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指月
参禅法门,不同禅定,亦不离禅定,其中关系(见禅宗与禅定,参话头各节),已略言之矣。今复画蛇添足,且作落草之谈。夫参禅者,首当发心。且须知直趋无上菩提,应非小福德因缘可办,由人天二乘而至大乘,五乘道所摄六度万行,修积福德资粮诸善法,均须切实奉行。达摩初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发心真切,福德圆具,自然时节因缘易熟,择法智慧分明,故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既具办此心胸见识已,须觅真善知识,依止明眼过来人,急觅拄杖,直趋大道,不生退悔心,今生不了,期之来生,坚志三生,无有不成者。古德有谓:“抱定一句话头,坚挺不移,若不即得开悟,临命终时,不堕恶道,天上人间,任意寄居。”须知古德中之真善知识,深明因果,绝非自欺欺人者,其所立言,宁不可信!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拄杖,善知识者,犹如识途老马,手握拄杖,乘彼良驹,见鞭影而绝尘,闻号角而脱锁,自他互重,子啄母啐,一旦豁然,方知本未曾迷,云何有悟耶!
若以起疑情、提话头、作工夫,而并论参禅,其中过程,可作影响之谈。须知此所言者,实为影响,非实法也,“与人有法还同妄,执我无心总是痴!”如执以为鉴,印己勘人,皆变醍醐成毒药,丧身失命,过在当人。倘轻以为非,则龙见叶公,顿时远避。是法非法,交代清楚,不任其咎矣。
青原惟信禅师。上堂法语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故曰:“参要真参,悟要实悟。”若大死一番,忽然大活,初见悟境现前,心目定动,觅此身心,了不可得,古德所谓:“如在灯影中行”,乃实事境象。到得此时,夜睡无梦,而可证得醒梦一如之境。三祖所谓:“心如不异,万法一如。眼如不寐,诸梦自除。”方乃亲见实信,纯为实语,非表诠法相。故陆大夫向南泉禅师曰:“肇法师也甚奇特,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师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此所指梦相似,以及经教所示如幻如梦之喻,皆与事合。及乎至此,亦视力有深浅,须加保任。云岩示道吾以笠,嘱盖覆,庶免渗漏,正为此也。而盖覆保任之功,如百丈示长庆,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令不犯人苗稼。”否则,仍复退失。世之禅人,亦多经此境,究乃“如虫御木,偶尔成文。”俗谓瞎猫撞着死老鼠,自无把握。若明得见得,如牧牛保任之功,自然复能深入。但初得此象,易发禅病。韶山示刘经臣居士曰:“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限欢喜,宜急收拾,即成佛器。收拾不得,或致失心。”黄龙新示灵源清曰:“新得法空者,多喜悦,或致乱,令就侍者房熟寐。”若到得此已,能随处茅茨石室,长养圣胎,只待道果成熟,然后向世出世间,两边行履,“一切治生产业,与诸实相不相违背。”说得的即是行得的,悟行合一,不落边际,大义当为之事,虽镬汤炭火在前,应无分别而行。久久锻炼,于念而无念之间,自在运用矣。然犹未也,于此无实相境象,仍要舍离,著此即落法身边事,涅槃果海,犹隔重关。仍须死活几番,打得心物一如,方得心能转物。苟以前境纯熟,得如圆满月时,恰为初悟。曹山所谓:“初心悟者,悟了同未悟。”于此语中,须细检点。故南泉玩月时,有僧问:“几时得似这个去?”师曰:“王老师二十年前,亦恁么来!”曰:“即今作么生?”师便归方丈。何以谓至此须打得心物一如,方可转此重关?归宗曰:“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南泉曰:“这个物,不是闻不闻。”又云:“妙用自通,不依傍物,所以道通不是依通。事须假物,方始得见。”又云:“不从生因之所生。”文殊云:“惟从了因之所了。”夹山曰:“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凡此等等,难以枚举,皆有事相,非徒为理边事也。既到此已,又须抛向那边,如灵云法语,可通斯旨。 长生问:混沌未分时,含生何来?师曰:如露柱怀胎。曰:分后如何?师曰:如片云点太清。曰:未审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答。曰:恁么含生不来也? 师亦不答。曰: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曰:犹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师曰:似镜长明。曰: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 师曰:打破镜来与汝相见。然则打破镜来,已是到家否?曰:未也。到家事毕竟如何耶?曰:岂不闻乎:“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虽然如此,姑且指个去路,曰:最初的即是最末的,最浅的就是最高深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如上简述,皆是事理并至,实相无相,影响之谈。是法非法,由人自拣。倘是上根利器,早已不受他人惑乱之言。但切勿轻率口说禅道,事相毫无证得,知解自重,狂言吞人。曰:古德云: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我已身心皆忘,不识不知,顿然入寂,大死大活过几回,犹未在也,何得言之极简?曰:古德此说大悟小悟,非证事相之言,谓悟理入之门耳。此语固可激励后学,而误人亦匪浅矣。若言顿寂与大死大活无数回,统属工用边事,如曹洞师弟所称功勋位上事,不尽关于吾宗门之实悟事也。惟悟后行履,“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不执功勋,亦重功勋耳。利智之士,直探根源,但如贼入空室,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有于理于事哉!虽然,也须出一身白汗始得,非如画眉点额事,轻浅可及也。所言出一身汗,终亦不可执相,不出汗而悟者,亦大有人在。但示非甘苦到头,终不踏实耳。如:
龙湖普闻禅师,唐僖宗太子。眉目风骨,清朗如画,生而不茹荤,僖宗百计移之,终不得。及僖宗幸蜀,遂断发逸游,人不知者。造石霜,一夕,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霜曰:莫谤祖师。师曰:天下宗旨盛传,岂妄为之耶?霜曰:是实事耶。师曰:师意如何?霜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遂拜辞。后住龙湖,神异行迹颇多。
灵云铁牛持定禅师,太和磻溪王氏子。故宋尚书贽九世孙也。自幼清苦刚介,有尘外志,年三十,谒西峰肯庵剪发,得闻别传之旨。寻依雪岩钦,居槽厂,服杜多(头陀)行。一日,钦示众曰:兄弟家! 做工夫,若也七昼夜一念无间,无个入处,斫取老僧头做舀屎杓。师默领,励精奋发,因患痢,药石浆饮皆禁绝,单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至夜半,忽觉山河大地,遍界如雪,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有顷,闻击木声,豁然开悟,遍体汗流,其疾亦愈。且诣方丈举似钦,反复诘之,遂命为僧。
五祖演参白云端。遂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请问。云叱之,师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丁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云语师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师于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亦一笑而已。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截清风。
若斯之类,方为亲切,而又何其便捷,倘执“大死大活”、“枯木生花”、“冷灰爆豆”、“①的一声”、“普化一声 注:①外口内力雷”等。形容譬喻字句,认为实法,必有事相,则于宗门无上心法,永未梦见在,不值识者一笑。如认此皆是譬喻语,非关事相,亦如痴人说梦,不知梦是痴人也。
然则,参禅悟后人,复修定否?曰:修与不修,乃两头语。“不擒不纵坦然住,无来无去任纵横。”终日著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穿着一条线,如飞鸟行空,寒潭捞月,终无事相之可得。若犹未稳,一切法门,皆同实相,自可任意摩挲,不妨从头做起。临济示寂时有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曰:还须坐禅否?曰:是何言哉!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处处会得方可,未可独谓坐禅方是,亦不可谓坐禅不是,如是悟道人,自解作活计,“长伸两足眠一寤,醒来天地还依旧。”又有何处不是耶?黄龙心称虎丘隆为瞌睡虎,岂偶然哉!又如:临济悟后,在僧堂里睡,黄檗入堂,见,以拄杖打板头一下。师举首见是檗,却又睡。檗又打板头一下。却往上间,见首座坐禅。乃曰:下间后生却坐禅,汝在这里妄想作么? 铁牛定悟后,值雪岩钦巡堂次。师以楮被裹身而卧。钦召至方丈,厉声曰:我巡堂,汝打睡,若道得即放过,道不得即趁下山。师随口答曰:铁牛无懒耕田,带索和犁就雪眠。大地白银都盖覆,德山无处下金鞭。钦曰:好个铁牛也。因以为号。但石霜会中,二十年间,学众多有“常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亦非独谓睡方是道也。玄沙见亡僧谓众曰:“亡僧面前,正是触目菩提,万里神光顶后相。学者多溟滓其语。”复有偈曰:“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已成,意亦休!此个来踪触处周,智者撩着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此之所举,须切实参究,不可草草,落在断常二见。至若禅门之禅定,《六祖坛经》、诸祖语录,言之甚众,文繁不引,且录南泉语,以殿其后。
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禅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千亿众生,得无生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然则上来所述种种,皆作梦语观可也。若有作实法会取,即化醍醐成毒药,言者无心,听者受过矣。
- 上一篇: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三
- 下一篇:无言大智:默然无声、不立文字的意趣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