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梵网经 卷下 菩萨心地品下
佛说梵网经卷下
菩萨心地品下
译文
尔时(述完三十心十地后),卢舍那佛为此诸佛,开示无穷无尽的无量法门,此法门为不可说不可说的心地品。这里仅为略说,恰似大海一滴。此心地法门品,为三世诸佛所说、当说、今说,也为三世菩萨所学、当学、今学。我经历百劫修此心地品,故号为卢舍那。现在我将此心地法门,传授与你们,望能将它转授给一切众生,为他们开心地道。其实众生本性具足,无有缺少,只因无明障蔽,久成闭塞,故令其开心地。
尔时,卢舍那佛在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发光的狮子座上,发出无量智光。以此光普告千华上诸佛:你们应持我所授的心地法门品而去,转与千百亿释迦以及一切众生。应次第说此心地品。并叮嘱道,你们应受持、读诵,专一其心,精进力行。
卢舍那佛授法门品毕,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皆从赫赫发光的狮子座前起身告退。各各举身发不可思议光,光光皆化出无量诸佛,一时皆以青、黄、赤、白诸色莲华供养卢舍那佛。如是,得法、谢法、受持心地法门品完毕。
之后,诸佛各各从莲华藏世界隐没,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千释迦出三昧后,至妙光堂前,正坐金刚千光王座说十信法门。再起座至帝释宫说十住法门。复至夜摩天说十行法门。又至第四天说十回向心。又至化乐天说十禅定。又至他化自在天说十地法门。又至初禅(即离生喜乐地)说十金刚。又至二禅(定生喜乐地)说十忍。又至三禅(离喜妙乐地)说十愿。又至四禅(舍念清净地)摩醯首罗天宫说心地四十行法品。
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此,从出定后,示转*轮,亦皆从妙光堂至首罗宫中,十处说法。所说之法与千释迦所说无有差别。卢舍那于此所说,乃是略言其义,<贤劫品>中已广说之。
原典
尔时,卢舍那佛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①,不可说法门中心地,如毛头许。是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②,号吾为卢舍那。汝诸佛子,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
尔时,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师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光。光告千华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复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汝等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尔时,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华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华,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所说心地法门品竟。
各各从此莲华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华光③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法门海④。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⑤。复从座起,至焰天⑥中,说十行⑦。复从座起,至第四天⑧中,说十回向⑨。复从座起,至化乐天⑩,说十禅定⑾。复从座起,至他化天⑿,说十地。复至一禅⒀中,说十金刚⒁。复至二禅⒂中,说十忍⒃。复至三禅⒄中,说十愿⒅。复至四禅⒆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如<贤劫品>中说。
注释
①恒河沙:恒河,是印度的一条主要河流。恒河沙,似恒河之沙,喻数量无限。
②心地:即梵网心地品。
③体性虚空华光:体性即法身德,华即表解脱德,光即表般若德。全句为,彻证如来虚空之体性,则华光任运自现。
④十世界法门海:十世界海,指华藏庄严十世界海。法门,即指十信法门。寂光注一十世界海者,此即华藏庄严十世界海」。「而于此处说十信法门」。《梵网经直解》卷三,六十一页。
⑤十住:即十发趣。
⑥焰天:亦称夜摩天。此天以莲花开合而分昼夜。
⑦十行:即十长养。
⑧第四天:即兜率天,生此天者,五欲具知足,故亦称「知足」。
⑨十回向:即十金刚。
⑩化乐天:此天在兜率天之上,因自化五欲而快乐,故得其名。
⑾十禅定:即普光明、妙光明等十种三昧。
⑿他化天:在化乐天之上;此地有二义:一者,正修十善,兼坐未到定禅,假此得成,自然受乐。二者,遍修十善,假他所化,以成己乐。
⒀一禅:即离生喜乐地。此天已离下界欲恶,忻上妙定,故得名。
⒁十金刚:即菩萨的十种如金刚般坚固的心愿,如觉了法性、化度束生等。
⒂二禅:即定生喜乐地;此地已离初禅之喜,摄心在定,淡然凝静而生胜定,故得名。
⒃十忍:即音声忍、顺忍十种忍。
⒄三禅:即离喜妙乐地;此天已离初禅、二禅喜涌之动,入定得妙乐。
⒅十愿:即敬礼如来,称赞诸佛等十种行愿。
⒆四禅:即舍念清净地;此天已舍二禅之喜,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静,清净无杂入此禅,故得名。
译文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莲华藏世界的东方入兜率天王宫,先降魔,说《魔受化经》。说毕,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为净饭王太子。母亲叫摩耶,父亲叫白净,太子叫悉达。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从三昧出,即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妙光堂说法,并经历帝释王宫、夜摩天等十处,次第说十种法门。说法已周,观大梵王天宫中的网罗幢因,说无量世界种种差别,犹如网孔各各不同,而佛法随机教化亦如此。我今来此世界八千返,坐金刚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宫,为此「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略开心地法门毕。
释迦牟尼佛再次从天王宫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阎浮大地上的一切众生、凡夫、痴闇入,说本师卢舍那佛初始发心时,所常诵的第一微妙之戒。此戒能破诸黑暗,能摧毁种种烦恼,广取一切功德法财,故名光明金刚宝戒。不仅我师卢舍那佛依此戒成佛,而且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无不以此戒为根本,一切众生皆以它为成佛种子。(众生虽有佛性,然要持戒然后才能见佛性。既见佛性,乃成菩提。)而众生的「意」(第七识,亦称末那识)、「识」(即分别,亦称第六识)、「色」(五根、六尘等)、「心」(第八识,亦称阿赖耶识),是情、是心,无不入此佛性戒中。既获佛性戒,当发心修行,如此下去,定能证得清净法身之不生不灭之果。
此一戒,又可方便化为十,即化为「十波罗提木叉」(保解脱)。持守此戒可保一切众生得大解脱,故名法戒。是以三世一切众生应该顶戴受持,时时体会,不可忘忽。
今天我为四众八部之大众,再次指出,此十无尽藏戒品,皆依本源自性清净心为戒体。其实本无戒可持,亦无戒可说,今说皆方便法也。
今天,我卢舍那正坐莲华台,周围有千华环绕,每一华上,显有一佛,共有千释迦。此千华中,每一华叶都有百亿四天下,千释迦又化为千百亿释迦,各坐菩提树下,同时成佛道。而这千百亿释迦,都以卢舍那为本。这些千百亿释迦,各各从本源世界,接众生俱至莲华台藏世界,听我诵卢舍那佛所诵的诸佛大戒。此戒法犹如甘露,受持此戒便可得涅槃,亦可离生死。
这时,千百亿释迦又各自返回本源世界,坐在菩提树下,诵本师卢舍那佛所说之戒。此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相,它犹如日月能破黑暗,消除身心热恼;亦如璎珞珠,能庄严法身。无量的微尘众受此戒后,皆成正觉。我师卢舍那佛常自诵此戒,我亦随之诵,你们这些新发心菩萨,应尊重佛戒,受持佛戒,并将此戒传与一切众生。
你们谛听我正诵,此一乘大戒是诸佛戒之藏,一切五戒、八戒、十戒等,无不从此戒中流出,一切八戒等无不摄入此大戒中。持此戒者能得大解脱。
诸位当知,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若不信自己决得成佛,则有些戒品不能牢固,若谛信自己有佛性,坚信卢舍那依此戒成佛,自然能念念护持妙戒,不使遭毁坏。一切有心者,皆应入佛性戒中。既受此佛性戒,便能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位,真是佛的弟子。是以,一切大众应恭敬、至心听我诵。
尔时,释迦牟尼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便宣此戒。此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相虽多,孝顺(父母、师僧、三宝)而尽摄之。所以孝顺就是菩萨戒,亦可名为制止(诸恶)。世间一切善恶果报,皆在孝与不孝。故孝顺所在,自然梵行具足。
佛说到此,口中即放无量光明。这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于、十六大国王,皆聚集于佛前合掌,诚心诚意地听佛诵菩萨戒。
佛告诉诸菩萨说:我虽已成佛,今尚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你们这些发心菩萨,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诸菩萨都应诵。
佛诵戒,故口中发出无量戒光,此光是有因缘的,它不属青、黄、赤、白、黑之色法,非属六尘缘影之妄心法,非有、无之断常见法,亦非二乘修证之因果法。它是一切诸佛所证、成佛之真因,是行菩萨道之根本,亦是诸佛子成佛的根本。所以各位大众诸佛子,应受持、读诵、躬行之。
诸佛子谛听,若能受佛戒,不论是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还是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只要能通达法师语,二尽得与他授戒。未受佛戒前,虽有净秽差别,一旦受戒,皆返妄归真,清净无污,故皆名第一清净。
佛告诸佛子说:若能受此根本戒者,应时时读诵,若受戒而不诵,现在失菩萨之位,将来失成佛之种。我已成佛,尚时时读诵。且过去一切菩萨已诵,未来菩萨当诵,现在菩萨正诵,何况你们这些新学佛子。我已略说菩萨戒相。当然戒体本无形相,然持戒者有持戒之相,毁戒者有毁戒之相。所以,你们应时时勤学,敬心奉持,不可怠慢。
原典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说《魔受化经》已①。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②,号吾为释迦牟尼佛。
于寂灭道场③,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竟。
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④、痴闇⑤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⑥,光明金刚宝戒⑦。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当当常住法身。
如是十波罗提木叉⑧,出于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受持。
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成本源,自性清净。
我今卢舍那:万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
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
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
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⑨即开。是时千百亿,
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戎。十重四十八⑩,
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⑾。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⑿。
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
受持是戒已,转授诸来生。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
波罗提木叉。大隶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巳成佛,
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
求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⒀已,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至心听我诵。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⒁,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⒂,亦名制止。
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⒃、六欲天子⒄、十六大国王⒅,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诸佛大乘戒。
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
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应善学。
诸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宫、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⒆、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⒇、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我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应当学,敬心奉持。
注释
①说魔受化经已:释迦牟尼佛先在兜率天宫中,降伏魔,说《魔受化经》毕。
②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关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的年岁,佛经中诸说不一,此亦为一说。
③寂灭道场:略称「寂场」;此处是释迦开悟的场所。道场中的道,是觉悟之意。
④凡夫:指未出三界的众生。
⑤痴闇:烦恼覆心,慧心不明。
⑥一戒:意为第一最上微妙之戒。
⑦光明金刚宝戒:即一戒。此一戒能破诸黑暗,故为光明;能摧毁诸烦恼,故喻金刚;广取一切功德法财,故为宝。
⑧波罗提木叉:保解脱戒,意谓持此戒,可保入到解脱岸。
⑨甘露门:甘露的法门,佛的教法,使人臻涅槃之境的门户。
⑩十重四十八:即指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⑾璎珞珠:由珠玉与贵重金属珠所串成的饰物。佛教特别以之指佛、菩萨身上的饰物。
⑿正觉:正确的觉悟,即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这是指佛的觉悟而言。
⒀大觉:指佛或佛的觉悟。
⒁无上觉:即正遍知。此觉超诸觉之上,无有能过者。
⒂孝名为戒:以孝则不作恶,故为戒,亦名制止。
⒃十八梵天:是指色界的十八天。这即是初禅的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
⒄六欲天子:即六欲天之主。丌欲天,指欲界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⒅十六大国王:西域之十六大国之王。
⒆黄门:阉人。
⒇八部鬼神:即天、龙、夜叉等八部鬼神。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