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二)
第八个,是五阴炽盛苦。
这个苦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五阴”——色、受、想、行、识五蕴,时刻像火烧一样猛烈焚烧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得安宁。我们的烦恼根源所在,是执着五阴(即五蕴)为“我”,所以产生种种的贪、嗔、痴。这三毒(贪嗔痴)就是烦恼,使我们身心不得安宁,像身处火宅一样痛苦。
五蕴为什么是苦?五蕴就是我们的身心,前面详细分析过,都是各种因缘条件的组合,都是在刹那变化的,本身就是苦。地水火风随时在变化,五蕴身心随时变化,处在无常的状态或四大不和谐的状态,有种种的病痛等等。还有受、想、行、识产生的“我执”,因为有“我执”,所以产生种种的“受苦”。
“观受是苦”:这个“受”本身就是苦,它引发种种妄想,引发了种种的业,业引发身心种种的分别和执着。所以五蕴本身就是烦恼,本身就是使我们不得安宁的状态。五蕴身心本身就是苦,一切的苦都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只要执着五蕴身心为“我”,就是苦的开始、苦的根源。
我们所有的苦,就是因为对这个身和心的执着。执着这个身或这个心是“我”的,就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五蕴的“我执”放下,所有生、老、病、死的苦就自然消失。
以上就是八苦。
世间三灾
另外,还有很多苦,人世间的苦说不尽。世间有外在的“三灾”,“小三灾”就是指刀兵、疾疫、饥馑。刀兵就是战争,兵荒马乱,死伤无数,苦不堪言,如果有战乱发生,我们大家就不能坐在这里安心上课了,可能都逃难去了。所以我们要祈祷世界和平。战争打起来,谁都没有好处,连侵略者也没有好处,他们也要受皮肉伤害、也要死。被侵略的一方就更惨,像南京大屠杀,被杀了几十万同胞,尸横遍野。
疾疫就是各种疾病、传染病,也是非常痛苦可怕。如猪流感,墨西哥死了不少人。还有艾滋病,零三年的非典疫情,还有世界各地的禽流感、疯牛病等等,大家都不得安宁。还好,现在科技和医药比较发达,对很多瘟疫还能用药或其他隔离措施控制。瘟疫要是没有药治疗、没有人为控制,传播开来更惨。
遇到饥荒也是很惨。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吃大锅饭,吃到没米了,遇到连年灾荒,遭遇六零年水灾,没有粮食,饿死了很多人。没粮食吃,很多人去吃草根、树皮,吃到水肿。人饿得慌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填肚子。若是小面积的水灾,还可以“一方有难、十方支援”。若大面积的水灾,就麻烦了,老百姓苦不堪言。
自然灾害是无常、意料不到的,遭遇了也是我们的业力召感。我们做人要多行善积德,不要杀生。如果肆意杀生,滥杀无辜,就会怨气冲天,灾难就会趁机而入。灾难也是我们自己召感的业果。业力现前,谁也逃不了。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平等对待生命。
上面说的是“小三灾”,还有“大三灾”,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快要灭亡的时候:会经历非常猛烈的火灾、水灾、风灾。火灾,天上不知出了多少个太阳,气温上升,把地球上什么都烤熟了,整个娑婆世界都给烤光了。水灾,洪水把整个世界都淹没了。风灾,狂风像台风一样肆虐整个地球,一切都被撕碎变成灰尘了。
这就是苦。“苦”有内在的苦、外在之苦,“三灾”是外在灾难的苦。
苦的根源
苦虽然无量,其根源在什么处?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苦,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苦的根源何在?了解苦的目的,是要解决苦。
苦的根源皆因众生迷执五蕴之身心为实“我”。“我执”牢不可破而贪恋取着,形成种种的受。有受和想,就进一步造业。有业就进一步有“识”,牵引我们受生死等种种苦厄。
这就是我们众生造业受苦的根源。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执着这个身心是“我”,是“实我”,一旦设立这个“我”,就有问题了,痛苦就不可避免了。认为这个身心是“我”,你们都不是我,你们都不关我事。我只管这个“我”,是人的自私的心理状态。
有了“我执”,这个自私的“我”马上就出来了,就形成了人、我之隔碍,只管自己好,不管他人死活。外在的东西适合我的,就喜欢;不适合我的,就不喜欢。喜欢的就贪;不适合我的,不喜欢的,最好远远地离开我,不断排斥,这就是嗔。不是贪,就是嗔。以“我”为中心,来判别世间上所有的东西适合、不适合。适合我的,喜欢;不适合我的,就不喜欢。
适合我的,一个不够,还要两个,三个……不给就抢,就偷,甚至敢杀人。“我一定要这个东西”,“我要得到它(他)”,贪欲不断膨胀,念念不息地想。心里面想,下一步就行动了,怎么样得到它。得不到就骗——口业就出来了;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去偷盗,或者打、杀,身业也出来了。一切的贪嗔行为都是因为执着这个“我”。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山河大地的一把灰尘而已。是不是灰尘?死了丢到火葬场里一烧,就是一把灰尘。大部分人都执着这把灰尘为“我”,所有的感受都围绕“要让这个身好快乐……”实际执着的是身体这一把灰尘。
我们的身体实际跟大地的一把灰尘没有两样的。但我们却执着这少分的四大为“我”,而且跟世界其他所有的众生对立了,对立就分出了喜、恶两种。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嗔。这是我们的意业,贪、嗔都是意业。“意”有种种的感受,感受了就生“想”,想多了忍不住就有“行”,就会造业,各种口业、身业也出来了。“业”一造作出来,将来就要感“果”。有果就跑不了,就被拴住了,身心全被拴住了,就在生死里面轮回。
我们一切苦的根源就是迷执五蕴,以为有个“我”,执着这个“我”。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 上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一)
- 下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五)
- 《心经》的大智慧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二)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七)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