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禅品茶 禅茶一味
在我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是跟随师傅在山林中听松涛、观星辰、品禅茶、悟玄机。
静处乾坤最大
禅茶两盏最香
白日里随缘而过
夜深处观星越河
柴扉草门
依藤临水
随心本是自在
宽袖纳衣
枕石斜卧
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禅坐
意在一个话头
未必有人胜我
我曾经问过师傅“什么是禅”?
师傅说“禅即不生妄念”;
我又问“什么是妄念呢?”
师傅说“无有定心即是妄念”;
我又问“何为定心”?
师傅说“对镜无心,八风不动;”
我又问师傅,那我又如何开始“观禅”呢?
师傅说:“你可以内觉内观,见本身本心,即是观禅。”
我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玄理,就对师傅说:“师傅您能讲得简单一点吗?”
师傅说:“那我们就吃一盏茶吧!也许你会在茶的幽香中找到答案“。
我便拿了水桶,到山崖下的一处泉眼边打了水,把纯净清凉的山泉倒进一 个沙陶罐里,用梨树的干枝点起小火炉,待烟散去,师傅说梨树枝烧的火煮水最甜,再把沙陶罐放到火上,烧水原来也有讲究。这时师傅点燃一炉檀香,打开一个檀木盒,从中取出一个茶饼,这不是一般的茶饼,是师傅根据禅修比丘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秘方炼制成的“禅茶”饼。
【禅茶经纶】有云:“瑰花入蜜藏紫香,片瓦微火炮芩黄,川芎三钱火石炼,五夷红袍茶最香。”在茶饼上取下一小块放入壶中,这时陶罐里的水也开始沸腾起来。师傅先用沸水注入壶中,再将水倒掉,把茶洗了一遍。这时一缕清雅沁心的幽香就从壶里散发出来,我忽然听到一声丝弦的低吟,那是师傅随手在那把破古琴上一划,可就是这轻轻的一划,悠远纯净、没有一丝杂念的琴声,透过世间的一切障碍,清洗着我身体里的每一个昏沉迷乱的细胞。只听师傅轻诵妙经,在一声木鱼响后,停了下来。
他老人家说:“让我俩品茶吧。”他把瓦壶轻提斜倾,晶莹剔透、葡萄霞色般的茶水落入了茶盏之中,他说:“你先细细品一下,等一下我有话问你。”这时,我哪里还顾得上有什么问话,闻一闻茶香,心里想到,品一品甘露,酌后才知品性,入口即是正果。哈哈,又有香茶可吃,不胜美哉呀!
在不染一尘的山水之间,在“茶”香妙生的泥壶里,
叶叶舒展生清香,
百药久制走泥丸。
似茶似禅似甘露,
心无一物跌蒲团。
轻品一口,心气舒展,深深呼吸几下,茶香药香浸脾入肺,静心疏肺,安神定念,我开始慢慢的追寻这百润千滑的根本。
忽听师傅轻声问我,“你喝到了什么?”
我答:“是茶呀!”
师傅又问:“什么是茶?可告诉我否?”
我一时间真的答不上来了,我便乱说起来:“是树叶”,
师傅摇头。
“是饮料”,
师傅摇头。
“是铁观音吧!”
师傅头摇得更厉害。
“我答不上来”!
师傅指了指这处的崇山峻岭说:“茶就是千山万树中你要寻找的那片叶子”。
啊呀!我真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悟到了。
终南北山下,子午古道边,百年不见行人,栈道古桥已残,悬崖峭处,岩洞廊环,暂借此处,冲茶三盏,在白日里诵经,入夜时参禅,不知神佛何处,但究本性长短,断了妄心,去了杂念,茶中品味四季,水中探寻山泉,觅了根性本源,修持正果当见。
“品茶、悟禅”是禅修者在山林中苦修出世法的一种善巧方便的方法,这其中的道理是只有体验过才能真正明白。而且这种体验决不是随便的选择一片树林,坐下来煮一壶茶就能够达到的境界。要想让身心获得一次真正的放松与禅静的修炼,就必须能体会出“茶”与“禅”的关系来,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恰倒好处地找到适宜的修行之地,这包括了与季节、山势、林木种类、水的流向、当日风向、时辰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和自己的心情相融合。当然,有禅修大德师傅相伴,什么样的心情也会归于一处,归于同自然融汇交溶的“禅”意之中。禅修的大师们在修炼成佛的道路上,用无比专注的心性参悟“禅”的根本,这是一种无畏、无惧、无色、无空、无是无非、无法无相、无明、无无明的真性体验,这个过程对于我们凡尘闹市的俗家弟子来说,是太难完成和实现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参与其中,在疲惫的心灵与身体里种下一颗具有
“禅”性的种子,让我们的灵性中那个原本就有的佛性,在这个种子里孕育出神圣无量的般若菩提。
照亮我们心灵中黑暗处的角落吧!在佛法“禅”悟的念力之中,疗修清理我们破损的身体与思想,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扫除,做一次前所未有的调理。
就让我们从今天的“禅茶”悟道开始吧!这是一个具有佛性禅意的治疗,是修复我们失去知觉的细胞、失去知觉的灵魂最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是太难或者无法做到,只是需要你能够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稍稍停歇片刻,点一炉檀香,拂一下琴弦,吹一下萧孔,再冲一壶禅茶,静静地坐下来,坐在山林山水的怀抱里,收回一切杂念和妄想,向身体深处观望,观望体内的乾坤世界,本相自我。同时,可以在轻轻小酌一口禅茶,深入的观想,让一个话头将你会引入更深的地方,感知茶入口过喉进入体内什么地方,流向什么地方,清散到哪个缝隙里。你闭目静静的观想,静静的内视它吧!觉、闻、听、悟这一口茶汤的全部细节,甚至要去感知那茶汤中的每一个分子到了你体内的细小微妙的变化,调动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调动你身体里每一个有感知的地方,你身体中自会产生佛的根性来,这种根性会有助于你解除一切烦恼、困顿、疲乏。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禅茶”之法根性真谛之所在。
这是自汉、唐以来无数成佛高僧秘修的的体验。如今已很少流传于世中,一般常人更不可能象师傅悟得如此通透。今天师祖把 “禅茶”精髓与大家共同去分享、体验,这其中妙境,全是佛菩萨的愿力所为,是让迷沌困乏的行路人,歇息静修片刻,好好放松一下自己,放下一切烦恼,放下一切包袱,进入“禅茶”灵静、山水无染、空寂万象的“禅”的调息之中。其实这就是被西方医学界推崇的最为神奇的念力治疗。
觉闻茶香,自觉心腑之中有亿万株茶树花开,自觉心腑之中有清泉万眼,流向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梢,自觉体内万象气新,自觉有四季,有山川,有天地,有无限宇宙星辰运转。直至空相自生,空寂空无,具有根本佛性,这便是“禅茶一 味”的真谛了。在便是“茶”与“禅”合一的安般守意的正觉法门。
我与师傅又喝了几杯,我一直在追寻茶中百味的根本,但也只是初入,又能见到什么呢?这时师傅又问我:“你知茶中可有佛性否”?我又不能回答上来,而且我真实无知,但我想茶中一定有佛性,可佛性又何在呢?我又全然无知了。我问师傅:“可以为弟子解答吗?”师傅说:“当然,茶中佛性见其片叶百味,每味必有一出处,每味必有一来去,此中一切皆有真性,其性非实非虚,若有若无,清静无为,寂然不动,其中法味本心清凉,可除妄心杂念,磨镜照心,洗尘去污,善调诸根,引明补漏,此乃茶之佛心佛性呀,惟恐众生不知呀!”
师傅又说:“当自己心魔蔽盖了原本清静的灵性,这种人又哪里能见到茶中佛性的存在呢?”我无言以对,我倍感惭愧。唉,不是今日与师傅品味“禅茶”,又怎能听到这深刻的道理呢!
正如达摩大师说的那样:一切的一切地方,都能生成你的本来清静无有疑惑的法心,都能有你自身的佛性的存在,你的那本来寂静如空的心就是佛性佛心,永远是这样,这个道理永远也不会改变的。除此之外,外求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有益,那是些迷乱你心志,诱惑你良知,勾引你误入魔道的邪念,千万不要贪婪这些东西,不然,你永远也无法解脱自己,又如何修成大智慧和正果呢?看来茶中佛性也是喝茶者的佛性,喝茶者的佛性也是“茶”的佛性,“禅茶”之道在于见性呀!
泥瓮之中的水我们已经用完了,茶也冲了三遍,此时,我自觉每一个毛孔都能呼吸到甜润的空气,何等的神清气爽,我的心平静安逸,这种前所未有过的吉祥欢喜,如妙莲自开的圣境,空相由心而生,我着实感受到了“禅茶”的真实根本味道。
- 上一篇:禅茶:由迷到悟,由俗至雅
- 下一篇:一杯禅茶品宁静 但留释然在心底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