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与爱的身教感化学子

  用事实与爱的身教感化学子

  证严法师

  这段时间以来,我常说「来不及」,为什么一直令我有「来不及」的感觉?因为看到普天之下天灾、人祸频仍,世间多动荡,很令人担心。

  回顾三十多年前,我们的社会非常纯朴,所见所闻也仅限于台湾的范畴。慢慢地,社会在发展,工业蓬勃繁荣,科学文明不断地进步,社会生态改观了,生活方式也跟着慢慢地改变了。

  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慢慢地成长为新新新人类,随着时代、文明递嬗,教育环境确实改变很多。在三、四十年前,我们看到的新闻报导,大都是台湾发生的事情,难得看到国际新闻;现代的媒体日新月异,可以立即看到哪个国家发生什么事情,让我们可以立足台湾而宏观天下,眼界愈开,关怀的空间也愈大。

  我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佛者的心量要放大,大到什么程度呢?量周沙界;把心的量度扩大到像微尘那么多的地方,都能包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这就表示关怀面扩及天下。

  ◎四大志业的发展

  现在需要关怀的事很多,看得愈多,知道的愈多,其实担忧的事也愈多。

  过去台湾生活的环境单纯,但是,难免也有贫困与灾难。住在交通方便的西部,事事方便,居民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东部的生活比较贫穷朴素,交通也不方便。慈济在那时候,汇聚种种因缘而成立,刚开始时,名称叫做「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慈济功德会,因贫,开辟了慈善工作;因病,建立了医疗志业。慢慢地发现到社会的教育问题,所以在东部地区陆续创立护专、医学院,直到现在有大学,还有技术学院、中学、小学、幼教,奠定「教育完全化」,这都是时间累积而成。

  累积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四大志业。首先是「慈善国际化」,现在慈济人在好多个国家都很积极、用心地从事慈善工作。

  第二是「医疗普遍化」。东台湾地形狭长,花莲到台东有两百多公里。但是,医疗资源确实非常缺乏,因此在十多年前,我们毅然决定在花莲建设慈济医疗志业。

  大家应该都听过,李寿全老师为慈济做的一首歌「盘山过岭」,歌词中「盘山过岭为按怎?为了亲人的生命……;盘山过岭为按怎?为了要成就慧命……慈济医院永永远远守护生命」,将当初建院的过程描述得非常生动。

  十多年来,慈济已经提升了东台湾的医疗水准与品质;无论是硬体的医疗设备,或是软体中医护人员的爱心与技术,都一一提升起来。现在有许多病患还专程来到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而我们的医师都会说:「我们会细心地检查、解说,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心安,然后进行医疗。」所以许多病人都在爱心的呵护照顾下,解脱了病苦。

  保障生命,一定要有很健全的医疗建设,生命都是平等的,无论在深山或乡下,只要我们接到了个案,都要想尽办法送到医院来就医,所以加强医疗普遍化,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台北新店慈济医院,还有台中潭子园区都正在建设中。有人会质疑,台北已经有很多医院了,为什么慈济还要盖医院?因为台北是台湾的首善之区,集中许多高科技产业,总有第一手资讯;我们培养人才,不只是将好医师请来,还要不断地提升好医师的医疗资讯。何况我们有大学、技术学院,研究的工作也必须不断地往前进。

  其次,慈济医院齐聚众人的爱心,很多人都会说:要治病就回到自己的医院。把医院看成自己的家,如同大家长照顾自己的家人一般;在东部,有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大林慈院则比较偏南部,可以照顾中南部的慈济人,看了也很温馨。当然在北部也希望有自己的医院,让医疗普遍化,守护生命,守护健康

  ◎教育完全化

  生命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健康;有了健康的生命,人生才有价值。光有健康,就幸福了吗?还不够,还要有智慧与知识。知识需要教育,教育就是社会的希望,所以,我们开启了教育志业,现在也已经从幼稚园到博士班,达到「教育完全化」了。

  还有,要成长智慧,这就需要文化。其实,三十多年前,开始做慈善就有文化了,只是当时的文化偏向记录性质,现在则是「文化深度化」的呈现。从平面媒体,有《慈济月刊》,有《经典杂志》;《经典》今年又得奖了,几乎年年有奖!《慈济月刊》虽然是非营利刊物,去年也荣获优良刊物的奖项,这都是净化人心的清流。

  大爱台则是立体、立即的媒体。像是国内外的新闻事件,讯息很快就传过来,观众打开电视,可以立即看到当地的情况,真的感到天涯若比邻,让我们能立足台湾,宏观天下;同时也开启了我们的智慧。佛法说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现在真的达到了。像每天早晨,我在花莲讲话,透过两地视讯,大林马上就可以回应,这不就是天眼通、天耳通,而且是出广长舌相,这都在实现佛经中的种种不可思议。

  此外,「慈济世界」广播,不论身在何处,时间到了,只要有架收音机就可以听到今天慈济人在做什么,哪个地方有什么活动。这些智慧人性的展现,都是文化志业长年深耕的结果。

  我们要把握时间,时间不断地过去,看看,今年慈济已经是三十八年,转眼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很多事情也有了变化。记得刚做慈济时,许多带着幼子的委员,现在都当阿嬷了,日子实在过得很快,一代接着一代,而生态不断在变,家庭教育在变,社会的大环境改变,大环境的教育也变了。

  有一位慈少分享,他今年考完大学,就在大林慈院当志工,他表示很开心有这个机会。有一次一大早他准备去关怀老人家,心里就得意地想着:我这么早来,阿公、阿嬷一定会夸我「怎么那么早」。等到看到阿公、阿嬷时,他就亲切地打招呼;但是,并没听到期待中的话,阿公、阿嬷反而很生气:「你怎么那么晚?」他顿时楞住了:我明明这么早,怎么说晚呢?明明要让你们欢喜,怎么会惹你们生气呢?还好他一念心转:他是要发挥功能逗阿公、阿嬷开心的,所以应该化解心中的疑虑,和阿公、阿嬷共度愉快的时光。

  后来,这个年轻人分享他的心得──原来只要给予一分关怀,就能让阿公、阿嬷转变心情,展露笑容,就是这么简单。这不禁令他想起自己的外婆,小时候他寒暑假都会回外婆家,外婆很疼爱他。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功课也繁重了,爸爸、妈妈也忙着事业,阿公、阿嬷老了,在家里没人照顾,最近被送到安养院。他加入慈少之后,知道「为善、行孝不能等」,所以就会去安养院探望外婆,尽管外婆好像不认得他。

  ◎用爱的身教感化学子

  社会的希望在下一代。现在的孩子不同以往了,跟他说以前是如何尊师重道,他们会说:那是你们以前的事。

  还有,告诉他:「年轻人要惜福。」他也不知道什么叫惜福,甚至会认为:我衣食无虞是应得的,父母本来就应该付出的啊!许多年轻人都是予取予求,一点也不会珍惜。

  现在唯有以真实的情况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做个比较。譬如我们现在在大陆援建学校,有些地方的老师、学生都很纯真,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学。我们可以给孩子们看看拍摄回来的录影带。还有许多穷困的国家,苦难的地方,孩子没饭吃,没得上学,环境简陋破烂,这些题材都可以启发他们。

  只要老师多用点心,发挥真诚的爱心去肤慰、陪伴他,我相信所说的每一件真人实事,都会感动他们。

  同时,我不断在提倡身教,老师应该要有老师的形象,才能上行下效。所以,在外形上的美姿美仪,老师们真的要照顾好,男老师也要真正守持好慈济十戒。照顾好外在形象,让学生熏修学习,就会自然生出尊敬心。

  ◎印尼慈济中小学师生誓守慈济十戒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尼慈济村我们设立了中小学,征聘老师时是不分宗教的,结果,小学校长是天主教徒,中学校长是基督教徒,百分之八、九十的老师都是穆斯林。

  但是不论信仰什么宗教,大家却有共同一个理念──守持慈济十戒。开学典礼那天,仿佛身在台湾,因为校长、老师、学生,都穿着与台湾慈中、慈小一样的服装。

  从开学那天开始,校长、老师穿着制服,吃饭时「龙口含珠,凤头饮水」,一切生活细节如律如规,要有威仪,才能真正教好学生。

  老师们要做到身教,必须戒烟、戒酒、戒槟榔,这是慈济十戒中的一则。想想,倘若喝醉酒上讲台,可能会醉言醉语;还有吃槟榔会满口红;抽烟会全身烟臭,这都无法让学生起尊重心。

  我们现在为了未来的希望,唯有用爱教育,也请老师们多用心,你们在为未来的社会培育人才;学校是推动慧命的摇篮,你们都是推动摇篮的双手。我们要自爱爱人,教育是成长知识、发展慧命的志业,需要大家同心同道来参与。感恩老师们,也期待大家用爱的付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