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六天
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六天
有人说:“我不念佛,我要参禅。”或者说“我不念佛,我要学密。”
他不知道参禅是佛法,修密也是佛法。如果离开佛,参禅修密,就成外道了。
他不知道参禅就是佛法,修密也是佛法。如果离开佛,参禅修密,就成外道了。
所以佛说六念法门,第一就是念佛,接下来才是念法念僧念施戒念天……。三藏十二部尽管浩瀚如海,但是一个“佛”都包括尽了。善导和没讲,“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助行,唯有念佛法门一项是正行。”因为佛为“体”,其他修行法,都是“门”。不过要借八万法“门”,证入“佛体”罢了。《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也无三。”所以世尊不是要众生以人天为究竟,也不以二乘为究竟,是要度一切众生都成佛。所以一切修行,都以成佛为主,都以念佛为正行。不管参禅、礼拜、修密、学教,假使离开了“佛”,就都成外道了。因为外道一样也坐禅礼拜嘛。
因此,只要你是学佛的,不管什么法门,一定先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要不然,就不是修佛道了。律宗甚至害怕仅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太笼统,恐怕众生弄不清,误入外道。所以三归以后,一定还要说:“如来至真等正觉为我世尊”。由此可见,念佛的重要了。《观经》说,心念佛,心就是佛。这是多么圆顿究竟的法门啊。不假方便,不须渐次,一句阿弥陀佛,直指佛心。大家千万不要舍正路不走,走偏差路;也不要听别人乱讲,自己没有主张,朝秦暮楚改修其他法门。
提到念佛法门,那就是修念佛三昧。所谓念佛三昧,本来十方佛都可念,但为了方便缘起,佛经上把念佛三昧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行三昧,一种是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是专持一佛名号,也就是说专信一佛,专愿生一佛国土,专持一佛名号,,所谓不取相貌,专念佛名。我们信阿弥陀佛,愿见阿弥陀佛,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便是修一行三昧。念一佛名号,与念十方佛的功德是完全一样的。
一行三昧,是于十方佛中,专观想一佛。或观佛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观佛智慧身。
不管你修一行三昧持名念佛,或是修一相三昧观想佛相,都要专念一佛,否则便不成一行,一相三昧了。
你不要以为念一佛的功德小,要知道诸佛都是法界身,所以念一佛的功德,同于念十佛的功德。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专念阿弥陀佛呢?这是出在〈观无量寿佛经〉。经中先说一相三昧,然后于第十六观说出持名的一行三昧。
第十六观中说:“……如此愚人,临命终时,愚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这个“念”字,是观想的意思)。彼人苦逼,不遑念(观想)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便是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了。
世尊为什么专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呢?不但世尊称叹,六方诸佛无不称叹,乃至十方诸佛无不称叹。因为阿弥陀佛悲心深广,四十八愿,愿愿与十方众生相应。例如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世尊教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教我们至心信乐愿求往生。这就是“求水寻源”的办法。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这样发,我们便这样求,一定可以感应道交,蒙佛加被。
为什么念佛三昧,只讲有持名的一行三昧,和观想的一相三昧呢?因为世尊在经上讲过,世尊说,十方诸佛度众生,有四种方便:
一、是以说法的方便度众生,像释迦牟尼佛说示四十九年。这是以口业度众生。
二、是以神通变化为方便而度众生,所谓示现十方,八相成道。这是佛以意业度众生。
三、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方便度众生,也就是以相好光明度众生。这是佛以身业度众生。
四、是以名号度众生。所以称念佛名,就可蒙佛加被。这是佛以功德力度众生。
可是前两种方便--说法与神变,是佛念众生。佛为能念,众生为所念;但是众生却不能以说法和神变念佛。而后边两种方便---观想和持名是众生念佛的方便。众生为能念,诸佛为所念。可以说,是给众生的方便。所以念佛三昧,有一行和一相两种。
可是这两种方便,一行的持名又比一相的观想方便。因为观想必须心清净才能修,心散乱就观不起来,所以上根利智的人才修习。而持名法门,可在散乱中修,所谓“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不但能度上上根人,同时也能度一切烦恼的众生,所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其他法门,如参禅,便只能接引上根人,因为他们是念法身佛,从第一义谛入。所以六祖说:“神秀的禅,接引上根人。我的禅,接引上上根人。”由此可知,禅宗法门妙则妙上收利根,下收钝根,收尽上中下三根。可以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念佛法门是正行,但是也要助行帮助。助行方面,总括起来说,不外除结使,修功德两项。现在时间不够,只能说个大略了。所谓除结使,就是诸恶不作。所谓修功德,就是众善奉行。
怎么除结使呢?除结使可按三个步骤修。
第一、要勇猛精进,以念佛力调柔你的心。就是要念佛一心,尽量对人我是非好恶不生憎爱。久久用功,你的心使可渐渐调柔了。起初,你的心会不听约束,但尽管用一句佛号系住,所谓“欲制野象,先驱入栏。”用功日久,狂心便逐渐调伏了。
第二,继续精进,断除烦恼。妄想是烦恼根,所以要想断烦恼,必须先除妄想。烦恼如能分分断,心便分分清净了。
第三,断结使和离思。最后就斩草除根,把结使断尽了。这时继续念佛精进,渐渐便可得事一心、理一心了。
为什么要离“思”呢?因为“思”能令心造作意业。什么是“思”呢?说浅显些,所谓“思”,便是起心动念。一念才起,便是生死流了,所以要离它。
还有一种“法”和思最亲近,那就是“想”。想是取相分别。本来一切法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想偏偏要取那些妄想,所以又叫作妄想。因此,思是起心动念,想是取相分别。
有时思在想前,有时思在想后。如果先起心动念,以后才取相分别,那么思便在想前了;如果先取相分别,然后才动念头,起心动念,那么思便在想后了。我们的心,就是被它两个束缚住了,不得解脱。若能脱离这两个束缚,那么心便得解脱了。
但是怎么才能离开它们的束缚呢?用念佛心呀,念佛心清净,对人我是非好恶不生僧爱二心,便离开它们的束缚了。
至于修积功德,方便也很多。简单地说,约有两项:
一、礼敬三宝供养三宝。因为三宝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三宝为灯烛。茫茫苦海内,三宝为舟航。”所以礼敬三宝供养三宝,是有无上的功德的。
二、广度众生。三宝的功德,在于广度众生;我们发心学佛,也就要学习三宝广度众生。若是不度众生,便没有三宝功德可言了。
礼敬三宝供养三宝,和广度众生加起来,便是“一大事因缘”。所以广说便有无量的功德,略说,无量功德都不出一大事因缘。
讲的太多了,现在大家用功念佛。
- 上一篇: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七天
- 下一篇: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五天
-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 中论要解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时品第十九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法品第十八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缚解品第十六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有无品第十五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合品第十四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行品第十三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际品第十一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燃可燃品第十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住品第九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作作者品第八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上)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