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剃发、换衣,若十恶业还照犯,不是出家。剃发、换衣,在提起出家的心。放下 十恶业,才对得起这套衣服。
△出家正是修道,现在之大好机会,身披袈裟,住大好道场,都不能修,还等以后什么机会能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妄想难伏,乱想难治,要下大决心。断淫欲,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加被。断贪淫、瞋恚,才叫出家。佛说断贪淫,叫出家;断五欲、五盖,叫出家。大家要真出家。若不断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凡夫;若断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圣人。要不缓不急,如弹琴弦,只要平心而学。
△以前有一口号:读书是要出人头地。你想出人头地,我也想出人头地,天下人皆出人头地,则皆是冤家──互相抵触故。学佛,把这个心扭转过来,叫出家;平等心、无住心……是出家。所有志向,出家最高。出家躲避两样东西:名、利;食、色。故显得自在。出家贡献最大,社会的安宁、康乐之基础建立。
△戒、定、慧是出家人之基本资格,若不知道,混一辈子。悠悠荡荡,不知道着急。想到自己这么没落,真要痛哭流涕。你们要是感觉无所事事,怎么行?我觉得 吃点心都耽误时间。
△发菩提心。出家后:第一,为了生死,为度众生。第二,作僧众事,身累心不累。第三,不怕烦恼,不怕苦,不起我慢。第四,宁可自己吃亏、受苦,要以平等心和合大众。
△四种发心:一、看别人发心,才发心(靠不住)。二、佛世时,见佛三十二相很好,想发心。此二会退,攀缘故,着相故,有我故。三、看一切众生苦,我要牺牲自己,救度一切。四、末法时期,发心护持正法城。此二无我,不会退。凡夫发心,差不多要退──为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退心有很多种,不一定还俗。心一起攀缘,就是退道心;心起烦恼,就是退道心。
△何谓道心?心无念(才一动念,被云遮)、平等、不动、清净。
△道心不退,在自己,有三法:一、向上──上求佛道。二、勇猛精进。三、不生放逸心(应五根不放逸)。要一心不乱。
△不一定学识高、能力强是人才;道心坚固,为人忠厚是人才。道心最要紧,忠厚能含容别人。
△出家人以修道为主,不可计较吃、穿、住的。
△出家要在苦恼中令众生清净;出家要作最下之人;出家宁肯自己受苦,要教众生得度。出家要发大道心,僧众之中不缺少人吃饭。出家后要为大众作苦工,作得来吗?大众僧骂,不起烦恼,作得来吗?受苦时,不嫌劳累,作得来吗?不可在佛门中求前途。要为佛门作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菩萨为度众生堕叫唤地狱。出家,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日久知人心,要观察。真发心出家,没有其它考虑;若有考虑,不是道人心。
△出家是大丈夫事,在心不在缘。若曰尘缘未了,当初释迦牟尼佛出家,有父母、有王位、有耶输陀罗,……何必跳墙偷着跑?凡夫走路要扶墙,出家要找好师父(师父也要找好徒弟)。出家是清净。有人过清净生活,感觉寂寞,是地狱根。慧远大师住庐山,三十年没出庐山一步。出家应该真心办道,求了生死,求往生。一气不还,即成过世。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实者,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虚者,名利,世间荣耀。因为名利和世间荣耀,剎那剎那转变;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直到成佛,成佛的时候,叫诸恶断尽,众善普会,清净圆满。
大家要注意到,虽在世间,应该行出世间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出世间之事。譬如说我们这餐饭,刚刚下锅时,就已经开始变坏了,那么,如何在这里边作功德呢?无论吃饭穿衣作事,行住坐卧四威仪,总教他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己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功;劝别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德。这种人叫善知识。如果这么做,叫庄严佛净土,那是佛真子。要不然,不是佛的真弟子。尤其有人因为名利、私情、世间荣耀,再起烦恼造业,终不离苦道。希望大家各自提高警觉。
我今天作了几件「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事情?我所作所为,是不是还在变坏法当中?时刻检讨。这样久了以后,自然慢慢地转凡成圣。希望大家,各自精进,各自勉励。
出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
大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因为我们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完全是仗佛的福报。
戒律上规定,二十岁以下的童女,不许受具足戒,因他们不能耐饥,耐寒,耐热,耐苦。比丘比丘尼就不同了。佛八十多岁,还在大太阳底下走路度化众生。
我们现在有房子住,电扇吹,吃这么好的饭菜。你可知道,给我们盖房子的工人,在大热天下抬重东西,挑水泥,不够辛苦吗?
古德有一句诗说农夫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饭,每粒都是农夫辛苦来的;住的房子、穿的衣服,都是众生辛苦换来的。
我们不劳而获,一切现成。如果再不能耐饥,耐寒,耐热,耐苦,说不过去。
大家要知道,吃的、穿的、用的,四事供养,是众生辛苦换来的,要感众生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情不空道空
究竟什么是佛道?略说是定慧二道,如果约凡夫讲起来,是戒定慧。
情字、淫字一生,道种不增,这是所谓的「情不空,道空。」
道种不长可看出来,首先无戒,轻浮不定,没有智慧,然后渐渐变愚痴,如果是不念佛求阿弥陀佛加被、接引,袈裟下失人身,就是这辈人。
莲池大师七笔勾,不过是破一个情字,长一个道字。古来大德,龙象之才,皆是伏、断情字所致,凡是情淫二字不断的人,必然堕落,希望大家注意到。
*******
△有三种法最坏道业:一、名,二、利,三、女色。女色不只是男女之间的淫欲,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都包括在内。不可以名迷惑众生;不可以利诱惑众生;不可以女色诱惑众生。
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
结夏过了,放香两天也过了,应该恢复正常,该进行僧教育的进行僧教育,进行一切工作照常进行。
上结夏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到十二月十五日。虽然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希望大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因为佛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娑婆世界众生难以得道。
大家发好心出家,应该一心办道,不可沾染世俗。当初出家,为厌世俗来出家,为了厌离世俗才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既然出家了,为什么再去染世俗呢?
各位!当初你出家,发好心,那个心如何地坚固,如何地圣洁,如果你再染世俗,那真是曾几何时初心忘记了?割爱舍亲为了什么?忘掉初心,岂不惭愧?
希望大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为了怕世俗,你才出家的,你还再沾染世俗一切事情──颠倒。所以修道人要尽量少出去游荡。
游荡有大害。你游荡,首先,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起一种妄想,这个妄想称之为带质妄想。第六意识里带着前五识妄想的影子。带质妄想熏染你的独头妄想,他可以染心,不相信你可检讨,你们在外面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久久不忘,那是染入第八识了。这个造成一种生死──变易生死。它引起的独头妄想,独头妄想纯粹是过去、未来,没有现在。这两种妄想都是演变成变易生死,你已经落入变易生死了。
变易生死如何体会?生烦恼,喜、怒、哀、乐皆烦恼起,障你的法性身,法性不得圆现。大家出家为的是求你的法性圆现。他无量劫来,不得圆现,今生才得出家,刚有出头之日,你又障住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得圆现?
各位检讨,你如果心里的印象久久不忘,那是染第八识。第六意识不起的,第八识出来,借第六意识现。第六意识生灭无常,不存在的。这个时候,住地无明增长,如果你再发于身口造业,原来他是惑,加上业的因缘,论分段死,六道轮回,不得出离。有惑,有业,一定有苦。
不相信各位检讨,你出去游荡,回来是不是你心里久久不忘?好像听歌,这个声音在你耳边几天忘不掉,看到一个男像、女像你有印象,几天忘不掉,染入第八识了,已经生死流了,佛性不得圆现了。大家知道佛性彻底圆现,称之为正遍知,大部分圆现是菩萨,少部分圆现是声闻。你出家求的什么呢?记住,时常摸摸自己头,我是出家人,人天师表。我为什么出家呢?为求无上佛道,度一切众生。不可再发是非心,染世俗,不可起惑造业。
奉劝给各位两句话,以后五个月功德月时常检讨:「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希望大家各自精进。
我身体不太好,不可能时常跟大家讲,希望大家要自发菩提心,上求佛道。
有事情当然要出去办事情,到世间时,要入世间不染世间,要存这个心。如果入世间染世间,不是修道人。各自努力。
这个道理不得不跟大家讲,如果不和大家讲,我有罪;至于我讲过,修不修在你个人。大家看到今天中午吃这顿饭了没有?「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
△能够清清净净,是多少生修来的福,不要损福。有病去看,不可停留。不得已出去,要作下地狱想。莲宗初祖在庐山三十年,送客不过虎溪。古时有大德,皇帝派大臣请他,不去。苦行、打坐、穿得很单薄、冻得鼻涕流到腿上。大臣再三恳请,也没答应。可见人家的道德。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你们都是割爱舍亲,抛弃一切世间的爱好,来出家修道,不可以有情染之心。否则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出家人如果在道场发生情感,等于是于佛法中破佛法,很不吉祥。
佛说出家人是大丈夫,大丈夫不分男女,有四种人称为大丈夫。那四种人呢?听闻法,第一种;思惟义,第二种;如说行,第三种;善知识,第四种。
听闻法,声闻弟子。我们可算是声闻弟子;思惟义,是缘觉乘人;如说行,菩萨乘人;善知识,佛。佛是九道众生的善知识。
听闻法,在佛言教;思惟义,在佛义理,称为教理;如说行,是行;善知识,是果。说起来,就是教理行果。
情染之心,障道。有四种法,从细到粗。那四种法呢?和你们讲过──爱着染淫。爱最微细,可通至无明。菩萨,还有一分法爱,不是情爱。二乘人,涅槃之爱,也不是情爱。着,色界无色界天着于禅定。染以下是欲界五趣杂居。
所以染淫,犯不得。犯了淫戒,障禅定道、四禅八定;往深的说,障小乘灭尽定;往大乘说,障菩萨六度万行;障佛果位、无上佛道。
你们出家一场,所为何事?要记住──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各人要切实提高警觉,否则对不起佛,对不起菩萨,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一切众生。
情染和淫,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克制住了,是涅槃流;一念泛滥,是生死流。在凡夫位说,罪报福报,一念之间。凡圣说起来,生死涅槃一念就分了。
你为什么不走涅槃路,甘心堕落呢?人身一失,万劫不复。
大家记住,何幸我们得闻净土法门?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尤其得闻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佛金口所说的无上言教,对末法时期众生最有利。
净土义理甚深,言一乘佛法。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念是言教,而无念就是义理;无念是义理,念是言教。净土法门,二谛融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往生是言教,无生是义理。净土法门,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
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无上妙行,生到西方,证果即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四土圆融。我们何幸得遇这种法门?不一心办道,难道想堕落吗?
所以大家记住,无论道友之间,乃至对一切众生,只有道义之交,不可动情念。希望大家守身如玉,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精勤则道成懒惰则道败
懒惰是恶德的根源,我今天说出来,提醒大家。
佛说,懒惰之人,在世间,世财会败坏,家园会败坏。子女懒惰,父母不喜;妻子懒惰,丈夫不喜;丈夫懒惰,妻子不喜;弟兄懒惰,弟兄不喜;朋友懒惰,朋友不喜。
做什么事业,懒惰的人,一定失败。精勤的人,一定成功。修佛道更是如此,懒惰的人,不得成功。佛门当中,千万忌懒惰。
有很多人,以念佛为推托,说我做事情,耽误我念佛。这是懒人的推托词。他不知道,忙也阿弥陀,闲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这才是真正念佛人。
不可以说,我借念佛为名目,什么事情都不做。其实,做事情怎么会妨碍你念佛呢?心清净就是念佛。如果认为念佛,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那,佛教是要垮台的。
这个懒惰,可从几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方面,推托。有什么事情,给别人去做,自己退出来。
第二种情形,因循。今天没有时间了,明天再办好了。
第三种,避重就轻。人家动,他不好意思不动,人家拿圆锹,他拿扫把;人拿扫把扫地,他拿抹布。这,都是懒惰的行为。
所以,我们须精进道业,精进护持常住,精进作僧众事,方能成就佛道。
持戒念佛作人福田消受供养
大众僧注意持戒念佛。持戒念佛可为众生作福田,能消受供养。
有一部经,名「分别布施功德经」,上面说,持戒可作人福田。说,如果布施病苦之人,得两倍福。如果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
为什么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呢?因为我们受的是别解脱戒,破一戒,其余诸戒还有功德。所以虽然破戒,可令众生种福田,得百倍福。
布施持戒之人,得千倍福。大家持戒,最低限度可令众生种福田,得千倍福。
布施离染之人,染者,欲染,大家知道,欲染是什么呢?就是你们大家所存的淫欲心。如果布施离染之人,得百千倍福。
如果布施须陀洹向,就是初果向,还没证初果,得无量福。何况布施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菩萨、诸佛?得福更多。
所以,持戒可以为人作福田。
念佛也可为人作福田。经上说,往生极乐世界,纵是下品下生,最低限度也得位不退。位不退是初果须陀洹。所以,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就是初果向。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