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答:佛法里的忍辱是无条件的吗?具体应该怎么做?

   智海法师答:佛法里的忍辱还是看自己的境界了,就是我们的境界在哪一个层次,就有相应的忍辱的方法。如果你不具有忍辱的能力,我们鼓励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好好地忍。超出你的忍耐范围了,就可以适当规避一下。我们忍不起还躲不起吗?躲他一躲,应该说这种环境不存在的话,烦恼也就不会出现。所以说忍辱是修学自己智慧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我们要忍辱呢?要弄懂这个意思。因为我们不忍辱,嗔恨心就无间地在爆发。嗔恨心爆发出来以后就损伤众生也损伤我们。我们一旦认识到嗔恨心对自己没有一点意义,只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损害与痛苦,一旦我们了解到嗔恨心在无条件伤害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实际上从道理上、原则上来讲,忍辱就是无条件的。因为忍辱就是对治嗔恨,就能远离嗔恨心为我们带来的伤害。难道你希望嗔恨心伤害自己与别人吗?打人三千自损八百,损伤众生时就在损害我们自己。所以,想一想这样的嗔恨心完全应该对治。所以对治时,我们还讲条件,实际上就是在嗔恨心的认知上,还没有达到深刻的认知。就是以为嗔恨心某些时候对我还有好处,认识上还不充分。所以,从原则上、道理上来讲,忍辱是无条件的。

   但是,原则归原则,道理归道理,落实到我们个人忍辱上,那是要结合自己能力而来说的。如果超出自己忍辱能力了,往往自己忍得不欢喜,忍得非常痛苦,忍出很多烦恼种子,乃至因为这个忍,就把一股自心不可思议的能量憋在那里,一旦遇到适当机会爆发出来,就把往昔忍辱的功德抵消掉了。从现实上讲,我们主张力所能及地忍辱,这样子,忍得欢喜,忍得自在,忍得有智慧,忍得能够开发善根,这样好一些。这个能够增长我们自己修学忍辱的欢喜心,也能够在忍辱过程当中不断培养欢喜心、善法欲,不断培养我们自己的善根资粮。忍辱就修得很好了。不是说你境界很好,而是说你在忍辱当中这种方法用得很好。它能够适当地开启自己的善根。所以这个是很应该注意的。

   我们遇到无礼的时候要不要忍呢?什么叫辱?如果人家待你都是彬彬有礼,那就不存在对你的侮辱了。一旦成为忍辱的对象,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对你有一些无礼、有一些不尊重,甚至有一些损伤。所以说忍辱正是针对这些环境上来忍的。如果离开无礼、侮辱的对境,那你就不用忍了。人家待你如上宾,就不用忍了。忍辱,一旦成为我们自己的忍辱,就要看出,它表面上对我们是无礼的,正是这样才成为我们的忍辱对境。无礼才用忍,不是被动忍受,而是欢喜忍受。否则,忍辱就修不起来了。忍辱修不起来,我们的嗔恨心就永远没有对治。

   “甚至威胁生命难道还要被动忍受吗?”这个问题还要做另外一番回答。就是我们忍辱在遇到无理、过分,或者说损伤我们的时候,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提倡要忍辱。那么威胁生命呢,那么你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忍力,我们还是说,方方面面的,可以适当地规避、善巧一下。所以说,你可以忍,但是忍的方式要更善巧,不要让它威胁我们生命。除非是大愿菩萨。我们一般凡夫,能够得到人身相当难得,在因地当中要积累相当大的福德资粮,才能够得到这样的生命。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忍辱能力,把宝贵人身白白丢掉,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原则上要忍,但是忍的方式要善巧,我们不起嗔恨心,善巧规避威胁我们生命的外缘,以宝贵人身好好修学佛法,好好积累善根福德资粮。我们忍辱过程当中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境界不同。具体怎么做,建议我们听听忍辱波罗蜜,《入菩萨行论》有讲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有讲到忍辱波罗蜜,在大经大论上,基本上都要讲到忍辱波罗蜜。《华严经》讲十地菩萨的境界,它讲第三地的菩萨就要修忍辱。还有《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里也要讲。大乘佛法里,甚至声闻缘觉乘佛法里,都要讲。要把具体的经论搜集起来多看,多学习,练习我们自己的忍辱能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