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
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
有人跟我说起念佛这个事情,他们可能看过以前东北一个居士写的一篇批判我的文章。批判我什么呢?我当时在东北跟他们这样念《阿弥陀佛经》,说——“尔时佛告舍利佛,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闻说阿弥陀佛执其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说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然后他们就开始评判我。我把这个批判内容给大家讲一讲,也可能大家得到一些启发。我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实际这还是经典上的话。他们是那样说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意思是我闻说阿弥陀佛了,然后我就念阿弥陀佛。我不是这样说的,我说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他们就批判说我改经典了,我说我没有改啊!他说你不能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说我应该怎么念呢?因为那个标点符号是过去古人圈点的,也有近代人圈点的,圈点的方法不一样,我说我就圈点错了对不对?我认错。但我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不一样了。我记得《观经》上说——阿弥陀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摄取念佛众生慈悲不舍。实际他这个载负也好,摄化也好,都是在念我们,不知道这个“个儿”大家好翻不好翻,翻不过来就是你背着飞机跑,翻过来就是你坐着飞机跑。大家都觉得好笑对不对?但很多人就是背着飞机跑,而不是坐着飞机跑,对不对?很多人念佛不去让阿弥陀佛去载负他,反而去推这个阿弥陀佛,你不累吗?我真想不通他们写那一篇文章评判我啥呢?“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阿弥陀佛载负众生、摄化有情,就是阿弥陀佛托负着我们的心了,阿弥陀佛的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着我们的心了,什么心?——妄心。我们的妄心在念佛的时候就觉悟了,怎么觉悟呢?——我被载负了,怎么被载负呢?——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那我这个地方一定没有障碍了,所有的障碍都是业习,好,我就可以把业习与佛光先剥离一下,那我再犯业习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业习,那就被载负了。但业习一来你随着业习跑了,把阿弥陀佛给忘了,那你就背着飞机跑吧,那你就扛着飞机走对不对?
现在我们明明是遇到了这样一个载负法界众生的广大的教法、伟大的教法、不可思议周遍的教法、摄取一切众生不舍的教法,我们舍他了,所以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子母相忆,不相离远。那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他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一念变味了,大家都认为变味了对不对?以前你认为是“闻说阿弥陀佛,执其名号”是你执持名号、他执持名号,我现在说的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执持。
佛在《阿弥陀经》中这样讲——“众生闻其经典及诸佛名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佛的摄受;“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都是佛在载负我们,他讲你被摄受了、被摄化了,就是说你上飞机了。你说不行,我的油还没加满,但它跟你没关系,你说我的资粮还不够,但它跟你已经没有关系了。你这个时候可以安心看你的业,看他人的业,看共有的业,什么业?——习惯。我们的什么习惯蹦出来,我们就处理它!不是说一闻到说“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就没有习惯了,不是!他让所有的众生知道自己的习惯,知道他人的习惯,知道共有的习惯。这时候,你依这种纯净皈依的心再看你的习气、他人的习气、共有的习气,不一样了。因为以前我们把习气当成“我”了,现在起码说习气已经不是你了,只是个习气,你的习气、他的习气、共有的习气。你从这个“我”的执着中挣脱出来了,在哪一刻钟呢?——“南无阿弥陀佛”之时。“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揭示法性的清净性、平等性、无碍性、真实性、周遍性,如实表达了一切众生的佛性。
佛性就是让我们觉悟我们的习性。要不然我们念佛干啥啊?哎呀,“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忏悔,“南无阿弥陀佛”,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你要的很多,你的心里不圆满。“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南无阿弥陀佛”,清净,“南无阿弥陀佛”,周遍,“南无阿弥陀佛”,如实。你说“南无阿弥陀佛”——给我点啥吧,“南无阿弥陀佛”——你给我点啥吧,给我一个一心不乱吧,给我个禅定吧,给我个神通吧,给我个财富吧,给我个……哎呀!你要的太多了!念一万声要十万个东西,对不对啊?佛没有念,没有清净,反而染污了更多的贪心,增加了更多的妄想!所以原来是个清净的修法,反而形成了一个极贪欲的迷失的心智!为什么呢?阿弥陀佛是周边圆满的,阿弥陀佛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是清净平等,阿弥陀佛是庄严具足,阿弥陀佛是真实安住,你安住了么?你彻底回归了么?你道不可须臾离了么?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不误导大家。
这个菩萨写了那篇文章,发表了一万二千份,批判我,我很感激他,为啥呢?他使很多人知道了“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不得了。现在这个居士我还很感激他,我说你真正在传播阿弥陀佛啊!他就批判我这一句,说我改变了经文。实际上我是圈点逗号圈点错了,对不对?偶尔地圈点错了,突然感觉到“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真是不能差一点啊,差一点就麻烦了。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有情想去载负阿弥陀佛,你是啥啊?你要干啥?一架飞机都扛不走,还扛阿弥陀佛呢!哎呀,现在的人真是太累、辛苦。有时候你搞不明白他要干啥,但大家都接受这个教育,你传我,我传你,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传下来,传下来什么呢?——怎么累怎么干,怎么辛苦怎么做。那这是佛法吗?佛分明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但得诸乐,无有诸苦”,分明提出净土一法乃至诸佛的教诲令众生离苦得乐。你看那个念佛人的那个脸,不念佛还好,还会笑一笑;一念佛,连笑都不会笑了!
“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与一切有情执持名号,本来这就是文字的一个引导问题,但这个引导的背后给我们的意识法界带来的,要么是一个崭新的东西,要么是一个已经陈旧的大家可以认为的东西,所谓的陈旧,就是大家在执持,所以很多念佛人很辛苦。你说念佛再辛苦也是善业,也比恶业要强啊?但很多人用自己的恶心、恶念、妄想心、贪欲心去念佛,虽然也结一个遥远的善缘,但当下许多人的确也做了很多毁谤佛法、诽谤弥陀的行为,就是一边念佛一边在诋毁的这种心理也是很强的,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说没有用这样的烦恼的话。那我们用阿弥陀佛来忆念我们,加持我们,阿弥陀佛以光明照射我们、摄化我们、影响我们、成熟我们这样的心理来念佛,那我们就会欢喜相应,就会安心,就会随顺,那就有不可思议的即下的利益,就是即念即解脱、即念即圆满、即念印契自心的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行功德。
因为很多人把念佛法门当成一个修来世的说法了。大家都说死了往生对不对?那你不是修来世的是修啥的?所以人一看,哎哟,这修来世的人,他对现世不尊重不爱乐,他对现世感到失望了,这人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了。为什么呢?他不修这一生了,他修来世,这一生他没有资本了,完了。大部分的念佛人人云亦云地把这个概念也就装在自己的脑海里了,张嘴合嘴——哎呀,我临终要往生、我临终要往生、我临终要往生、我临终要往生。现在不管了,现在——我要苦,我要苦,苦什么呢?——临终要往生。现在修苦行,有厌离心,对不对?现在越苦越好,苦了有厌离心。
那这个方法,很多年轻人说,你年龄大了你念佛吧。为什么呢?你苦了一辈子了对不对?你还不念佛,念佛就是苦,再苦,再加个苦,然后就舍离了。哎呀,你看一个念佛群体,我说你们报个年龄,一二三四五,平均年龄——五十八岁,这就是好的团体了。我到一个地方,我说你们报报年龄平均一下——六十四岁。那年轻人跑那去了呢?年轻人怎么的也要修这一生,我这一生还长着了,我修来生干什么?来生是老年人的事。所以就把佛教搞成这样一个东西了,大家脑海里在不断地接受接受接受——念佛就是为了临终往生嘛。你也说,他也说,不真也真了,大家说——哦,念佛是为了临终往生,白天准备资粮。晚上准备资粮,熬,等死,临终那一刻,阿弥陀佛来接我,走了。所以年轻人就不愿意学佛了,为什么呢?这样的老年帐还是八十岁再算吧。
我们要改变这种思想,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一切有情,不光是我们人类,不光是老年人类,不光是知道苦的人类、有厌离心的人类,是那些没有厌离心的人类,让他们智慧、让他们快乐、让他们轻松、让他们喜悦、让他们明亮、让他们有善巧、让他们在这个世间游历自在,让他们娱乐在人生之中,让他们游历在佛法的休息安乐之中,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大自在方便,那是佛陀给予一切众生的真正的祝福与利益。这个很有味道。
实际我们刚刚发心的,差不多都把这个苦,或者说一个超常的行为,认为是最好的东西,都有这么个概念。我到我剃度师父那去了,师父说“晚上睡觉啊”,我说“嗯,睡觉”。他说“不能坐那睡”。我说“我习惯了”。他说“外道!你读读经典去,看看世尊怎么睡的觉。”我说行,虽然一伸腿就发热就难受,慢慢地听师父的话吧,谁要你是师父的徒弟呢?不能做外道啊。后来就知道,这个苦最多是个助缘,让我们警觉自己,这是可以的,但要把苦当成一个根本,我们就大错特错了,那走错路了。
那么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阿弥陀佛来载负一切念佛有情,摄化一切忆佛念佛有情,听闻名号功德,回施广大利益,令众生如实安住。如实就是安住,安住就是如实。你不安住就不如实,就不究竟;不究竟你就不如实;不如实你就漂在业力海中。如实就安住,安住就安心,安心就无来去,无增减,不垢不净,那心智就坦然,坦然就在如实上,如实就是弥陀所给予,弥陀的给予就是安心,安心的事实就来自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佛来给你印契,令你安住无疑!再也不需要挣扎了,再也不要索取了,再也不需要什么了。可以改变自己的现有,可以认识自己的业习、他人的业习,但绝对不需要再索取了,为什么呢?你本来具足,你的心本净本实本真,所以依本修法本自解脱,依本修法本自成就,依本修法本自庄严!
依本而修,就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依本就是正修行。现在我们的修行都不是依本,都不是依阿弥陀佛的誓愿来修持,依阿弥陀佛所展示的报德来修持。所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本,这个修是无修而修,正修行功德圆满清净,真实如实,彻底了义,非假于增减善恶是非大小,非假于来去,那我们就安住无疑,安住无疑即是往生,不可须臾离即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就是无间光、就是炎王光、就是不思议光,就是周遍十方平等安住,如实安住,就是依本安住,依本安住就是依本而修。那就是安乐国,所以未生安乐国土,已在安乐国土,何以故呢?心智清净故,心智平等故,心智如实故,心智佛果所印契故,心智佛功德所给予故,心智如实庄严故!我们认识不清楚也没问题,那我们继续学习,慢慢来。
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实际是把我们过去的修来世、死往生这样一个僵化的理念做个调整。这个理念很僵化的,所谓僵化,就是一个对错的说法,一个对的说法、一个错的说法,对的说法就是解释权在每一个人那里,合适你的你就认为对,不合适你的知见的那就错了。我们这样学佛,所有的佛法就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我们把所有的佛法改造了,结果学一年又一年,学一年又一年,还是老一套,哪一套呢?——合适我就是对的,不合适我的就排斥。那你上哪儿学佛呢?你不过学的是自我的对错,你选了一个对你心念、对你业习的东西罢了,你把它处理一遍,再跟别人表达。所以说“我们大家执持名号”,实际这是我们大家改造出来的东西,因为啥?这样改你才安心,你念佛才安心。让佛念你,你有点被动了对吧?我们的法身慧命太弱的时候啊,被动一点还好,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现在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佛法用自己的意识改造过了再建立,所以这个地方就建立了对错。改造过了再传达,所以我们的传达就是以讹传讹。好了,大家这样传播的越多,我们就越迷失,离佛法就越远。这很痛苦啊。在这么热恼苦难的世界大家太需要佛法了,对不对?太需要了!不是你需要、他需要,是大家都需要,太需要了,太需要了!但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下去那就越走越窄了。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是顺性而立的,是让我们的那个妄想执著回入到智慧海中、不思议海中、光明海中、无对待海中,消除我们二元的障碍与沉重,使我们的对待心理、挣扎心理、取舍心理彻底地休息下来,得到如实的安住,不可须臾离的安住。
你要是不可须臾离地安住,你一举心动念,你就知道是业了,所以“意乐人生”那五部曲你就知道怎么用了,你一动念——业,不管你怎么动念,保准是业,业习,若他人影响,若共有影响,保准是业习。你久久地观察,你就知道什么是叫自性了,自性的认知,那就是知本本自解脱,知本本自庄严,知本本自清净,人就能如实地安心,安什么心呢?令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周遍下来,圆满起来、庄严起来,随顺佛这样的功德、菩萨这样的功德,再看世间,所以一切世间佛愿所成,利益故,平等故,清净故,那我们就可以用清净的眼、智慧的眼、慈悲的眼来看这个世间,而不是用你的识心的眼、你对待的眼、你是非善恶分别的眼去看这个世界,那我们的世界就是平等的世界、清净的世界、无对待的世界,就是一个庄严的世界,你很多庄严的东西不不求而遇,不求而得,不求而至,不用你求。那有的人说近代有个圆瑛法师,他提出来的口号就是求福求慧求往生,那你怎么不求呢?反过来说,我们现在随顺佛愿就是求福求慧,随顺佛愿就是求往生,要不然那就是没有求,这个求要正行,要如实。
所以第三种正修行的方式——“三者彼于一切世界,照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这个无余的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的的确确是顺性才能展示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觉悟的状态、道不可须臾离的状态、法性周遍的状态、知本本自解脱的状态、知本本自庄严的状态、知本本自清净的状态。知本,本如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如是”,我们就会浮躁在自己的执着妄想业习的一些表面现象上,而不知广大的法性的作用。象我们这一房间的人,我们有一个共性,有个体性,共性我们要找得到了,大家的利益就可以在一个人的角度上回施给大家,但是别性各有守护。我们各人坚持自己的别性,这一个房间的人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什么呢?各人要干各人的,这个屋就很吵闹。但我们大家都同时倾向于一个清净平等如实的一个共性,那么大家有一个共同点的认知,再看个性就得到了个体方便,那么人在个体上就能得到清净平等的安住,而不去骚扰恼害于他人。这一点还真是需要我们通过对比来观察与反思。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十七 2011年7月17日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