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录里的“眉”系词语
禅宗著名公案“丹霞木佛”较早见载于《祖堂集》: 1.(丹霞)后于惠林寺遇天寒,焚木佛以御次,主人或讥,师曰:“吾荼毗觅舍利。”主人曰:“木头有何(舍利)也?”师曰:“若然者,何责我乎?”主人亦向前(烤火),眉毛一时堕落【《祖堂集》卷四《丹霞和尚》,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高丽覆刻本,1994年,80b。】。
毫无疑问,在禅家所有公案中,丹霞烧木佛当属最富革命性的一类。丹霞嗣石头,是青原下二世名僧,其诸多作略灵光迸射,惊世骇俗,对南禅主流宗风的形成极具影响。下面一段话是同书记载的后世禅僧对于此则公案的拈提评论:
2.有人问真觉大师:“丹霞烧木佛,上座(按即上引本事里的“主人”)有何过?”大师云:“上座只见佛。”进曰:“丹霞又如何?”大师云:“丹霞烧木头。”
十分明确,后世禅林将惠林寺主人眉毛堕落看作是对其言行过失的惩罚。禅录里常见的“眉须堕落”一语即用此义,例如:
3.(归静)初参西院乃问曰:“拟问不问时如何?”西院便打。师良久,西院云:“若唤作棒,眉须堕落。”师于言下大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兴阳归静禅师》,《大正藏》卷五一,303c。】。
4.上堂,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遂拈拄杖云:“这个是什么?若唤作一乘法,眉须堕落。”以拄杖卓禅床,下座【《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大正藏》卷四七,639a。】。
5.上堂:“若说佛法供养大众,未免眉须堕落;若说世法供养大众,入地狱如箭射。”【《五灯会元》卷十九《保宁仁勇禅师》,1237页。】
例5将“眉须堕落”和“入地狱如箭射”相提并举,惩罚报应之义非常显豁。把握了此义,对下面例句里“惜取眉毛”等词语便不难理解。
6.问:“古人道,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时人皆云不昧于真宗。未审古人意如何?”师云:“惜取眉毛好!”【《祖堂集》卷十二《荷玉和尚》,227b。】
7.上堂:“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五灯会元》卷十六《惠林宗本禅师》,1037页。】
8.师上堂曰:“今夏与诸兄弟语论,看翠岩眉毛还在么?”【《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翠岩永明大师》,《大正藏》卷五一,352c。】
9.汝眉毛因甚么却拖在脚跟下【《五灯会元》卷十二《石佛显忠禅师》,753页。】?
例6荷玉和尚劝诫问法者爱惜眉毛(别让它堕落),实际上就是对他提问(迷信古人,忘却自我)的批评。例7宗本禅师知道“说破”乃禅家大忌,但接人心切,面对中下根器,发慈悲心开方便门,自然无法顾惜自己的眉毛。例8也是一则著名公案,翠岩和尚要僧众看看他的眉毛是否已经堕落,以诙谐口吻启发僧徒:言句说教有违禅法。例9“眉毛拖在脚跟下”意即眉毛堕落,此句系禅师警醒听法徒众,切勿落入情识分别。上述词句的意义和形式与“丹霞木佛”公案及其中的“眉毛堕落”语有直接联系。事实上,禅录里与眉毛有关的词语(为称说方便,姑谓之“眉”系词语)数量很多,使用频率很高。根据它们的意义,可分为若干语义类型。除上文已述与“眉毛堕落”语直接相关的一类(A类)外,较为多见的还有如下四种语义类型(某些词语具多项语义,可属多种语义类型)。
B类:含有振作精神、集中精力之义,多用作禅师对僧徒的劝诫、督促、鼓励语,例如:
10.师说偈曰:“腾空正是时,应须眨上眉。从兹出伦去,莫待白头儿。”【《景德传灯录》卷二三《大宁院隐微禅师》,《大正藏》卷五一,392a。】
11.傥若依于正令,汝向什摩处会去?何不抖擞眉毛、着些子精彩耶【《祖堂集》卷十《安国和尚》,202b。】?
12.诸禅客,要会么?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五灯会元》卷十七《兜率从悦禅师》,1148~1149页。】。
C类:禅家示机、应机的特殊动作,例如:
13.问:“古人因星得悟 ,意作摩生?”师以手拨开眉【《祖堂集》卷十二《龙回和尚》,240b。】。
14.(阿育)王乃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者以手策起眉曰:“会么?”【《五灯会元》卷二《宾头卢尊者》,115页。】
15.达摩不会当头句,却向嵩山面壁九年。后代儿孙承虚接响,扬眉瞬目,行棒行喝,尽是黄叶止啼【《密庵咸杰和尚语录》,《大正藏》卷四七,959a。】。
D类:形容领会禅义、应接禅机十分快捷,例如:
16.路逢同道人,杨(扬)眉省来处【《祖堂集》卷十九《香严和尚》,357b。】。
17.灵利汉才闻举着,眨上眉毛便知落处【《五灯会元》卷十六《法昌倚遇禅师》,1023页。】。
18.宝剑拈来便用,岂有迟疑?眉毛剔起便行,更无回互【《五灯会元》卷十九《大沩法泰禅师》,1282页。】。
例18“眉毛剔起便行”的说法在宋代禅录里经常使用,因而产生了“剔起便行”的简省语,如:
19.聊闻举着,彻骨彻髓,剔起便行【《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四,《大正藏》卷四七,730b。】。
20.上根利智,剔起便行,不落言诠,不拘机境【《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九,《大正藏》卷四七,755b。】。
21.若是灵利汉,聊闻举着,剔起便行,更不周由者也【《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八,《大正藏》卷四七,842a。】。
这种简省语的出现反映了“眉”系词语的使用频繁,即使省略了“眉毛”,当时的僧人仍然明白其意义或来历,并不妨碍交流。
为了强调禅机迅疾,稍纵即逝,本类词语还常见一种贬损的用法,如:
22.三角和尚上堂云:“此事眨上眉毛,早已差过也!”【《祖堂集》卷十五《麻谷和尚》,283b。】
23.敲空击木,尚落筌蹄;举目扬眉,已成拟议。去此二途,方契斯旨【《五灯会元》卷十二《长水子璇讲师》,742b。】。
24.一棒一喝,犹是葛藤;瞬目扬眉,拖泥带水。如何是直截根源【《五灯会元》卷十五《开先善暹禅师》,1001页。】?
有时索性使用否定的说法,如:
25.若是知心达道人,不在扬眉便相悉【《五灯会元》卷十四《梁山善冀禅师》,881页。】。
26.当人被息狂迷者,见成举措不扬眉【《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六,是同是别,汾阳昭颂。】。可以看出,宋代禅僧在频繁使用“眉”系词语的过程中,不断推出新的逻辑和组句形式,取得了更准确更鲜明的表义效果。
E类:借指禅僧之间的道法切磋、机锋敌斗,例如:
27.者两转语,要与诸方眉毛厮结;更有两转语,要与诸方点眼【《如净和尚语录》卷下,《大正藏》卷四八,127c。】。
28.所以宗师家眉藏宝剑,袖挂金锤,以断不平之事【《碧岩录》第100则《巴陵吹毛剑》,《大正藏》卷四八,223c。】。
29.舌上起风雷,眉间藏血刃【《从容录》第16则《麻谷振锡》,《大正藏》卷四八,236c。】。
30.从来高价不饶伊,百战场中奋两眉。夺角冲关君会也,丛林谁敢更相欺【《五灯会元》卷二十《侍郎张九成居士》,1350页。】!
例27“眉毛厮结”借指切磋、较量禅法,例30、31“眉藏宝剑”、“眉间藏血刃”均谓机锋锐利,例30“奋两眉”则谓于机锋敌斗中振奋精神。
在考察禅录“眉”系词语的过程中,我们曾思考过以下一些问题。
(一)在同时代的文献语言中,唐宋禅宗语录的口语性很强,此特点体现于多方面的语言事实。大量的词语与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事物,如驴马牛狗、眉眼鼻口等相关,或譬喻,或象征,或借代,或用典,既形象生动,又亲切贴近,正是体现禅录口语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眉”系词语数量较多,使用频繁,形成了若干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都跟禅宗的特殊教义及特殊的传教方式有密切联系。这是一批行业色彩十分鲜明的词语。
(三)在较早的禅宗语录里,如敦煌本《坛经》、《神会语录》里未见或很少见“眉”系词语出现,表明该系词语是在禅宗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从诸种文献的年代和该系大多词语的具体意义来看,它们的大量使用应在五家分宗、禅林盛行机锋之际,大约是九世纪中叶以后。
(四)研究禅籍词语的意义,逐词训释法是十分必要的,此法有其不可代替的优点,但也有视野不宽的局限。本文尝试的方法是,对多种有代表性的禅籍进行广泛调查,将具有某种关联的一批词语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的梳理和考察。用这种系统的考察法来配合逐词训释,可望收到较好的效果。
- 上一篇:论人间佛教的现代品格
- 下一篇:获得幸福的方法——熄灭妄想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