们的见解看法有差距,由这样的差距难免形成斗争。
所以或时心诤,有所恚怒。总的归根结底一个嗔心就可以包含,所以贪嗔痴损伤我们内心,也损伤人际关系。所以这一点点的嗔恨心在我们内心里,不要让它形成种子。我们对别人的不高兴之心不要留在内心里面,长此以往嗔恨心增加起来了不得了。以前看了一个故事,两个朋友他们一起去海滩,发生不愉快了,这个朋友批评他,话说得很恶毒。于是他就到沙滩,拿一根木棍写在沙滩上写,某年某月某人骂我。海水一冲上来,这个字没有了,他也出了气了。慢慢地这个人生病了,这个同修帮助他,他非常感动。于是他就找石头刻上某年某月某人怎么帮助我了。朋友就问他为什么我让你烦恼你写在沙滩上,我对你的好处你要刻在石头上。他说因为石头上不轻易磨灭,我要在心里永远记住你的好处,这是教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教你不起心动念很难,要叫你不起心动念,除非你是石头。你那些不高兴过了就算了,不要记在心里面。当面情绪来的时候,彼此之间发发脾气没有关系,下来之后要忏悔。非要叫你不起心动念不可能,我们现在凡夫修行很不具足,难免就会产生这些不高兴心。这些不高兴心很快要让它过去,要忘记。如果你把不高兴牢记在心里面,那就是让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由于你有恚怒心就很难了。要把嗔恨心在少的时候就对治下去,发火正当在火头上的时候,九牛二虎也拉不过来。不要让嗔恨心发展到极限,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很难对治。我们的心念就是这样,因为起心动念都在起惑。我们学佛法是对治我执,时时刻刻都在对治自我的执着。我们吃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朝别人的嘴里塞呢?各人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众生有我的执着,但是佛法要对治这种执着,我们在平时是不是真的对治了呢?平时吃饭的时候朝自己嘴里塞就是在助长我执。我们平时说吃饭为大众而吃饭,人家说你说假话,不求实际,你怎么不朝别人嘴里塞呢?从发心上来说是菩萨发心,但是从力量上来说呢,连自己都度不了,你还能度别人吗?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少给别人造一些烦恼,对别人是不是一种帮助呢?心态不一样,这样你吃饭每一口饭不会增长执着。
常断一切恶,当他内心有这种的时候,他念念之间不会增长自我的执着。念念之间在对治自我的执着,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修行,念念都在增加自我的执着,念念增加。为什么说我们今天明心见性这么艰难呢?因为以前你这种执着增加得太长久了,你做这种事情太长久,太习惯了,而你今天明心见性的功夫仅是刚开始而已。你对佛法非常陌生,所以日常的生活过程当中,我们常是增加执着。吃饭的时候你不懂佛理,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执着。世间上你看着馒头好吃一点的,你都会先去抓那个馒头,那就是增长你的执着心。上大殿的时候,天热啊,我要占最有利的地位,我要站在风扇面前,也在增加我执。所以在生活过程当中,如果你不懂佛法,哪里不增加烦恼呢?佛法就是把这种道理学会之后,要在自己行动坐卧、起心动念来对治这种东西,只要自己有一点差错马上纠正,要发菩提心成办自己的道业。我能帮助别人就帮助,我说法他能听,我就给他讲,他不听我就少讲,要时时刻刻把这样的功夫用起来。时时刻刻都在警惕自己,要对治嗔恨心,不如理心。每一天都不会增加贪嗔痴慢疑。每一天在长养善根,你能做到这样吗?当你修行要这样办的时候要有警惕心了
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看到在佛门当中怎么这样?他心里很不平,不进入佛教的时候还有神秘感,一进入寺庙之后,跟自己想的怎么是两回事呢?道心就慢慢开始退了。他不知道了断自心的烦恼,希望整个世界都能清净,这样修学就很好了,除非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违缘当中当你方法对了,就能锻炼出来。你越想锻炼他,你吼他,骂他批评他,不行,你想帮助他不行。他不是法器,他的心老是在外面游荡。他总是在报怨外面,这种报怨心特别要警惕,小小的报怨心就拉开我们的距离了。你们两个有报怨心了,没有说,你们的距离就会逐渐增加,所以说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你要说话稍微刻薄一点,他说话比你更厉害。心情感心情,不愉快的心。两个人之间把不愉快心增加到很浓烈的时候,你想降一点很不容易。一旦嗔恨心起来,说话就不留余地了,平时的关系放到一边去了。我只知道他在伤我的心让我流血,心里只有眼前的一个。所以说他说一句话让我不高兴,我要说两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越走越远。如果你走下坡路,没有大智慧你是很难扭转这种局面的。当你掌握好市场,有经济有智慧就走入良性循环,生意越做越好做。你进入恶性循环想跳出来不容易。一个和尚刚进入圣水寺就很懒惰,所有的人认为他是懒惰和尚了,他不懒惰都不行。当他稍微勤快一点,人家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个懒鬼也勤快起来了。你要形成第一印象了你很难转化过来,你再想跳出来很艰难。我们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是社会性的动物,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有一种制约。你要是换一个地方,你要建立一个好的印象,对你的发展很有利。你连装也不会装,你以后想改正大家对你的看法很艰难。所以世间上的事情是相互制约的。好的事情成就好事,好得就越来越厉害。恶的事情成就恶事,恶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厉害。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并不是所有的因果都会马上显现,因为世间上的人所接触到的只是一方面,所以你说善人有善报,世间上的人却认为不是这样。
世间上的因果相互影响的非常多,事实上也在相互影响。要能够知道,不要限制于现前。我们现在做了恶事,那种大的结果没有立即显现。当我们的善心开始起来,那种善的报应还没有显现。随时随地要从小处着眼,修行人要从小事着眼,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今天有一个不愉快的念头很快要对治它,善恶报应是因果不虚,你造了恶因就会结恶果,从道理上来讲一定要这样的。所以佛法当中有一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什么意思?菩萨做了这种因,而没显现这种果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些不好的念头他不会起。众生非要等到结果出来,他还不认帐,这就是众生和菩萨的区别。当报应还没来前,他就不会认知这种因果报应,不信因果。所以众生只有当这种结果显现的时候他才知道害怕。因为你不知道就不堕地狱吗?不会的。所以你这一辈子不学就会导致无知,无知会导致恶法重重,将来堕落恶道,不因为你不知道而不堕落,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学习。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因果关系要好好地想一想,虽然说我们现在内心里自然这种嗔恨心起来了,哪怕非常微小。虽不即时。应急相破。为什么呢?因为因果。往往在世间上是冤家路窄,时时刻刻都可能相遇。在唯识的因果就叫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以前起心动念的种子,我心里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不好的念头起来了,你走出山门,刚好就因为你今天想这样的事情,外面就给你显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能见所见,在世间上如影随形一样。今天你正在说他,他就显现了。同样我们心里面不敢想的,当你正在想这种事情的时候,刚好来了。一般的老百姓仅以为是偶然,巧合,其实不是。而是你心里怎么样想,外在就怎么样显现,是自然的。你出去就喜欢这个人,那个人,他就来了,考验你。这种事情太多了,那叫种子生现行。表面上看外来的东西,其实不是外来,而是从自己业当中自然显现在的。现行又能熏习种子。你喜欢女人的时候,外面刚好出现你喜欢的这个人。你心里一喜欢的时候,他就朝内心里再给你把种子生长。所以你要进入善的循环,上道了得法了修行非常容易。你要修成习惯了,上道了,哪怕是睡觉吃喝拉撒他的道业都在增长,他习惯于修行不习惯于作恶。他修行得法了,修成习惯了,你想叫他做一件坏事,他都非常烦恼。他说我不习惯于整别人,他受不起良心的折磨。那些坏人,你叫他做一点善事也很难。我们从恨生恨,从怨生怨,这样辗转无尽。我们听到这种道理之后,我们应该小心一点,想办法要破除这些嗔恨心。否则,把这种怨恨心弄成非常强烈的恚怒心,斗争起来精力非常旺盛,要做善事他却没有精神了。当你恚怒心生起来了,他的精力好得很,他声音大得很,叫他念经的时候他没有声音,讲经说法的时候讲不出来,他的声音哪里去了?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这个时候冤家对头就和我们从生至死,没有一个时间离开过,现在你好象不觉得,当你起心动念不对了,以前的冤家对头就会乘虚而入,他时时刻刻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有嗔恨心的业种之后,这种冤家对头就和你一起的,为什么你结了怨了,冤家对头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左右,时时刻刻因为嗔恨心,时时刻刻想害你。所以我们听到之后,你没有危机感吗?我们还不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吗?我们要谨慎,不要增加斗争心,彼此间的不高兴心理要学会忘记,在将来我们自己受苦无穷。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我们嗔恨心为因,将来要受许多的苦。这一段给我们说明假如我们这一辈子造恶,将来堕入恶道是没人能替代的。人在世间爱欲,我们自己的情爱和贪欲,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烦恼的根本,也是我们受苦受难的根本。所以你这一辈子想去挣钱当官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要从这里来,要从根本的因果上来,明了我们受苦的原因何在。人在爱欲之中,我们的情爱和贪欲就是让我们受苦的根本,就是让我们烦恼的根本,是我们造业的根本,是我们在生死当中轮回不已的根本。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沉于情爱和欲望当中,很难跳出。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渴望情爱?为什么?我们怕孤独,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不会安慰自己。他要找一个人来管自己,陪自己说话。我们把自己的苦乐往往放到外面的人,把幸福的根本放在身外的钱财,没有放在对治我们内心的贪爱和情欲。所以一般的众生不能明心,不能达道,原因就是不明了这层因果。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是不从外来的,所以说一个幸福的人他要成就一种幸福的心态,这很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要成就这种学佛的心态。你起心动念都是用世间上的思维方式,那你修行就是表面,不能明心。内心不知道怎么修行,所以我们沉溺于情爱,往往就是向外寻觅。由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把道路走错了,所以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他生死无穷,轮回无穷。在生死流转过程中,生是孤生来,死也是独自而去。哪怕你世间上眷属满堂,有谁能代替你呢?没有。所以说那叫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不管你现在交多少的好朋友,你还是独自承担,没有人能帮你承担的。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你在生做了善事恶事,要显现出一定的结果。你要不相信这种因果,可以马上体验。这种因果不是要等到将来多久之后才能知道。当你嗔恨心一起来,你还没有把人家伤害到,你自己心里面就火烧火烤了。这种过程就是因果,起心动念,开言吐语是有结果的,没有结果你怎么能让人家不高兴呢。在生的时候做了善事,就趣之于乐,善就是利益,显现于我们身心世界非常高兴。当我们自己做了恶事,烦恼事情,损伤了别人就有结果。因为我们在生的时候做善做恶,由于这种善恶的力量把我们运到苦乐之地。在这种过程当中,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我们自己承受,所以说自己要好自为之。你看你做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人能代替,只有我们自己承担,要知道这种道理。
善恶变化。在我们这一辈子当中,一个人做善事,心念无常,可以有这种善恶变化。你现在做了善事,力量不具足,发心不猛烈,那这种结果还不一定马上显前。但是这种结果一定在等着你。殃福异处。将来你这一辈子行善积恶,对你将来有很大的影响。当你这一辈子守持五戒,那福报就等着你。你今天做了坏事情了,将来天灾人祸,三恶道就等着你。虽然因果不在同一个时间显现,但是一定在那里等着你,所以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过去就给你准备好了,所以说你今天无穷尽地奔赴于将来。你现在做善事,人家会预算的就知道,其实是骗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这一辈子做善事恶事做得多少,你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在等着我。你修行怎么样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行为的结果你一点不知道,那你就没有智慧,太粗心。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说出去会有什么结果,待人处事方式方法不对有什么结果。所以我们说学习佛法要深信因果,要听说因果的道理。要怎么信?要学十善业,十恶业。没学过你怎么知道呢。你信因果信什么呢?你这一辈子你做的善恶是有因果,看哪些先成熟,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善恶业没有放过你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谁代替你,只有你自己去偿还报应。咱们学佛的,不要说你有高妙的思想。就是你现在所学的,你能平心静气就不错了。能真实知道自己的以前有什么因果,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你就不会怪周围的人这个要害你,那个要整你。现在大家不配合只能说明你没有智慧,服不了众。你这种因果不具足,所以在现实过程中,在寺庙中你当个方丈和尚,你庙里的人不配合你,时常要调你的长短,从细的看有现在的具体理由,你可以指责他,但从过去的行为上来说是自我的不圆满,显现在世间,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一个道场当中每一个人要加强福报的一种修行。你今天不加强福报的修行将来你住寺庙照样是这样,怪自己的福报。今天我们受到的一切你不要躲避,要有警觉心,要认识到这些很不简单,你现在所受到的一切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释迦牟尼佛就可以给你授记,你将来什么时间成佛能度化多少人。那些开了悟的善知识就可以给你说你的法缘在什么地方。人家知道你所做的业行了,人家能看到,他们能给你指出来你的因缘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就不能看到,这种结果往往不是你今天做了今天就受报。三世因果往往因果有一种时间差,在时间差当中,众生没有看到,往往就会发生。我们将来的苦乐,是我们做的善恶决定的。善恶祸福都是自己独自承担,我们现在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父母死后在哪里去了。世间上的人看不到这种情形。再孝顺的儿女,你死后他也看不到你的父母在哪里,所以说远到他所莫能见者。生离死别是我们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在生的时候爱别离苦,自己死了以后呢,你这一辈子再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他能照顾你吗?看都看不到了。这些事情果报,如影随形,可以避免得了吗?所以不要我们没见到就说没有。我们要极早想方设法行善,所以这一段的道理非常深刻。
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所以为业所追,由于业力的逼迫,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业,自然就随业受报。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个时间空间很长远黑暗。在深远而昏暗的生死道上,当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很多时间你不明白。但在业力当中就会显现一种业报。生死之道太危险了。在生离死别当中呢,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一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千年修来见一面。今天能在一起安住三个月,听经闻法,在一个寺庙里呆在一起,这个因缘不是一天两天修来的。我们相遇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分开的时间非常多。一旦分别开了,他随业受报,跑到哪里去了。你再发心我下一辈子再找你,不容易找到。有一个老汉的老伴死掉了,他就跑到寺庙里去扫地,扫了一年两年,什么佛法也没学,就是扫地。有一天他梦见他的老伴来了,穿得非常庄严,她说她做了善事,到天上享福了。他说你扫地也很有功德,你将来也能生到天上和我在一起。他扫地就更加用心很欢喜,很用力。以前扫一点点,一听了他老伴说的话,他把全寺庙的地都扫了。经过一年之后,他的老伴又给他说现在你的地位比我高了,你欢喜心清净寺庙,你将来上生的天道比我的还要高。我现在只能看到你,将来你的结果比我好,咱们两个不能在一起了。人要讲平等,照样我们今天是这样。今天我们在一起的,虽然长相各有美丑,说不定你的钱财多一点。他的少一点,大概都差不多,大家才能集聚在这一个究竟当中,人以群分。所以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因为你修的福报不一样,善恶不一样,道路不同。随业受报,你怎么见得到呢,见不到,大家能相遇在一起实在不容易。说这一段的意思是什么,大限到来,各自随业受报。生死路上我们相遇的时间并不多,要珍惜我们在一起,要相互恭敬,不要整人害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打我我打你,这种短暂相遇,你将来结的冤家对头再聚集在一起就是矛盾斗争,相互伤害。所以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相遇的时间,所有的人际关系要珍惜,要落实到当下,修行要修这个,这是贪心嗔恨心的相状。
何不弃众事。各曼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把这些道理讲过之后,这一段劝我们把嗔恨心虚妄心抛掉,把贪心抛掉。趁我们现在还健康,我们应该努力来修行善法,断除恶法,在善法当中发愿修行,度化自己的烦恼,帮助众生共同进步,将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起成佛,共成佛道。这种结果是佛劝导我们,后面反问你现在还有什么心呢?为什么不来修行不皈依三宝呢?为什么还要彼此之间互相伤害呢,这中间有什么快乐吗?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快乐吗?欲望生死道中非常危险,要及时发出离心,趁现在还年轻,能精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修行。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