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七卷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七卷
余写至此、因病住院
插住院偈
适因解未必 心肺两病临 启请住院治 故筆作此偈
住院如住市 可喜不可言 区区有电视 室室收音机
谈笑如暴雨 勿可乱禅心 时年八一岁 肺疾五十秋
压高心遍满 正在住院期 自知如幻梦 非执亦非空
尘尘本无相 执著真亦伪 入院未七日 心缩肺亦安
医嘱继续住 期望双全愈 吾当参到底 无处不菩提
何选何择处 何处何不禅 当解当前义 无处不安然
天上天下处 皆是自心禅 本心若无相 处处自在天
无住自在相 自在乐无穷 誓愿速出院 生死从何来
随缘心不变 不变性随缘 诸病诸业造 无业病亦无
‘续’住院四十日 回寺病亦安 当知诸缘幻 不住亦不迁
淋浴感
一时作偈坐院床 来男与女笑中扬
所喜真心无染住 此偈留於未来参
色身清洁非清洁 慧性清洁真清洁
无见洁与不洁相 无名无字最清洁
若言洁与不洁相 非非非非证菩提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注
1、须菩提⊙自心自问自性意2、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凡发菩提心之人3、於一切法⊙是世、出世间、有无万行之法4、应如是知⊙应知诸法、非空非色、亦非有无5、如是见⊙当见无见相、法无法执6、如是信解⊙信生死即是菩提、解生死中、有大涅槃7、不生法相⊙未生法相时、法法真常8、须菩提⊙无相无执、即名菩提9、所言法相者⊙真法无相、亦无言说10、如来说、即非法相⊙真心向本性、说一切法、亦无一切法相11、是名法相⊙如智渡识、度已即无无
解
如来常唤须菩提者、几番驱妄邪、如是见真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以譬喻解、而明其意。比如以钢铁锭、投入大冶火炉之中、加以炭火人工。用百炼千捶之功夫、制成利刃、复以琢磨、而成金刚之宝器、行者持此宝器。斩恋截爱、断情割欲、杀尽天上人间、一切诸相、复用金刚之真心、削妄山、平色海、灭心相、得真如、证觉性、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其名为、得菩提。亦无所得相。复释其义云。比如以钢铁锭。比如以、譬喻也、钢喻真心、铁比本性、锭喻坚固妄识相也。所谓本甲、从无始至今、自执妄识相、自蔽於本心、所以真心不能明、而本性弗可见也。投入大冶、火炉之中者、投入者、妄识偏於何类、符合何类、即投入、於何类、而生之。所谓劫始至终、亦弗能、更其自识、自投其类之相。大冶者、即大千三界、自心自造也、火炉之中者、法华言者、三界犹如火宅。火宅者、诸烦恼相也。烦恼相能、自作自受其类。倘无诸相时、即转无明烦恼、为光明无上、正等正觉、到彼岸。加以炭火人工者、以智慧火、炼真心本性、成菩提。用无四相功夫、消灭一切、有相有执、诸见闻思。所谓转三惑成三昧、转杀盗淫为戒定慧。用百炼千捶之功夫、即百逆不惊、千差不变。其意真心如如、本性湛湛、而妙识、犹如山王、即五阴八风无所动摇。功夫者、行者修持功夫也。制成利刃者、以无为功、制成无相之利刃。复以琢磨、而成金刚之宝器。即见闻二惑已尽、复断粗细二思之相也。行者持此宝器者、某甲、以金刚之妙慧。斩恋截爱、断情割欲。用无四相之利刃、来一斩一、来双斩双、斩尽杀绝、寸丝无挂、亦无斩尽杀绝相。杀尽天上人间、一切诸相、心无杀尽斩绝相、亦无想、即名为杀尽一切相。复用金刚之真心、无相无得、名为真心。削妄山、无贡高、平色海、无阴谋。灭心相、无生其心。得真如、无得真如相。然而真如亦非无。证觉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觉。亦无知觉相。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在如是中、无有不是、本来面目、不彻不觉之处。其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於一切法、於世出世之法、与有为无为、及诸法尘相、以及一举一动、行止之间、甚至诸尘影类、皆名为、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应了了知、分明知、亦无了了分明相。如是见者、亦如是。若六根见六尘、於诸识中、无分别心、无染住相。於五蕴中、不住亦不迁。如是信解。当信本觉慧命与诸如来、无二无别。若以诸识相、分别人我是非、即堕入於三世九类之中矣。应当无识别相、无人我是非之执、即为证菩提。不生法相者、不生如是知相、不生如是见相、不生如是识别相、不生一切有无相、於不生相中、真心如如、本性湛湛、於一切法、如长河水、流而不住、亦无流住相、是名不生法相。须菩提者、反复示其意。所言法相者、佛说三藏十二部、有三乘无四相、有无诸法相。如来说、即非法相者、以法身义、凡是有相、有执之法、皆是虚妄。所谓虚妄之症、必用虚妄之药、是故以妄治妄、妄心即灭。所以无妄真心、不需服药。所谓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法相不真亦不假。喻到彼岸之舟、未到不可舍、已到不可不舍。是故是名法相者
- 上一篇: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六卷
- 下一篇: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八卷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