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欢喜 诸佛欢喜──满贤菩萨供养佛陀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不但可以得到福寿康宁,更能成就辩才无碍,欢喜自在。」又《增一阿含经》卷一云: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四十二章经》上亦说:「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由此可知,供佛斋僧,功德殊胜。
然而,一般人不知佛法之广大,修布施供养,只为求人天福报。古印度的南方有一位婆罗门人名叫满贤,是当地的大财主,富甲一方。此人为人性情和顺,心地善良,扶贫救危,悲悯众生,把乡人都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有加。
有一天他摆设盛宴,供养千位外道修行人,祈求未来能升入天界,永脱沉沦。当时有个亲友对满贤长者说,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有一位如来世尊,神通广大,功德无量,精通佛法,闻名国内外,现正在给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人和非人演说佛法,那里的国王、长者和万千民众皆来听法,对他所弘传的佛法,无不敬仰。
满贤长者听到亲友说佛法精妙无比,即生信敬,立即走上高楼,手捧香花,合掌长跪,遥拜世尊,口中说道:「祈愿如来灵验,使我所烧香气,芳馥飞扬,遍布王舍城中,并且将我所供养的香花在佛陀头顶变成花盖。」他的誓愿完毕,香花果然很快就飘到佛陀头顶,变成了花盖,芳香之气遍传王舍城中。
阿难见此情景,心中不解,便问佛陀:「如此香云从何而来?」佛陀告诉阿难:「南方有一国家名叫金地,国中有一长者,名叫满贤,遥请我和众比丘前往应供,我应当到那里接受供养,你们亦可各展神通,一同赴宴。」说完后,佛陀即乘祥云来到满贤宝宅附近,运用神术,将千位比丘隐藏,独自一人,手托神钵,来到满贤面前。
满贤看见佛陀驾临,非常高兴,让五百余徒众们端来各种饮食迎接世尊。佛陀安详徐步,神采焕然,威仪持重,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光明,好像千百个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天地。满贤急忙顶礼膜拜,说道:「善来世尊,慈悲怜悯,接受我等供养,实乃三生有幸!」
佛陀柔和地说:「请将你所设供物品全部放入我的钵中。」五百余徒众实时将所有食物一同投进钵内,可是仍未装满小小的钵盂。满贤及众人目睹如此情景,对佛陀的神通,尽皆钦服;还未想到,随即逾千个比丘霎时间现身眼前,在佛陀身边绕行。满贤惊诧无比,马上五体投地,发大誓愿,归依佛门,广积功德,普度众生。佛陀微笑,从面门处放出五色光辉,遍照环宇,绕佛三匝,然后从佛顶入去。
阿难问佛:「如来尊重,不苟言笑,是何因缘,今日发笑?」佛陀回答道:「此位长者,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菩萨,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故此微笑。」
所谓「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佛为度一切众生故,示现无量法门;佛法之妙,乃在于应机说法;众生若与佛法有真实之感应,佛自然会心微笑──这就是佛的慈悲。
说到「供养」,实乃佛弟子必行之功课。寺庙三餐之中,早斋、午斋皆应供养。晚餐称为「药石」,不视之为斋饭,而视之为服药,所以不作供养。
一般在家居士于平日用斋时,不分早斋、或午斋,均可合掌默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法界众生。」诚心以自己将受用之饮食,发恭敬心供养佛、法、僧三宝,并发广大心供养一切众生。
为何要「供养佛法僧三宝」?因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须仰赖「三宝为明灯」,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转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须依循「三宝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离苦得乐。因此景仰三宝、感恩三宝、并以三宝作为人间最大福田,发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养。
为何要「供养一切法界众生」?因为人生在世,事事皆以因缘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无一不是藉助众生之力方得圆满,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因此应发感恩心以为供养。而我今虽衣食饱暖,世上却有无数饥童饿殍,乃至广大恶道众生受苦无尽,是故应发广大心、慈悲心至心供养。
而最高、最究竟的供养是「法供养」,亦即令一切有情成就佛法智慧解脱之因缘。然除了饮食供养,众生更需要修行佛法,解脱烦恼。因此,结斋时默诵:「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足佛法。」祈愿众生未来皆能至少达到阿罗汉圣者的境界,「所作皆办」(因修行而梵行已立、生死已尽),「具足佛法」的智慧与光明、自在与解脱。
在道场过堂供养时,维那师会带领唱诵:「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然后因应早、午饮食特色,早斋唱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午斋唱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偈中,「行人」指精进之修行者;「法界有情」指法界一切众生。「三德」乃指食物具备轻软、净洁、如法之优点;「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调配变化,滋味得,二者都是用来形容饮食的甘美。
「粥有十利」则指吃粥的益处有十:(一)资色:资益身躯,颜容丰盛。(二)增力:补益衰弱,增长气力。(三)益寿:补养元气,寿数增益。(四)安乐:清净柔软,食则安乐。(五)辞清:气无凝滞,辞辩清扬。(六)辩说:滋润喉舌,论议无碍。(七)消宿食:温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风:调和通利,风气消除。(九)除饥:适充口腹,饥馁顿除。(十)消渴:喉舌沾润,干渴随消。
结斋时,因为法会斋饭是由大众护持供养,故会唱诵:「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侄南,怛侄他,唵,折隶主隶,准提萨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祝愿供养法会斋饭的护法居士,因以欢喜心种此清净布施的善因,必将得到世世饮食无忧、究竟安乐的善果。然后才接着唱:「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足佛法。」完成结斋的祝愿。
为佛弟子者,如在每天精进定课之外,斋饭饮食时又能摄心用功,以恭敬心、报恩心、慈悲心、清净心、广大心,至心供养、结斋、祝愿、发菩提心,愿与一切众生共成无上佛道,必能身心清净,法喜充满。
这样的话,佛陀定必破颜微笑。
- 上一篇:如何对治瞋心?
- 下一篇:慈悲化度 有教无类──略述佛陀觉之教育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谁云鹫岭佛难逢,佛在心中哪有踪的意思
- :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的意思
- 仁德上人:众生靠事信,菩萨靠理信只有佛依靠智慧生信
- 净界法师:无量声佛开示诸菩萨弟子观照本觉妙明
- 净界法师:如何成就应身佛?菩萨成就国土要怎么做?
- 圣玄法师: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的供养却没有功德?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仁德上人:了解菩萨的大慈大悲心
- 仁德上人:众生与诸佛的法身是平等无二的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净界法师:佛陀用长行和重颂这两段来说明三界火宅
- 仁德上人:佛虽有神通佛力也有四不能
- 仁德上人:佛无遗教歌
- 仁德上人:十方诸佛有三身四智圆满而又称性妙用的真佛真身
- 界诠法师: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 本源法师:佛陀的相貌为什么会修得如此清净庄严?
- 仁德上人:众生把自我放第一位而菩萨把见性放在第一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部经,是什么意思?
- [禅茶]乾隆对茶道是怎么理解的?
- [禅宗文化]释契此《一钵千家饭》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抱怨环境,凡事贵在坚持
- [佛经故事]天性永远与你相随
- [佛与人生]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 [佛学常识]释迦成道日与腊八粥有什么关系?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普洱茶]喝普洱茶能不能减肥?
- [禅宗文化]释契此《插秧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千锤百炼,雕塑完美的自己
- [佛经故事]心是人生的方向标
- [佛与人生]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 [佛学常识]“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红茶]红茶有养胃暖胃的功效吗,胃寒的人可以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