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详情]
圣一法师:《地藏经》讲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地藏菩萨是大愿王能满一切愿。因能满众生之愿,所以名大愿王。复以礼念之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者」。修行全凭愿力,所以发愿要紧。
(一)欲发广大慈心。以无缘慈,遍缘法界有情,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离种种苦。众生苦尽那时休?四弘誓愿,属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
(二)欲修无上菩提,则一切不管,万缘放下,不著有无,凡圣情忘,勇猛精进,直趣菩提。如古人云:『修行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一切是非不管,直趣无上菩提。』四弘誓愿,属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
(三)欲度自己出离三界,早日解脱生死,破除九十八使见思二惑。四弘誓愿中,属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上来三愿皆美,但做事要有步骤。欲得成就,须假外缘,如万物生长,必假日光之缘;欲度大海,必仗舟航之力。佛种从缘起,但因无缘,难得成就。今日很好,得遇地藏愿王,愿力最大,能满众生之愿,为我助缘。所以我们要至心归依地藏菩萨,三宝中属归依僧宝。归依之后,时时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表我敬意。还要一瞻一礼,如菩萨在我目前,我在菩萨前,彼此言行不远,炙手可亲,感菩萨神力功德流入我心。仰仗菩萨功德神力,自然所愿速成,永无一切业障阻碍。
宋空观寺,释定法同僧俊归依地藏菩萨。每月十斋日,模画地藏像,礼拜供养,祈请菩萨应现。满三年,有小沙门投宿寺廊间,定法闻之,出敬问讯。说一两言,忽然不见。人异之,问定法曰:『沙门何言?』沙门言:『妙愿已圆,意气何短?』闻者皆云:『汝求见地藏,不念出要,故菩萨言,意气何短。』定即发菩提心,欣求无上道果。感梦云:『前沙门者,是地藏菩萨也。汝求见我,不发菩提心,是故觉悟汝。汝模画我像多,永不堕三恶道,舍寿生兜率天,慈尊下生日,得授佛记。我随顺汝,如影随形,如水随器。』寤后感泪如雨。
观此文,地藏菩萨随逐修行人,如影随形,我们岂可不仰仗菩萨力,而单靠自力与生死魔军作战耶!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复以发心之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知一切唯心造,心包万法,为自利、利他之故,而求世出世间万亿等愿,成就将来万亿等事。」如阿弥陀佛,昔日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而成就今日极乐世界庄严等事。
现在属因,未来属果。因中有众多善愿,果中就有众多善事;因必有果,果不离因。故云「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好事多磨,善事难成。
唯有一心归依地藏,瞻礼地藏,种种供养,称扬赞叹,在地藏菩萨像前,至诚发愿,仰仗愿王之力,则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宋千福寺内,东北角有地藏圣像,高一尺六寸,不知谁作,出何时代,惟相传,灵异甚著,投宿礼忏,必获感通。时一居士,年三十七,都无一齿,寻到像前,断食祈请。夜半感梦,像来摩顶,遍体轻安。既寤,则生三十八齿。见闻灵异者,模画设礼,皆得感通,不能尽记。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菩萨愿王,能满众生之愿。恐未来之事,谁人肯信,故菩萨于睡梦中,预为先告,摩顶授记。
如法华经四安乐行品:有人受持法华经,即在梦中,见己修菩萨行,供养诸佛,蒙佛与记。乃至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盘,未来妙事,一切在梦中显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有好学心,对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大乘经典,超世出世,其理甚深,故发不思议之心,才能解不思议之经。凡学诵经者,眼看、口读、心惟,或诵其文,思惟其义,随文入观,此乃读诵之法。倘遇「高明之师,仰仗师力,教视令熟,而旋得旋忘,经年历月,不能读诵者。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之性」。宿业有二:一者吝法。有人问法,识而不教,吝而不与,因此有业。如五台山法云比丘是也。二者障人说法、障人学经、障人读诵,失智慧种。来生窒碍,故于大乘无读诵性。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
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应称名、礼像,恭敬陈白本心;由恭敬故,引发慧性。
【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
昔日障他获罪,今日供养赎罪。「香华」表发菩提心,「衣服」表寂灭忍,「饮食」表增长慧命,「玩具」表游戏神通,以此至诚供养希赎前过。
【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
「净水」表八功德水自天真,能洗宿世业垢;「一盏」表制心一处;「经一日一夜」,表痴灭慧生;「安菩萨前」,求三昧力加持,然后合掌恭敬请服。「回首向南」,不忘本尊地藏大士居此土之南。临入口时,至诚无妄,郑重祈求。谚云:「八十公公入屋堂,真诚不是小儿戏。」此之谓也。
【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戒慎之文。
上来供养如服药,此处忌犯如戒口,能疗宿障之病。楞伽经云:「一切肉与抟 预及诸薤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梵网经云:「慎五辛,大蒜、□抟顽慈抟顽兰抟顽兴渠。」酒为过患源,淫为生死本,肉伤慈悲心,酒断智慧种,妄语心不实,杀害伤生命。佛法只有度生,无杀生之理。如是统统戒除,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一七乃至三七日,亦不过克期感应,非得后不戒也。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利。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发慧之文。
是善男子、善女人依法修持,精诚所致,感于睡梦中,具足照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法身也--法身清净,犹如虚空,无有边际,故名无边身。既见无边身,则自心清净,宿业消除,蒙菩萨亲手以三昧水灌顶门,则得真智慧水矣。其人从梦醒来,即获聪明,「应是一切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获闻持陀罗尼。「更不忘失一句一偈」,又获忆念陀罗尼耳。一念祈求,三障俱转。变愚痴而成聪明,烦恼障转矣!得见无边身,业障转矣!耳聪眼明,永记不忘,报障转矣!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贫穷众苦之文。
复以求慧之次,应求福。无福之人,众祸齐至,众苦逼迫,生不如死。
观世音,若未来世,多有诸人,衣食缺乏--衣不蔽体,食不充饥,拟来求谋,无一遂意;又多疾病终年缠绕,每见凶衰,时时降临;家宅多事,吵闹不安;眷属不和,支离分散;或横祸事,多来忤身;睡召恶梦,神魂惊怖。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转祸为福之文。
如是人等,须醒宿世业报所感,致令今世备受众苦。今闻地藏菩萨名,应该至诚称念,而求忏悔;或见地藏形,至心作礼,而求忏悔。恭敬礼念,念到万罪消除、万福骈臻,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罪灭福生,即得身心安乐,家宅大小平安,丰衣足食--日安,乃至睡梦亦安。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旅途险难之文。
复以转祸之次,应求出入吉祥,旅途平安。
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出外谋生),或因公私(公事私事),或因生死(报生告死之事),或因急事(官府、盗贼、水火仓卒之事)。
如是等事,须跋涉长途、登山涉水、过河渡海、远涉汪洋、经历险道。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出入平安之文。
是人既因事出门、旅行,远涉险路,难免有虞,要先念地藏菩萨功德洪名万遍,「万」者足也。念到满足,故名万遍,非一万声。既念菩萨念到满足,则感应耳。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身心安乐。乃至逢于虎、狼、狮子,各行各路,两不伤害。菩萨威德、神力加护,旅途平安无难矣!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在阎浮提与众生有大因缘,其对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何况在十方世界,见闻利益之事。」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流布此经之文。
因是之故,观世音,地藏菩萨有如是大神力、大愿力,利益人天之事,说之不尽,唯愿仁者,以大神力流布此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人天之乐,及出世涅盘之乐。
总结此品。上来所说,则地藏先后利益人天之事,而进入三乘超圣因事,再从三乘进入证十地事,乃至毕竟不退阿耨菩提事。则地藏度人成佛过程,一目了然。其功德巍巍,充满法界,亘古亘今矣。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此乃重颂之文。何意有重颂:
(一)随国土:天竺有散华、贯华之说,此土有序、后、铭。
(二)随生解:有于散说得解,有于章句得解。
(三)随乐欲:有乐散说,有乐章句。
(四)随利钝:利者一闻即悟,钝者再说乃悟。
因此四义,故有重颂。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瞩累人天品第十三】
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从圣旨得名。
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从菩萨得名。
嘱是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顶戴,从受授合论。
人者,意也。凡有所作,当善思惟、善筹量、善忆念,方名为人。
人根机利,天结使薄,容易学道。故佛将人天二众,嘱累地藏去度。
经云:『颇有发愿,令五道同日成佛否?』佛言:『不可以非器之身,成无上道。要先化三趣,令得人天,然后乃可如愿。』
此文甚合地藏菩萨先度三途生人天二道,然后以佛法而教化之。所以如来以人天付嘱地藏。
裴休丞相云:『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鬼神沉幽愁之苦,鸟兽怀呏?滞谵,修罗方嗔,诸天正乐,可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身难得,整心虑,趣菩提,唯人能。我们珍惜人身啊!
佛灭度后,诸大菩萨,各化一方,随所应度,而至十方国土。唯地藏发愿为幽冥教主,悲心偏向南阎浮提。物机所在,故特嘱之。
如父临终,不遗命游学诸子,特将诸幼儿,付托在家长男,必使教令成才,毋伤我爱,故名人天嘱累品。
此经十三品,从第一、二品明地藏能化之主,第三、四、五品明地藏所化之机,第六、七、八品明度生之缘,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品明成佛之因,能所缘因共合而成地藏本愿经。称佛名号品,是佛宝;较量布施,是法宝;见闻利益,是僧宝,最后以三宝功德结束全经,可称洋洋大观,度众生方法,圆满美善矣!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世尊举金色(母陀罗)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前摩顶是慰劳度生辛苦,今摩顶是嘱累劳烦救拔。前一手摩无量分身地藏顶,表一多自在;今一臂摩一顶,表本迹一如。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赞德之文。
世尊在人天大会之前,又摩地藏之顶,付嘱人天之众,如国王将崩,将储君幼儿托孤大臣一样。子幼而国大,日久而心长,有说不尽之意。今日佛涅盘时至,将未度的人天嘱托地藏去度,语重心长,所以连呼地藏之名。而赞之,能胜此任也。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地藏从性起修,修成无量功德与法身和合,就能分无量身,到无边世界广度众生。华严经云:『水银和真金,可以涂佛像。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在。』地藏一身分无量身,一一身又化无量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其神力若斯,谁人能思议呢?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地藏以智照理,破尽见思、尘沙、无明三惑烦恼,得见真如实相,与一切众生同体。众生有苦,就是我的苦;众生有乐,就是我的乐。菩萨无乐,以众生之乐为乐;菩萨无苦,以众生之苦为苦。所以菩萨一定要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方才心安。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此之谓也。其慈悲--拔苦、与乐之心,谁人能知其涯际,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地藏悟理生解,解理惑灭,惑灭智生。破无量之惑,生无量之智,照无量之理,出无量之法,度无量之众。其智波罗密,度人到彼岸者,谁能识其数量呢?故云「不可思议」。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地藏从根本智起后得智,亲近恒沙诸佛,广学无量道法。大用现前,巧妙无方,从实施权,施无量之权,逗无量众生之机,说种种方便之法,无不药到病除,闻法获益。其方便度生之辩才,阿谁能思议呢?
「正使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大论云:『菩萨具足十地、六波罗密、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清净佛法。为众生故,久住生死,不取阿耨菩提,而广度众生。如是菩萨,诸佛赞叹。』正地藏菩萨之谓欤!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付嘱人天之文。
前呼地藏爱语赞德,今呼地藏悲语付嘱。「请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由汝去度。无令是诸众生,堕三恶道中,乃至一日一夜受苦;何况更落五无间狱,及阿鼻地狱,受无间苦、受无数苦,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根性无定之文。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迷真起妄,恶业多端;从缘而出,千差万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事难成,坏事易造;累劫积习所感,致令今生志性无定,种子起现行,多造恶业。纵闻佛法,始发道心,道力不胜业力,须臾即退;若遇恶友,亲近恶缘,念念增长恶业,以是善退恶增。如是等人,云何可度!故吾曾分是形,随其根性,变百千亿身,示同其类,而化度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缔【三点水旁】,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付嘱拥护之文。
「地藏,吾今日在天宫,殷殷勤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因人天二道是法器,人根机利,天结使薄,且六根具足,学道易,可以造就,堪修菩提。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女等,于『佛』福田种善根,于『法』福田种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小、一沙之细、一【三点水旁】之微,只要少许善根,种在八识田中,汝须以道力,在在处处,拥护此人渐渐修行,增进无上菩提,切勿令其退失善根,则幸甚矣!」何以故,人身难得故。
处胎经云: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海水深广大,三百三十六,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
将堕之文。
复以拥护渐修之次。「地藏啊!未来末法之世,若天若人,临命终时,随业受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不一定今生造罪入恶道,久远劫前造罪,今日缘熟,亦受果报;或今世造业,临终受报。如是宿业、今业,落在恶趣,「临堕之时,或至门首」,未入地狱前,请用方便,而救拔之。
【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是诸众生,不论有罪无罪,若能念一佛名、一菩萨名、大乘经典一偈一句。」是诸众生,既口念,其心就念;口念心念,心念才能口念。其心既有佛法种子,「汝以神力,用异方便,而救拔之。于是人所,为现无边身。」法身一现,地狱便空(因迷法身,故有地狱)。
经云:『法身流转六道,处处皆闻。』法身一现,地狱即空。承此佛法善根及大士神力,遣令生天,受胜妙之乐。
昔僧俊,诵晋译华严一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即空地狱,事载记传。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人天二道是法器,可以修行悟道,故世尊说偈,将人天殷勤付嘱于地藏--以神通现身,以方便说法,而将护之,莫令堕在三恶趣受苦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允度出苦之文。
「尔时」者,世尊在天宫付嘱之时。地藏菩萨体佛慈意,一口答应,允度六道众生,亦满自本愿。故云「唯愿世尊,不以未来众生为虑」。
如来灭度之后,「未来末法世中,若有善男女等,只要他在佛法中生一念恭敬,种下善根,既有成佛种子,我必用百千种方法,度脱此人,于生死海中,速得解脱」。
所谓『千里远行,始于初步;千念万念,不离初念。』最初一念,即感地藏菩萨度脱生死。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初念是成佛之因,「何况闻诸善事,皆去奉行,修诸善念,增长最初一念善苗」。只要善苗增长,则善法生而恶法灭。善法成熟,豁然大悟;又加地藏护念,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大智文殊发起此经,我佛绝口赞扬地藏功德难量,唯虚空藏菩萨,才能容纳。所谓『无一法不归空如来藏故』。所以,最后由虚空藏出来,请问持经福利。
虚空藏菩萨经:此娑婆西,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其中众生,成就五浊,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彼有菩萨,顶上有如意宝珠,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此珠光明,蔽馀光明,悉灭无馀。其菩萨所有功德,唯除如来,馀无及者。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如来为母说法,虚空藏即来随喜法会,故始终备闻如来赞叹地藏之事。
「势力」者,思益经云:『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故云势力。地藏菩萨,有大势力,能空地狱。只要汝应以地狱空而得度者,菩萨即现大势力,空地狱而度之。地狱能空,何况鬼道、畜生道而不空耶!能空三恶趣,令得人天乐,故云「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而受持读诵者,及称地藏名而念念不忘者,或瞻礼地藏像而供养、恭敬者,得几种福利?」
心是田主,得福由心。心读诵、心称名、心瞻礼,得几何福!世尊略说。令未来众生,幕福而修因,也是度生方便之一,故云「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诸佛无我说法,菩萨无我而听;能所双忘,打成一片,是真听法。今云「谛听谛听」者,约俗谛而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言受持此经,有如是等功德,令众生慕德而持经,免种种灾难,生种种善根。罪尽福圆,从世谛而入第一义谛,则众生成佛有望。故云「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先约人道获福。
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至诚恭敬,五体投地礼拜,及闻此经,乃至受持读诵。信力为受,念力为持,对本名读,背本名诵;日久有功,增长闻、思、修三慧。弥勒菩萨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指受持、读诵之功也。
香华、饮食、衣服、珍宝,一切能舍,内除悭贪;一切供养,外敬菩萨。尽情赞叹,智慧由生,一瞻一礼,福德内长。如是善男女,即获利益。
- 上一篇:地藏经原文
- 下一篇:地藏经 赞地藏菩萨偈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