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证直指真际赵州谂禅师语录
御制序
夫达摩西来,九年面壁,无多言句,而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首开震旦之宗风。后人演唱提持;照用权实,鸣涂毒鼓,挥太阿锋于言象不该之表,形名未兆之先,机如电掣雷奔,谈似河流海注。青莲花纷飘舌本,大狮子吼断十方,穿透百千诸佛耳根,畟跳三十三天空外。究其所归,不过铺荆列棘,遍地生枝,甘草黄莲,自心甘苦耳。然则自利利他,固不在于多言欤。
赵州谂禅师,圆证无生法忍,以本分事接人。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朕阅其言句,真所谓皮肤剥落尽,独见一真实者,诚达摩之所护念。狮乳一滴,足进散千斛驴乳,但禅师垂示,如五色珠,若小知浅见,会于言表,则辜负古佛之慈悲,落草之婆心也。观师信手拈来。信口说出,皆令十方智者一时直入如来地,可谓壁立万仞,月印千江。如赵州之接人,诚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古佛云。爰录其精粹者着于篇,以示后学,俾知真宗轨范,如是如是尔。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望曰
赵州禅师语录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
师云:“还可趣向也不?”
泉云:“拟即乖。”
师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
心如朗月。
南泉上堂,师问:“明头合?暗头合?”泉便归方丈。
师便下堂云:“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首座云:“莫道和尚无语,自是上座不会。”
师便打,又云:“这棒合是堂头老汉吃。”
师问南泉:“知有的人向什么处去?”
泉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
师云:“谢和尚指示。”
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师在南泉作炉头,大众普请择菜,师在堂内叫:“救火!救火!”大众一时到僧堂前,师乃关却僧堂门,大众无对,泉乃抛钥匙从
窗内入堂中,师便开门。
师在南泉井楼上打水次,见南泉过,便抱柱悬却脚云:“相救!相救!”
南泉上糊梯云:“一二三四五。”
师少时间却去礼谢云:“适来谢和尚相救。”
师问南泉:“异即不问,如类?”
泉以两手托地,师便蹋到,却归涅盘堂内叫:“悔!悔!”
泉闻,乃令人去问:“悔个什么?”
师云:“悔不与两蹋。”
师上堂,谓众曰:“此事的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老僧到沩山,一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云:‘与我将床子来。’
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享接人始得。”
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
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云:“我不将境示人。”
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
师又云:“老僧九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都大是去圣遥远,一代不
如一代。只如南泉寻常道:‘须向异类中行。’且作么生会?如今黄口小儿向十字街头说葛藤,博饭瞳,觅礼拜,聚三五百众,云我是
善知识,你是学人。”
僧问:“如何是清净伽蓝?”
师云:“丫角女子。”
“如何是伽蓝中人?”
师云:“丫角女子有孕。”
间:“法无别法,如何是法?”
师云:“外空、内空、内外空。”
师上堂云:“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粥是杂用心力处,余外更无别用心处也,若
不如此,出家大远在。”
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师云:“你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你问哪个时?”
问:“毗目仙人执善财手见微尘佛时如何?”
师遂执僧手云:“你见个什么?”
有尼问:“如何是沙门行?”
师云:“莫生儿。”
尼云,“和尚勿交涉。”
师云:“我若共你打交涉,堪作什么?”
问:‘凡有施为,尽落糟粕,请师不施为答。”
师叱尼云:“将水来添鼎子沸。”
问:‘如何是赵州主人公?”
师云;“田库奴。”
问;“如何是王索仙陀婆?”
师云,“你道老僧要个什么?”
问;“如何是法非法?”
师云。“东西南北。”
学云。“如何会去?”
师云。“上下四维。”
问:“王索仙陀婆时如何?”师蓦起打躬叉手。
问:“如何是道?”
师云:“不敢!不敢!”
问:“如何是法?”
师云:“敕敕摄摄。”
问:“赵州去镇府多少?”
师云:“三百。”
学云:“镇府来赵州多少?”
师云:“不隔。”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师云:“还见庭前柏树子么?”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下禅床。
学云:“莫便是否?”
师云:“老僧未有语在。”
问:“如何是赵州一句?”
师云:“半句也无。”
学云:“岂无和尚在?”
师云:“老僧不是一句。”
问:“如何得不被诸境惑?”师垂一足,僧便出鞋;师收起足,僧无语。
老僧在此间三十余年,未曾有一个禅师到此间,设有来,一宿一食急走过,且趁软暖处去也。
问:“忽遇禅师到来,向伊道什么?”
师云:“千钧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
师云:“兄弟!若从南方来者,即与下载;若从北方来,即与装载。所以道:近上人问道即失道,近下人间道即得道。兄弟!正人说
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
问:“善恶惑不得的人还独脱也无?”
师云:“不独脱。”
学云:“为什么不独脱?”
师云:“正在善恶里。”
问:“世界变为黑穴,末实此个落在何路?”
师云:“不占。”
学云:“不占是什么人?”
师云:“田库奴。”
问:“无言无意始称得句,既是无言,唤什么作句?”
师云:“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学云:“即今和尚是满是溢?”
师云:“争奈你问我。”
问:“如何是佛?如何是众生?”
师云:“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
学云:“未审两个,哪个是众生?”
师云:“问,问。”
问:“正修行的人被鬼神测得也无?”
师云:“测得。”
云:“过在什么处?”
师云:“过在觅处。”
云:“与么即不修行也。”
师云:“修行。”
问:“孤月当空,光从何生?”
师云:“月从何生?”
问:“承和尚有言:‘道不属修,但莫染污。’如何是不染污?”
师云:“检校内外。”
云:“还自检校也无?”
师云:“检校。”
云:“自己有什么过,自检校?”
师云:“你有什么事?”
师上堂云:“此事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
是佛。”
问:“佛与谁人为烦恼?”
师云:“与一切人为烦恼。”
云:“如何免得?”
师云:“用免作么?”
师示众云:“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若是不会,是谁过欤?以后遇著作
家汉,也道老僧不辜他。但有人问,以分事接人。”
问:“古镜不磨,还照也无?”
师云:“前生是因,今生是果。”
问:“三刀未落时如何?”
师云:“森森地。”
云:“落后如何?”
师云:“迥迥地。”
问:“如何是出三界的人?”
师云:“笼罩不得。”
问:“牛头未见四祖,百鸟衔花供养,见后为什么百鸟不衔花供养?”
师云:“应世不应世?”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
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问:“龙女亲献佛,未实将什么献?”师以两手作献势。
师示众云:“此间佛法,道难即易,道易即难。别处难见易识,老僧这里即易见难识。若能会得,天下横行。忽有人问什么处来,
若向伊道从赵州来,又谤赵州;若道不从赵州来,又埋没自己。诸人且作么生对他?”
僧问:“触目是谤,和尚如何得不谤去?”
师云:“若道不谤,早是谤了也。”
问:“如何是正修行路?”
师云:“解修行即得,若不解修行,即参差落他因果里。”又云:“我教你道,若有问时,但向伊道赵州来。忽问赵州说什么法,
但向伊道,寒即言寒,热即言热。若更问道,不问这个事,但云问什么事。若再问赵州说什么法,便向伊道,和尚来时不教传语,上座
若要知赵州事,但自去问取。”
问:“且如二祖得髓又作么生?”
师云:“莫谤二祖。”师又云:“达摩也有语,在外者得皮,在里者得骨。且道更在里者得什么?”
问:“如何是得髓的道理?”
师云:“但识取皮,老僧这里髓也不立。”
云“如何是髓?”
师云:“与么皮也摸未着。”
问:“与么堂堂,岂不是和尚正位?”
师云:“还知有不肯者么?”
学云:“与么即别有位。”
师云:“谁是别者?”
学云:“谁是不别者?”
师云:“一任叫。”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
师云:“莫自瞒。”
问:“如何是赵州?”
师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问:“如何是定?”
师云:“不定。”
学云:“为什么不定?”
师云:“活物,活物。”
问:“不随诸有时如何?”
师云:“合与么。”
学云:“莫便是学人本份事?”
师云:“随也,随也。”
问:“古人三十年一张弓两下箭只射得半个圣人,今日请师全射。”师便起去。
师示众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老僧却不在明白里,是你向什么处见祖师?”
问:“和尚即不在明白里,护惜什么处?”
师云:“我亦不知。”
学云:“和尚既自不知,为什么道不在明白里?”
师云“问事即得,礼拜退。”
师示众云:“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更不要道才语是生,不语是默。诸人且作么生是不生不灭的道理?”
问:“草是不生不灭么?”
师云:“这汉只认得个死语。”
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揀择,和尚如何示人?”
师云:“何不尽引古人语?”
学云:“某甲只道得到这里。”
师云:“只这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上堂,示众云:“看经也在生死里,不看经也在生死里,诸人且作么生出得去?”
僧便问:“只如俱不留时如何?”
师云:“实即得。若不实,争能小得生死?”
问:“如何是通方?”
师云:“离却金刚禅。”
师示众云:“大道只在目前,要且难睹。”
僧乃问:“目前有何形段令学人睹?”
师云:“任你江南江北。”
学云:“和尚岂无方便为人?”
师云:“适来问什么?”
问:“入法界来,还知有也无?”
师云:“谁入法界?”
学云:“与么即入法界不知去也。”
师云“不是寒灰死木,花锦成现百种有。”
学云:“莫是入法界处用也无?”
师云:“有什么交涉?”
问:“若是实际理地,却向什么处得来?”
师云:“更请阇黎宣一遍。”
问:“未审古人与今人还相近也无?”
师云:“相近即相近,不同一体。”
学云:“为什么不同?”
师云:“法身不说法。”
学云:“法身不说法,和尚为人也无?”
师云:“我向个里答话。”
学云:“争道法身不说法?”
师云:“我向个里救你阿爷,他终不出头。”
师示众云:“龙女心亲献,尽是自然事。”
问:“既是自然,献时为什么?”
师云:“若不献,争知自然?”
问:“只如无佛无人处,还有修行也无?”
师云:“除却这两个,有百千万亿。”
学云:“道人来时在什么处?”
师云:“你与么即不修行也。”其僧礼拜。
师云:“大有处着你在。”
师示众云:“是他不是不将来,老僧不是不祇对。”
僧云:“和尚将什么祇对?”师长吁一声。
云:“和尚将这个祇对,莫辜负学人也无?”
师云:“你适来肯我,我即辜负你;若不肯我,我即不辜负你。”
师示众云:“老僧今夜答话去也,解问者出来。”
有僧才出礼拜,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只得个嗽子。”
问:“如何是法身?”
师云:“应身”
云:“学人不问应身。”
师云:“你但管应身。”
问:“正当二八时如何?”
师云:“东东西西。”
学云:“如何是东东西西?”
师云:“觅不着。”
问:“学人全不会时如何?”
师云:“我更不会。”
云:“和尚还知有也无?”
师云:“我不是木头,作么不知?”
云:“大好不会。”师拍掌笑之。
师示众云:“阇黎不是不将来,老僧不是不祇对。”又云:“阇黎莫擎拳合掌,老僧不将禅床拂子对。”
问:“思忆不及处如何?”
师云:“过这边来。”
云:“过这边来即是及处,如何是思不及处?”
师竖起手云:“你唤作什么?”
云:“唤作手。和尚唤作什么?”
师云:“百种名字我亦道。”
云:“不及和尚百种名字,且唤什么?”
师云:“与么即你思忆不及处。”僧礼拜。
师云:“教你思忆得及者。”
云:“如何是?”
师云:“释迦教、祖师教是你师。”
云:“祖与佛,古人道了也。如何是思忆不及处?”
师再举指云:“唤作什么?”僧良久。
师云:“何不当头道着,更疑什么?”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老僧耳背,高声问。”
僧再问,师云:“你问我家风,我却识你家风。”
问:“万境俱俱起时如何?”
师云:“万境俱起。”
云:“一问一答是起,如何是不起?”
师云:“禅床是不起的。”
僧才礼拜次,师云:“记得问答?”
云:“记得。”
师云:“试举看。”
僧拟举,师云:“诳我。”
问:“如何是目前佛?”
师云:“殿里的。”
云:“这个是相貌佛,如何是佛?”
师云:“即心是。”
云:“即心犹是限量,如何是佛?”
师云:“无心是。”
学云:“有心无心,还许学人拣也无?”
师云:“有心无心,总被你拣了也,更教老僧道什么即得?”
问:“远远投师,未审家风如何?”
师云:“不说似人。”
学云:“为什么不说似人?”
师云:“是我家风。”
学云:“和尚既不说似人,争奈四海来投。”
师云:“你是道,我不是海。”
学云:“未审海内事如何?”
师云:“老僧钓得一个。”
问:“祖佛近不得的是什么人?”
师云:“不是祖佛。”
学云:“争奈近不得何?”
师云:“向你道不是祖佛,不是众生,不是物,得么?”
学云:“是什么?”
师云:“若有名字,即是祖佛、众生也。”
学云:“不可只与么去也。”
师云:“卒未与你去在。”
问:“如何是平常心?”
师云:“狐狼野干是。”
问:“如何是学人保任的物?”
师云:“尽未来际拣不出。”
问:“如何是大修行的人?”
师云:“寺里纲维是。”
问:“如何是和尚大意?”
师云:“无大无小。”
学云:“莫便是和尚大意么?”
师云:“若有纤毫,万劫不如。”
问:“如何是毗卢圆相?”
师云:“老僧自小出家,不曾眼花。”
学云:“和尚还为人也无?”
师云:“愿你常常见毗卢圆相。”
问:“佛祖在日,佛祖相传;佛祖灭后,什么人传?”
师云:“古今总是老僧分上。”
学云:“未审传个什么?”
师云:“个个总属生死。”
云:“不可埋没却祖师也。”
师云:“传个什么?”
问:“朗月当空,未审室中事如何?”
师云:“老僧自出家,不曾作活计。”
学云:“与么即和尚不为今时也。”
师云:“自疾不能救,焉能救诸疾?”
学云:“争奈学人无依何!”
师云:“依即蹋着地,不依即一任东西。”
问:“在心心不测时如何?”
师云:“测阿谁?”
学云:“测自己。”
师云:“无两个。”
问:“不见边表时如何?”
师指净瓶云:“是什么?”
学云:“净瓶。”
师云:“大好不见边表。”
问:“如救头燃的人如何?”
师云:“便学。”
学云:“什么处?”
师云:“莫占他位次。”
问:“空劫中阿谁为主?”
师云:“老僧在里许坐。”
学云:“说什么法?”
师云:“说你问的。”
问:“承古有言:‘虚明自照。’如何是自照?”
师云:“不称他照。”
学云:“照不着处如何?”
师云:“你话堕也。”
问:“如何是法王?”
师云:“州里大王是。”
云:“和尚不是。”
师云:“你拟造反去,都来一个王不认。”
问:“如何是佛心?”
师云:“你是心,我是佛,奉不奉自看。”
学云:“师即不无,还奉得也无?”
师云:“你教化我看。”
问:“三身中,哪个是本来身?”
师云:“缺一不可。”
问:“未审此土谁为祖师?”
师云:“达摩来这边总是。”
学云:“和尚是第几祖?”
师云:“我不落位次。”
学云:“在什么处?”
师云:“在你耳里。”
问:“不弃本,不逐末,如何是正道?”
师云:“大好出家儿。”
学云:“学人从来不曾出家。”
师云:“归依佛,归依法。”
学云:“未审有家可出也无?”
师云:“直须出家。”
学云:“向什么处安排他?”
师云:“且向家里坐。”
间:“明眼人见一切,还见色也无?”
师云:“打却着。”
学云:“如何打得?”
师云:“莫用力。”
学云:“不用力如何打得?”
师云:“若用力即乖。”
问:“祖佛大意合为什么人?”
师云:“只为今时。”
学云:“争奈不得何!”
师云.“谁之过?”
学云:“如何承当?”
师云:“如今无人承当得。”
云:“与么即无依倚也。”
师云:“又不可无却老僧。”
崔郎中问:“大善知识还入地狱也无?”
师云:“老僧末上入。”
崔云:“既是大善知识,为什么入地狱?”
师云:“老僧若不入,争得见郎中?”
问:“毫厘有差时如何?”
师云:“天地悬隔。”
云:“毫厘无差时如何?”
师云:“天地悬隔。”
问:“如何是不睡的眼?”
师云:“凡眼、肉眼。”又云:“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学云:“如何是睡的眼?”
师云:“佛眼、法眼是睡的眼。”
问:“大庾岭头趁得及,为什么提不起?”
师拈起衲衣云:“你甚处得这个来?”
云:“不问这个。”
师云:“与么即提不起。”
问:“如何是不错路?”
师云:“识心见性是不错路。”
问:“明珠在掌,还照也无?”
师云:“照即不无,唤什么作珠?”
问:“学人拟作佛吋如何?”
师云:“太煞费力生。”
云:“不费力时如何?”
师云:“与么即作佛去也。”
问:“学人昏钝在一浮沉,如何得出?”师只据坐。
云:“某甲实问和尚。”
师云:“你甚处作一浮一沉?”
间:“不指一法,如何是和尚法?”
师云:“老僧不说茆山法。”
云:“即不说茆山法,如何是和尚法?”
师云:“向你道下说茆山法。”
云:“莫这个便是也无?”
师云:“老僧未曾将这个示人。”
问:“如何是目前独脱一路?”
师云:“无三亦无三。”
云:“目前有路,还许学人进前也无?”
师云:“与么即千里万里。”
问:“如何是毗卢向上事?”
师云:“老僧在你脚底。”
云:“和尚为什么在学人脚底?
师云:“你原来不知有向上事。”
问:“如何是台头?”
师云:“是你不合头。”
云:“如何是不合头?”
师云:“前句辨取。”
问:“如何和尚的的意?”
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问:“末审出家誓求无上菩提时如何?”
师云:“未出家,被菩提使;既出家,使得菩提。”
有一秀才辞去云:“某甲在此括挠和尚多时,无可报答和尚,待他日作一头驴来报答和尚。”
师云:“教老僧争得鞍?”
师到道吾处,才入僧堂,吾云:“南泉一只箭来。”
师云:“看箭!”
吾云:“过也。”
师云:“中也。”
师上堂,示众:“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
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心若不异
,万法亦然。既不从外得,更拘什么?如羊相似,更乱拾物安口中作么?”
问:“百骸溃散,一物长灵时如何?”
师云:“今朝又风起。”
问:“万国来朝时如何?”
师云:“逢人不得唤。”
问:“十二时中如何淘汰?”
师云:“奈河水浊,西水流急。”
云:“还得见文殊也无?”
师云:“这蒙瞳汉!什么处去来?”
问:“如何是道场?”
师云:“你从道场来,你从道场去,脱体是道场,何处更不是?”
问“如何数量?”
师云:“一二二三四五。”
云:“数量不拘的事如何?”
师云:“一二三四五。”
问:“什么世界即无昼夜?”
师云:“即今是昼是夜?”
云:“不问即今。”
师云:“争奈老僧何!”
问:“迦叶上行衣,不踏曹溪路,什么人得披?”
师云:“虚空不出世,道人都不知。”
问:“如何是混而不杂?”
师云:“老僧菜食长斋。”
云:“还得超然也无?”
师云:“破斋也。”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
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问:“四山相逼时如何?”
师云:“无路是赵州。”
问:“和尚年多少?”
师云:“一串数珠数不尽。”
问:“外方忽有人间:‘赵州说什么法?’如何祇对?”
师云:“盐贵米贱。”
问:“纯一无杂时如何?”
师云:“大煞好一问。”
问:“无为寂静的人莫落在沉空也无?”
师云:“落在沉空。”
云:“究竟如何?”
师云:“作驴作马。”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床脚是。”
云:“莫便是也无?”
师云:“是即脱取去。”
问:“澄澄绝点时如何?”
师云:“老僧这里不着客作汉。”
问:“凤飞不到时如何?”
师云:“起自何来?”
问:“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时如何?”
师云:“一切总在里许。”
问:“如何是一句?”师应喏。
僧再问,师云:“我不患聋。”
问:“如何是和尚的家风?”
师云:“老僧自小出家,抖擞破活计。”
问:“请离四句道。”
师云:“老僧常在里许。”
问:“如何是大人相?”
师云:“侧耳视之。”
云:“犹是隔阶趋附在。”
师云:“老僧无工夫趋得这闲汉。”
问:“才有心念,落在人天。直无心念,落在眷属时如何?”
师云:“非但老僧,作家亦答你不得。”
问:“如何是般若波罗密?”
师云:“摩诃般若波罗密。”
问:“如何是咬人狮子?”
师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莫咬老僧。”
问:“离却言句,请师道。”师咳嗽。
问:“如何是一句?”
师云:“两句。”
问:“如何是菩提?”
师云:“这个是阐提。”
问:“如何是大人相?”
师云:“好个儿孙。”
问:“如寂寂无依时如何?”
师云:“老僧在你背后。”
问:“如何是伽蓝?”
师云:“别更有什么?”
云:“如何是伽蓝中人?”
师云:“老僧与阇黎。”
问:“如何是离因果的人?”
师答云:“不因阇黎问,老僧实不知。”
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如何是真象?”
师云:“无假自是不知。”
问:“如何是第一句?”师咳嗽。
云:“莫便是否?”
师云:“老僧咳嗽也不得。”
问:“大海还纳众流也无?”
师云:“大海道不知。”
云:“因什么不知?’
师云:“终不道我纳众流。”
问:“如何是毗卢师?”
师云:“毗卢,毗卢。”
问:“诸佛还有师也无?”
师云:“有。”
云:“如何是诸佛师?”
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如何是学人师?”
师云:“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云:“不问这个。”
师云:“是你师不认。”
问:“诸方尽向口里道,和尚如何示人?”师脚跟打火炉示之。
云:“莫便是也无?”
师云:“恰认得老僧脚跟。”
问:“不行大道时如何?”
师云:“这贩私盐汉。”
云:“却行大道时如何?”
师云:“还我公验来。”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答云:“东壁上挂葫芦多少时也。”
问:“方圆不就时如何?”
师云:“不方不圆。”
云:“与么时如何?”
师云:“是方是圆。”
问:“道人相见时如何?”
师云:“呈漆器。”
问:“谛为什么观不得?”
师云:“谛即不无,观即不得。”
云:“毕竟如何?”
师云:“失谛。”
问:“行又不到,问又不到时如何?”
师云:“到以不到,道人看如涕唾。”
云:“其中事如何?”师唾地。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如你不唤作祖师意犹未在。”
云:“本来的如何?”
师云:“四目相睹,更无第二主宰。”
问:“学人拟向南方学些子佛法去,如何?”
师云:“你去南方,见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不得住。”
云:“与么即学人无依也。”
师云:“柳絮,柳絮。”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茫茫宇宙人无数。”
云:“请和尚不答话。”
师云:“老僧合与么。”
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
师云:“失者无亏,得者无用。”
有俗士献袈裟,问:“披与么衣服,莫辜负古人也无?”
师抛下拂子云:“是古是今?”
问:“如何是沙门行?”
师云:“展手不展脚。”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师云:“饱柴饱水。”
云“见后如何?”
师云:“饱柴饱水。”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师云:“吃粥了也未?”
云:“吃粥也。”
师云:“洗钵盂去。”
问:“如何是毗卢师?”
师云:“驴驼来也未?”
云:“来也。”
师云:“牵去喂草。”
问:“不借口,还许商量也无?”
师云:“正是时。”
云:“便请师商量。”
师云:“老僧不曾出。”
问:“二祖断臂,当为何事?”
师云:“粉骨碎身。”
云:“供养什么人?”
师云:“来者供养。”
问:“昼是日光,夜是火光,如何是神光?”
师云:“日光火光。”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以手摸面,叉手敛容。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栏中失却牛。”
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有。”
云:“几时成佛?”
师云:“虚空几时落地?”
师云:“柏树子成佛。”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
师答云:“如隔罗縠。”
问:“诸天甘露,什么人得吃?”
师云:“谢你将来。”
问:“如何是伽蓝?”
师云:“三门佛殿。”
问:“如何是不生不灭?”
师云:“本自不生,今亦无灭。”
问:“如何是赵州主?”
师云:“州里大王是。”
问:“急切处,请师道。”
师答去:“尿是小事,须是老僧自去始得。”
问:“学人有疑时如何?”
师云:“大宜?小宜?”
学云:“不疑。”
师云:“大宜东北角,小宜僧堂后。”
师示众云:“老僧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语,直至如今无人举着。”
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
师云:“念佛。”
云:“贫子也解念佛。”
师云:“唤侍者将一钱与伊。”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屏风虽破,骨格犹存。”
问:“如何是不迁之义?”
师云:“你道这野鸭子飞从东去西去?”
问:“大耳三藏第三度觅国师不见,未审国师在什么处?”
师云:“在三藏鼻孔里。”
问:“盲龟值浮木孔时如何?”
师云:“不是偶然事。”
问:“久居岩谷时如何?”
师云:“何不隐去?”
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子。”
师云:“阇黎只见略彴子,不见赵州石桥。”
云:“如何是赵州石桥?”
师云:“过来,过来。”
又僧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子。”
师云:“你只见略彴子,却不见赵州石桥。”
云:“如何是石桥?”
师云:“度驴度马。”
问:“和尚姓什么?”
师云:“常州有。”
又问:“甲子多少?”
师云:“苏州有。”
师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
有僧出抚侍者一下云:“何不祇对和尚?”师便归方丈。
后侍者请益:“适来僧是会也?不会也?”
师云:“坐的见立的,立的见坐的。”
问:“如何是道?”
师云:“墙外的。”
云:“不问这个。”
师云:“问什么道?”
云:“大道。”
师云:“大道通长安。”
问:“拨尘见佛时如何?”
师云:“拨尘即不无,见佛即不得。”
问:“如何是无疾之身?”
师云:“四大五阴。”
问:“如何是阐提?”
师云:“何不问菩提?”
云:“如何是菩提?”
师云:“只这便是阐提。”
师有时屈指云:“老僧唤作拳,你诸人唤作什么?”
僧云:“和尚何得将境示人?”
师云:“我不将境示人,若将境示阇黎,即埋没阇黎去也。”
云:“争奈这个何!”师便珍重。
师示众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有僧出将沙弥打一掌,便出去,师便归方丈。
至来日问侍者:“昨日这师僧在什么处?”
侍者云:“当时便去也。”
师云:“三十年弄马骑,被驴子扑。”
问:“与么来的人,师还接也无?”
师云:“接。”
云:“不与么来的人,师还接也无?”
师云:“接。”
云:“与么来从师接,不与么来,师如何接?”
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镇府大王问:“师尊年有几个齿在?”
师云:“只有一个牙。”
大王云:“争吃得物?”
师云:“虽然一个,下下咬着。”
问:“如何是学人珠?”
师云:“高声问。”僧礼拜。
师云:“不解问,何不道高下即不问,如何是学人珠?“何不与么问?”
僧便再问,师云:“伯合放过这汉。”
问:“二边寂寂,师如何阐扬?”
师云:“今年无风波。”
问:“大众云集,却合谈何事?”
师云:“今日拽木头竖僧堂。”
云:“莫只这个便是接学人也无?”
师云:“老僧不解双陆,不解长行。”
问:“如何是真实人体?”
师云:“春夏秋冬。”
云:“与么即学人难会。”
师云:“你问我真实人体。”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云:“你名什么?”
云:“某甲。”
师云:“含元殿里,金谷园中。”
问:“如何是七佛师?”
师云:“要眠即眠,要起即起。”
问:“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道?”师便打。
进云:“和尚莫打某甲,以后错打人去在。”
师云:“龙蛇易辨,衲子难瞒。”
师见大王入院不起,以手自拍膝云;“会么?”
大王云:“不会。”
师云:“自小出家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
问:“从上至今不忘的人如何?”
师云。“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
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便抚掌大笑
问:“一灯燃百干灯,一灯未审从什么处发?”
师便超出一只履,又云:“作家即不与么问。”
问:“归根得旨。随照失宗时如何?”
师云:“老僧不答这话。”
云:“请和尚答话。”
师云:“合与么。”
问:“夜升兜率,昼降阎浮,其中为什么摩尼不现?”
师云:“道什么?”
僧再举前问,师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问:“如何是衣中宝?”
师云:“这一问嫌什么?”
云:“这个是问,如何是宝?”
师云:“与么即衣也失却。”
间:“万里无店时如何?”
师云:“禅院里宿。”
问:“觌面相呈,还尽大意也无?”
师云:“低口。”
云:“收不得处如何?”
师云:“向你道低口。”
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师云:“非人。”
问:“三乘教外,如何接人?”
师答云:“有此世界来,日月不曾换。”
问:“众机来凑,未审其中事如何?”
师云:“我眼本正,不说其中事。”
问:“如何是万法之源?”
师云:“栋梁椽柱。”
云:“学人不会。”
师云:“拱斗叉手不会,”
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师云:“放下着。”
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
师云:“人从陈州来,不得许州信。”
问:“开口是有为,如何是无为?”
师以手示之云:“这个是无为。”
云:“这个是有为,如何是无为?”
师云:“无为。”
云:“这个是有为。”
师云:“是有为。”
师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问:“和尚还为人也无?”
师云:“佛,佛。”
问:“尽却今时,如何是的的处?”
师云:“尽却今时,莫问那个。”
云:“如何是的?”
师云:“向你道莫问。”
云:“如何得见?”
师云:“大无外,小无内。”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问:“出家的人还作俗否?”
师云:“出家即是座主,出与不出,老僧不管。”
云:“为什么不管?”
师云:“与么即出家也。”
问:“不见边表时如何?”
师云:“因什么与么?”
问:“澄而不清,浑而不浊时如何?”
师云:“不清不浊。”
云:“是什么?”
师云:“也可怜生。”
云:“如何是通方?”
师云:“离却金刚禅。”
问:“如何是祖师的的意?”师涕唾。
云:“其中事如何?”师又唾地。
问:“四山相逼时如何?”
师云:“无出迹。”
问:“如何是三界外人?”
师云:“争奈老僧在三界内。”
问:“知有不有的人如何?”
师云:“你若更问,即故问老僧。”
师示众云:“向南方趋丛林去,莫在这里。”
僧便问:“和尚这里是甚处?”
师云:“我这里是柴林。”
问:“如何是毗卢师?”
师云:“性是弟子。”
刘相公入院,见师扫地,问:“大善知识为什么却扫尘?”
师云:“从外来。”
问:“如何是和尚示学人处?”
师云:“目前无学人。”
云:“与么即不出世也。”师便珍重。
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作拳安头上。
云:“和尚犹有这个在。”
师卸下帽子云:“你道老僧有个什么?”
问:“如何是异类中行?”
师云:“唵(左口右部)啉唵(左口右部)啉。”
问:“毫厘有差时如何?”
师云:“粗。”
云:“应机时如何?”
师云:“屈。”
问:“如何是沙门行?”师展手拂衣。
问:“佛花未发,如何辨得真实?”
师云:“是真是实?”
云:“是什么人份上事?”
师云:“老僧有份?阇阇黎有份?”
问:“觉花未发时,如何辨得真实?”
师云:“已发也。”
云:“未审是真是实?”
师云:“真即实,实即真。”
有婆子问:“婆是五障之身,如何免得?”
问:“朗月当空时如何?”
师云:“犹是阶下汉。”
云:“请师接上阶。”
师云:“月落了,来相见。”
师有时示众云:“老僧初到药山时,得一句,直至如今齁齁地饱。”
师因看《金刚经》次,僧便问:“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菩提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
师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僧云:“不是。”
师云:“我自理经也不得。”
山僧辞去,师云:“阇黎出外,忽有人问 ‘还见赵州否?’你作么生祇对?”
云:“只可道见。”
师云:“老僧是一头驴,你作么生见?”无语。
师问新到:“从什么处来?”
云:“南方来。”
师云:“还知有赵州关么?”
云:“须知赵州关者。”
师叱云:“这贩私盐汉!”又云:“兄弟!赵州关也难。”
云:“如何是赵州关?”
师云:“石桥是。”
问新到:“离什么处?”
云:“离雪峰。”
师云:“雪峰有什么言句示人?”
云:“和尚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什么处屙?’”
师云:“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师因舍衣俵大众次,僧便问:“和尚总舍却了,用个什去么?”
师召云:“湖州子!”僧应诺。
师云:“用个什么?”
僧问:“如何是此性?”
师云:“五蕴四大。”
云:“此犹是坏,如何此性?”
师云:“四大五蕴。”
定州有一座主到,师问:“习何业?”
云:“经律论不听便讲。”
师举手示之:“还讲得这个么?”座主茫然不知。
师云:“直饶你不听便讲得,也只是个讲经论汉,若是佛法,未在。”
云:“和尚即今语话,莫便是佛法否?”
师云:“直饶你问得答得,总属经论,佛法未在。”主无语。
师问僧:“你曾看《法华经》么?”
云:“曾看。”
师云:“经中道:‘衲衣在空闲,假名阿练若,诳惑世间人。’你作么生会?”僧拟礼拜。
师云:“你披衲衣来否?”
云:“披来。”
师云:“莫惑我。”
云:“如何得不惑去?”
师云:“自作活计,莫取老僧语。”
问新到:“从什么处来?”
云:“南方来。”
师云:“三千里外逢莫戏。”
云:“不曾。”
师云:“摘杨花,摘杨花。”
问:“如何是心地法门?”
师云:“古今榜样。”
问:“利剑锋头快时如何?”
师云:‘‘老僧是利剑,你道快在什么处?”
问:“朗月当空时如何?”
师云:“阇黎名什么?”
学云:“某甲。”
师云:“朗月当空在什么处?”
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水牯牛生儿,也好看取。”
云:“未审此意如何?”
师云:“我不知。”
问:“如何是宝月当空?”
师云:“塞却老僧耳。”
示众云:“我此间有出窟狮子,亦有在窟狮子,只是难得狮子儿。”时有僧弹指对之。师云:“是什么?”
云:“狮子儿。”
师云:“我唤作狮子儿,实实罪过,你更行耀踏。”
师一日将柱杖上茱萸法堂上,东西来去,萸云:“作什么?”
师云:“探水。”
萸云:“我这里一滴也无,探个什么?”师将杖子倚壁便下去。
师因见僧扫地次,遂问:“与么扫还得净洁也无?”
云:“转扫转多。”
师云:“岂无拨尘者也?”
云:“谁是拨尘者?”
师云:“会么?”
云:“不会。”
师云:“问取云居去。”
其僧乃去问云居:“如何是拨尘者?”云居云:“这瞎汉!”
因沙弥童行参师,向侍者道:“教伊去。”
侍者向行者道:“和尚教去。”
师云:“沙弥童行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
云:“不曾到。”
师云:“吃茶去。”
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
云:“曾到。”
师云:“吃茶去。”
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
师云:“院主!”院主应喏,
师云:“吃茶去。”
师到云居,云居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
师云:“什么处住得?”
云居云:“前面有古寺基。”
师云:“与么即和尚自住取。”
师又到茱萸,茱萸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去?”
师云:“什么处住得?”
茱萸云:“老老大大,住处也不识。”
师云:“三十年弄马骑,今日却被驴扑。”
师又到茱萸方丈,上下观瞻,茱萸云:“平地吃交作什么?”
师云:“只为心粗。”
师见僧来,挟火示之云:“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你不得唤作火,老僧道了也。”
师挟起火云:“会么?”
云:“不会。”
师却云:“此去舒州有投子山和尚,你去礼拜问取。因缘相契,不用更来;不相契却来。”其僧便去。
才到投子和尚处,投子乃问:“近离什么处?”
云:“离赵州,特来礼拜和尚。”
投子云:“赵州老人有何言句?”僧乃具举前话。
投子乃下禅床,行三五步,却坐云:“会么?”
僧云:“不会。”
投子云:“你归,举似赵州。”
其僧却归,举似师,师云:“还会么?”
云:“未会。”
师云:“也不较多也。”
师因行路次,见一婆子问:“和尚住什么处?”
师云:“赵州东院西。”
师举向僧云:“你道使那个西字?”
一僧云:“东西字。”
一僧云:“依栖字。”
师云:“汝两人总作得盐铁判官。”
师问僧:“你在此间多少时也?”
云:“七八年。”
师云:“还见老僧么?”
云:“见。”
师云:“我作一头驴,你作么生见?”
云:“入法界见。”
师云:“我将为你有此一着,枉吃了如许多饭。”
僧云:“请和尚道。”
师云:“因什么不道向草料里见?”
师问菜头:“今日吃生菜?熟菜?”菜头提起一茎菜。
师云:“知恩这少,负恩者多。”
有俗行者到院烧香,师问僧:“伊在那里烧香礼拜,我又共你在这里语话,正与么时,生在哪头?”
僧云:“和尚是什么?”
师云:“与么即在那头也。”
云:“与么已是先也。”师笑之。
师与小师文远论义,不得占胜,占胜者输糊饼。师云:“我有一头驴。”
远云:“我是驴胃。”
师云:“我是驴粪。”
远云:“我是粪中虫。”
师云:“你在彼中作么?”
远云:“我在彼中过夏。”
师云:“把将糊饼来。”
师因入内回,路上见一幢子无一截,僧问云:“幢子一截上天去也?入地去也?”
师云:“也不下天,也不入地。”
云:“向什么处去?”
师云:“扑落也。”
有僧上参次,见师衲衣盖头坐次,僧便退,师云:“阇黎莫道老僧不祇对。”
师问僧:“从什么处来?”
云:“南方来。”
师云:“共什么人为伴?”
云:“水牯牛。”
师云:“好个师僧,因什么与畜生为伴?”
云:“不异故。”
师云:“好个畜生。”
云:“争肯?”
师云:“不肯且从,还我伴来。”
堂中有二僧,相推不肯作第一座,主事白和尚,师云:“总教他作第二座。” 云:“教谁作第一座?”
师云:“装香著。”
云:“装香了也。”
师云:“戒香?定香?”
有僧见猫儿,问云:“某甲唤作猫儿,未审和尚唤作什么?”
师云:“是你唤作猫儿。”
因镇州大王来访师,侍者来报师云:“大王来!”
师云:“大王万福!”
侍者云:“未在,方到三门下。”
师云:“又道大王来也。”
因在殿上过,乃唤侍者,侍者应喏,师云:“好一殿功德。”侍者无对。
师因到天台国清寺,见寒山、拾得,师云:“久响寒山、拾得,到来只见两头水牯牛。”寒山、拾得便作牛斗。
师云:“叱!叱!”寒山、拾得咬齿相看,师便归堂。
二人来堂内问:“师适来因缘作么生?”师乃呵呵大笑。
师行脚时,到一尊宿院,才入门相见便云:“有么?有么?”尊宿竖起拳头。
师云:“水浅船难泊。”便出去。
又到一院,见尊宿便云:“有么?有么?”尊宿竖起拳头。
师云:“能纵能夺,能取能撮。”礼拜便出去。
师一日拈数珠问新罗长老:“彼中还有这个也无?”
云:“有。”
师云:“何似这个?”
云:“不似这个。”
师云:“既有,为什么不似?”无语。
师自代云:“不见道:新罗大唐。”
问新到:“什么处来?”
云:“南方来。”
师竖起指云:“会么?”
云:“不会。”
师云:“动止万福不会。”
师行脚时,问大慈:“般若以何为体?”慈云:“般若以何为体?”师便呵呵大笑而出。
大慈来日见师扫地次,问:“般若以何为体?”师放下扫帚,呵呵大笑而去,大慈便归方丈。
师到投子处对坐斋,投子将蒸饼与师吃,师云:“不吃。”
不久,又下糊饼,投子教沙弥度与师。师接得饼,却礼沙弥三拜,投子默然。
因僧写师真呈师,师云:“若似老僧,即打杀我;若不似,即烧却。”
师与首座看石桥,乃问首座:“是什么人造?”
云:“李膺造。”
师云:“造时向什么处下手?”无对。
师云:“寻常说石桥,问着下手处也不知。”
师因参潼关,潼关问师云:“你还知有潼关么?”
师云:“知有潼关。”
云:“有公验者即得过,无公验者不得过。”
师云:“忽遇銮驾来时如何?”
关云:“也须检点过。”
云:“你要造反。”
师在南泉时,泉牵一头水牯牛入僧堂内巡堂而转,首座乃向牛背上三拍,泉便休去。师后将一束草安首座面前,首座无对。
有秀才见师,乃赞叹师云:“和尚是古佛。”
师云:“秀才是新如来。”
有僧问:“如何是涅盘?”
师云:“我耳重。”
僧再问,师云:“我不害耳聋。”乃有颂:
滕滕大道者,对面涅盘门。
但坐念无际,来年春又春。
有僧问:“生死二路,是同是别?”
师乃有颂:
道人间生死,生死若为论?
双林一池水,朗月耀乾坤。
唤他句上识,此是弄精魂。
欲会个生死,颠人说梦春。
因见诸方见解异途,乃有颂呵:
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
祖师遗下一只履,直至如今觅不得。
鱼鼓颂
四大犹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怪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赵王与师作真赞
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
哭赵州和尚(二首)
师离滹水动王侯,心印光潜尘尾收。
碧落雾霾松岭月,沧溟浪覆济人舟。
一灯乍灭波句喜,双眼重昏道侣愁。
纵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瓶杌泪还流。
佛日西倾祖印隳,珠沉丹沼月沉辉。
影敷丈室炉烟惨,风起禅堂松韵微。
只履乍来留化迹,五天何处又逢归?
解空弟子绝悲喜,犹自潸然对雪帏。
- 上一篇:学佛须有实修的功夫
- 下一篇: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二节(五)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