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人文的教育
具足人文的教育
慈济四大志业,需要众人一起承担。从慈善迈入医疗,并体认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志业的目标就是人性的文化。
为什么教育一定要有人文?教育若只是教授谋生的功能或知识,而漠视良能,就不能教育出社会的良才。我们需要的是人性教育,也就是启发每个人心中的那分良知,受教者才能发挥他生命的良能。
慈济教育志业需要许多教育人员共襄举,也需要慈诚爸爸及懿德妈妈们,组成慈诚懿德会,共同承担教育志业的使命。因为委员、慈诚身在慈济大家庭中,清楚慈济教育的方向,可以和师父同心同志,朝办学目标努力。
在慈济的大家庭里,只要真心有爱,就无所分别是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幸福的慈诚爸爸、懿德妈妈,不需要十月怀胎,一下就拥有十多个上大学的孩子,而大家也很用心地陪伴他们,期待普天下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能得到快乐,整个社会一团和气,这才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真心为教育
一路走来,教育的工作很辛苦,常常有心理压力。孩子多,担心也多,担心孩子是否用功读书,生活起居是否正常?更担心他们的安全。
有位慈大的学生骑车载同学外出,路上发生严重车祸。结果动员了我们的医疗团队,包括脑神经外科及骨科等相关科别的主治医师,连夜开刀;而慈大的校长、医学院院长以及几位师长关怀着急的心,就像他的父母一般;我也去医院探视过他。幸好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休养,孩子恢复得很快、很平安。
不只是师长及父母担心,连他的懿德妈妈也赶过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关怀照顾。从一个学生身上,看到许多人的爱及疼惜;如此的投入及关怀,可见天下一家亲。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用疼爱的心付出,培养出很多知恩报恩的孩子,毕业后都能奉献于工作,发挥良能、回馈社会。倘若社会充满具备良知良能的人才,社会一定祥和。
当然,培育这样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例如懿德妈妈负责到每个孩子家去做家访,除了了解孩子,也让家长更认同慈济的教育,孩子也能感受到那分真诚的爱。
爱与感恩的成果
教育是我们的希望,就像新芽长成幼苗,不断茁壮,最后长成一棵茂盛的大树。看到大林慈济医院有位住院医师,就是慈济医学院第一届的毕业生。他很谦虚地说:他选择的是外科,虽然很辛苦,却很有挑战性;从事这项工作时,感到发挥了生命的价值!
包括大学的懿德妈妈以及志工们,大家对他都很熟悉。还记得在校时,他在大体老师的追思会上拉小提琴,并分享对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感恩。当上住院医师之后,他仍然在志工早会上提起要感恩的人很多很多,他要报恩,就要付出,所以选择最需要付出的外科。
我们也看到孩子的成就,在服务人群时,他眼神中的那分感恩,这就是爱与感恩的互动。看到如此的成果,真是很开心!
总而言之,非常感恩教授及老师们用心、用爱栽培,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成长、稳重。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人文,是全球慈济人所期待的真善美。
父母恩重难报经歌剧
教育与文化环环相扣,郭孟雍教授编曲的「父母恩重难报经」歌剧,由亚洲、澳洲演到美洲,所到之处都非常受欢迎。
这出戏也是一种教育,在各地演出之后,发生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例如有很多青少年,虽然从小倍受呵护,慢慢长大后,却与父母亲拉长距离,和他们产生代沟。很多年轻人也来看这出戏,虽然有些人听不懂中文,但从剧中他们体会到自己的错,而且感动流泪,当场拥抱父母,表达出知恩报恩的心。
这出戏的特点,是每一个有心的人都可以上台当演员,包括教授、校长,还有老师、同学、家长,都在同一场演出,每个人的真诚都能感动人,而每一分感动都是教育。
以感恩心陪伴
父母亲生养孩子,培植到上大学,送到我们的教育志业体,我们就要代替孩子的父母来陪伴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要用感恩心去辅导与陪伴。
如何承担起这分责任?就是请慈诚爸爸、懿德妈妈大家尽为人父母的本分,多花时间陪伴关心孩子。有的孩子心中有烦恼,不一定会和自己的父母说;若能给予鼓励与信心,他们自然会将心中的话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陪伴、辅导;有善知识的陪伴,孩子的人生方向就不致偏差。
无论孩子选择什么科系,只要引导他正确的方向,就不会出错。社会上多一位善良的人才,就可以为社会造就无量的福,因为他们都是一粒粒良善种子,可以发挥无限的力量。以真实事例示教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也鼓励慈诚爸爸和懿德妈妈常回来当医疗志工,因为在互动中,才会看清人、事、物,并踏实地了解人间事,从中吸取智慧,用个案来辅导孩子。有些时候要对孩子们谈大道理不太容易,如果能多了解一些人事物,用最真实的事情分享,才能感动孩子的心。
同时也能和老师们多互动,也让老师多了解慈济精神,相信老师、家长、慈诚爸爸和懿德妈妈大家结合在一起,必能化为一股力量,推动孩子朝善的方向稳定迈步。
在生活中看见人文精神
孩子的生活需要用心关怀,包括衣食住行,都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礼仪。孩子们的衣着很重要,慈济技术学院接受评鉴的时候,教授们最夸赞的,除了慈诚懿德会的制度之外,另一特点就是全校穿制服,连老师也穿制服,表现出整齐干净的人文精神。
孩子出门时,要告诉他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玩,还要注意安全,关怀与叮咛不可少!宿舍的整洁也需要辅导,才能落实生活的文化。
教育不应只传授功能,还要启发良能;不只是传承知识,更要开启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志业要成就孩子们,除了给予专业的知识,还要成就事业上的智慧;有智慧,才能对社会有真昼正的贡献,若只有知识而欠缺智慧,大部分的人就只为自己。
现在有很多人都很担心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有信心,也要互相勉励,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用心用爱付出,我想教育一定会成功,而成功的教育,就是社会最扎实的希望。
期待大家一起合心、和气、互爱、协力,也要让同学们知道父母恩重难报,还有师恩重如山;父母所给的是身体,老师启发的是智慧,所以也要好好尊师重道。一切都是在爱与感恩的互动中,很感恩大家,祝福大家智慧增长,福慧双修,感恩!
- 上一篇:信实无私 付出大爱
- 下一篇:菩提种子,化一为无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