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第二十七章 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七章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三界六道之外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叫须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个观念,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认为不著相就可以见佛,就可以大彻大悟的话,他说须菩提啊,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没有功德成就也能够悟道成佛,你有这种观念就错了。
前面我们明明听须菩提讲的嘛!不要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则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是佛现在又说,须菩提你不要搞错了啊,假如你认为不具足一切功德圆满就能大彻大悟的话,须菩提你注意啊!「莫作是言」,你千万不要那么想啊!千万不能认为不要具足功德就可以大彻大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你如果以为人只要悟了道以后,什么都好了,什么都空了,这个观念是很严重的错误啊!这是佛明白交代给须菩提的。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倒也碰到过很多。几十年前在大陆云南,找一位很有名的禅宗大师,也是一位八指头陀。后来我到昆明碰面了,我说:法师,我听说你悟道以后有一个观念,认为证得涅盘以后,生死已了不再来了,有没有这样说法?他承认了,我就请教他楞伽经中的话,「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你不来到那里去啊?跳出三界外,跳到那里去呀?佛没有说有个第四界呀?不在五行中,那你在那一行中啊?了了生死就不来,这不是佛法吧!后来为这个问题我们辩论了很久。
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观念,都认为学了佛,悟了道,两个腿一盘,了了生死,再也不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
常常有人告诉我,殡仪馆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可以证明佛法的事也很多。今天一位同学说,殡仪馆的人告诉他,有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父母逼她赶快结婚,逼急了,她两腿一盘,就涅盘了,就走了。死了以后送殡仪馆,没有办法装棺材,因为两个腿盘著,骨头也硬了放不开,没办法,只好给她特别设计一个方柜子,把她放在里头。我说:此乃再来人也!就是所谓修行并不一定证到罗汉果,有所成就的,七还人间、五还、三还、一还人间等等的现象。又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有一个四十多岁出家的太太,八九十岁死了,结果烧化后头顶骨不坏,舍利子都在那里。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资料。
断灭见
回头再说有人认为悟了道以后就不来,好像有个地方可躲似的,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佛法上就叫做见地上的错。一个人学佛,不管在家出家能够证果的,最重要的是断见思二惑。见惑、思惑,在前面第九品已经谈到过,见地不清楚有了偏差,就落于偏见。五种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见障碍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烦恼惑,内心的贪镇疑慢疑。
现在人类的唯物哲学就是落于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因为还拿不出来证据;认为人死了就是完了,这是属于断灭见,也是邪见的一种。所以佛就告诉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落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个断灭见的思想见解。
前面刚刚说不能著相来看佛,现在又告诉他,也不能落在不著相看佛;著相是错,不著相也是错。假使落在不著相看佛,一切本空,又何必做善事,佛也空,善也空嘛!一切皆空,我杀人也没有关系呀!杀也空嘛!偷骗抢做坏事都空,这样的见解,就叫做拨无因果,落于空见。空见的错误,同唯物思想是一样的,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留意。有些南传佛学,就是东南亚一带小乘佛学的观念,就是落在空见的见解上,结果被唯物思想吃掉了。
拨无因果就是把因果这个道理拨开了,不承认有因果的存在,这是现在人类思想潮流最可怕的一面,也就是佛说的断灭见的思想。佛就怕须菩提搞错见解,上面先告诉他不能著相见如来,但是又怕须菩提落在不著相;不著相的结果就变成断灭见,拨无因果了。所以他就再三告诫,「莫作是念」,你不要搞错了。
不说断灭相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想求得大彻大悟,首先要注意不能落入断灭相。断灭相是什么呢?断灭相落空,认为佛法的究竟是空的,见到个空果,就是断灭。现在金刚经快讲完了,金刚经中有没有告诉你一个空字啊?我们后世的注解,说金刚经是讲空的,那是你的注解,佛可没有这样说!佛只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是教育方法,处处把你的错误挡住,他并没有告诉你是什么,只告诉你不是什么。心经也只是告诉你照见五蕴皆空,最后告诉你真实不虚,并没有讲空啊!是照见五蕴皆空,它并没有说般若波罗密多都是空的啊!这些就是我们研究佛学、佛经、佛法,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落在邪见的错误上。
空,同断灭见是一模一样的,有许多人学佛,自认什么都看得空了,其实那不叫做空,从心理学来讲,是你灰心了,或者年纪大了,或者环境不得已,或者倒楣透顶,所以说自己看得空得很了!还有个灰心在,就不是空,那个灰心非常厉害。还有许多搞哲学的学佛,经常喜欢吹这个牛,看空了,看通了等等。他只要开口讲这个话,就证明他一点也没有看通,因为他真通的话,连说这个通、这个空都不会了。空的啊!空的啊!他在感叹嘛!对不对?他既然感叹就心有戚戚焉,这正有个东西,一点也没有空。换句话说,这不过是不吃西瓜,却吃了一个大冬瓜,还是一个瓜嘛!傻瓜嘛!
所以再三提醒诸位注意,「空」是方便的说法,是个形容辞,如果把空当作真正空得一无所有,那不是空见,那就叫做断灭见。所以佛吩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这是一句非常严重的话,绝对不是断灭,更没有说空。这一节的题目──无断无灭,梁昭明太子标得非常好,不断不灭,不是断灭相。现在科学晓得物质是能量互变,它并没有灭过,要认识清楚。这一品偈语如下:
第二十七品偈颂
翻云覆雨雨成云,点滴如丝乱不分
冻作冰河冰化水,漫从光影捉斜曛
「翻云覆雨雨成云」,看到宇宙的变化,今天下雨明天晴,雨变成云,云又变成雨。反正啊,是点水气,是这个水蒸气的分子在变化。
「点滴如丝乱不分」,等到蒸气冷热接触,变成雨点下来以后,每一颗雨点本身自成一个范围,自成一个系统。等于我们一切众生同一个本性,可是构成我们个人的自体以后,我的我与你的你,绝对不一样,可是根根是一个。就像蒸气在空中碰到冷气层,变云变雨,每一雨点各有范围一样。但是所有的雨点,都是水蒸气变的。
「冻作冰河冰化水」,冰化了就变成水,水冻了就变成冰,这些是现象界万般的变化,各种的变化。变化归变化,本体不变,因为本体无相,亦无著。讲本体是空吗?也错了,讲它是常住,也错了,讲它是断灭,也错了,这一些都不是。
「漫从光影捉斜曛」,那么本体的法身功能在那里见呢?在一切作用一切现象上见,一切的现象都是它的现象,一切的作用就是它的作用。所以,体在相、用中见,一般相用都不著,才能体会了这个体。这是金刚经差不多最后的教育方法,佛都告诉我们了。
- 上一篇:第二十六章 法身非相分
- 下一篇:第二十八章 不受不贪分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