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六十一日(一):对全新世界的心理准备
安居第六十一日(一):对全新世界的心理准备
所谓“正行”,此处之正唯依佛为正。这是很奇特的一个的教诲,也是很干净很彻底的一个提示,它没有其他的杂缘,或者说一些混淆的理念,它是一个如实、简洁的提示,一个依佛来修持的教法,或者说一个依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直接的提示。它没有那么多的委曲或者说掺杂了似是而非的提法。它彻底,很彻底。我们能遇到净土这样的教法,应该庆幸的也就是这一点——它的直接明了。它的缘起过程结果都可以用这个四个字来表达——直接明了。
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法则,也是我们累劫的善根,当然也是佛陀的回施与印契、我们承接这个机会而造成的一个事实。一个教法在生命的相续过程中产生一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它不是单向性的,所以它本身有其不可思议的作用力。
我们怎么把这一个多小时学到的点滴的东西能用在日常生活中,那真是个大事情。不说用的多,就一句话我们真能用得上,这个正行的利益必然会现前。有时候看似我们每一天都是不断地在温习,实际这个教法因为直接明了、究达无碍,所以在我们凡夫的意识中反而没有那么多内容,就是说有时候会有一点感触,干净的东西多一些,轻松的东西多一些,但真正庄严具足有力的东西可能我们体会的机会就少一些,那我们就不断地来提示、来唤醒大家内心的庄严,唤醒这个法则在我们生命中的依正二报中建立起来的庄严,或者这么说,因为以纯净的心、本净的心来观察,我们生命中本有的现缘都是庄严具,我们一切眼见耳闻所触及的东西本身是庄严。
所以法界众生为诸佛之所庄严,我们这个十法界中,所有九界所表达的东西都是诸佛如来的庄严的陪衬与作为的一个事实,好比说有三恶道众生,那么诸佛如来的大悲心与智慧心就显现的更彻底,要有彻底的悲心,他才能去饶益这一类愚痴众生、固执众生、迷失在刑罚中痛苦的众生。没有真正的大的悲智与方便,他不可能去饶益他们,所以说反过来说这些被饶益众生得到的解脱那就是诸佛菩萨的法则的庄严功德,没有九法界的这种相续繁衍,那也就没有诸佛的庄严。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是个清净的庄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堪忍界的庄严也就是杂类众生的种种业相,诸佛依无碍力、清净力、圆满力与悲智方便普遍饶益,无有舍弃。净土这个教法的确是如实来展示的。
我们看第三个正修行——“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雨天妙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于彼一切世界”。我们还要提这个应化身与念佛者,我们在念佛的投入的当下,我们先不管他是应化身不应化身,但他起到的作用与这个应化方便是无二无别的。作为法身功德也好,化身功德也好,报身功德也好,应化无碍,大家是知道的,千里江水千江月,这个我们会有感知的,但你说念佛人跟它去相提并论,念佛者有没有这样的作用呢?
为什么说正修行呢?就是要与这个应化身做一个比较。什么样的比较呢?——念佛人的作为与这些诸佛的应化身的差异在哪儿呢?若是念佛则无差异,若是念自身业力夹杂念佛则就开始有差异了;若是一个纯粹的念佛者是无有差异的,若是我们掺杂了自己的妄想业力,念佛、妄想业力,那这样差异就有了;如果我们的妄想是主体,念佛是个陪衬,那就彻底有差异了。
所以正修行,一定是一种纯粹的念佛作为。正修行,虽然是我们反复在提这几个字,还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它是很直接了当的一个提法,念佛者是一个很尊贵的,很稀有难得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一个行为。很尊贵,很不可思议,功德如诸佛化身方便无异,但人人又都能做得到。怎么做得到呢?做一个纯粹的念佛者,或者是说做一个身心对念佛投入的这样一个实践者,一个正修行者。
那么对此“于一切世界”我们就会有感知了。你说我们在这个自我生存的空间还处理不好了,还能在一切世界吗?因为这个一切世界,是十方一切如微尘一样的世界,即无尽刹海中,我们就不得不往源头上来反思这个东西了——因为这是随时会提起来的东西——顺性,这个性是法界性,那我们念佛与顺性就联系起来了,这个性德不是在一世界二世界百千世界有名称世界,这个性是诸佛亲证的法性、法界的性,是在无量世界、无穷尽世界、一切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总摄、无余的摄化。
顺性就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一般谈到顺性修持这个话题,对凡夫有情来说很遥远很遥远的,什么是顺性呢?顺性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呢?或者说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或者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对称的过程呢?那我们通过念佛的这四种菩萨正修行就有一个参照。
于一切世界,为什么能无余地照诸佛大会,无余地广大供养恭敬赞叹诸佛?要是离开“顺性”这两个字,我们谈这个教法就没有意义了,就变得十分遥远空洞,或者说我们有莫名的自我夸张了。所以念佛行法的利益最主要是诸佛如来的这个果地觉是顺性而成就的,是圆满了法性,是顺性而显现,那这个性,彻显了一切世间的本质,或者说本源、源头等等。我们不能把它讲成第一因,那就麻烦了,因为佛之教法无始无终的,但解众生心所障碍。念佛顺性可以利益一切世界,于一切诸佛会等照等供养,你说我们做其他的修持有没有这样的功德呢?有没有这样的作为呢?那其他教法自有其他教法的讲法,但净土的这个教法是这样究竟的。所以我们一般就讲它是一个究竟了义的修行方式,或者说是一个彻底广大的方式。这都不是赞美之词,有的我们会把这个词当成一种赞美,不是,这是它的如实的内容,它是一个究竟了义的、彻底广大的、实质的修法。
因为我们对念佛的实质的作用力无力透视,只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念过去了,有的人说我念佛挡不住自己的习气妄想烦恼、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周边因缘等等,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但总体的一个大问题在哪个地方呢?——就是我们不知道念的这个佛是顺性成就的,是圆满了一切性德、在周遍法界的清净中如实亲证者,我们顺应他这个力,就是所谓的佛力,其作用是周遍法界的。
弥陀教法的周遍性,实在是显现了顺性的、周遍的、事实的果地回施给众生的这个作用力。它的作用力是不可思议的,非是一个银河系、多个银河系,或者说我们能意识到的这些世界的空间所能比拟的,因为我们人类面临的所有空间就是可视的与可思维的空间,再也没有其他空间了,很渺小很渺小的。在这个无尽的法界海中,或者这个浩瀚的世界中,我们知道的就象大海的水沫沾起一滴,可能还要少,要说入不思议智,我们这个世界内容太多了,实际上我们不可见、不可思维的世界太多了,那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很多人读《华严经》时感觉真是让人太眩晕了,因为《华严经》讲的是诸佛菩萨的,或者法身大士的境中之境,我们心跟不上。因为什么?我们没有放心,我们用可思维的心去思维就跟不上。
我早期读《普贤行愿品》,读一遍我就得三天不再去接触它,为什么呢?这个说法也太麻烦了,十大愿王中讲什么虚空无尽、世界无尽、这个无尽那个无尽、我愿无穷,你心力跟不上。但读久了就有一点点感觉,这个感觉还是在自己的可思可知的这个层面上去感觉。后来就不再这么看了,就把自己可思的心、可知的心一放,只是随文入观了,突然感觉到经典在以不可思议的力载负着你,让你去乘着它的载负去观察这个世界,而不是说你去用有限的知识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以前就走了一个修行的歧途——就是拿自己的记忆所知的东西,或者自己能想象的东西去思维诸佛菩萨贤圣乃至法界不可思议的功德,结果很累,还很烦躁,没有味道。说“这没意思,这个经典看不懂!”要是开过来一个空中列车、波音飞机,不管你看懂看不懂,你知道它载负你就行了,
我们要是随顺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教法的这个力,顺着法性之力来让我们漫游法界,你会突然发现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等待着你!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可思的这个角度中从来没有的世界!你突然把那个所知障的禁锢与可思议的认知的禁锢打破了,那个时候说破我执,有一点点味道了,有一点点相似了,啊,原来我们平时的修行修的是我执,什么我执呢?——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知道的,我相信这就是法,不相信没有感知到的、没有学过的、没有认知的东西。这就是我执——我的知识的我执,我可见的我执,所知障特别的坚固。我就遇见许多第一次坐飞机的人跟我说,坐飞机还真是好,这速度真好。
太多太多我们不知的、没有看得到的东西,要是不随顺法性去审观它,那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于彼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共会。我们听到这样的文字,那简直就是奇谈怪论。有人玩过琉璃球的,千个万个百个堆在一片,拿一个手电一打,所有的琉璃球都会反出来一个光,我们不需要千个万个光源,一个手电可以照着千个万个同时反出来光,只要能照得到,它都会反出来光。就象千里江水千里月,那露水上也有月亮,只是说我们不会注意它。回头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室,专门搞这样一个房间,或者圆形的或者方形的,全部装上镜子,你进去一个人就会感觉到有无量的人!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试验可以作为。但你说我没有做过,我没有见过,感觉到不可思议。
性德不可思议,这个性是什么呢?——是万事万物、法界普遍事物的本性、本质。诸佛如来亲证了尘尘沙沙的万事万物可以映照这种力,所以他发出来一点光,即顺性的光,照亮所有的法界,照耀所有的万事万物,这是没问题的,因为他了解了它的本性,他透视了它的本性,他运用了它的本性,他深入了它的本性,他激活了它的本性,也就是说,他了达了、运用了、成熟了万事万物的本性!
我们若是对“正修行”这几个字没有真正地去理解,那我们对净土这个法门总是有将信将疑、似是而非的理解,或者说这个法门也没有啥奇特啊。但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法的奇特,通过这个五念门的认知学习,真正了解的那一天,你念一句佛号会热泪盈眶的,因为你重新认识法界了,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了,重新认识万事万物的作为与价值,彻底重新认知了,你在未曾有的广大心智中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全新的!我们会马上体会到这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都是陈旧的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一个陈旧的世界。我们了解不了这个世界是每日每时每刻的全新、未曾有。
我们想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的心理准备还不够。很多人念佛啊、经行啊、行般舟啊、修法啊,突然遇到一个境界,感到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从来没有见过,第二天还想再去重复,永远也重复不了了。很多人追求这个境界,结果就精神失常,就会着魔,就会天天自卑的要命,说我现在业障太深了,以前我好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境界。实际不是,每时每刻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心理,它必然有一个全新的、每时每刻全新的这样一个法界展现在我们的每一个当下。没有这样的认知之前,我们谈不上修行,我们现在的修行都是准备工作,准备修行。因为你的我执我见,你是没办法修行的,你把所有的教法、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认为都处理了,通过“我”的看到,“我”的知识处理了一遍,结果都变成了你、你的东西嘛,跟这个世界、这个无尽的法界庄严毫不相干!所以古人讲“道不可须臾离,离即非道”,
实际念佛真正的正修行,是全新的,也是不可须臾离的,没有离开的刹那,所以此处讲什么呢?——无余、这个“无余”也就是全新。“无余照诸佛大会”,诸佛者,觉悟者所领纳的世界,觉悟者感知的世界、认知的世界。你一旦觉悟了这个教法,没有刹那间的离开,不可能刹那间地离开,不是你要做某个形式、某个状态才能不离开,是你不管怎么样都离不开的这样一个彻底的回归与认知。所以“南无”是彻底回归。你彻底回归过吗?就是每一时每一刻都不可以离开了,这是“南无”的一个实际的作为。皈命不是全体嘛?我们念“南无至心皈命礼西方阿弥陀佛”,皈命是什么?——全部,全体。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警觉,起码需要我们学佛的人警觉——我们是在做为一些有为的、有限量的、有制约的一些法则,还是真正彻底解放了我们的整个生命?对此我们自身善自审观。要是还有间断,还有似是而非的东西,那你就要问自己了,这个“无余照诸佛会”,这个正修行你不契合,那你就没有彻底地回归,没有如实地安住,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安心者。
今天两个小伙子问我什么是安心?我说,安心我不知道,但是时时刻刻无染无著、无牵无挂的这种觉性的相续不可埋没、不可毁灭、不可动摇,我们的习气也可能会反复,我们的脾气、个性、作为等等都可能会表达出来,但是你在法性的随顺上,在觉知的正面的随顺上,在弥陀的光明彻照的随顺上安住下来,你没有动摇,没办法颠覆。
因为净土的提示,尤其五念门这前四门,是让我们入功德的,就是说我们有没有功德先不管,先引导你入,入什么功德呢?入道不可须臾离,入彻底的回归,入安心的真实法界。
你说“我不信”,不信也给你种个种子。你信了,那就即时的利益,这跟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你信它,利益就现前。比如说飞机时速一千五百里。你说我不信。那你坐上去它也载负你。你说不信,它不可能就减速了。很多人是不信佛,不信佛的功德,或者说自大、自以为是、自以为我有修行,你那点修行象蚂蚁爬一样。在你的业海之山巅,那一点善缘作为真就像蚂蚁步行一样,你就爬吧,你就自以为是吧,那没有问题,我们也不能反对,就是说萤火烧于须弥,你有这样的大志也不得了,但你毕竟是萤火,没有人反对。
我们要知道,你在真实法界的一种随顺与认知,那还真是要福德因缘。虽然阿弥陀佛平等回施,不舍一切有情,但是有情会“如母忆子,子若逃逝,母忆何为”?也起作用,毕竟他母亲在想他。现在从家里逃逝的儿女多的很呐,被父母一直照顾照顾,长大了,跑掉的多得很,但是家里的父母一直惦记着他们,他们经常把父母给忘掉,甚至巴不得父母把他们也忘掉,但他们不知道他们从父母而生,是父母生养而来。我们的自大也没有问题,骄慢也没有问题。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从法性中出生而来,我们从觉海中孕育而出。你的法身慧命你要知道,你那个自大无外乎是把你个那一个什么身份、一个什么作为、某个辉煌、某个可以自尊、可以自我守护的一个记忆当成自我罢了,最多就只是这一点点,你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你说我是什么人物再来,那也是萤火虫,因为在这个无尽的刹海中,地球就是一个小斑点,你在这个斑点上是一尘刹上的一个小斑点,你再大能大到哪去呢?再大只能顺性认知,顺性念佛,顺性去认知一切法界的共性,融汇于一切法性的共性中,那你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广大的供养与利益,要不然很麻烦。
所以这个“南无”,我们天天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你有没有彻底回归过?象我们作为地球所载负的一个生命,你骂它也好、你挖它也好、你培植它也好,你去吐痰、去污染,它还是载负着你,静悄悄地载负着你。阿弥陀佛无染的功德、誓愿就这样悄悄地摄服着我们,就象地球载负着我们一样,你怎么样去掏它、折磨它、打几千米的井、挖几千米的坑、又烧又捣鼓的,对又抽它的血什么的,干什么不管,它还是载负着你,哪一天颠覆我们的时候事情就大了。地球给我们带来了安慰,但我们作为人类没有感谢它对我们的载负,偶尔诗人会引发一些感叹——大地啊,我们的母亲。但后面还是占有资源,掏地球,该咋掏咋掏,等他当上煤老板,看见日产五十万吨才高兴呢,要是让他去搞石油,那一天能产一千万吨才好呢,他才不管地球母亲了。
阿弥陀佛亦复如是,他亲证法性功德之周遍,普摄一切众生心性,加持一切众生的善良智慧慈悲安乐,令一切众生的生命相续,但我们不知道,我们还经常排斥他,我们自以为是在排斥他,我们坚固自己在排斥他,我们在封杀他的智慧与广大、平等与如实,我们在摧残他,摧残他干什么呢?——强化自我,就是占有更多的资源。实际你不知道这个法性海中,所有的法性海资源是平等资源,每个众生都可以平等地去观察、运用,平等地爱护与守护,当我们没有这个心念的时候,大家都在去掠夺。相互的掠夺就产生战争、逼迫、相互的不信任等等,带来了心理伤害。
所以,我们在每一个空间中这个“全新”的感知还没有成熟之前,谈不上是念佛者,谈不上是真正的念佛人。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念佛者,是身心无所挂碍者,是一个法界的供养者,法界的欣赏者,法界的随顺者,法界的爱乐者赞美者!对这个法界你充满了赞美,充满了感激,对你这个所生存的空间,你充满了供养、给予的理念,你再也没有我在这个地方要强制它的理由,为什么呢?你已经彻底地解放了自我的狭隘,你已经彻底地走出了自我自他的对立的逼迫,你真正地知道“道”遍容于法界,你真正知道佛遍融于法界,你的身心世界再也不是聚在这个四大五蕴之中自以为是的这样一个意识状态,而是彻底的超越与解放,彻底的供养与回归,如实的认知,安详从容真实地在这个世界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言行中去供养认知、感激认知、体验认知、如实认知,充满了这种喜悦与赞美!那么习气颠覆冲击、所知障对它的扼杀,我们都会知道,我们都能了解,所以我们在每个当下的业习,不管身口意三业的延续中,他人的身口意三业延续中,共有的三业的相续的延续中,你能觉知他,你能审视到,你能知道它的庄严所在,真实所在,利益所在,你能了解。这个“了解”,就象这上面讲的一样——“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这个诸佛功德就是觉者领纳的世界、
我们要想真正地赞叹,若在“每个现行全新”的这种审知与觉察中,你没有得到这种事实的利益,那你还需要加行,这个加行是什么呢?放弃自我。你说我放弃不了,那你就承担自我,顶戴自我,那么这个自我就是你的全部世界了,这就是个窠臼,这就是我们说的画地为牢,这就是你的一种自我世界的一种囚禁,你被囚禁了,你被你的所知可思的世界的意识囚禁了,囚禁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这个囚禁会使你迷失,每个当下是迷失、索取、占有、推脱责任这样一个狭隘的生活作为,而不是奉献、喜悦、安乐、赞美、感恩、明快、轻安,这些东西跟你无缘。什么跟你有缘呢?——沉重、挣扎、对立、索取、推脱责任,遇到违缘了就埋怨周边有情。为什么呢?没有知道不可须臾离于之道,没有了解阿弥陀佛亲证法性之周遍,没有了解到我们生活在阿弥陀佛无碍的圆光之中。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十七2011年7月17日
- 上一篇: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
- 下一篇:安居第六十日(三):快于我法来娱乐休息!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