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佛教徒人生态度——自利乎?利他乎?(4)

  四、学佛仅仅是自利吗?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的清净无为似乎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种看法实在有失偏颇。

  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之分。乘是指运载的工具,小船只能自己乘坐,大船则能帮助更多的人到达彼岸。在学佛的人中,每个人的因缘发心都不同。其中有偏向自利的发心,如声闻缘觉的修行,也称小乘;也有偏重利他的的发心,如菩萨道的修行,也称大乘。

  以发心来衡量,声闻乘发的是出离心。由于“观三界如火宅,视生死如冤家”,因而生起极大厌离之心。他们急于脱离生死,认为成佛之道遥远难行,只求灭除烦恼,证得涅槃,不再来生死中轮回。声闻乘的修行内容主要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由持戒而后生定,又由定而生慧,将生命内在的智慧开发出来,从而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的小乘行者亦被称为“自了汉”,和菩萨的发心相比,他们的确有相对自私的一面。

  而菩萨乘更强调的是菩提心,因为佛陀出世的本怀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成佛后,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使无数众生因听闻佛法而获得解脱。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由菩提心而生。所以,对于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发心是至关重要的。

  学佛发心要大,要“志当存高远”,但落实到具体的修行,则须严格依照次第,由人天乘进而声闻乘,最后进入菩萨乘。地基打得越牢固,发展也就越稳妥。人天乘是三乘佛法的基础,就像太虚大师所说的那样:“人在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在藏传佛教中,将三乘归纳为三士道。下士道相当于人天乘,修学要领为受持五戒十善,念死无常及归依三宝,因为“五戒十善,是通往人天去路的护照”。中士道相当于声闻乘,由怖畏恶趣而生起极大出离心,依戒定慧三学成就声闻缘觉的果位。上士道相当于菩萨乘,从菩提心出发,广修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善法,成就圆满佛果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也是在于发心,而不是修学的法门。五戒十善虽是人天乘的善法,但若是以大乘的发心来修,不是着眼于人天福报,而是以利乐有情为己任,一样可以作为成佛的资粮。

  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之心,就是自觉觉他之心。我们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的解脱,还要以六度四摄帮助众生觉悟,使众生共同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是在利他中完善自身,在利他中积累成佛的资粮,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一味的自利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应追求的,因为学佛就是要学佛所行,而每一位佛菩萨的行为,都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