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水源这么枯竭,到处是干旱?
弟子:为什么现在水源这么枯竭,到处是干旱?
宽见法师:人的贪欲之火把它全烧干了,贪欲之火啊!毫无节制啊!人想战胜这个自然,水毫无节制地用,不懂得珍惜啊。过去很讲究不浪费啊,珍惜啊。我们现在这种美德沦丧了啊!不爱惜一滴水一粒米,古人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究颗粒归仓,可现在……你现在有六十多,像你这个年纪再早一点呢,哪会吃东西这么不节制呢,要懂得东西来之不易啊!现在觉得它都可以用钱来衡量,我有钱,随便怎么弄。那就错了,过去就是有钱人他都懂得爱惜这些东西啊!现在煤也挖空了,油也用完了,煤是大自然的肉,石油是大地的血,你看都用完了,大地还不生病?毫无节制地去用,水也是大地的血液,你毫无节制地去用,不知道珍惜啊!觉得我有钱,我爱怎么地怎么地,错了,这就有灾难发生了。
弟子:最近有些朋友问我,为什么灾难这么多,为什么水源枯竭?虽然有些地方也介绍了一部分,但是因为我还是一知半解,不是完全明白。
宽见法师:你多学习学习佛法吧。佛法是真正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世智辩聪所能媲美的。看看佛家的智慧,慈悲心是最大的智慧。过去古人讲,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沙罩灯——这就是古人的道德。所谓道,什么是道呢?道,道家讲: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道,佛家讲:遍山河大地尽是如来法身。我们现在哪有道?不懂得道,逆道而行,最后我们就是遭天谴。
弟子:用什么办法能够说服他们?很难的。
宽见法师:这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智慧,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道德。你的道德品质好,就有说服力。比如说你受过佛法的熏陶,用佛菩萨这种加持,就能够对别人就有说服力,也就相当于身教胜于言教。
弟子:可咱们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宽见法师:不要小看自己,普通老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之水可以成为汪洋,汪洋都是由点滴之水集合而成的,大西洋彼岸,一只蝴蝶扇下翅膀,可能会引起一场海啸,是吗?事实也是如此。打个比方讲,今天你们碰到我,听到这句话,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再把这句话告诉你的朋友,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也许我这句话就能形成一个爱的风暴,慈悲的海洋,不是比喻噢!要有信心。
弟子:一般来说……
宽见法师:不要一般,还有二般,为什么还有二般呢?就是因为并非只有一般。相信,这就是信佛,为什么要有心的归宿,要有信仰、要有心灵的归宿呢?我们人不要太自以为是,以为可以掌控一切,其实人在天地之间,那简直是太渺小太渺小了,不要以为自己稳坐泰山,其实危若垒卵。你先看一些基础的书,信佛会对你有好处,信佛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我们在世间上怎么去学都学不到这种大智慧,传承了几千年的大智慧,不是我们这一点的分别心、尔虞我诈、互相的针风相对……这种小聪明所能媲美的,也不是以为自己会发明个电视机、原子弹就能媲美,这只是小聪明尔,非大智慧。什么叫大智慧?至少是天地之道,才是大智慧。人自己尚未能安身,还谈什么智慧呢?这人都快要被开除地球这个球籍了,还谈什么智慧呢?人都可以把自己灭绝几十次了,还谈何智慧呢?人类可以自己毁灭自己几十次,这是值得光荣呢?还是值得反醒呢?这说明我们科技更发达呢?还是说明我们的人心更诡异呢?
弟子:但是...,这合乎现在的情理。
宽见法师:所谓的情理,就是颠倒。我们现在所谓的合于情理往往就是颠倒,就是错谬。我们现在许多这些都是合于情理发展出来的,比如,我想吃肉啊,所以我杀,不是合于情理吗?是不是啊?
弟子:是啊!有吃不就有宰的嘛!
宽见法师:是啊!你看,这种合于情理就是颠倒,就像比如说我没有钱,所以我就偷就去抢啊,对他来讲也是合于情理。你不听我的,我就杀你,这也合于情理。你看见没有,其实不是合于情理,恰恰是颠倒错谬,一切的祸乱灾害由此心而起。所以《心经》里讲“远离颠倒妄想”,我们凡夫都是颠倒妄想,把假当真,把错当对,所以世界就是变得混乱。
弟子:都想争霸一方嘛!都想当官,都想发财。
宽见法师:但是你不要以为这个才不合理,其实这些不合理都是起于最开始的合于情理,你以为是合于情理的,其实恰恰是不合于情理的,那些所谓的不合情理其实跟我们现在所谓的合于情理往往是一致的。你比动物强,你杀动物,你认为合于情理。同样,你个子小,他个子大,那么他伤害你也合于情理,他偷他抢,也合于情理。所有的这些所谓的不合于情理,都来源于我们的一开始的自以为合于情理,中国古代的道德是什么,首先是以孝为基础,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不孝而能忠的不可能,所以和平取决与什么?对生命的基本的慈悲和怜悯,这些就是天地之道,不明白这个就是颠倒妄见。
弟子:比如现在都想升官、都想发财,对不对呢?
宽见法师:刚才已经讲了嘛,升官发财不为错,但你升官发财想踩着别人、伤害别人,达到升官发财,那就错啦!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弟子:历来帝王将相他不也是争权夺位吗?
宽见法师:还有不同啊!有人有慈悲之心,有人毫不顾忌众生的生命,不一样啊!人跟人还有不一样,你不能一概而论之啊,是不是啊?不能一言以蔽之,还有不一样啊!当官不一样,经商经商还有不一样呢,是不是啊?就像人一样,人有守法,还有不守法的,人有凶恶的还有善良的,不可以一言以蔽之。古人为什么尊重尧舜禹?他们符合于道,古代也有好一点的皇帝和差一点的皇帝,对不对?不是没有。
祝你好好学佛,对你一生都有好处的,尤其你现在这个年纪啦!应该是寻找天地之道的时候啦!寻找自己心灵归宿的时候啦!阿弥陀佛!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
- 玄若法师答: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会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 大悲咒问答
- 印光大师问答
- 佛咒问答
- 在夫妻卧室睡着后念佛,有罪吗?
- 大安法师: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严经或法华经吗?晚上能念地藏经吗?
- 地藏经问答
- 妙量法师答:大悲咒当手机铃声如法吗?
- 心经问答
- 大安法师问答
- 心里整天默诵楞严咒,方式对不对?
- 楞严咒问答
- 帕奥禅师答:天生有阴阳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
- 南怀瑾问答
- 明一法师答:晚上能不能上香?为什么拜佛会哭?这是流泪佛?
- 星云大师问答
- 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在世去世的亲人吗?
- 念佛后,孩子的成绩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刚经问答
- 旧财神像可以随便丢掉吗?该怎么处理?
- 养纯白的猫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时需要打开供水杯的盖子吗?
- 因果问答
- 念佛问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莲花盛开,这种感应好吗?
- 阿弥陀佛像可以佩戴吗?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吗?
- 星云法师答: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 良因法师答:散念《心经》将近一年,改念《地藏经》可以吗?
- 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断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极乐世界有何标准?
- 印光大师: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
- 给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刚经》、《心经》、往生咒可以吗?
- 大安法师答: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
-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