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九)
四、亦名如来决定境界,是真如不变为名。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无来去,则法身充满于法界,常住不动,即是如真;决定境界,亦即真如,以不变故,称为决定;灭妄显故,名为境界。如‘普眼章’,一真法界,直指本觉灵源。文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及至观行成就,影像销灭,尘影既销,空元是觉。显,即空销觉现;发,即妄尽心开,俱无边际。如‘楞严经’所云:‘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是真如不变为名。
五、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是藏性随缘为名。如来藏,是佛性在缠之称,能依此出生诸佛,谓如来之性,含藏其中。自性,即不变之性,无始迄今,不曾变灭而差别,即随缘之用。如‘弥勒章’之五性差别:一、声闻性,二缘觉性: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性,与缘觉性。三、菩萨性:若诸众生,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二障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四、不定性:一切众生,已知本具圆觉,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不同。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五、外道性: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五性差别。如‘净慧章’之五种随顺:夫净觉离念,本无生灭,良由最初一念,无明妄动,迷真起妄,遂令此心,生、住、异、灭,四种梦心,从细至粗,微著不同,先际最微,名为生相,即是业相。中间二三,名住、异相。住相有四,即转相、现相、及智相、相续相。异相有二,即执取相、计名字相。后际最粗,名为灭相,即起业相。今因本觉,有不思议内熏之力,熏起厌求之心,又因真如,所流闻熏教法,熏于本觉,益信解力,损无明能,渐向心源,始息灭相,终息生相。生相无明一破,则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无所动。今无始静,平等平等,无别始觉之异,始本合一,称究竟觉。一、明依位渐证:从信位、贤位、圣位、果位。二、明亡心顿证:名为五种随顺觉性。此与五性差别,皆约生灭门中,曲成圆觉之义,是藏性随缘为名。因是经共有五名,循名自必核实,汝应奉持之,而得自他两利也。然答奉持之问,若以文显,则不妨因说经名,承其文势,便于此答。若以义求,则在后顿渐门中。一答名字竟。
戊二 答所至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此答所至。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显者,独显也。如来所证境界,不离本起因心。如文殊章,文殊请问: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说十方诸佛如来,最初根本,所起之清净因地法行。所云清净者:即圆照本体,由来无染,清净觉相,为因地心。上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迷真起妄,妄见众生。妄体元空,全是本觉清净心地。法行者:即称清净法所修之行也。‘大集经’说:‘若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三部经,乐为四众,敷扬广说,思惟其义,是名乐读,乃至是名思惟,不名法行。若有比丘,能观身心,乃至境界都息,永离烦恼,其心寂静,我则说之,名为法行。’然菩萨所请说者,意云求果者,必观于因。因若非真,果还是妄。如造真金佛像,先须办得真金,成像之时,体无增减。故请说本起因地,以为万行所依也。后佛答: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是知佛所证境界,果海还彻因源也。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者:唯有佛之与佛,乃能宣说故。说无明等,皆无所有,正是佛境显现。佛境若不显现,诸妄何得即空;诸妄不空,焉彻觉源,圆觉根源,即是一心。故‘涅槃’云:‘寂灭者,名为一心。’‘华严’亦云:‘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首二句,先叙能流布人,第三句,此叙所流布教。前问: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似唯显利他。此答依此修行,并显两利。正见自受持,修自利行,又能流布,修利他行,故曰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者:即依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生信、发解、起行、证果。至于佛地者:以此经唯显如来境界,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凡圣身心,取相似异,相皆虚妄,当体寂灭,寂灭故平等,皆同一圆觉本际。觉体无异,用随体遍,圆满法界,随顺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智慧愚痴不二;众生诸佛不二;依、正、自、他,悉皆不二。诸佛如是,故因修得证,必至佛地。二答所至竟。
戊三 答奉持
己一 法说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此答奉持。是经名为顿教大乘者:顿教,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总不说法相,唯辨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诃教劝离,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故名为顿。大乘者:乘,是车乘,有:小、中、大三乘。如‘法华经’,门外三车,羊车是小乘,喻声闻;鹿车是中乘,喻缘觉;牛车是大乘,喻菩萨。又此不独是大乘,且是最上一乘佛。谓是经唯显如来境界,今名大乘,即法华之大白牛车,乃真大也。顿机众生,从此开悟者:谓此等众生,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今生才出头来,便能出口惊人。如六祖大师,初到五祖会下。五祖即问:汝是何方人,来此欲求何物?答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来此欲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曰:汝是岭南獦獠,如何堪能作佛?答曰: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知是法器,不与多说。乃云:此处要作苦行,汝到米房舂米去。六祖身小,碓重踏不起,腰间要系一坠腰石,才踏得起,于是米房做米八月余。五祖一日忽见惠能,谓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答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五祖越日白众,谓吾年已老,要汝大家,作偈一首呈吾看,若悟大意,即付汝衣法,绍继祖位。当时众皆相谓: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等可以不做。神秀有偈,不敢送呈,经四日十三度。于是思惟,若不呈偈,终不得法,遂于半夜三更,写在方丈步廊壁上,从他和尚看见,若道是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次日五祖见偈,知是神秀所作,惜未得入门,不见自性。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不滞,一真一切真。汝且去!一两日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吾付汝衣法。神秀退后,神思不安,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复有两日,有一童子,诵偈至碓坊过,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是未见本性,请童子复诵一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遂问童子,此偈谁作?童子即将上事告知,是神秀上座所作,书于方丈南廊壁上,五祖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于此舂米八月余,未曾行至堂前,望上入引至偈所。适江州别驾张日用,在此看偈,惠能因不识字,乃请别驾一诵,与童子一样,遂即叹气一声。张问其故,答曰:‘我亦有一偈,可惜我不能书。张曰:汝念我听,我为汝书。念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已,张与众人,无不惊怪,嗟叹不已!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害他,遂将鞋底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五祖,潜至碓坊,见惠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米熟否?答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意,三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在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证,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白:向何处去?祖日: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云:汝不须忧,吾自送汝。送至九江驿边,祖令上船,祖把橹自摇。惠能曰: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曰: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祖曰: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去,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惠能别祖南行,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曰:谁人得之?曰:能者得之。众乃知,欲追夺其衣钵。有一僧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为众人先,追至大庾岭,趁及惠能。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惠明云:望行者为吾说法,惠能曰:子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与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即时回光返照,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惠明曰:明、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鬼,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以避师讳。惠能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无人知者。此段公案,因顿机众生,从此开悟,能奉以自修,持以化众。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者:此经既顿渐俱收,则迟速皆益,如食少金刚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如五性差别,皆可成佛。五种随顺,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以此经总摄渐修,一切群品故。一法说竟。
-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四十)
- 下一篇: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八)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八)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七)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六)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五)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四)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十)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八)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七)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六)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五)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四)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二)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