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法执

  法是天道,规律。人有生老病死,事物有成住坏空。《金刚经》一直在围绕着我执和法执层层推进。什么是法执?认为一切为我所有。其实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导致的,因此一切法是生灭的,是无常的。

  如果你违背了一个规律,就会被这个规律中的事情所颠覆。健康有健康的规律,违背健康法则,就将被健康所抛弃;婚姻有婚姻的规律,不合婚姻法则,家庭关系将难以维系;国有国的规律,国家的存在是和人民的需求相一致的,违背了这个规律,那国也将不国。实践万法,无不如此。

  我们平时做事,比如演讲、给上级做汇报的时候,当心里紧张,太在意别人的情绪,往往就发挥不好。从内心进行剖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有担心就有障碍,有障碍就有执着,有执着就无法放开去做,就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假如你想发挥正常,就一定来自于人无我、法无我的精神。一个歌唱家唱歌的时候,放下自我,也放下对听众情绪的执着,化为声音,就能感染在场的所有听众。

  这里再讲讲福德。什么是福德?所谓福德,非福德,是名福德。我们需要积累福德,但又不是在刻意追求福德,这是一种空性思想的行为。因此,不要去想自己在积累福德,要化空。我们都希望有正念,有正行,有正住,心有所得,证有所悟,我要修行,我要入道。

  其实修行的最高状态就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心安住下来就会享受这种氛围,它一定是破掉我执和法执后才能有的状态。当你接受自己和周遭一切的时候,那种抗拒的心就没有了。

  人生是不断转换的过程,所有的快乐都来于自己会不会转换,当你用这种状态不断观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你不能面对的。大家能否理解,为何有相的众生,哪怕是具足一切相的众生是见不到佛的呢?

  因为有相的色身,它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都是不长久且有生灭的,哪怕这个色身再漂亮,再美好,再与众不同,那也是有型的报身。而这里的佛,乃诸相之本源,诸相之自性,他是诸相之法身。

  以有形眼见无形体,故而不得一见。真正的佛,是见到法身,才是见到真正的佛。什么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无相,法身无相,也没有境界。如果你在一个境界上,就已经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见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佛。

  这里面折射出了我们修证的本质。很多人在念经或打坐的时候,会感应到金光银光各种光的菩萨在眼前闪现,更有一些人可以大发神通,白天甚至晚上会感应到佛菩萨的种种事。这些人认为自己已见道。

  其实读读《金刚经》,大家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学习,学习这个世界的世间法则,学会看、听、行,为人处事,以及生存技能。

  学会了辨别美丑,学会知好知坏,学会用文字表达事情,那么请问大家,我们所能在梦中,在定境中见到的金身大佛是不是我们后天在寺庙里,在法本中看到过的佛像?

  而我们明心见性见到的佛,是佛之法身,它无形无相,并非我们后天意识中所添加之形。如果你在定境中见有相之佛,视之为见道,那么很遗憾地说,这不是见道,这是着相。

  当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放下一切所见之相,不去关注,不去搭理,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可得的,不因其与你说话而妄动思虑,也不因其好处与你而起喜乐情绪,到那时,却恰当不动摇之坚固心,反离见道不远矣!

  在定中,我们知道要破除一切假合之相,在生活中呢,我们更要明了我和他人、他物之假合之相,当我们处处以空性游梭于世间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一个不被假相所掌控的自由人了。这就是所说的“活在当下”的本质,不被假相所迷惑,不活在过去,也不妄想于未来,永远用当下之空性而行,当下即是见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