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事情下山,前几天因为种种的原因破了这个先例。陪同老同学去九江玩了一次,又要绕庐山一周。不过最后他们被我说动去了老祖寺*,而不是上庐山玩。最关键的是他们到了老祖寺后,满载快乐而归,并准备下次还要来。我告诉他们小心,我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而他们皆欣然接受。
老祖寺在湖北省黄梅县之北、双峰山的怀抱,海拔高达千米,周边只有八户人家。黄梅县没有被工业污染,青山碧水,木秀石奇,环境保护得很好。山涧的水声即使是在汽车运行中也能依稀听见,两边的植被浓密,大片大片的翠竹和阵阵的松涛声,常常令人耳目顾此失彼。双峰山常年云雾缭绕,而且呈紫色,盛产云雾茶。
那天,天气阴转晴,高山上云雾腾飞,山色忽隐忽现。两边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浓,自己很熟悉的杜鹃花依然还没有谢去,偶尔还能看到整片整片的杜鹃花丛。云雾小的时候能看到阳光下的云彩飘来飘去,升起下落,或从头顶飞过,或从脚边流走。云雾大的时候,平时当作地标的电信塔和山头都见不到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又是出来游玩,没有办法走得快。一路惊奇不断,或为山涧的深邃、或为奇峰的险峻、或为杜鹃的殷红、或为流云的突变而放慢速度或者干脆停下来。虽然只有一条路,自己也去过几次。但是因为很久没有上去了,作为地标的几个地方又常被云雾遮住,使得几次怀疑是否走错了路。就这样停停走走,车开到老祖寺的时候,已经快下午四点了。
寺里的人都在采茶,我们二话不说,换鞋进了茶园。自己也是第一次采茶,就按照他们教的一叶一芯的要求摘叶子。手太粗,常常让叶芯分家,或者两三叶一芯,总之很别扭,恨不得一摇,把茶叶全部按要求落进自己的篮子里面来。自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妄想总会冒头,可见平时修行不力,这个时候才见功夫。
七八个人一下午也就采了两小桶,估计生茶也就三五斤。晚上用过药石(寺院的晚饭称为药石)就开始制作。因为我们采得很多不合格,要先把不合格的挑出来,处理掉。要不然三、两叶一芯的茶还没有熟,而一叶一芯的茶已经焦了,所以要先挑拣。然后是下锅杀青,就是用慢火通过手来炒,炒一会儿,茶叶软了,就出锅揉搓,揉搓凉了会变硬,再揉搓下去就会碎掉,就又要回锅炒。这样来回四五次,就成了成品茶了。
制茶的过程写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单单是火候的把握就很难,从他们炒茶时抢时间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来,满头的汗珠,眉毛上挂着白花花的绒毛,可见制作的辛苦。还有小半桶生茶,落在房间里面了,这让我们有机会自己亲手上阵。结果这些茶被我们炒得碎成粉末,颜色发黑。人家制作的茶是绿的、一片一片的,自己制作的茶叶就和自己的脸色一样很没光彩。
朋友们接受了一份亲自采制的茶,下山时已经是晚上快九点了,急着赶路,又遇大雾,最终安全返回。
想着自己平时喝的茶,就是这么辛苦地做出来的,以后要加倍珍惜。这次的因私下山,让我想起昙懿禅师*与宗杲禅师的一段公案。
昙懿禅师一次前往南泉小溪,看望宗杲禅师。宗杲禅师特地升座说法,举云门示众之公案——
一日,云门文偃禅师拈拄杖示众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见拄杖子但唤作拄杖子,行但行,坐但坐,总不得动着。”
举完此公案,宗杲禅师便提唱道:“我不似云门老人,将虚空剜窟。”说到这里,宗杲禅师蓦地拈起拄杖云:“拄杖子不属有,不属无,不属幻,不属空。”然后卓一下拄杖,继续说道:“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得受用。唯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即今莫有不甘底么?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如无,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正恁么时合作么生?”说完,宗杲禅师便下座,请昙懿禅师为众拈提。
昙懿禅师于是登座,先向宗杲禅师致谢,然后提举前面的公案,说道:“适来堂头和尚恁么批判,大似困鱼止泺(pō,同“泊”),病鸟栖芦。若是玉泉(昙懿禅师自指)则不然。”说到这里,昙懿禅师便拈起拄杖道:“拄杖子能有、能无、能幻、能空,凡夫、二乘、缘觉、菩萨”,昙懿禅师卓一下拄杖,继续说道:“向这里百杂碎。唯于衲僧分上,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进一步则乾坤震动,退一步则草偃风行。且道不进不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又道:“闲持经卷倚松立,笑问客从何处来?”(《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 延伸阅读 【老祖寺】
- 世间第五个不易!
- 张秀才的开悟偈
- 明一法师:得失是非障禅眼
- 话头疑情有区别
- 与祖师同行
-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佑边寻思去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凡圣的秘密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识得声外音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花并非无百日好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桂花禅香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踏雪寻梅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树见行人几回老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山深因少客来游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破五通仙眼喻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吃饭睡觉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哭笑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参禅不如吃粥饭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