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净土修学导引》-第七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

  第七章临终关怀与助念往生

  第一节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

  人生的终点是死亡。死亡是人人必须面对的人生最大的事。人生百年,谁能不死?一般人面临死亡,十分恐惧。他们既不知生从何处来,更不知死到何处去。茫然徬徨,不知所措,内心激荡,痛苦万端。

  我们自己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帮助他人也坦然面对死亡,这就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狂的大事。对死亡学的研究也在逐步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对死亡研究最成功最有效的,还是佛教。佛教的临终关怀,尤其是净土法门对人生的临终关怀是圆满的关怀。临终助念往生是最值得推广,极具实践操作性的妙法。

  一、什么是死亡

  死亡是有情众生神识离开身体,一期生命的结束。神识类似世人说的灵魂,民间说的魂魄。佛教所说的神识,又叫阿赖耶识即第八识,又叫含藏识,它能储藏人们善恶业的种子,有如仓库;又有如精神的磁带,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思想意识都能完完全全记录在上面。神识脱体后,这个神识是一个约五六岁的小孩,可以在空中飘浮飞翔,可以穿墙越壁,眼根更明,耳根更聪。在找到另一期生命的起点之前,这一神识精灵叫中阴身。中阴身主要随生前的善恶业力,牵引向六道轮回的一道中,恶人入恶道,善人做人,或升天做天人。中阴身的投奔趣向,与因缘有关,也与最后一念强烈愿心有关。如与父母有缘,即在父母交媾时,投入受精卵中。投入受精卵的神识又称为投胎识。在母腹中物质的受精卵和投胎识相结合成为婴儿,经十月怀胎,出生为人。

  一般神识离体是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十二小时左右,可以二三天不离体,有的更长,或几天后神识又复回到身体中,意外复活的。所以佛教提倡在人停止呼吸十二小时之内不要触动亡者身体,七天之后方可火化。

  神识离体后,信愿念佛人瞬间往生极乐世界,大善之人立即升天做天人,大恶之人,立即堕入地狱长劫受苦。有缘之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可以投入六道中与善恶业力相应的某一道,一般在七天之内多数亡灵会通过胎卵湿化,开始新的一期生命,最迟在四十九天会开始另一期生命。

  二、临终关怀

  如何妥善护卫将亡者安详地进入死亡期,心无恐惧地迎接死亡,如何让神识愉快脱离身体,如何帮助神识加强临终最后的善念,以促使神识去到更好的归宿,这就是临终关怀。佛教通过临终助念,帮助亡灵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圆满的临终关怀,是最崇高的慈悲,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临终助念就是帮助一个人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帮助一个人成佛,功德之大,是不可思议的。

  一般世人的临终关怀,只不过是让临终者满足物质享受的要求,有人陪伴护理、安慰,最多只能减少对死亡的恐惧。现在有的地方开办的临终关怀医院,老人安养院等,都只能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但对其神识灵魂的归宿,都没有做更多的引导。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也派牧师到临终人前劝其忏悔,引导其灵魂迁升天国,但这是不究竟的。因为天界仍在六道轮回之内,并不是人生最圆满归宿。只有佛教净土宗的临终关怀,劝导临命终时看破生死,坦然欣喜地谢别娑婆,老实念佛,求生极乐,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最后究竟成佛。这才是最高的临终关怀,是引导人们到达最终圆满的归宿的创举。

  三、正确面对死亡

  一般人是很怕死的。“贪生怕死”是人性的自然,所谓“蝼蚁尚且贪生”。娑婆世界再苦,但仍可忍受。因为人们多认为,无论如何穷苦沦落,但总有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执著于我和我所有,绝不轻易放弃,因此认为“活着就是最美好的”。死亡降临,势必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处所,属于我自己的一切,比如姓名、名誉、地位、财产、家属、儿孙、亲友等等,将不复存在,不再拥有。这种对于即将单独处于一个无所知境地的惶惑恐惧、焦躁不安,就会强烈困扰临终人的心境。

  中国民间流传,人死后有的会变牛变马,会受到十殿阎罗的审判,会下油锅,上刀山、下火海,过血河,被磨子磨,锯子锯,苦不堪言;有的会成为孤魂野鬼,流落荒山旷野,苦无依傍。总之将死亡说成是十分可怕万分恐怖的。虽然还可能投生做人,也不知下世将受何等痛苦。天主教、基督教也认为人死后必须受上帝的审判。有的人认为“人死如灯灭”,这是拨无因果的断见。有的人说为“人死后仍会变人”,“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是常见,认为因果无牵制,这些对死亡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佛教对死亡的看法是圆满科学而客观的。首先人的死亡是因缘分散的必然,是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科学规律。十法界都是人生的归宿,人的善恶业力是人生趣向的原动力。出世的善,就是依佛的教导的修行功德,求得解脱的康庄大道。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究竟成佛的无上妙法,是最完美的人生归宿。佛教修行人对死亡的认识是十分坦然的,毫无恐惧惶惑的。佛经中对待死亡的态度有:

  (一)死即解脱,如出牢狱:佛教追求无生无灭,色身是聚集一切苦难的根源,娑婆如系缚人们的牢狱。死亡正如服刑期满,可获释出狱,因此值得庆幸。

  (二)死如再生,实现理想:在娑婆受到太多的苦难,修行人发愿,或乘愿再来普度众生,或求往生之后如留学归国,再回娑婆行菩萨道,这些本愿都在此期生命完结后,在下一期生命中方可实现。因此修行人视死亡为再生,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心存欣喜快慰之情。

  (三)死如毕业,创业开始:人死亡后并不是阎罗王操纵审判权,也不是由佛菩萨来决定死亡的去向的,主要是依个人的业力和修行的水准来决定的。生的时期如像求学,死亡如通过考试领取毕业证,走向社会开始创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业力大于阻留在六道轮回中的业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正是证明我们在娑婆念佛修行已经毕业,到极乐世界,以不退转菩萨身份再创净业的高级果位。求生极乐的宏愿,终得实现,无比兴奋,见佛接引,欢喜踊跃,快乐无比。

  (四)死亡如乔迁,如弃茅屋人宫殿:人的色身有如房屋,时日一久,经岁月摧折,已破坏不堪,死亡有如从归宅迁至新居,从破败的茅屋,迁入金碧辉煌的宫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进入黄金铺地的无比华丽的宫殿,欣喜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五)死亡如更新衣:脱去脏臭粗俗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衣,自然是快乐的事。

  (六)死亡如新陈代谢:身体出于母腹秽脏的胎包,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永别生老病死。如分秒时时变化的细胞的新陈代谢,是必然的事,只有欣喜,不必苦痛恐惧。

  神识离体时,如生龟脱壳,一般人是很痛苦的,而且由于历劫恶业因缘,常有地狱等恶境现前,宿世的冤家债主前来索债,所以常显恐惧。但是念佛行人由于念佛的功德因缘,不但没有恶境现象,冤家债主早已因念佛而得到超度。所以只有妙境现前,佛菩萨持金莲台前来接引,所以多有不可思议的瑞相。念佛人是不怕死的,也是以欢欣踊跃的心情,急盼早蒙佛菩萨前来接引的。

  正确认识死亡,确立正确的生死观,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佛教认为长寿未必可喜,求长寿并不是究竟的,因为人活百岁终会死,越老困苦越重。学佛人并不求长寿,但只要行善积德,老实念佛,福德具足,不求长寿,自然长寿。长寿只不过是学佛念佛的副产物。佛教认为死亡不必忧虑,而应关注的是神识往何处去。修行人应关注的是“应如何死”。

  死亡有四种情况:一是寿终而死。寿命的长短在出生时是随过去世的善恶所决定的,因此佛教认为“有命运”,但是佛教不唯命运,认为“我命自立”,命运寿命是可以因善恶业力而改变的,寿终必然死亡。二是福尽而死,福报享尽后,寿命也就会结束,就会死亡。三是意外而死。各种人力所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而死亡,比如自然灾害、车祸、瘟疫、绝病等意外死亡。四是自在死亡,就是修行人证到一定果位的圣人,以及往生极乐的念佛人,预知时至,蒙佛接引的往生,都是自在的死亡,自在结束一期生命。中国祖师大德的往生,很多都是自在自如的,预知时至的。印光大师在往生前一个多月已预告大众作准备,六祖慧能在往生前已能预知数年后的事,不少念佛人的往生也是预知时至的,所以只有有修行的人才能自在往生。

  四、死亡的过程

  一般人的死亡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一)示疾:身体患病,四大不合,病态显现,逐渐加重,难以坐卧,多卧床不起,身体衰弱,饮食骤减,面色灰暗,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总之与常人已判若两人。

  (二)四大分离:人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体,缘聚则生,缘散则亡。濒于死亡的人,四大开始逐步分离。地大分离时,两颊深陷,面色苍白,齿现斑点,筋肉颤动,手足抽搐,双眼难以合上或睁开,全身无力,全身有如大山压扁等,心识开始错乱,陷入昏迷。水大分离时,全身如浸入水中,寒气逼人,冷至骨髓。体内液体失控,流泪、流口水、流鼻涕、大小便失禁,眼干、口渴、唇舌下垂、呼吸急促、心识模糊、神情紧张、感觉眩晕,见到烟雾弥漫的漩涡。火大分离时,痛苦增剧,骤感烈火焚身,筋骨剧痛僵硬,面部灼热,吸人少于呼出。心识时而清醒,时而混乱,不识亲友,四肢发冷,体温复冷。风大分离时,呼吸急促,呼气长,吸气短,双眼上翻,生平经历如过电影。全身无法动弹,如遭烈风吹刮,呼吸突然停止。

  一般人四大分离,临终之际是很痛苦的。

  信愿念佛人,上品往生者,只略示病疾,四大分离并无太大痛苦,这是佛力摄护念佛人的不可思议的必然结果。下品往生者,病重,甚至恶境现前,但只要老实念佛,病痛也会减少,四大分离也不太痛苦,临终一刻蒙佛接引,也是很安详的。

  (三)神识离体:医学上,原来以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判为死亡,近年又发展为脑死亡为死亡的标准。佛教认为,真正的死亡是在神识离体七天后方可判为死亡。一般人神识离体,身体复冷。下肢最后冷,多生三恶道,腰身以上最后冷多生人间,头部最后冷,尤其头顶最后冷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瑞相。

  (四)中阴身神识离体后,至下一期生命开始这段时间称为中阴身。中阴身,除大善立即升入天界,大恶立即堕入地狱外,多数人在七日之内会转世投胎,或经胎卵湿化进入饿鬼、畜生、阿修罗或人法界。最迟在四十九天绝大多数都会开始另一期生命。因此对遗体的处置,佛教与一般世俗是不一样的。佛教认为没有神识的遗体,只是一具物质体的废物,不值得留恋。所以佛教主张火化,并不必保留骨灰,而应将骨灰撒在江河山林,与虫蚁鸟兽最后结缘。民间的土埋厚葬是没有意义的浪费。绝大多数的坟墓中是没有什么灵魂的白骨堆。祭祀祖坟只有后人缅怀先祖,寄托思念的象征性意义。到极乐世界九品往生乃至到边地往生的人都是不经过中阴身,瞬间往生的,对遗体更用不着太多留意。不过,对多数人是否真正往生,由于没有太多的“眼见为实”的实证,所以念佛人临终时,仍应大力提倡临终关怀和临终助念。

  中阴身又称为中蕴身、中有身、中阴有,是一个只有意识并无实质肉体的化身,并非父母精血孕育而来的,所以又叫意生身,是只带有业种子的一种形态,已摆脱了色身的束缚,所以比生前更加自在。神识离体后,自觉非常舒适自在,眼根更明亮,耳根更聪敏,可以飞翔在空中,先在自己尸体附近流连,可以看到自己的色身。其知觉能力比生前高七倍,而且有他心通。中阴身飞翔的速度可达到乃至超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公里)。在一念顷,可以到他方世界去投生。可穿墙越壁,山河大地也不能阻碍。移动的方向由过去的业力牵引支配,希求的东西可以立即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全是唯心所造。

  欲界中阴身,高约二尺,像一位五六岁的小孩,诸根明利。即使生前有残疾,进入中阴身则完善无缺,具有天眼,无论多远,都能看见。有人拜祭时,他知道,有人上香时,神识随至。医生抢救,飘浮在天花板,他可以历历看见,遗体搬运走,他也会尾随而去。

  菩萨圣者的中阴身,是为度中阴众生而示观的,形状如一青壮年,身体高大雄健。其智慧高超,会绽放光明。菩萨入胎时,光明照耀四大部洲,是智慧身,不是凡夫的业力身。

  色界的中阴身,身材如人,具有惭愧心。瞬间转世为天人,一出生就穿有衣服。色界的中阴身形质细微,有修得清净天眼的人在禅定中,也可以看到天人。无色界没有中阴身,或非凡夫可知。

  欲界中的中阴身的饮食有专食香味以滋养其身的。在六道中的中阴身,很快会寻求其出世因缘,叫求生。《大宝积经》中说地狱的中阴身形貌丑陋,面如焦炭。畜生的中阴身如烟雾,无固定形状,饿鬼的中阴身如水。天人的中阴身,形如金色。色界天的中阴身,色彩鲜白,通体透明。有情众生的中阴身随其业力,其身形即已形成,下世为人的仍为人的形状,为畜生的,即显四脚多脚或无脚,视其业力而决定投生之处。

  中阴身随业力一念即会投身到应去的法界。如果念佛求生净土,即转生莲花内化生。所以随业力外,临终一念十分重要。即使五恶十恶人,应堕恶道,但遇善知识则生善道,遇恶缘则堕恶道。所以临终助念于神识未离体前,帮助亡者保持求生净土的正念,提高往生者的品位。万一进入中阴身,临终听闻助念佛号,中阴身因往昔念佛因缘,记起自己是念佛人,只要十念一念佛号,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这就是净土宗临终助念的原理。

  中阴身主要是随前生善恶业力的牵引而去投生的,神识带有全部善恶业力的种子。常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也有随念而去的,临终强烈的善恶念头,有时比一生善恶的业力更重,重者先牵。比如有人一生多行世善,但在临终一刻,突因贪心极重,怕钱财带不走,或因刺激突然大怒,瞋心极重,甚至突然升起害人杀人之心等,都会堕入恶道。反之一生恶多善少的人,临终时,善心大发,决心皈依三宝,捐献慈善事业,忏悔生前过错,至诚恳切,也可以投生人天善道。遇善知识一念至诚,老实念佛,即使地狱现前,也可往生极乐。有的人的投身是随习气而去,比如有人钟爱宠物,念念在宠物身上,形成习气,虽然善多恶少,也可投生为畜生。念佛人,数年数十年,称念佛号,弥留之时,佛号自然脱口而出,因早已积习成性,所以依此一念,无论修行功德大小,都必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印光大师说:“平日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擦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

  中阴身可见到各种光彩,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的蓝色或清净白光、黄光、红色宝焰妙光及灿烂绿光。如未念佛,因其业力,中阴身反而对佛光不敢面对,不敢寻佛光而去。六道的劣光不耀眼,天道为微白光,人道为浅黄光,阿修罗道为淡绿光,地狱为黑烟,饿鬼道为淡红光,畜生道为浅蓝光。中阴身的业力感应何道,此道的光愈是显现,就会寻此光而去投生。这些光是来世父母行淫之光。见父母行淫,神识变为投胎识,进入受精卵,爱母者成男性,爱父者成女孩。

  中阴身每七天要重历死亡的心境。众多中阴身聚集在男女交媾处,遇到有业缘之父母则投胎成功,如不成功则会绝望而死,这是无明心中所现的生灭相,不是世俗的生死。试管婴儿,虽未见父母交媾,精血和合,其受精卵即可牵引感召有缘的神识去投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