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葱蒜等五辛之害
因为葱蒜和韭菜属于五荤!五荤也叫“五辛”。
《本草纲目·菜部》“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按兴渠叶似蔓菁,根似萝卜,生熟味皆如蒜;慈葱即葱;茖葱即薤,形似韭。见《三藏法数》。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味重气毒,吃了会伤五脏六腑;修道人心平气和,主清淡不重口味,所以戒吃!
1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2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3韭:伤干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4薤: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 5兴渠:伤肺蔽金气,肺劳经常出悲观心态。
佛教诸多大乘经论,均告诫弟子们,不应吃众生肉。如《梵网经菩萨戒本》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楞伽经》中,佛告大慧菩萨: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略有十种:一者、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二者、狐狗人马,屠者杂卖故;三者、不净乞分所生长故;四者、众生闻悉生怖故;五者、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六者、凡愚所习,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七者、令咒术不成就故;八者、以食肉见形起识,以染味着故;九者、诸天所弃,多恶梦,虎狼闻香故;十者、食种种肉,遂啖人肉故。
《涅盘经》中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听食肉?世尊回答: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所以,诸多大乘经论,皆不听许众弟子食众生肉,即便是三净肉,也谆谆告诫之。
至于荤辛为何要禁止呢?大概说来,五辛皆有强烈之气味,令人身心不洁,道场不净。且易助生情欲,遮止众生法身慧命,障碍圣道。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开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应断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见的葱、蒜、韭菜、交头、兴渠(洋葱头)。经云:“阿难!壹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疑。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经文明示:“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壹增进修行渐次。”在另壹部经典《楞伽经》中,佛又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对众弟子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陀所有的教法,皆是从自性般若智海中流出,超越了妄想分别对待,故佛经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永远都经得起事实检验。末学最近亲遇一事,恰好印证佛经教言,既可增进吾人对佛陀圣言量的皈信,亦从反面为吾人敲响警钟,足以值得吾等念佛人深思反省。
2006年9月中旬,末学与几位年轻的佛门同修在一所寺院聚会。其中有一位十九岁的佛弟子,末学是第一次与其见面并相识。这位少年佛子,自幼习武,又从父母熏陶,皈依三宝,还曾持受过二分优婆塞戒(不偷盗,不妄语)。现正在汉求学。
末学见他,性格开朗活泼,虽然两人之间,年龄相差一辈,但彼此相处没有丝毫隔阂。不过,末学也注意到,他的脸上长了不少粉刺。好在还没长满一脸,只算是长了半脸,所以没有破相。要不,脸上坑坑洼洼,那就难看了。
末学当时就对他说:我教你一个方子,可以治粉刺,你想不想听?这位同修马上就来了兴趣:正需此方。我告诉他:每天早上起床,将还未开口的唾液涂在粉刺上,即可痊愈。若开口说话,则精气神便泄,再怎么涂也不灵。不过,这是治标之法,不能治本。要想治本,就必须注意饮食。不能吃火性重的食物,如烧烤、煎炸、烘炒之类。还要避免辣椒等刺激性的食蔬。最重要的,是不能吃五辛菜。你是否爱吃五辛呢?少年即云:是挺爱吃的。自己知道不应该吃,但每次都口馋,忍不住放很多,觉得吃起来挺香。我道:你只图一时口味之快,害得自己脸上长粉刺。五辛害大,甚于肉食。佛经开许食用三净肉,却未开许食用五辛。因生吃使人脾气大,熟食使人淫欲强,荷尔蒙分泌紊乱。幸好你是佛门弟子,有佛菩萨加持护佑,所以只长得半脸,要是像世俗中人,脸上就要长满了!你应该看看《楞严经》,知道食用五辛的过患,这样就会发心断掉了!佛在经上说:修行人食用五辛,佛菩萨和护法神不来守护,饿鬼则乘便跟在你身边,不时来舔你的嘴唇,吸取你的精气。因为五辛气味冲人,护法神闻了,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来为你护法?我又加了一句:你吃五辛,狗都会咬你!
少年笑了:真是这样啊!有位开了天眼的赵妈妈,一次看着我,对我说,别人头顶至少有两个护法神,你怎么只有一个呢?真是希奇事。上次,我到寺院和一位老师一起参加佛七,圆满后回向,大家还为鬼道众生烧了不少钱纸。当时我一出寺院,路过旁边一家房子,里头三条狗便围了上来,冲着我狂叫。老师来了之后,念了几声佛号,狗就退下去了。老师又在我身上拍了拍,这才平安无事。还有一次,我回家时,很多狗追着我叫。我到家后妈妈说:你身边怎么跟了那么多鬼?难怪得狗会追你!
在场几人听得少年之语,都笑道:按经教所言,一个人皈依三宝后有三十六位善神相随,受戒后每一戒则有五位戒神守护。你受二戒,应有十位戒神。念佛人还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差遣极乐世界二十五位菩萨护持。你倒好,为了贪吃葱蒜,弄得护法神都走掉,只剩一个了!
少年的经历,可谓对佛陀经教的一个生动注脚。吃葱蒜过患如此之大,使得念佛修行功德利益大打折扣。为此微末小节,招致如此重大损失,实在是不值得啊!末学当时征得少年同意,将此事写出来,希望能给大众一个教益,也使我等能有所警惕!
问题:据说葱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出家人可否食用?为什么佛教不建议吃葱蒜?
大安法师:绝对不可以!不仅出家人不可以食用,你作为在家已受戒的尤其是菩萨戒的人,也不能食用,要么你就犯戒。那么,我们讲荤腥都不能食用,腥菜就是鱼肉、鸡鸭,这是腥,荤就是这些葱啊、蒜啊、韭菜啊、兴渠啊,这是不能食用的。你仅仅说由于它防癌就去吃的话,你不知道它对修行人的更重大危害。防癌的食物多得很,你为什么偏偏要去吃葱蒜啊?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啊。如果我们对戒律是这么样的一种轻慢态度的话,我们的知见就有问题。不能食用!
《楞严经》讲,一个吃葱、吃蒜,吃荤菜的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讲经说法,天花乱坠,一切天神护法神都远离啊。在佛的戒律里面,由于治病的特殊原由要吃葱蒜,你都要离开僧团啦。离开僧团,断吃葱蒜七天以后,你还要沐浴更衣,才能够让你进入僧团。佛是一切智人,佛对这些东西看得太清楚了,佛让我们不干的,我们就不能干。
如果说,佛知道有防癌的作用,也允许我们吃,这样说的话,这是谤佛啊!佛是一切智人,佛什么事情不知道啊?多少劫之后会下一场雨,这雨有多少雨滴,一个雨滴有多少细菌,佛都知道啊,我们要信佛啊!
吃葱蒜之害
作者:觉照
好食葱蒜鬼相随
佛经教言真不欺——念佛警策记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开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应断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见的葱、蒜、韭菜、茭头、兴渠(洋葱头)。
- 上一篇:止的修习(二)
- 下一篇:获得幸福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认识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