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互爱 欢喜付出
自爱互爱 欢喜付出
大陆在这十多年间,各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教育品质,很明显地提升了。而慈济有因缘在大陆建设希望学校,成就了不少学生。
前次林副总从苏州回来后报告,当地的学校建筑得很美,和台湾希望工程的建筑很像。可见现在大陆的教育水准也愈来愈高。
台湾慈济教联会的老师,需要更努力了。我们现在着重的是「人文教育」,两岸交流的重点也在人文。
台湾这几十年来,生活安定,年轻人的教育程度愈来愈高;可是学历高,素质不见得随之提升。尤其台湾这几年来,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下我行我素,只讲求个人权利。
而大陆现在也出现这股风气。我行我素、争取权利的行为,到底对不对呢?其实,与其争取私利,不如争取时间。我们一生求学的时不长,应当利用年轻求学时多用功读书,充实自我。
另外,现在许多学生还成立自治学校。其实,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自我自治,充实自己,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做逾越本分的事。相信每个慈济人,都能做到自治自己。
◎合心和气,自爱互爱
参加过慈济举办的生活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生活上应有的进退礼仪,所以我很放心。不过出远门时还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合心」,唯有合心和气,才能展现出最美的气质;也唯有合心和气的团体,才是最美的团体。
除了要合心和气,还要记得擦上「慈济面霜」──面带微笑。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除了微笑之外,大家讲话也要轻声柔语,这都是慈济的人文。
我们还要互爱,更重要的是自爱,自爱就是不妨碍别人、不伤害别人,这才是真正的自爱;当你在别人的心目中,让人感觉到真、善、美,就是懂得自爱的人了。我每次到台北,有人到车站来接我时,我都会对他们说,不要妨碍到其他旅客的进出,这就是自爱。
团体在外,譬如在旅社进出时,总要记得还有别的团体,或是各方投宿的客人。所以说话时,不要吵到别人,走路时,不要挡到别人的路。每个人如果能把本身的规矩照顾好,就是自律与自爱;而懂得自爱的人,才会互爱。
此外,我们是一个团体同行,所以要记得,有多少人出门,就要有多少人回来。曾经有位慈济人参与大陆的赈济发放,看到一位老婆婆背东西背得很辛苦,就自愿帮她背东西回家。孰料老婆婆家离发放地点很远,他送老婆婆回到家后,才想到集合时间已经过了。由于他不熟悉路途,反而需要麻烦当地人送她回旅社。而当大家在集合时,发现少了他,大家也很紧张地找人。所以,大家要互相照顾,自己也要能自爱自律。
◎以诚正信实为内修,化慈悲喜舍为行动
离开一个地方,要留给当地人好印象,让他们常常回味──慈青很优秀,慈济老师很有爱心,慈济人都很慈悲;要将这种美,永远留在当地人心中。还要记得,要以诚正信实为内修,化慈悲喜舍为行动,这才是慈济人的本色。
出门在外,更要记得注意自己的形象,从头到脚,都要整齐美观;平时我就很期待慈济人表现出文质彬彬,有礼的形态,我们强调人的形象,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就是人文。
形象,是人文的形态。慈济人不但注重形象,还很有爱心,在慈济世界还有很浓厚的爱,称之为「慈济人文」,无不都是真善美的呈现。
◎用欢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
有人会认为,我能付出,好了不起。这是错误的观念;在慈济,用爱付出,更要感恩,因为这证明自己是有福之人,所以能付出;也证明了自己比别人有力量,所以能救人。因此,我们应该诚心感恩受苦难的人,要不是他们有苦难、穷困、病苦,我们还不知道自己多么幸福。
我常常告诉大家:用欢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虽然,做事做多了身体劳累,要说不辛苦也不可能,但假如有欢喜心、感恩心,心里便不觉得苦。所以,慈济人不说辛苦,都说「幸福」;转一个心态就不苦了。因此,要有欢喜心,在欢喜中,还要彼此感恩。
◎难行能行慈济人,人间菩萨无畏施
常常看到慈济人跨国救灾的画面,在国外救灾的确是很辛苦。其实我内心常在交战:知道有困难的地方需要慈济人,但也会为了慈济人的安危而担心。
当黄思贤居士要前往阿富汗时,我很担心,尤其那时正是九一一事件刚发生后;不过我也有一分信念,只要心中有爱,以最诚恳的心无所求地付出,相信一定会做得很好。
还有另外一种心态:要勇敢、有毅力,大胆去做就对了。幸好过程中,从拍摄回来的照片或影带中,可以看到他们在那里很轻安自在,反而是我在台湾,每一秒钟都在担心。所以慈济人出去赈灾,身体是劳累了一点,不过,我的心比大家劳累,这就是一种心灵的矛盾。
真的很感恩,慈济人走到常人走不到的地方,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在很危险的地方,连运送粮食和救济物品的卡车,随时都有遭抢或受流弹攻击的可能。我们从影带中,看到车子终于安抵目的地,虽然天晚了,雪又下得很大,他们仍挑灯夜战,和当地人一起将物资一袋一袋地搬运、发放,的确是很辛苦,但是那种付出过后,心灵的享受是满满的幸福感。
后来思贤居士他们从阿富汗回来,看他整个人脱胎换骨,好像年轻多了,也更活泼、更健康、更欢喜,他一回来就对我说:「师父,我还要到那里。」我答应他评估之后可行再去。总而言之,进行工作要步步踏实,尤其跨国救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常常都很冒险,这是真正用生命在付出。
◎救人之人定要先自保平安
之前在一九九八年,有一次慈济人去阿富汗运送药品,但他们所搭的飞机机身弹痕累累,在飞机上也可以看出密密麻麻的弹孔,他们就搭着这架飞机,运送很多抗生素药品,要深入阿富汗的难民区。虽然机上配备了降落伞,但在阿富汗枪林弹雨的空中,飞机能否安然降落,还是未知数。他们大家商量之后决定,万一情况危急,飞机无法降落,就以降落伞空降那些药品,务使保全难民救命的希望。在飞机上的五个人,不惜牺牲自己,因为千辛万苦带来的这些药品可以救很多人,相较之下,个人安危又何足挂齿。
幸好飞机平安降落,这不就是人间的活菩萨吗?舍身而救人。不过,这种方法还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要尊重生命,要救别人,也要尊重自己,还是要自己先平安才能救人。虽然慈济在这么多国家救灾、义诊等等,大家都很辛苦,不过,我还是要说:首先要感恩大家,再来就是要救人,自己也要注意平安。
台湾在九二一地震之后,我曾禁止慈济人医会进入山区义诊,因为地震过后,山上土石容易松动,有时候小小的雨,也会导致山崩、落石,非常危险,所以有这样的禁令。
马来西亚慈济人到沙巴义诊,我看了也心惊胆跳,他们是走一条很长又摇摇晃晃的吊桥,而且从上面可以看到很深的溪谷,实在很令人担心。同时也看到新闻,不知道在哪个国家,老师带学生也是过吊桥,吊桥突然断掉,十多个人掉下去,被救起来都已经人天永隔了。所以过吊桥其实很危险,要通过也不要一次太多人,一一过去比较安全。
总而言之,救人的人一定要先自己平安。感恩大家用爱付出,我也诚恳地家祝福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去做救人的工作,这就是我最大的期待。
- 上一篇:生死智慧
- 下一篇:体悟无私大爱的仁医教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