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悦:捕捉中国茶文化不老“基因”中的“密码”
十年前,茶文化名家余悦先生曾立下豪言壮语,有生之年要编写出一部可以传世的“枕头”作品。五年后遂有《中国茶文化经典》问世,成了中国茶文化史料中最具权威性书籍之一。对此,有人形象化道:“一本在握,可以揽尽天下茶史”。在当今中国茶文化界,能有这般“扛鼎”之作的人似乎越来越少。难怪天津茶文化学者陈云君先生在其《检点茶事》一文中,既感怀于余悦等学者“多有宏制”,又发出中国茶坛太需要这种“精英文化”学者的呼声。
在中国茶文化的舞台上,余悦是一位不应被忽略的主角。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冲泡出了《中国茶文化经典》这杯“陈香甘爽”之茶。
1999年,余悦先生另一部“枕头”之作——由他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十卷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现,终于让久违了的人们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书架上闻到了中华五千年的茶香。这套丛书是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次大检阅。
在当代中国茶坛,余悦先生怕已算得上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物了。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又冲泡出了《中华茶文化丛书》这杯“醇郁生津”之茶。
2000年,余悦先生又一部“枕头”之作——《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五卷面世。这套丛书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茶叶艺文的一次大盘点,被人称之为“中国茶文化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在当代中国茶文化界,余悦先生是毕生追求茶文化的最具典型性的圣徒。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再度冲泡出了《中国茶叶艺文丛书》这杯“香飘四溢”之茶。
2003年,余悦先生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委托,由他和陈文华先生一起完成了一套专门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茶艺师》全国统一教材,在全国茶艺界引起了轰动。我想,在当今中国茶界,能有如此魄力一统中国茶艺师考核存在“六国纷争”格局而制定茶艺师考核标准者,余悦先生当属中国茶界的领军人物。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继而又冲泡出了《茶艺师》这杯“齿颊留香”之茶。
十年磨剑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
时间的跨度才十年,余悦先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冲泡”,亦即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即使在他几度入院治疗的过程中,同样日日不辍,甚至在病床上,也用口述的方法,由他人代为完成他的文稿。我给余悦先生粗略的统计过,如果将他所有的对茶文化研究文章算在内的话,他的笔下已经流淌出近两千万字。为了“冲泡”这些茶,他几乎笔耕不辍。论及其疯狂的挤压人生,榨取生命式的爬格子残酷程度,比之中国茶坛另一位“疯狂写作”直至创作到生命结束的凯亚先生,毫不逊色。
但是,余悦先生虽学文而非职业作家。
如此玩命于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许多人不解,遂有诸多“恶名”冠其头上。
余悦是一架写作机器,是典型的自虐狂;
余悦是茶文化的“疯子”,茶文化的“魔怔”。
但还是有许多人看到余悦先生的劳动成果,千里迢迢来找他请教,非常虔诚和认真地问他:“余老师,能收我为徒吗?”这些人中,大多还是在读的研究生。
研究茶文化,撰写茶文化是余悦先生的职业;
爱茶、品茶、读书和藏书是余悦先生的嗜好。
作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的余悦,在他的身上,有时职业与嗜好不分先后:虔诚于爱茶、品茶、读书和藏书,目的是研究茶文化;而研究茶文化、讴歌茶文化,为了更好地静心品茶。
余悦爱茶,不在于这杯茶的产地、价值,他要从这杯茶中诠释出“韵味之致,味外之旨”的茶道思想。所谓人到平和,更显睿智。
余悦品茶,不在于这杯茶的口感、滋味,他要从这杯茶中解读出一个“有韵则生,则雅,则响,则远”的一个“韵”字。所谓茶到淡处,方为至味。
所以他常常推崇丰子恺先生的两句诗:“常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他从一杯茶看世界,从一杯茶观人生,体验出“味外之味茶外茶”的无尽之意。他常说:“每一片茶叶,都是茶的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于是,他的每一部著作,每一篇论文铸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一个架构,他要去架构中国茶文化的明天。
余悦先生著书立文,往往要给自己定下“必前之所未尝有,后之所不可无”的标准。正是这一标准,成就了余悦先生常常在中国茶文化“前沿阵地”的冲锋陷阵;正是这一标准,成就了余悦先生的著作常常首开中国茶文化研究之先河。
近年来,余悦先生在中国茶文化学术界,可以说得上是成绩斐然。八十年代创刊的《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上,期期都能读到余悦先生撰写的精彩论文,余悦先生的论文大都以中国茶文化这一大角度、大视野中捕捉中国茶文化“基因”的构造,其中包括大量朴素辨证法观点,对我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中国茶叶的文化阐解》《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中国茶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古代的品茗空间与当代复原》《含英咀华现茶魂——茶文化论文综说》《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这些作品,亦可视作余悦先生对中国茶文化情结的奋斗史。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茶艺美学品格的古今“基因”中,总结归纳出链接和构成中国茶艺美学品格的“密码”——即中国茶艺的意境之美、典雅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雕镂之美、理趣之美、清空之美、淡泊之美、阴柔之美、传神之美、韵味之美。
余悦先生的学术成就来自他博览群书的积累以及独特的眼光。在我看来,在当代中国茶坛,对茶文化及茶艺有高度理性认识,并付诸切实行动,矢志要将中国茶文化引领为救渎人类灵魂的“良药”,首推余悦先生。他在这方面大气磅礴地滔滔不绝,迸溅不止的思路花雨:忽而两度赴西北兰州,点燃中国西部茶文化的明灯,为陇南茶经济“号脉”;忽而在北京大学,亲自主持“首届中国茶文化经济论坛”;忽而在庐山东林寺,亲自策划和组织“第三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架构起东亚文化圈交流平台;忽而在赵州柏林禅寺、杭州经山寺,侃侃而谈“禅林法语的智慧境界”;忽而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地,把中国的品茗艺术灌输于日本茶艺师们;忽而在法国,把中国茶艺搬到里昂市政大厅……忽南忽北,忽东忽西,余悦先生颇有策略的观念推广中国茶文化,为一次次的活动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付出大把心血,给圈内外的同仁和茶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余悦先生来说,如果半个月没有品到一杯“好茶”,亦即没有习茶的心得出笼,他的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恐慌感,觉得“为茶文化敲的边鼓”哑了,出了故障,因此便要叩心自问或自责,鞭策自己加强节奏感,于台灯下奋力笔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太需要这样的人。而像余悦这样从不更改理想的人生姿态与茶文化创新学术境界,实则就是构成不老的中国茶文化发展“基因”中的一个重要的“密码”。
- 上一篇:由禅至茶:解疑答惑茶文化
- 下一篇:吴言生说禅: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