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经译文 >

比丘尼传 2 晋

洛阳城东寺道馨尼

  译文

  竺道馨,俗姓杨,太山人。她志向专一,秉性严谨,待人接物,亲近无碍。受戒出家为沙弥尼时,常为众人所使役,她并无怨言,口里总是诵读佛经。及至二十岁,她诵习《法华经》、《维摩诘经》。受持具足戒以后,她精心研究探求佛理奥义,平素能蔬食苦行,不曾一日懈怠,年龄愈增,志向愈坚。

  她居住在洛阳东寺,善于清谈,宣议佛理,对《小品般若经》又非常擅长讲说。诵阅佛经时,她重在理解佛理,使内在脉络秩然贯通,而不是停留在玩味外在的辞采巧辩上。因而一州崇佛之士,都师从她、崇尚她。由于她精通佛理,并开庭宣讲,中国历史上比丘尼诵经,也就是从她开始的。

  晋废帝太和(公元三六六——三七O年)年间,有一女子叫杨令辩,她笃信黄老之术,专行道家修养法。先前人们,也大多敬重事奉她。但是道馨讲学兴盛之后,杨令辩的法术也就渐渐消歇了。杨令辩借同姓之便,与她来往频繁,暗中却深藏嫉妒之心,想伺机下毒害死她。

  后来,她果然找到了一个机会,把毒药暗地里放到了竺道馨的食物中。道馨服下毒药后,想尽方法予以医治,但全无效果。她的弟子问她去哪家而得此怪病,她答道:「我知道我得此病的缘由,善恶因缘、生死命运,都由前世命定。你们就不要再追问了。纵令对我有益的事,我都没有表白,何况今天遇到这种无益之事,又有甚么可说的呢?」于是她默然而终。

  原典

  竺道馨,本姓杨,太山人也。志性专谨,与物无忤。沙弥①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及年二十,诵《法华》②、《维摩》③。具足戒④行,后研求理味⑤,蔬食苦节,弥老弥励。

  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⑥,尤善《小品》⑦。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⑧,所共师宗。比丘尼诵经⑨,馨其始也。

  晋泰和中,有女人杨令辩,笃信黄老,专行服气⑩。先时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术寝亡。令辩假结同姓,数相去来,内怀妒嫉,同行毒害。

  后窃以毒药内⑾馨食中,诸治不愈。弟子问往谁家得病,答曰:「我甚知主,皆藉业缘⑿,汝无问也。设⒀道有益,我尚不说,况无益耶?」不言而终。

  注释

  ①沙弥:指佛教僧团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而未满二十岁之出家男子。同此,出家女子称沙弥尼。

  ②法华:即《妙法莲华经》。

  ③维摩:《维摩诘所说经》。据宋智圆《维摩经略疏垂裕记》载,自汉至唐,共有六种译本(大正三十八.页七一五中),其中以姚秦鸠摩罗什所译名为《维摩诘所说经》流传最广。全经共十四品,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

  ④具足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一般言之,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戒。

  ⑤理味:佛理奥义。

  ⑥清谈:晋时尚清谈,谈玄说道,蔚为士人的一种风气。此处清谈似指宣讲佛理。

  ⑦小品:(佛家《般若经》有大小品之分,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此指《小品般若经》,乃与《大品般若经》所说之法,大要相同,因对大品,以其卷帙较少,故称小品。凡十卷二十九品,乃鸠摩罗什于四0八年所译。为大乘佛教最初期说般若空观的基础经典之一。

  ⑧道学:习道之士。此指崇佛之人。

  ⑨比丘尼诵经: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上,列东晋太和元年道馨尼讲经,为比丘尼讲经之始(大正五十四.页二三九中)。

  ⑩服气:也作「食气」,道家修炼法。

  ⑾内:即「纳」的古字。

  ⑿业缘:佛教术语。指善业生善果、恶业生恶果的因缘。《法华经.序品》:「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⒀设:假设,假若。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