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佛教徒人生态度——自利乎?利他乎?(1)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各自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不论有没有学佛,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责任。否则,纵然修行修得不错,但从利益社会的角度来看,却不曾起到一个佛教徒所应发挥的作用。大乘佛教的修行,要求佛弟子在自利的同时,进一步利益社会大众,这也是佛法在人间弘扬的必由之路。菩萨道的精神正是在利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菩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也都回向众生。

  遗憾的是,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佛教徒是自私自利的人,认为他们抛弃父母妻儿,只图个人清闲,不承担家庭责任,不过问社会疾苦。那么,学佛的人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

  一、什么是利益?

  世间的人,尽管奋斗的目标不同,但都逃不脱名利二字。正如孟子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是有情生存的基础。即使是出家人,也必须“衣食住用”四事具足才能安心修道。更何况凡夫都是血肉之躯,需要饮食来长养色身,需要服装来御寒,需要住房来遮蔽风雨,还需要适当的生活用具。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使佛法得到更好弘扬,也需要有相应的科技设备和物质条件。

  对利益的追逐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并且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水准。经济发展的正面意义固然值得肯定,但在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心灵危机也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

  自我中心主义的盛行,使得自私自利瘟疫般侵蚀着人类的心灵。在个体之间,表现为当代社会的缺乏温情;在群体之间,表现为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战争。在当今世界,基于扩张需要而制造的核武器,已经足以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想象,一旦这些核武器因为某些国家的利益被使用时,势必对整个人类的和平与安定构成莫大的威胁。

  这就涉及到义和利的关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