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11)
寅二别示分八。卯初能灭诸难
释尊灭后,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修行,障碍重重。设若有人能自诵咒,或教他人诵咒,当知此等持咒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水火皆有内外之别,欲火是内,天火劫火是外;爱水是内,水灾属外。大毒,如疫症流行;小毒,如蚖蛇蝮蝎所伤,此皆外毒。贪嗔痴等,大小烦恼,小则消灭善根,大则杀害法身慧命,是内毒。持咒之人,由于咒力,悉能回避,此等内外灾难,故曰所不能害。
如是乃至是超略词,因众生苦难众多,说之不尽。天龙是举八部之二,非指护法善神,而是指天魔及其眷属,并心坏害意之毒龙,得天之灵曰精,得地之灵曰只,障道曰魔,惑人曰魅。此等皆用恶咒害人,但遇秘密神咒,则如尘扬于风,故曰皆不能著。持咒之人,内伏烦恼,外降诸魔,专心一意,能所双亡,而成持咒三昧,谓之心得正受。咒使鬼神,毒害对方,谓之咒诅,厌蛊毒药,是毒中最剧者。据说取诸毒物,混居一处,令其互相残杀,其最后生存之物谓之蛊,将之成灰化末,毒烈无比,名为蛊毒。金毒银毒,草木虫蛇皆毒类;入此持咒人口,反成甘露之味。甘露,谓不死药,饮之能延年益寿云。
一切灾变恶星,并诸恶鬼、恶神,甚至包藏祸心,暗箭伤人之辈,对一心持咒之人,都无所施其技。何止不起恶心,反而化凶暴为善良,且由诵咒功德,饶益彼等,故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及其眷属,皆领深恩,不特不忍加害,反而常勤守护。频伽译猪头,夜迦译象鼻,频那夜迦合之,又译常伺。是专寻人短,蓄意加害之类鬼神。今凭行者持咒之功,得以离苦消障,是以感恩保护。即前文所谓:‘救护世间,得无所畏。’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卯二菩萨加持
此明金刚藏菩萨加持行者,以为助道因缘。那由他,译云万亿,俱胝译百亿,今有八万四千,恒河沙之百亿,显其数之多。菩萨证得藏心三德,坚固明利,同于金刚,能伏魔怨,故曰金刚藏。德服大众,普摄周遍曰王,同类相聚,曰种族。咒是诸佛心印,咒在如佛在,故当知是佛顶神咒,所在之处,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及恒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及其诸金刚眷属众,昼夜护卫,随侍不离。
假设有人,但于散乱心。而非入于三摩地,若心忆神咒,口则持诵,此等诸金刚藏王,亦常随从彼持咒诸善男子,予以加护。何况已回小向大,决定发菩提心,而修习耳门圆通,设坛持咒者。此等金刚藏王菩萨,必然以其同体心精,冥中加被行者,疾发彼神识蕴藏之内在智慧,使是人应时神识通明,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中,所作善恶等事,周遍了知,得无疑惑。此即获宿命通,亦即前文所谓:‘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良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卯三不堕恶道
初二句有二义:一是从金刚藏菩萨,发彼神识起,乃至成佛最后身。二是从最初发心持咒起,直至成佛最后身。于其中间,生生世世,不堕鬼物。药叉译云捷疾,罗刹译可畏。富单那,译臭恶,迦吒富单那,译奇臭恶,鸠槃茶,译瓮形,即魇魅鬼。毗舍遮,译啖精气。有形即有色,如休咎精明;无形即无色,如空散销沉。有想,即灵通变怪等鬼神精灵;无想,即凝滞坚顽,如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等。此等鬼怪,皆由恶业招感,能障圣道,故曰恶处。善男子,是决定发菩提心之人,果能诚心读诵神咒,或书或写,或配带于身,或藏于宅,供以香花,敬以灯果,岂独成佛以还,生生世世,不堕恶处;且于人中,亦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卯四同佛功德
十方诸佛所作功德,悉皆回向一切众生,但因众生,背觉合尘,未得享受。今一心持咒,内外俱寂,与佛所证之理相应,故能承受诸佛功德,犹如父母所有财产,全归儿女所有。故诸众生,纵然未能亲自布施,培植福业,以持咒力,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恶叉聚,印度果名,此方无故不翻。此果除非不生,生则一蒂三果。喻持咒人,由能承受诸佛功德,故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同佛功德,同处熏修,永不分散,如恶叉聚,一蒂三果。由于与诸佛同生一处,与佛共修其德,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如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或因业障所牵,未能持斋受戒者,但能持咒,日久业消,自然成就斋戒。并非无须受持斋戒,而是未能奉持者,由神咒力,自然成就奉持斋戒之愿。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者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卯五能净业障
善男子,持此咒时,自当严持禁戒,此乃诸佛决定明晦。设若于未受持此咒之前,曾犯禁戒,今既持咒,且忏悔前业,誓不更犯,则以前所犯众多破戒之罪,无问轻重,一时消灭。重指小乘初篇大乘十重。轻谓小乘余篇,大乘四十八轻。纵使往日曾经饮酒,或食五辛,以至种种荤腥不净之物,今既持咒,则诸佛菩萨金刚天仙,亦既往不咎,谓之不将为过。前文云‘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扬。’又云:‘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今云设著不净,破弊衣服,即不局限于新净衣;一行,即不局于六时行道;一住,即不限于三七日不寐。此恐障重众生,未能如前所限,而失诵咒利益,故特许之。设使著破弊不洁之衣,或仅如法一行一住,其诵咒功德,悉同清净。纵然未能如法建坛,未能依教入道场,亦未能随众行道,但能专心持咒,其功德还同于入坛行道二者功德,平等无异。
设若未持咒前,曾造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重罪,当堕五无间地狱。以及诸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犯四弃八弃等罪。犯杀盗淫妄根本大戒,为诸佛所弃,曰四弃,此外再加触,八,覆,随,谓之八弃。前者比丘戒,后者比丘尼戒。触谓与染心男子身相触,八是捉手、捉衣、露地共坐、屏处共坐、共语、共行、相倚、相期等八事。覆是覆他重罪,诵戒时知而不举。随,即随大僧饮食,或随大僧共住,而未作共住法。五无间罪,以及四弃、八弃,皆极重罪,不通忏悔者。今能诵咒求忏,凭仗神咒威力,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除灭,更无亳发少留。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