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六祖坛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坛经内容
一般来说,只有宗教的创始人,他们的言教可以被称之为经。比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在佛教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被称之为“经”。从古到今,从印度到中国,只有一个人例外,他的言教被称为经,这个人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后人把他的随机开示搜集整理,称为《六祖坛经》。唐朝的时候,人们就认同六祖惠能大师的这种开示,从那个时候至今一千多年,所有的中外佛教徒都认同这部经。
六祖惠能大师被尊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与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并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六祖坛经》在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钱穆是国学大师,钱穆说中国人有九本书必须要读,上古六本,是孔孟老庄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南华经》。近古是朱子编的《近思录》,这是宋明理学最核心的一本书。王阳明写的《传习录》是陆王心学的核心。从隋唐到宋的前一部分,只有一部书是中国人必须要读的,就是《六祖坛经》,可见《六祖坛经》它不仅仅是佛教的一本经,这本经典传承了中华文脉。
不可不读的《六祖坛经》
不读《六祖坛经》就很难理解中国的法统,它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六祖坛经》以佛教的思想为依据,融合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大融合的集大成的一本书。“启下”就是说《六祖坛经》影响了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走向,比如说讲朱熹、王阳明他们的理学和心学,深受《六祖坛经》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人,《六祖坛经》不可不读。《六祖坛经》很美,有人读了《六祖坛经》听说都不用睡觉了,就好像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人生最大幸福是“夜半挑灯读坛经”。
《六祖坛经》融合了佛教所有宗派的思想,换句话说,如果不了解佛教的唯识宗、天台宗、三论宗,你很难读懂《六祖坛经》。更妙的是,六祖惠能大师没有去过泰国、斯里兰卡,但是在《六祖坛经》里面,它的大量思想跟南传佛教不谋而合。换句话说,不了解南传佛教的人,很难读懂《六祖坛经》。比如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讲佛法在现实生活中间,这对后来的劈柴担水都是禅的生活禅,有着深厚的影响。把佛法融入生活,指导生活,提升人生,这是佛法的精髓,更是南传佛教强调的教义,这也是《六祖坛经》所代表的禅宗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六祖坛经》十品的内容
隋唐以来,佛教其它的宗派慢慢消亡了,禅宗为什么却一直生生不息?这跟它强调佛法生活化有关系。《六祖坛经》的内容极为丰富,我用最简单的方法介绍《六祖坛经》,集中讲这部著作跟我们禅七有关系的内容。
第一品《行由品》
讲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一个家庭贫寒的砍柴樵夫,却成了万世敬仰的宗师;一个劈柴舂米的下人,却成为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传人;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却说出了一部智慧宝典《六祖坛经》;一个刚刚离开猎人队的俗人,却让一代宗师印宗大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的拜一个还没出家的猎人为老师;一个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农民,却说出了“道由心悟”的千古名言。《行由品》就是讲六祖惠能大师传奇的一生。
第二品《般若品》
是六祖惠能大师告诉人们开悟的方法,就是要悟空性,通过般若性空的这种工具,让人们看破放下,并且以金刚经为依据,引导人们心无所住,心无挂碍,一尘不染,你就开悟了。这正是我们在禅堂“念佛是谁”要达到的高度。
第三品《决疑品》
这一品回答了当时最流行的问题,譬如说梁武帝有关功德和福德的问题;在这一品讨论了净土宗,可见禅宗跟净土宗的关系深厚。禅宗特别强调“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禅堂里强调起疑情,然后叫我们照顾话头,去追问答案。我个人认为,“念佛是谁”的佛,应该是阿弥陀佛,从《六祖坛经》对净土的重视也能证明这个观点。
第四品《定慧品》
佛教要想学习,它是讲究次第的,其中戒定慧是通行所有宗派,就这一点,解说了佛家修定跟智慧之间的关系,提出定慧一体,是一不是二。
第五品《妙行品》
也称坐禅品。因为禅宗开悟是通过坐禅来达到的,掌握了这个方法,如果你真想修行,从哪儿修?怎么样禅修,禅修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这一品有详细解读。
第六品《忏悔品》
告诉我们修行方法,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不完美、不完善、有缺点。修是修正自己的不足,那么修行从哪儿开始呢?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始。修的意思,比如我的手机坏了,我送去修,我的电脑坏了,我送去修。如果手机电脑好好的你修它干什么?真正修行的人首先必须反思,然后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地通过修行,使自己完善完美,而这一点非得要从内心的忏悔开始。如果不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你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修行。修行不是修样子,修行是意识到自己脾气不好了,心眼小了,嫉妒了,或者烦恼多了,或者纠结了,修行是一种方法,化解我们的烦恼。
第七品《机缘品》
这一品很重要,是《六祖坛经》最长的一品,至少有六千字,详细记述了惠能大师怎么样去调教他的学生和弟子,他们的故事非常精彩。它讲的是解决接班人的问题。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发扬光大跟接班人有关系。孔子比较成功的弟子,贤者72人,释迦牟尼佛成功的常随众有1250人。惠能大师依照各种各样的机缘,花很多精力调教他的弟子,最有名的有无尽藏、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怀让、永嘉、智隍、方辩等大弟子。不要以为学《六祖坛经》好像跟我们没有关系,培养成功的接班人,是使自己的生命事业延续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好好进行子女教育,教他怎么做人做事,这就是培养接班人最重要的地方。
第八品叫《顿渐品》
在当时禅宗里面有南顿、北渐两种修行的方式。南边是惠能大师,主张顿悟法门;北方是神秀大师,主张渐悟法门,他们都很有影响,弟子会互相争吵,惠能大师不得不表明态度。顿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这一品有详细的论述。
第九品《护法品》
这一品讲述了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他们来向惠能大师请法,他的教法让三朝的皇帝都非常推崇。它暗含了一层含意:皇家、国家是最大的护法。
第十品《付嘱品》
六祖临终预知时至,他咐嘱弟子教育的方法,这种教法的心要就是说出了“道由心悟”的理念,而不是坐禅的样子。我们参话头禅主要在心里用功,而不是老想着腿子很痛,真正是心里的功夫,所以“道由心悟”成为流转后世的千古名言。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 上一篇:《六祖坛经》的心里实践
- 下一篇:依《六祖坛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