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禅
什么是禅,过去一无所知。既觉得高深,又觉得神秘,高不可攀。初学佛时,自知愚蒙,浅薄,只念阿弥陀佛,习修净土宗。日子久了,道听途说,仍觉得禅很高深,很神秘,虽然有心 “ 寻牛 ” ,但不知从何寻起,惟觉自身困扰在大大小小无尽的烦恼中,身居大城市,没有一刻安宁。
以前所听说的禅,有人叫 “ 入静 ” ,有人叫 “ 静坐 ” ,大都与 “ 静 ” 相联,所以愚蒙的我,我先去寻找 “ 静 ” 的所在,先后走了数省,往来几万里,远至四川峨嵋山,云南筇竹寺,厦门南普陀,近到五台山,只见连没有开放的寺庙都是人来人往:进香的,朝山的,拜佛的,旅游的,做买卖的,真个是络绎不绝,比肩接踵。南方的寺庙,还有大群香客 (每次大约三四百人)唱着当地民间的念佛曲子,在天王殿过夜的,哪里有什么 “ 静 ” 的所在 ?外面寻不到 “ 静 ” ,回到家里,争奈烦恼更多,同行、学生、子女自然是常常出来进去,查电表的、收水费的、门前路过进来坐坐的,等着商店开门买东西,到家里来磨时间的,啊呀,不得了,这样的环境怎么修法 ?
于是,我颇有些心灰,但又决不愿退转。 1988 — 1989年,做了《法音》杂志的读者,在法音宣流的妙音声里,重新摸索自己修法的方式,逐渐的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我从小在专业院校学画,有这样一个切身体会:每画到专心处,外界及自己本身便都不在意识中,烦恼全丢,冷暖不知,这时的意境,往往被我母亲自发地称作 “ 入 ” 。有一年冬天,外面北风呼号,我独自一人站在地震棚中作画,当时只穿了一件衬衣,炉火将熄,我一连画了几个小时,竟不知塞冷与饥饿。现在习禅,回忆一下,我和历次入静作画的意境何等地接近啊 !如果这就是禅的境界,那么我似乎已远远地看到了它的影子,我当即从这 “ 画禅 ” 入门,增强了修习的信心。
我生活在大都市,整天在车水马龙中徜徉,不必说眼前的花花世界,就是那无尽无休的噪音已够使人心无宁日了。为此,我只能安于现状,在喧嚣中修禅。除上面说的 画禅,还练习几种其他方法:
黎明前练习静坐:开始时,只从画禅入静,观想如何画佛菩萨,虽然还是有住,有相,毕竟排除了其他烦恼,不管寻牛寻得到否,只是坚持到时必坐,耐之又耐,忍之又忍,既不求神通,也不求什么开天眼之类,只是老老实实地坐,坐,坐,这其中的妙处,才是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咧 !
漫步禅:在热闹的公园里或繁华的街头,单独一人信步走去,有橱窗、柜台也可以看看,但心里却一无所求 —— 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样可以听不到往来车子的轰响和人语,对见到的东西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归来之后,只觉身心轻松对于看到的早已忘净。在公园里,只管向人少路通之处走,但切莫触景生情,否则心未定,烦恼反多,事与愿违。关键是要一无所求,一无所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在大城市里和在五台山南台顶上是一样的安祥、自在。
音响禅:这里的 “ 音 ” ,是指音乐。音乐有两种,一种使人平静,安宁;另一种使人躁动不安,现在流行的电声音乐和通俗歌曲,多是后一种。 “ 响 ” ,是指环境噪音,如工厂的机器声,工地的推土机、挖掘机、水泥搅拌机的轰鸣 (持续的,不是突然惊人的巨响)。有一次,朋友送我一张票,叫我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因多年不看演出了,以为还会看到优雅的 “ 罐舞 ” 、 “ 祝福 ” 之类,没想到帷幕拉开,只觉得震耳欲聋,心脏都要跳出来,我的座位出去又不方便,打搅那么多人不好意思,实在无奈,想起安祥禅来,于是双手结定印,在剧场静坐,居然能使自己远离噪音,得到宁静。从此我明白了一点道理:自己的心是可以管带的,只要立志使其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左右,那就一定会慢慢走上正路。禅既是活泼泼的,那么每个人修禅也会有不同的门径和体会,我是一个初学的人,以上所说,请大德及道友指正。
莫道尘寰闹无休,安祥需向自身求;
看它无时却是有,道它有时无可留。
管带六根免污染。纯和三业妄心收;
回首灯红酒绿处,白云一片去悠悠。
- 上一篇:参禅方法
- 下一篇:佛教徒人生态度——自利乎?利他乎?(4)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