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详情]

《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

  维摩诘问文殊:何等是如来种?如来种、佛种,即能够成佛的种子、种姓,亦即佛性,即能够成佛的可能性或本性。什么是佛性,是大乘如来藏学讨论、争议的重大问题,有以真如为佛性的,真如遍一切法,依此则必然得出草木瓦石等非情之物也能成佛甚至必然成佛的推论,而《涅槃经》中佛明言:若以草木非情为有佛性者,如此之人非我弟子!该经中多处讲佛性,有慈悲为佛性、空为佛性、十二因缘为佛性等多种说法,最根本的说法,大概是以心为佛性,说凡有心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文殊菩萨对此问题的解答,与《涅槃经》有同有异,对佛性的指陈,颇为圆满究竟,可谓圆顿教的佛性观。首先,说以有身为佛种,有,为存在、存有之义,“身”指五蕴身,意谓五蕴身即是佛性,密教说众生五蕴即是五方佛体性。

  无明、有爱为种。

  无明、有爱是生死苦恼之源,但其实是佛种。有爱,指对“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存在的贪爱。

  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

  贪嗔痴“三毒”、四倒、五盖这些烦恼,都是佛种。四倒,为四种颠倒见,谓以无常、苦、无我、不净为常、乐、我、净。“五盖”为五种障碍禅定的烦恼:散乱、昏沉、掉举、疑、悔。掉举,谓心浮动不安,今或译为浮躁,左右动名掉,上下动名举,主要指修定时不由自主地产生各种联想。疑,指怀疑所修的法是否正确、高明。悔,谓怀疑所修法而后悔。

  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

  六入、七识处皆为佛种。六入,全称六入处,即感知信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进入内心的六大门户、处所,亦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七识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处再加一个意处,即意根末那识,它们都是产生心识的处所,说六入七识处为佛种,意谓心识即是佛性,修行全靠心识,故六入处、七识处皆为佛种。

  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

  八邪法,指跟八正道相反的八种邪法。九恼,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以往昔之因缘,遇到的九种难:第一是六年苦行;第二是孙陀利淫女谤佛,在大众中宣告她怀有佛的身孕;第三是被木枪刺脚;第四是金枪马麦之报:有次施主忘了供养佛,佛只有吃三月马麦(马料);第五是琉璃王诛杀释迦族,致使佛头疼三日;第六是乞食不得空钵而归;第七恼叫旃荼女谤佛,有一个多嘴多舌的女人来谤佛;第八恼是调达推石,提婆达多藏在佛经过的路边,以石击佛,伤佛足;第九恼是佛于阿罗婆伽林中,冬至前后八夜,寒冷不堪,曾索三衣御寒。佛一生有这九种灾难,但这些其实也是一种示现,给众生说明前世的恶业果报,即使成佛了也还是要报的。十不善道,指与十善道相反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

  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

  总而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都是佛种。六十二见,泛指一切外道不如实的见解,《长阿含经梵动经》中,佛将当时印度各种外道的见地归纳为六十二种,称六十二见。各种邪见、边见及烦恼,都是心识的发动,或生命能量的发动,其本性皆空,其本质为佛性。

  曰:“何谓也?”

  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问为何这样说,文殊菩萨答言:若见无为而入正位者,不能发起菩提心。“若见无为”,即见到小乘法见到的道,体会到了涅槃这无为法,入正位,指入修道位,以所见道把烦恼断尽,证得阿罗汉正果,入于无余依涅槃。这样的人不能发起菩提心,不能成佛。今南传佛教的最高正果,就是证阿罗汉果,入无余涅槃。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莲花必须生在淤泥里,而且淤泥要很肥沃花才开得艳丽。小乘修行者见到无为法、断尽烦恼进入无余涅槃后,就再也不能发起菩提心了。就像高原陆地不能生长莲花。只有在烦恼淤泥当中,才有发起菩提心修行菩萨道,证得大乘佛法,终至成佛的可能。

  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

  又像种子种在虚空中终究不能发芽,只有种在粪壤之地才能发芽生根,枝繁叶茂。

  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偏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者,不能生起菩提心而证得佛果一切种智;但即使起如须弥山一样高大的我见,还是可以发菩提心而出生佛果。我见,可以作为修行的原初动力,在《阿含经》里面叫做“以慢断慢”,有我见而发菩提心,比如想要成佛得大智慧神通自在,想超过别人,想自我实现、永生不死等,就是一种我见,有这种我见,还是能够发菩提心而出生佛法。佛法,在这里指大乘教法、佛果功德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因此须知,一切烦恼都是佛种,都是佛性。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佛果一切种智这无价之宝。这样看来,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虽然充满了烦恼,到处是污秽,而应该是最好的道场,是最容易发起菩提心而成就佛果的地方。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佛道品第八(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