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慧明法师:《心经》第十五讲
接下去第二元素是“行”,行就是造作。会造作吗?这里的造作就是内心世界有挂碍。如果没有了无明,就没有挂碍。没有挂碍了,第三个元素就出来了,他就不会去投胎做人、做马、做羊,也就是“他识”。佛教讲的是识,西方讲的是灵魂。人死了以后叫中阴身,活着的时候叫阿赖耶识,也叫藏识,投胎的时候也叫中阴身。父精母血、男女结合有亮光的时候,灵魂就会往亮光的地方钻,钻进来就投胎了。这就是佛说的生命是这样子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无明。基督教讲是偷吃了禁果,所以人有烦恼、人有无明,他做不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因此佛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讲经说法来度化我们,因此会有上帝还有真主,各种各样的教导在地球上出现,因为人已经犯下了错误。佛说是愚痴、无知造成的。
有人说,法师给你讲起来这个世界要灭亡了?按照我讲起来,不但这个世界不会灭亡,世界还会快乐的繁荣着,现在的现象是烦恼的繁荣着。接下来娘胎里面刚刚形成人样的胚胎叫做“名色”也没有了,娘胎里面慢慢长出来的眼睛、鼻子、耳朵(佛教叫六入),一直到出生为止,手脚眼睛耳朵都出来(出来以后叫六根)它也不会产生了。所以十二因缘第一是来破凡夫对生命的执着,第二是来破缘觉菩萨修十二因缘道的时候,不想前进、不想成为大菩萨、也不想成为佛,认为在缘觉菩萨的位置上是到顶了,佛就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来破除缘觉菩萨修道的执着。一破凡夫二破圣人。圣人也有高低的,罗汉跟缘觉在认识世界的真理上,缘觉上了一个层次;妙觉菩萨跟缘觉菩萨来看,像观音菩萨就是妙觉菩萨,他的认知就比缘觉菩萨又高了一个层次;佛跟观音菩萨一样,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又高了一个层次。佛为了让缘觉菩萨更上一层楼,所以告诉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下面我来解说什么是“无老死尽”?老和死是这个社会上一般生命经常有的现象。人会老,也会死。今天在《心经》中说没有老、也不老也不死。婴儿可以把他揉成一团,他很柔软,最好的瑜伽也练不到这种程度,老了骨头硬了就是硬了。有人说,法师你说的对,是会老的,今天也在老,明天也在老,十岁比不上婴儿,二十岁比不上十岁,五十岁比不上二十岁,一百岁比不上七十岁,是的!你看到的是生命当中的一百年,佛看到的是生命当中无数无数年。像那个雨,现在下来的是雨,冬天的时候马上积成冰了,你说雨老了还是冰老了呢?还是云朵老了呢?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你说是大海老了还是江河老了?它们同样是水。你说八十岁老了还是十岁老了?生命的觉与不觉之间,觉也不老,也没有死;不觉它本来就没有老,也没有死。有人又会说:法师这样讲太不切合实际了,讲得像天方夜谭一样。佛的境界我们一下子很难转过来,难免!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昨天今天明天,而佛看到的是几世几百世之前、今世还有未来无数世。我想懂得物理科学的人都知道能量守恒,精神也一样的。这个杯子坏掉了,并不等于它没有了。有人说:法师这个水杯坏掉了,我说玻璃坏掉了,我不叫水杯坏掉了,我也可以叫它酒杯坏掉了。坏掉不等于没有了,它可以转变成其它形态。天天时时刻刻都在转换着它的功能。我们的人也一样,从精神状态来说,今天的想法和明天的想法就不一样,不老也不一样,老也不一样;肉体上不老也天天在老,老也天天在老,等于不老。天天是这样子的,无时无刻不在老去,这是自然的规律。老和死哪里产生的呢?本来如此。生命本来如此,怎么说它老还是死呢。
很多人说我从娘胎里面出生就叫生,佛教不是这样说的。佛教认为你一投胎就是生,一有无明的时候也叫生,今天坐在这里也不断的在生,因为精神已不一样了,生命的物质形态刹那间也不断在变化。这个不是一天之间变成那么老的,它是每时每刻的在变,才变成那么老的。一个人十年二十年不见,你突然看到他就会觉得他怎么那么老了?他不是一下子老的,是有十年时间在老,十年里面不是某一天某一刻老的,是时时刻刻在老,老是自然的,不需要你加任何东西的,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这是本性!这是客观规律!你再加一个老或者死上去干嘛呢?你难道不可以给他加一个生吗?难道不可以给他加一个快乐吗?人世间的语言、用词被事物客观的现实遮离,往往做出一种局限性的判断,那就把我们的思想观点给绑架了。我们本来有很大的智慧,可以认识到刹那之间的生命变化,现在被你看成了六十岁在老,七十古来稀,八十岁九十岁才死。把我们的智慧局限起来了,其实是天天在死、时时刻刻在死,每分每秒在死,结果被局限起来了,把我们误导了、绑架了。然后对生命的死很痛苦。痛苦从哪里来的?痛苦是我们在老死认知的不足当中来的,误导来的,所谓老所谓死的名词界定套在我们思想当中,我这是老了,这是死了,然后就痛苦了。其实已经死了无数次了,无量无边无数次了。这是佛说的,所以根本就没有老和死,本来如此。
本来也没有行,也没有识。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出问题了,被这个所谓地球上的时空和我们平常时候所形成的认知障碍了。按照佛法的观点来讲读书要不要读第一名呢?产生怀疑。上学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吗?也在怀疑。因为读出来的东西跟客观事实不符合的。这是在局限的生命流当中有用处,对整个生命流是没有效果、没有作用的。我们读出来可能对一点雨有作用,当雨变成冰的时候可能就没有作用了;冰化了以后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当中去的时候,更没有作用了。所以佛经常讲众生愚痴、众生颠倒、众生自以为是,也叫刚强众生,难调难服。就是这么回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在讲佛的境界,希望成佛的要这样子听,要进入到假和空的状态;如果大家喜欢做人的话,那你走出这个门就可以把自己当成真的。听的时候当成假,可以减少我们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压力。不管怎么样,学点时尚也好,或者想减减压也好,或者想寻找对生命另外一种认知也好,反正听这个课还是有帮助的。
- 上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