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凉解要 七
夏雨清凉解要 七
直心深心回向心
为使大家品德更进步,砥砺自己,我今天再讲点有关实德方面的。
一生如果没有很大的亏心事,这是一件乐事。大家少年入道,一生所作所为,过咎不多,应该时时刻刻谨慎,慎言慎行。事情要思考过以后就去做,不用心机。总要以直心、深心、回向心纠正自己,确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步走错,一生后悔。
因为现在大家正是血气方刚、情欲炽盛的时候,更要留神,千万不要把一生留下大污点。如果过去有不对的地方,应该至诚忏悔,再不做。唉!大家知道,如果你一生没有亏心事,对天、对地、对一切众生,皆对得起,是一件极大的乐事!大家深深体会,慎言慎行。
大家如果要改过,要发心,要发直心、深心、回向心,从内心发起来。千万不要光做样子,做样子叫伪君子,伪君子不如真小人,最恶了。不做假,从内心真诚发,叫直心、深心、回向心。
如果大家从现在开始,天天砥砺自己,将来你是圣人,在佛门当中大放光明。
慎独
修学佛道要踏实。大家不要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要脚踏实地去修学。
怎么踏实呢?要慎独。慎独,就是自己独处的时候,不欺自己良心。虽然独处暗室,不欺佛,不欺众生,不欺自己良心。这样,修学佛道,自然踏实。
怎么能够慎独?做到什么事情呢?自己独处的时候,不管有人知无人知,不管有人见无人见,不犯十项恶业。没有杀盗淫,没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没有贪瞋痴,这样修学佛道就踏实了。
如果有人见的时候,表现得道貌岸然,自己独处的时候,又是另一个面目,佛道不会成功的。
如果能做到慎独,功不唐捐,自然和佛菩萨起感应。
希望大家「表里一致」。希望各自努力。
*******
△做事情,心要正正的,不要有一点偏私。时刻想:要有脸面见阿弥陀佛。我们的一行一动,佛菩萨都清楚。
持戒不犯犯能忏悔
佛门有二健儿,必解脱。一者持戒不犯,这种人一定解脱生死。二者犯能忏悔,虽犯戒能忏悔,也必解脱生死。
佛说,过去有四比丘犯重戒,于空王佛前至诚忏悔,七天七夜,罪业得清净。现在四比丘都已成佛。东方是阿?鞞佛,南方是宝相佛,西方是阿弥陀佛,北方是微妙声佛。
所以大家要记住,如果犯戒,要忏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忏悔,那是大善,忏悔者发露,不再犯。
你们有人在大众僧前忏悔,很好,可是功效很小,因为你没真心忏悔。如忏悔今天打破一个碗,这个有什么用呢?你真犯杀盗淫妄,没忏悔。律上说,如果犯杀盗淫妄等戒,在明相没现前,在大众僧面前忏悔,也可通忏悔。
我们以后采取一种方便──对佛忏悔,这个戒律上没说。有众中忏,对首忏、心念忏,我们对佛忏悔,仅仅是给末法时期众生设方便。至诚恳切对佛忏悔,这个也有根据,如阿?鞞佛、宝相佛、阿弥陀佛、微妙声佛,都曾经对佛忏悔,至诚恳切。
千万不可隐瞒覆藏过错,覆藏过错,它会增长,累土终成高山,有一点小小罪过,覆藏,感觉人家都不知道,那叫阴恶,最伤功德。它天天增长,小罪成了大罪。如果发露忏悔,心转,自然「心若灭时罪亦亡」。
大家千万不要有阴恶,有过则悔,悔则能改,世间圣人皆知不贰过、不迁怒,何况我们是出家道人?希望大家各自勉励!
千万不要认为我有违心之处,别人不知道,我安然自在。不是那样。你有违心之处,早种入八识田中,业镜台前完全现出来。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
今天讲,如何和大众、同参道友相处。引道宣律师说的一首偈──「应自谦下,如拭尘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讼彼短。」给大家参考。
「如拭尘巾」,好比擦桌布一样,每个人都做个擦桌布,把桌子擦干净了,布自己脏了。
「推直于他,引曲向己。」知一切对的、好的,推给别人;不对的、不好的、委屈的,自己接受。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省察自己的过错,赶紧改,不可说别人的过。别人好的地方,引以为师,我们跟着学;别人不好的地方,引以为师,自己不要犯。这样,有好的事情,先让给别人;坏的事情,自己抢着来,处大众一定和合,这样,道场一定兴隆。
你要知道,当你处众,受三分委屈的时候,正是你种福之处。如果是你使别人受了委屈,自己满意的时候,正是你招灾之时。
这样时时刻刻省察自己,慢慢地可转凡成圣。这是佛传流下来的沙门实义。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中国圣人闻过则喜,知过必改,希望大家都要学习。
不可以怙恶不悛,那样会成种。所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要受报的,不可不相信。等时间到了,果报临头,你相信已经来不及了。
种子,比种子还细的,是习气。根据唯识宗说,习气是种子别名,习气就是种子。如果按照事相来说,不错的。譬如说,世间好赌的人,秉性难移,难以改过;好嫖的人,秉性难移,难以改过;凡有所执着爱好的人,都是秉性难移。
大家要时常观照,如果自己有这种种子习气,赶紧改过来。不要叫他成报,业报临头,后悔已迟。
如果依理推寻,种子和习气,有一点点差别。什么是习气呢?风吹树摇,风止以后,树还摇,那是习气。种子,断见思惑,就没有了,不受分段了;习气,深在无明,所以佛说,有一个比丘,已经成阿罗汉,还有喜欢照镜子的习惯,佛说,他前生的习气不断。可见习气和种子,有一点点差别,粗细不同就是了。
希望大家不要秉性难移,有情下种,因地果生的时候,后悔已迟。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千万不要造因。
知过认过改过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修学佛道,第一要知过。有一辈人,自己有过错不知道,可怜!
知过以后,要承认过。有的人虽然知道自己过错,不肯承认,更可怜!
承认过以后,要改过。有的人知道过错,也承认过错,可是不肯改过,最可怜!
如果知过、认过、改过,修学佛道,才有增进。知过、认过、改过,佛道之道在其中。
这样,才能知道如何修学佛道。修学佛道就是奉行众善。如果修学佛道的人,能够改过,能够奉行众善,定有成就。有一天诸过改尽,众善圆满,称为成佛。
*******
△有两种恶德,没有功德。什么是恶德?一为犹豫,一为因循。大家遇到事情,要「果决」,言出必行,讲出的话,要作到。犹豫心怎么养成的?大家遇到事情,今天作不了,等明天,明天还有时间,这样养成。犹豫不果决,慢慢因循。世间法,总而言之,叫不负责任。大家规定每天拜多少佛,今天佛拜不完、念不完,不可犹豫因循。拜佛、念佛不可定太多,要逐渐增高。如:一天要拜一千拜,一定会犹豫因循。大家要量力而为,慢慢增加。记得,不可犹豫、因循。今天的事,要今天作好。很多人遇到事情等明天,一拖好几年。犹豫、因循的心,一事无成白了头,不能有大成就。千万要戒除此二种恶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以生害人之心。佛教讲大慈大悲,慈悲为本,害人之心,最伤佛法之根本。害人正好害己,因果不爽。防人之心,不是防众生,是防止众生造恶业。菩萨为度众生故,严持净戒。
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今天和大家讲,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什么叫放逸呢?六根贪六尘,名之为放逸。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贪法,总说不过凡情二字,大家堕于凡情,就是放逸。
楞严经说,纯情无想,下堕风轮,纯粹情念,没有道念的话,下堕风火之间,是大地狱,众生堕阿鼻地狱。
分别说,在世间方面,名、利、亲缘眷属、仇家,都属于凡情,这都是地狱根。
那么,怎么不种这个根呢?六根不放逸。怎么能使六根不放逸呢?六根放逸的原因,不过贪着娑婆世界。要想使六根不贪着娑婆世界,应该观一切无常。娑婆世界,好的无常,终归坏苦,不好的,苦苦,唯有求念佛往生,脱离娑婆。最好的办法是念死,如果人想到自己命终,要死了,万缘放下,什么名利、亲缘眷属、世间荣耀,皆可放下。
所以大家时常要观无常,无常能发生无漏智慧。什么是无漏智慧呢?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意不贪法,就是无漏智慧。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如果久久观无常,就会产生平等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产生平等观。平等观、平等心,就是清净心,以此清净心可以往生西方。如果心不平等,就感异熟果报,各各不同,万种差别,等到那天就大苦临头,后悔莫及了。
修道之人要注意自治自律之道。
正己随缘不生烦恼。不要求一切环境顺我意,以戒定慧纠正自己。一切环境,随缘而过,不生烦恼。不要求环境、一切人,皆顺我意。那不是修道人的心境。
正己之道在于一心,随缘不生烦恼名之为不乱,这就是一心不乱。
这个皆出一心。一心正,则正己随缘不起烦恼;一心邪,要求一切法、一切人、一切环境皆顺我意。生死涅槃在一念之间。
希望注意到。尤其不要为自己的名、自己的利去争。争者必失;唯不争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要争取,一定失掉。
古人讲,君子不争,必也射乎。君子之人没有争,说起来争的话,可能就是射箭比赛,因为射箭比赛他的礼节是这样,揖让而登上台。如果射不中,下而饮,反求自己身不正,自己技术不够高,不怪别人。唯小人,争不来,才怪别人,才怪环境。大家既是修道之人,应做修道之行。
《二、惜福培德》
少欲知足莫生贪求
大众僧须要少欲知足,莫生贪求。贪名、贪利,最要不得。名利最坏道人心。
佛教比丘少欲知足。如果贪求,增长惑业苦。惑业苦又构成三种障:惑,构成烦恼障,起贪瞋痴等是;业,构成业障,五逆十恶等是;苦,构成报障,三涂恶报等是。三障,障住正道不得成就,皆由于贪求来的。所以,大众要少欲知足。
如果少欲知足,佛道才有成就。所以,平时要有一个想法:万般随缘好。不可生贪求之心。
永明大师讲过一句话很好,提供大家参考。他说:「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大家出家修道,就应该少欲知足。希望各自勉励。
节身俭口莫生奢泰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道风。出家人衣服饮食不要求精美。衣要求御寒足矣,食要求果腹足矣。
出家人要求增上戒定慧、增上道德。
在家人走南到北做官,都不过为吃穿二字而已,有一句话,在家人多部分是饮食男女。其实这句话是骂人的话。饮食男女等于说,禽兽有知而无义。
出家人论道德,道德增上。不要求衣食精美。穿御寒足矣,吃果腹足矣。
永嘉大师是得道高僧,他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参考。「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着衣服,如裹痈疮,口?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莫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
应自观身,如毒蛇想。观察己身,好比毒蛇一样。何止比毒蛇而已,比毒蛇还厉害,生老病死,百苦交煎,集于一身,都是这个身换来的,何止于毒蛇?
身所著衣,作裹痈疮想。这个身体迟早要败坏,所以说痈疮,你迟早要受这身一场大害。临命终时,他叫你怎么死?你不知道。他是你的大敌人,何必要求衣食精美?
为治病故,受于四事。道人为治病,才受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饮食滋味,如服药想,吃饭好比是吃药一样,我有病不得不吃,吃为治饥饿病。
节身俭口,莫生奢泰。身上穿的,口里吃的,不可生奢侈,莫生安逸之想。
闻说少欲,深乐修行。听圣人说,少欲知足,佛说,少欲知足,我深乐修行。这才是道人心行。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衣食精美,那是畜生有知而无义。
*******
△出家,十方供养,要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再用钱,要提心吊胆,不可大方用。
△古人捡野菜吃,根不舍得丢掉。今天看到菜中有菜根很高兴,知道仍是有惜福的人。
△因为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十方供养,施主辛辛苦苦换来的。我们要节省。
△施主供养来的东西,不要嫌这个不好吃,这个不好用。如果供养,你不喜欢,就默默然,无过,不受报。如果你说不好吃,不好穿,不好用,相当损你福报。
莫损福报
我们接受的是十方供养,东西一定要好好处理,不要损福报,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你要知道你损一也得万报,因果不爽!
大家用水要惜福,不可开水龙头一直流水。古德洗脸的水用来浇花,若倒水沟,成杀水(杀生罪)。
以前丛林洗脸两把半就好了。我们现在用水方便,不知惜福,将来堕落血湖地狱、血池地狱。
我为何如此节省?第一节省自己的福报,第二节省下来给你们用。
以前有人偷盐,入定以后看见一堆盐。有人喝茶,喝一些就丢了,命终地狱有一堆茶山要他吃。我用洗衣粉,一粒不敢浪费,为的节省给你们用,你们用洗衣粉,不知惜福,不是让雨淋,就是丢得满地。
我们慧又不足,福又没有,如何安住徒众?我们福慧不够,如何安住徒众?如此西莲净苑这一脉就灭在我们这里。
你修福慧,将来眷属兴隆。无福慧,将来没有依靠。希望你们惜福。你所浪费的东西,一粒米,一滴水,都是损你的福慧。
不要说浪费那么多,出家人不修行,滴水难消。希望你们修福修慧。
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
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本,无论对任何人、任何事,要以利益众生为怀。
世间人总喜欢赚便宜,不吃亏。他不知道,赚便宜,正是吃大亏。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什么原因呢?吃点亏用不到还债,如果赚了便宜,一定还债。
世间人处处喜欢赚便宜,结果讨债的人跟在后边,大债小债,都要还。肯吃亏的人,不需要还债,所以说,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如果处处赚大便宜,正是吃大亏。
所以大众僧要以慈悲为怀,总以利益众生为怀,不可赚众生的便宜。贡献自己,利益众生,这是出家人的本务。
不相信,大家想一想。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赚众生的便宜。烦恼无尽誓愿断,没有赚便宜的想法。法门无量誓愿学,没有赚便宜的想法。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是大慈大悲,没有一点赚便宜的想法。
希望大家以四弘誓愿为自己的标的,提醒自己。
*******
△得便宜处是吃大亏,吃大亏处是得便宜。你们要学吃大亏,不要占便宜;若占便宜,临命终时会吃大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