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四)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现身世间,饶益众生,虽现尘劳烦恼之中,心恒清净,处染不染。如‘净名’云:‘虽有妻子,常修梵行’等。示有诸过,赞叹梵行者:圭峰大师云:欲度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心既相亲,方能受教。如‘净名’云:入诸淫舍,示欲之过等。或为利益,或为别缘,所作非仪,暂乖真教,祗得贬己承非,不得饰非说理,以误凡下。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者:示有诸过,即不律仪事:因赞叹梵行,故不令入也。求如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求如是善知识之人,引发大心,趣向正修行路,即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矣!是知善知识,不可不择也。一令识竟。
子二 令事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末世众生既见如是顺行、逆行之善知识,即知是得成菩提之正缘,应当四事供养。然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乃至拚身舍命,在所不惜。‘大乘四法经’云:‘诸苾刍尽形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善知识。’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
彼善知识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现顺行,清净无染,为作模范,令彼众生,依而行之。乃至示现逆行,种种过患者:指淫、杀、盗、妄等,虽行是事,极为惭愧,即便赞叹梵行,而作折伏,令彼众生,心无憍慢;谓已知其所为,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故。憍者,矜我胜彼;慢者,轻彼劣我。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者:以重况轻之意。言种种过患,其心尚无憍慢,况复贪著搏食,及与财宝,爱染妻子,及诸眷属,岂得慢耶?圭峰大师云:夫菩萨化身,权道难测,但依法门,莫疑其迹,不以顺行,即效虔诚,或观逆行,便生憍慢。故‘智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之,不念余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减照。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也。’二令事竟。
子三 显益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此显示利益。善男子!若修行者,于彼逆行善友,不起憍慢等诸恶之念。恶念若起,障碍便生,法何得入,即所谓依法不依人。以因地心情净故,正念纯熟。从此修行,因正果正,故曰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者:觉心既明,即得心华开发,普照十方刹土,成佛度生矣。一指明师令事竟。
癸二 示四病应除
子一 总标征起
‘善男子!被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
此答二问,依何等法也。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者:即指圆觉为妙法;包罗法界,涉入无碍,故称妙法。此法应离四病,若有其一,即不堪为师。但听所说法,心住相者,则为法病。若离法病,则知见自正,方可依故。究竟云何是四病?
子二 别明行相
丑一 作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此释四病行相。一者,作病,即生心造作。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此是错解幻观中,起种种行,欲求圆觉义也。实不达彼,先悟净圆觉,然后依净觉心,发起幻智,观诸幻众,而起幻行,乃至幻相永灭,方得圆满菩萨,清净妙行。今乃虚妄计度,欲契觉心,既是造作生心,岂合无为寂照。夫圆觉之性,天然本具,不假造作,今以有作之修,而求圆觉妙性,且此妙性,岂造作而可得耶?故说名为病。一作病竟。
丑二 任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即任意浮沉。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悠悠任性,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以生死本空,更何所断?不求涅槃,以涅槃本寂,何假寻求?涅槃生死,不欣不厌,无起灭念者:无涅槃之念起,无生死之念灭,一味任彼一切,随诸法性,如火性是热,水性是湿,各各差别也。妄从他妄,真随他真,任运而行,随缘而住,饥来吃饭,睡来便卧,东西南北,无定去住。此是错会‘普眼章’中,觉成就故,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等义。实不知彼,圆觉成就,顿同佛境,冥一如之无心,即万物以恒寂,故得普照,寂灭无二。今乃虚妄计度,任运随缘,以求圆觉。当知圆觉性,虽本无修习,不妨幻力修习,岂任意而得有耶?故说名为病,二任病竟。
丑三 止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即止息妄念。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今于自心中,永息妄念,得一切诸法之性,寂然平等。其念若起,分别自生,故见外境差殊,念若止息,分别不生,故见物我一如,自他平等,欲求圆觉。此是错会静观中,取静为行,及澄诸念之义。实不达彼,先悟净圆觉,然后依净觉心。虽悟即动即静,而以静境安心,渐修诸行,方得成就。今乃虚妄计度,止妄即真,何须别照。彼圆觉性妙性,大用无方,非止合故,说名为病。三止病竟。
丑四 灭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即灭除心境。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属惑,依惑造业,依业必受身心苦乐之报。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断尽,身心何有,故曰:身心毕竟空无所有。身心既空,根尘安在?何况,比况之辞。根尘互相倚托,故云:虚妄境界。相既虚妄,则诸相既泯,寂相现前,欲将此心永证圆觉。此是错会灭观中,断诸烦恼,随顺寂灭等义。实不达彼,先悟净圆觉,以为本修因地心,并无妄计。今乃虚妄计度,一切永寂,欲求圆觉。不知圆觉之性,无碍圆融,非动非静,不离动静,住寂之心,何能契合?故曰:非寂相故,说名为病。二别明行相竟。
子三 结明真伪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结示正观。以圆觉自然,本自天然,不假功用,故于前四种,说名为病。若离四病,则知圆觉自性圆明,无欠无缺,故云清净。古德云:‘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若作如是之观而修者,得入圆觉正性,名为正观。若作他观而修者,不得圆觉正性,名为邪观。正观为成佛之坦途,他观是堕魔之险径。今依离病之师,乃不住相人,是正知正见之者。二示四病应除竟。
癸三 辨事师之心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
此答第三问,修何等行也。末世众生,去佛渐远,欲修行者,不假善知识,以为模范,难免错入邪径。然菩萨行门无量,本无定迹,此不说六度万行,但令善事明师,应断憍、慢、嗔、恨之心,以为根本。如善财童子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文殊亦不具说,但令亲近善知识,一生圆旷劫之果。应当尽命供养善友者:尽命,即尽其形寿也。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善友,并事善知识。寻常善友,即指善知识,不甚分别。今经双用,自当分释。既称为友,自是同学,有劝善规过之益,故称善友。恐彼四事不足,不能安心办道,得久亲近也。善知识者:应指师承,具正知见,善知法要,善识物情,能为众生,解粘脱缚,能为众生,抽钉拔楔,是以称善。执侍巾瓶,供给所需,故名为事。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者:善知识度人,种种方便,俯就物机,欲来相亲相近,应断憍慢之心。憍,谓自高;慢,谓轻彼。如云:知识尚来近我,我又何必往求。只此二语,则是憍且慢矣!若复远离,应断嗔恨者:或为折伏憍慢,或为应赴机感,若复远离,则应断嗔恨之心,嗔,谓嗔恚;恨,谓怀恨。如云:任去不复追随,此后永不求彼。只此二语,则是嗔且恨矣!
-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五)
- 下一篇: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八)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七)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六)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五)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四)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十)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八)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七)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六)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五)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四)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二)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