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上 静思语伴我行
菩萨道上 静思语伴我行
十年多来,慈济教联会在台湾有一群种子老师,以菩萨心,父母心,用心投入教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些老师教导小朋友学习静思语,静思语其实是很简单的话,但是他们很有心,把静思语活用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就带回去落实在家庭里,使师亲生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所以十年多来,这群老师对孩子影响很大,对学生的家庭也有不少的影响,他们都是人间菩萨。不过,我希望有更多像这样的老师,以父母心、菩萨心,作为老师心,若能如此,教育焉能不成功?
我经常在思量:是不是时代的潮流,或是人世间的气氛在不停地转变?为人师者不能以身作则,致使孩子有样学样。多年前我就开始担心青少年教育。现在的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导者;所以这一代的孩子如果没有教育好,未来的社会就令人担心。
★看尽人间苦难,启发良知
佛法中说五浊恶世。人的见解观念有偏差,就是所谓的「见浊」,因此满心烦恼、无明覆蔽,被贪心、瞋恨心及痴心,迷惑了他的人生,就变成了「烦恼浊」。眼界、心境都受到污染,成为迷惑的人生。
现在的年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父母的供给当作是应该的,不知道自己以外的世界。就如温室里的兰花,没有见过外面的生态,不知外在的气象如何,因此不能适应环境。所以我们常常会安排慈大的学生到医院当志工,有时候也和志工去居家关怀,让他们亲自体会真实的人生。
我们在大爱的画面上,也看到马来西亚的幼儿园,带学生去关怀残障院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身体残障的苦,以及失去父母照顾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啊!也让他们知道,被父母疼爱和拥有丰厚的物质享受,皆非理所当然,更让他们看看人世间还有许多苦难人,这就是教育。
我曾经说过一个案例,有一对夫妇没有生育计画的观念,结婚八年,有了八个孩子,家境不富裕,要抚养这些小孩都成问题了,更遑论有好的教育环境。
虽然台湾的社会福利做得不错,社工员将他们的三名子女安置在收容所。可是这对夫妻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实在不知道到底这样的帮助,能为他们解决多少问题。
慈济对照顾户的协助,不只是物质的提供,还包括对案家的教育。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志工,卷起袖子去帮照顾户打扫居家环境,以身体力行来教育他们;可是要教育得成功,志工的耐心与爱心是必要的。期待教联会的老师们,要用耐心面对你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
★用浅显易懂的话教育学子
我常说要教育好学生,老师必须先调整好自己,如果老师都不能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如何教导学生的生活礼仪?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身教下功夫,注意自己的行仪,才能真正落实好的教育。
人生的学问是无止尽的,好的道理要落实在生活中。现在常常有人教孩子背三字经、论语、唐诗等等,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生活教育,所以我们才推动静思语教学。
★将静思语落实生活教育
静思语虽然浅显,但是台湾也有很多教授利用静思语教学。有一次,某大学一位教授来访,他说:「感恩法师。」我说:「什么事?」他说:「我教了那么多学生,都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受用,而自己读了那么多书,也都是上课时才用得到的。看了您的静思语,才知道这是真正实用的道理。」
我说:「那都是很浅显的,没有什么大道理。」他说:「正因为不是大道理,才适合我们的生活规矩。要教人人懂得生活,就是从这样的规矩教起。」所以,假如我们好好地运用,浅显的静思语就能教好孩子的日常生活。
老师们,你们真的很用心,也很精进,老师心、菩萨心,也是父母心。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也期待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幸福的人生,需要一个精神与爱心都丰富的社会,才是真善美的社会,孩子也才能真正得到平安、幸福。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先爱别人的孩子。
★师公路
在很多营队中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清晨三点天色未明,浩荡长的队伍,就从静思堂起步走向精舍,天上星星闪亮,微风送爽,四周静寂。
你们走的这一条路,慈济人叫做是「师公路」。这个名称的由来,是缘于几年前有一次,我跟慈大的学生说,我每次出门,都喜欢走这条路,因此他们将之称为「师公路」。因为这条路沿途的风景很美。冬天,看到稻子收割了,留下稻梗,还有休耕的田。春天一到,可以看到农夫开始犁田。
从前是农夫推着犁翻土,前面牛在拖犁,那种安详的境界,无形中会令人生出感恩心。每当从那里经过,就会从内心感受那分天地间的灵气。土翻好了,放水之后,再过一、两天,就可以看到秧苗已经插好了,经过一番辛勤耕种以后,开始看到土地上的生机。
土地上生机勃勃,就很感恩,不只是感恩农夫的耕耘,还要感恩那条拉着犁的牛,更要感恩大地生生不息。那个时候我走这条路,心里总是充满感恩。
一直到最近这几年来,听到的已变成耕耘机的声音。感觉世间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那分祥和的气氛,慢慢地淡化,天地万物的灵气也渐渐被人遗忘了。但是我还是喜欢走这条路,不论是人与牛耕耘,或是机器耕耘,总是比走大马路更宁静。
★共行菩萨道
你们整齐的队伍,走在这样宁静的道路上,没有人车吵杂,不知不觉就从黑暗走到光明。我看大家到达精舍时,天已经亮了。老师们要把这分心得带回去。也许我们过去的人生,也是一片黑暗的境界,只有抬头才能看到星星,甚至黑云密布时,连星星也看不到。但是,相信只要你们向前精进,天终会亮的。
我们走在菩萨道上,也是如此,从凡夫地,就是天未亮之前,在黑暗中起步,只要道路方向正确,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即使是走路,慢慢地走,一步一步,方向不要偏差,同样也会走到目的地,走向光明。
常常听到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业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因为凡夫充满了业障,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生起无明,心不欢喜、好起分别,认为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不由得自己就去做了。结果愈做愈错,愈错愈烦恼,愈烦恼就愈无明,不知不觉又再犯错,恶性循环,这就是众生的业障。
一旦走入佛门开始探讨,知道过去有许多不好的习气,以致多造烦恼,现在「愿消三障诸烦恼」,真正要启发这念爱心,发这分好愿,能够退一步海阔天空,超越一分烦恼,就是我们的慧命成长。所以,要消业障不是用念的,是要用做的。
「愿得智慧真明了」,业障没有消,烦恼不断覆盖,心地的智慧光明就不能显现。只要把无明烦恼,一层一层掀开,我们的智慧自然就启开了。而真正增长智慧,当然就不会做错事,再造恶业,过去该受的,能够欢喜接受,未来的事情,甘愿去做,这样的话,就能「普愿业障悉消除障」。
然而最重要的,要发愿「世世常行菩萨道」。不是每天口头念一念就好了,也不只是这一生做过就好,我们还有来生来世,倘若这个愿不够深,很容易颠倒、迷茫。
老师们,希望大家有志一同,走这条菩萨道。大家在教联会都有这分使命感,虽然是为别人教育子弟,其实也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好,,是为我们的来生来世好。
总而言之,感恩老师们,把握寒暑假回来,希望你们有时间常回来,俗话说「加油」,真的要常常加,有油才能向前再精进。这里是我们大家的心灵故乡,这盏灯永远是为大家点亮的。祝福你们,智慧的明灯,永远都是闪亮光明的。
- 上一篇:遍撒爱的种子
- 下一篇:百年树人在教育 慧命心田用心耕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