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九)
401.地藏菩萨度众生,是度往西方,还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随众生的愿望,不限于西方。
402.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得念佛三昧,在定中看见佛,又看见先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人随从在阿弥陀佛的旁边。西方众生莲花化生,形貌没有差别,为什么能认出他们呢?
虽然形貌相同,但都有神通,怎么会不认识别人呢?形貌相同,但又可以变现形貌不同。
极乐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阿弥陀佛宣教,没有分疆立界,只有四圣,没有六凡,虽有人天的名字,只是顺从我们的习惯方便罢了。
404.净土法门以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如果大家只管念佛,不去研究经典,不懂佛法,那么大家就‘各人自扫门前雪’了,将来还有谁来弘扬佛法呢?连净土法门也没有人知道了。
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是发菩提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弘誓愿,还要守戒,作十善业,孝顺父母,至诚忠信等等。观经主张慈心不杀,严守戒律,读诵大乘经典,理会教义,相信因果等等。弥陀经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以上三经,是净宗的根本经典,并没有教人不研究经义。本宗更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求生莲邦的目的为了赶快觉悟,回到娑婆,普度众生,根本不是去自求享受。众生根器不同,有些人不能研究经典,只要一心念佛,也能得到自了。
405.我们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这样容易,佛陀为什么还要说出其他许多法门呢?
饮食口味,各有不同。有什么样的众生,就说什么样的法门。
406.念佛往生西方,如果念其他佛是否也能往生西方?
种瓜不能结豆。
407.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应该是指愿力第一。世自在王佛是给阿弥陀佛授记的佛,为什么愿力反而比阿弥陀佛少呢?
阿弥陀第一,并不仅仅限于愿力。愿力大小,并不受师生限制,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弟子胜过老师是常事。
408.禅宗不念佛求生,也有很多证得了果位,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呢?
证得最高果位的人,就没有来去了。但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的,就有来去,或者七返人天,或者一来不还。证得无生果位,十方世界可以随意来往。
409.学其他法门,功夫不到,不能证果,也能带业往生吗?
带业往生是净土宗独特的地方,其他宗不能袭用。若问能否往生,不种这个因,哪有这个果呢?
410.我们对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为什么经上说是难信的法呢?
多数人对于深奥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后才会相信,净土法门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萨尚不知其所以,故说难信。你们听经多日,已经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够相信。
411.平时念佛,已得三昧,临终忽遇十种恶缘,不能念佛,这个人后果怎么样?
果然得到了三昧,虽然遇到恶缘,来不及念佛,但他的心识不会颠倒,未必不能往生,即使不能往生,仍生人天,福报就会非常深厚。
412.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是等觉,十方世界随意来往,为什么还要往生极乐呢?
作一个示范,劝化众生。
413.弥勒菩萨,也是弥陀法会中的听法弟子,为什么不往生极乐,而住兜率天呢?
414.念佛必须万缘放下,是不是心中之愿也要放下?
念佛万缘放下,是排除一切,专注一境。专注于什么境界呢?就是念念都是信、愿、行。放下万缘,是说放下世缘,并不是放下信、愿、行。也就是凡情皆空,而大愿不空。没有大愿,又怎能往生净土呢?更何况再回娑婆普度众生呢?若放下大愿,等于取火而不想有光。如果单提念佛,不提信愿,那就同禅宗照顾话头,不是净宗了。
415.平素念佛虽然有恒心,但临终心中朦胧,又没有助念,能够往生吗?
朦胧就是昏沉,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预防昏沉,还是助念,要有助念,家庭佛化又是先决条件。
416.大声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没有差别?
大声除昏沉,并且能使别人听到佛号。默念容易入定,不影响其他人。各有优点,采用哪种,要看具体情况。
417.经上说,念地藏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其他菩萨名号万倍,那么早晚课诵,是否要念诵呢?
你如果是专修净土,就要把地藏菩萨的圣号放在功课以外念。因为修持一种法门,就必须依法而行,不能任意夹杂。
418.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听世自在王佛讲二百一十亿佛刹,说法时经过千亿岁。当时法藏比丘,虽行菩萨道,但还是比丘身,为什么有那么长的寿命?
一念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经上说:‘如来正觉,智慧难量,没有障碍,能在一念之间,住无量劫,身和六根,没有增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定慧,到了最高境界,在一切法里,能够运用自如。’因此,虽说过了千亿岁,实际上只在一念之间。法藏比丘虽然还是比丘,但承蒙佛力加持,也能在一念之间住千亿岁。有一个黄粱美梦的成语,说一个人做了一个几十年富贵功名的梦,但醒来时火上煮的黄粱还没有熟。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类推。
419.《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应怎么解释?
这个‘小’字不作‘无’字解释,要作‘多少’的‘少’解释,就是往生因缘,不可以是小许善根福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420.诵经念佛行善,的确有无量功德,可以消灾解难。但为什么大阿罗汉目犍连,不能避开灾难呢?
灾难是苦报,必然有前因。消灾可分为灭尽、转轻、制伏三种。先说第一种,有一首偈子说:‘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就是说业尽情空,觅心尚不可得,罪还从哪里生起来呢?没有罪又怎么能生起灾难呢?再说第二种,《金刚经》说:‘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第三种即是诵经、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识田种子不再生起,例如普门品中说,念观音圣号就能临时免难以及观经十念往生等等。目连尊者被害之后,曾经到舍利弗尊者处,说自己前业很重,由此可以看出,目连尊者的遭遇属于第二种转轻,尊者已经证果,知道自己的前世,他甘心受报,以了结一段公案。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还常常生起三毒,能往生吗?
三毒就是惑业,净土法门本来是带业往生,虽然没有断惑,但依赖念佛的力量,压住了它,使它没有生长的缘。但念佛懒散,惑业仍有可能生起,一旦生起就无法往生了。因此要注意时刻正念在心,使惑业没有生起的机会。
422.有人说,如果我们统统往生西方,那么娑婆世界不就没有人了吗?
无量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牵引,死此生彼,互相来往,怎么会没有人呢?即使没有人,也不可惜。譬如监狱里的囚犯全部释放,难道还有囚犯犹豫而不肯离开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如果我们全部往生极乐了,那不是很值得庆幸的吗?
423.有一个大学生说,如果你先证实极乐世界存在,我就信佛。我应该怎么回答他?
要证实一个事实的存在,有三个标准,就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什么叫做现量呢?,就是指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什么叫做比量呢?例如隔墙有烟,就可以推测有火。但是一个人所接触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人类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得到的。通过圣人传教来讲解宇宙的真理,就叫做圣教量。这些真理都是圣人亲身体验得来的,只要我们接受他所讲的真理,并且亲自去求证,同样也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能接收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能前进。普通人学艺都要有一个师傅,何况追求生命解脱的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讲真话的人,他身为王子,有什么必要欺世盗名呢?何况不准讲假话是佛门大戒!极乐世界是千经万论所指,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举一个例子,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围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这是科学家所共认的,但用现量不能证实。我们坐在飞机上,看不见地球在转动。地球转动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因此是科学家的圣教量。我们相信科学家,为什么不相信释迦牟尼世尊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的理论已经被当代科学所证实,人们已经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无穷,怎么会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呢?
424.有情可以说法,无情是否也可以说法?如果无情能够说法,有情是否能够听法?
说法不限于口,极乐世界微风吹动各种宝树,演出妙音。闻法不限于听,缘觉看见飞花落叶,就能悟道。
425.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到底禅净怎么双修?
古德说法,是针对当时具体的情况来说的。永明四偈,专为弘扬净土,实际不在修禅,只不过用禅来反衬净土的稳当罢了。
426.顺境中吃素念佛已有三年,不幸转入逆境,开荤停止念佛,自知有罪,请问如何补救?
学佛是大丈夫的事,已经立志发心,就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么能因为逆境而退转呢?现在的办法,只有在佛前至诚忏悔,从今天起恢复吃素念佛,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427.为什么西方住的菩萨都是男身,如果说因是莲花降生不须女身,那么男身也用不著,菩萨无所谓有男女啊?
诚如你所说,菩萨本来就没有男女相了。男和女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无女名就无男名了。经中说西方化现都是男身,只不过是顺从我们的习惯罢了。大菩萨都是无相的,但他又可以千变万化,例如观音菩萨经常现女身救度众生,难道能说观音菩萨是女子身吗?
428.生西后,乘愿再来,重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他的生老病死和一般众生是不是一样呢?
外表是一样,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好像演员在演戏,虽然演得逼真,但他却知道自己的角色。菩萨游戏人间,虽然与常人相同,但他心中却有度人的使命。众生随业力而轮回六道,菩萨则以愿力度脱众生,众生迷而不觉,菩萨则自觉觉他。所以说有根本的不同。
429.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可不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厌娑婆世界之秽,求极乐世界之净;第二、在极乐世界受阿弥陀佛无上功德的感化,培养善种,增强慧根,作好乘愿再来的准备。我认为要把第二点向大家讲清楚,以便引人入胜,登上更高境界。
净宗大义,本来如此。经论不都说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吗?净宗的三重因果也讲得很清楚,念佛是因,见佛是果,见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生是果。不过后世大乘根器很少,为了对机起见,所以对第一点演说得比较多。因为自己都不肯度,怎么还谈得上度别人呢?
430.我几十年来一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度过了很多危难,现在修净土,是不是仍旧可以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呢?
观音和弥陀是一家,达到的目的也相同。但修持净土,就应该依教奉行,经中教我们往生净土,要念阿弥陀佛。
431.生净土与外教祷告生天是不是相似呢?
目的不同,所得果报也不同。生天仍旧是六道轮回,生净土则是成佛,究竟解脱。
432.释迦牟尼佛经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灯佛给他授记,为什么不教给他净土法门,让他一生成佛呢?
各有本愿,不能违背。经中记述多劫以前,弥陀为国王,释迦为宰相,国王发愿成佛要成就净土,安乐众生,宰相发愿成佛要在秽土度生。两个人愿望不同,佛不违众生愿,怎么会改变他们愿望呢?要知道,证道以后,就无净秽。释迦身入秽土,心则在净土;弥陀身在净土,心则时刻挂念秽土众生,智者、永明、丰干等等都是他的化身。
433.有人说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是不是与净宗求见佛有矛盾呢?
初下手时不要去唱这样的高调,念到心空佛也无,是更高一著的说法。忆佛念佛,花开见佛,是因地,心空佛也无是果地,没有因,怎么会有果呢?
434.净土法门既然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什么《楞严经》中文殊菩萨不选择大势至念佛圆通法门,却选择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呢?
《楞严经》这一章源于‘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的问题,十八界和七大合为二十五类,‘谁’字是单指这二十五类而言。又要知道,这一章本从前章‘六根受用,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通’一段而来,在这一段里,释尊已经暗示耳根最为圆通。问与答必须有联系紧密,不能答非所问。所以各位大士就按照二十五类讲出二十五种圆通法门。大势至菩萨虽然讲出念佛圆通法门,但他的著重点在‘都摄六根’一句。观音菩萨虽然说上合慈力,下合悲仰,他的著重点在举耳以对。著眼点在二十五类谁最圆通,选择者也当依照这个范围去回答。观音的回答,暗合佛意,所以被文殊选定。不要误会就是轻视念佛法门,要知道六根是一回事,念佛又是一回事。
有些大德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抽象研究,即不以二十五类作主体,而以两大士之对作比较,其中有一段话说:‘若对此方之机,娑婆众生耳根利故,所以观音当选;若对十方通论,念佛法门,都摄六根,横超三界,直截生死,速证菩提,无有何门可及,故称第一。’这话说得非常透彻。实际上观音和势至都是弥陀的辅佐,协助弥陀接引念佛众生,同列为西方三圣,怎么会反对念佛呢?如果观音不主张念佛,那么观音又怎么能解圆通呢?
435.观经说上品上生的人要发三种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请问它们是什么意思?
‘至诚心’就是真诚不虚伪,‘至’就是专一、彻底的意思。‘深心’就是说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回向发愿心’就是说一切功德都要回向众生,发大愿普度众生。
436.念佛使恶业不遇外缘而不起现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恶业种子消灭呢?
消不消亡,全在于缘,果然能够净念相继,就没有恶缘,等到往生西方,觉悟无生,罪恶种子并无自性,心亡罪亡两俱空了。
437.请问死后神识没有马上往生,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临终后刹那之间,临终后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阴身转生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四十九天,只是说最迟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凡是诚心念佛的人,第八识田中都落下了种子,永远不会丧失,但到什么时候萌芽、生长、成熟,就要看那个人功夫。只要改恶向善,一心念佛,临终自然没有障碍,一刹那间就往生西方了。中阴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缘帮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强,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没有把握了。密宗中有度中阴身往生的办法,但这种缘分难以遇到。
438.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它们能作人言,性情灵敏,教以念佛,朝夕不变。说到底它们能够念佛往生,仍旧是因前世善根深厚,今世又遇善缘,所以能够往生。
439.观经说下品下生的人在莲花中要坐十二大劫,在莲花里要坐这么长的时间,其情形是否和娑婆世界的动物冬眠相似呢?
为什么要这样想像呢?动物冬眠昏沉,往生住于莲胎则类似禅定。虽然暂时没有花开见佛,但在莲胎里非常自由,内有七宝宫殿,游戏快乐。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量寿经说‘并无劫数之名’,华严经说‘娑婆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既然往生,就已经解脱,虽入莲胎,如入禅定,十二劫只是一瞬间的事。经说要住十二劫只是说明众生有利钝,开悟有早晚。时间来自于心,心能转变时间,时间并不能转变心。
440.佛七中应该讲些什么话?
佛七是为了使大家达到一心不乱的目的,讲经说法,恐怕会使大家因闻思而起分别心。要讲些东西,就要简明扼要,使大家更好地集中精力念佛。讲些什么内容,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要契理契机。
441.一心念阿弥陀佛,别的什么也不作,连往生回向也不作,可否往生?
六字洪门,本是不回向法门,虽理论如此,但信愿行是净土资粮,回向就是发愿,无愿就不能往生,所以回向不可以废除。至于说‘别的什么也不作’则未尝不可,所谓专心致志,不搞杂修。但念佛要与戒定相随,要与福德相随,如果懒散放肆,不反省自己,光想用几句佛号搪塞,哪有往生的分?
442.看见畜生被杀时,为它念往生咒,不知它能否受益?
诚心念咒,它就一定会得益。即使心里散乱,看见杀生,能起悲心,也在第八识田中种下了菩提种子。
443.助念时每次要用几人?
少则两人,多则四人,再多则声杂,反而乱了。
445.助念要用法器吗?
使用引磬、木鱼,不但声调整齐,而且还有净心的作用。有些大德认为木鱼声音重浊,引磬声音清越,所以专门用引磬而不用木鱼。也有看往生者的好恶,如果他喜欢听木鱼,就不妨引磬和木鱼并用。
446.助念要分几次?每次念多少时间?
助念要轮班,每次一小时为宜。因为助念不同于自修,必须出声使病人听到,如时间过久,恐声嘶力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47.助念是在生命垂危时实行,还是在往生后再实行?
助念宜在生前进行,但气绝以后,神识未必马上就离开,所以要继续助念,念到二十四小时佛声不断,才能万无一失。
448.助念场所大部分在屋内,但在外面突然遇到意外灾祸,可不可以在现场实行?
只要条件许可,当然可以,亡者能够很快得益。所顾虑的是当时环境,各有障碍,不宜念佛。
既然是说助念,当然本人应该是净宗学人。如果他本人不相信,甚至还傲慢侮辱,念佛自然不起多大作用,死后轮回六道,感应的力量更是很小了。即使为他念佛,也不能叫做助念,只能叫做超度,依赖佛力,使他种下善根,今后自然有果。
450.无量寿经中说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假如在未学佛前,做了这样的事情,学佛后忏悔改过,能否往生?
众生没有学佛以前,都是迷惑颠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恶,在所难免,今世未犯,前世必犯。学佛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改邪归正,接受戒律,至诚忏悔过去罪业,从内心里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表面上学佛,习气依然未改,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是念心,心不正,清净世界从哪里来?
- 上一篇: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十)
- 下一篇: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八)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