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的启示
净化身心,转染成净
——《佛说阿弥陀经》的启示
序言
在中国,一个普通民众可能不甚了解佛教的思想,也不知道其创始人释迦牟尼,可对于阿弥陀佛的大名却耳熟能详。日常生活中,在内心欢喜的时候,不觉中脱口而出六字圣号;在遭遇困苦的时候,急切地呼唤观音菩萨的救度。所以千百年来,民间就流传着“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说法。就此,可知阿弥陀佛与此土百姓的渊源颇深,也更能看出净土思想的广泛影响。今天,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平台上,一方面,目睹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我们在思考,古老的净土思想怎样为人类文明与发展提供帮助,如何继续保持它的深远影响。
《佛说阿弥陀经》的启示
(一)经典简介
首先,让我们对于介绍阿弥陀佛的经典《佛说阿弥陀经》(简称《弥陀经》)做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阿弥陀经》在中国历史上传播极盛,曾经三次汉文译出,分别是姚秦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的《佛说阿弥陀经》,今天已经佚失的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佛说小无量寿经》,唐代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这是一部叙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而劝勉众生深信发愿念佛往生的经典,被后世尊崇为净土三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广,后列入丛林的暮时课诵中,成为僧侣每天的必修课,其受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本经内容大体如下:释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为当***者,对他开演称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净土此一法门。经文首先详解彼土众生纯乐无苦的殊胜正报,进而赞叹宝树、宝池、天乐等依报的庄严,又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解释阿弥陀佛之名,赞叹往生的人也能得到无量光明与无量寿命。
其次,说明希望往生极乐国土者,须具足资粮,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劝人广培福慧,执持佛名,一心不乱就可以往生。
最后,释尊述说六方的恒沙无量诸佛证明释迦佛所说真实不虚,而举出诸佛护念的利益,劝人信称念佛。
(二)往生与净心的关系
往生净土是本经的核心思想,然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经典里提出的标准主要为以下几点:
1.行人从一日至七日执持阿弥陀名号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的功夫。
2.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对于以上这段文义,古来注释很多。尤其以清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的阐发最为深入细致。他在文章中指出,《弥陀经》所称的少善不生,多福乃致是这么一回事。说多福,没有超过执持名号了;提起多善,则只有发起广大菩提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所以,《无量寿经》也认为,三辈往生,都要发无上菩提心.北魏昙鸾大师在其《往生论注》下卷说:“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印顺老法师在《成佛之道》曾说过“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诸佛无量义,一以净为本”。的确,佛法的核心目标不外乎去除我法二执,转化烦恼,达到内心的清净,感得依正二报的清净国土。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切苦乐的源头。在《十善业道经》中有这么一段话,颇能证明此观点:“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流转。”
由于各人的身语意三业不同,所以感得不同的生命空间,在三界与六道的时空里往返不已.
就此,我们可以发现净土法门实质上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庄严净土与往生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通过净化个体的身心,达成与他方净土的相应,从而自然导致往生净土这一结果。往生净土与当下的生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将净化国土与往生净土有***的结合起来。这样,不至于造成内心冲突,把现世与来世对立,将生活与生死割裂,用此土跟彼土对抗,影响正常生活,带来身心疲惫。
我们明了,现在每天的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会在我们的生命储藏室内留下痕迹,影响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希望临终往生净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管理好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心念。除了执持名号之外,我们尤其要发起广大心,利益众生,以其为所缘,逐渐削弱对于自身的贪爱与执着。当我们的内心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我执也就无法获得滋养,找不到孳生的动力.
净土的创建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与行持,也是清净海众的善根福德的感召。诸善聚集的极乐世界,居住的都是十方国土中的善男子与善女人,我们今天在娑婆国土能够净化身心,和谐大众,将来也一定能花谢东土,莲开西方.
结语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两千余年中,弥陀净土思想经受了各个时代的考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博学多文的知识分子,到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其化世导俗,净化人心的作用难以估量。时至今日,尽管人类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可是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与来世的究竟安乐却毋庸质疑。净土思想中的入世部分为达到理想人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在出世领域又为人类未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净土思想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当然,这一理想的实现更需要净土行人的充分努力。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那不仅是我们佛教徒的愿望,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 上一篇:《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及《阿弥陀经》对照阅读
- 下一篇:《阿弥陀经》三种版本的对比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