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化度 有教无类──略述佛陀觉之教育
(一)望子成龙.教育时弊
现时很多名校,从幼儿园开始,在招收学生前,要经过考试,家庭背境调查,才考虑是否收这个学生,所以为父母者,儿女到了入学年龄,为了让子女入读名校,便大费周章,通宵排队取报名表,入住豪宅配合校网,安排司机、佣人接送孩子面试,教孩子怎样应对老师的调查询问等等,真是苦心孤诣,费煞思量。
(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甚至孔圣先师,在《论语?述而篇》:亦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大意是说,求学的人在求学时,如果表现懒散懈怠,没有上进的心,没有求知的欲望,不能举一反三,举一角而相证到三角时,孔夫子也不会收他为徒。那么,钝根的人就没有接受改变命运的机会,更何来脱贫机会?
(三)佛陀教育.有教无类
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有教无类,不论何种根器的人,好人坏人,愚人贤人,穷人富人,只要与佛有缘,听从佛的教法,佛都不会放弃教化他的机会,务使坏的变好,好的更好。
(四)既愚且钝.成阿罗汉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周利盘特的人,父母死后与兄长一同出家成为佛弟子,兄长名摩诃盘特,稍有聪明;周利盘特自小便禀性鲁钝愚笨,在僧团里,凡所学习,都是诵过即忘,大家称他为「愚路」。日子久了,大家都觉得他无法学习佛法,准备逐他回家,愚路伤心地蹲在墙角哭泣。这事给佛陀知道后,教他每天为各位比丘扫除鞋上的尘垢,每扫一下就念一句简短的「拂尘除垢」。佛陀要他天天做这「苦工」,主要是先令他消除业障。有一天,愚路一边扫尘时一边想,为甚么这尘垢老是扫不完的呢?扫干净后不久又沾满,为甚么呢?突然,他想通了,正如我们心内的尘垢一样,前念未完,后念又起,总是不得清净,如果心地清净,尘垢便不得其便,故要守护自心,不令生垢,尊者因此明白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开悟后的愚路,得大神通,能作十八变,变出各种形像。这时,佛陀派他为比丘尼说法,开始时,这些比丘尼很不服气,周利盘特尊者知道她们所想,于是以神通力飞上树上,又以神通突然出现在她们眼前,大家看得目定口呆,知道尊者神通广大,无不信服。传说佛灭度前,曾嘱咐十六大阿罗汉不可入涅盘,而周利盘特便是其中受佛咐嘱之一,他与一千六百阿罗汉弟子共住持轴山,护持正法,帮助众生。
一个既愚且钝,大家都认为无法教化的人,佛陀都不放弃,最后成为大阿罗汉!
(五)四姓出家.同为释氏
又有一位优波离,是佛陀祖国王子们的御用理发师。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回国探望亲族,为大家说法,八王子受佛陀教,准备随佛出家修行,出家之日,八王子请优波离回家,并脱宝衣送给他,变卖此宝衣,便无忧以后生活了。优波离顿感人生是苦,很想随佛出家,于是把王子送的宝衣挂在树上,来到佛所,求佛许他出家。慈悲的佛陀,不以优波离是四姓中最劣的首陀罗(奴隶)为嫌,反而让优波离在众王子前出家,成为众王子的师兄,藉此降伏王子们的骄慢心。当众王子们剃度后,世尊要他们一一向诸比丘顶礼,来到优波离面前时,释尊之异母弟难陀,拒绝顶礼给优波离,认为我是王子,不应给贱民顶礼。佛陀对他说:「我的法是受戒前后,优波离在你们之前出家受戒,不在贵贱,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众王子无奈,惟有信受佛教。
(六)首陀罗族.律藏祖师
优波离出家后,修持严谨,精于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佛涅盘后,摩诃迦叶尊者召开第一次结集大会,优波离被选诵出律部,成为律部的开祖。以后的律藏,以优婆离在第一次结集分为八十次诵出根本律制,即八十诵律,后经传承发展,昙无德乃从八十诵律采集而建立一部,称为昙无德部,又称法藏部。
佛陀广开门户,不以优波离地位低微而轻视于他,为当时古印度社会走出四姓平等法的第一步,更为后来佛教律藏的传承造就优秀人才。
(七)不信立信.信已弥坚
发愿生生世世,随佛供佛的须达长者,求祇陀太子把祇园让给他为佛陀建立祇园精舍之后,有这么一个故事。
须达长者全家敬佛,独有一个老工人,名叫毘低罗不信佛。这老工人非常能干勤力,所以很得须达长者的信任,夫人更把一切大小的家当都交给她打理。但这老母不信佛法,而且非常悭吝,遇有僧人托砵,总是诸多推唐,不肯布施。这事传到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那里,夫人是很恭敬佛法的人,对老母的所为,起了不满,于是劝须达长者的夫人请佛陀来度化老母。
佛陀慈悲,带着难陀及阿难来到长者家,但老母因为业障太重,见佛之后,竟然心惊毛竖,以扇掩面不敢见佛,而且迅速走开,把自己关在木笼内,不但如此,还说了很多谤佛的话。佛说,这人罪根深重,于我无缘,但她与罗侯罗曾种善缘,可以让罗侯罗去度化她。
罗侯罗奉了佛旨,带了七宝四兵,化身为转轮王,又带了一千二百比丘,化身为随从,乘着宝莲花,到须达长者家的附近,依空而住。那时,守宅的夜叉神祇,大声说:「圣王出世,驱逐恶人,宣扬善法。」老母听闻后,心里很欢喜,很希望圣王能赐宝珠给她。罗侯罗知道老母的心意,于是来到长者家,与老母相见。老母闻说圣王驾临,从木笼走出来,头面顶礼,赞叹圣王的功德,免不了又说毁谤沙门的坏话。罗侯罗对老母说;「姐妹,你有宿世的福报,想奉你为玉女宝。」老母听到,眉飞色舞,高兴不得了,但却自惭形秽,不敢接受。须达长者心知肚明,假作鼓励说:「既然圣王送玉女宝给你,你就欢喜接受吧。」老母恭敬的说:「老婢唯命是从。」于是五体投地,礼拜圣王。这时,罗侯罗给她说修行十善的好处,以调伏她的恶心。老母听得入神,实时开悟,罗侯罗便恢复本来身份。老母立即跪在地上,向尊者忏悔罪过,并求受三归五戒。
经过忏除业障后,老母亲身来到佛所,向佛发露忏悔,随佛出家,佛亦欢喜摄受,最后这业障深重的老母,通过忏悔开悟,而证得阿罗汉道。
我们无始以来,罪业多如恒河沙,大如须弥山,故必须向佛忏悔,才能解除。如《五十校计经》说:「齐至等觉,皆令忏悔。」到了等觉菩萨的地位,仍需忏悔,何况我们这些凡夫!
(八)破戒比丘.犹胜外道
佛经说:「詹匐花虽萎,犹胜诸余花。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佛说破戒的比丘虽像已死之人,但因为戒的余力,仍然能够示于人天道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没后香仍不散。犯戒的比丘,胜过无犯的人。佛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受了戒,才有戒可犯,没有受戒的,便不会犯戒了。所以佛又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大智度论》亦说,宁愿受戒而破戒,破戒堕地狱偿罪后便能得解脱,但不受戒则轮转三界,永无出离之期。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凡夫,出家人亦是凡夫僧,但凡夫犯错没人理会,因为他们没有戒律在身,但出家人的行为,分分秒秒在被人监视,天天在战战兢兢过活,为甚么?因为怕出错影响佛教声誉,但越怕出错越会出错。因此,说出家人过错的人,等同出万亿佛的身血,不论他、她是否破戒或是持戒,有受戒或是无受戒,有过失或是无过失,说比丘过的过比和尚破戒更甚。为甚么这样说呢?因为出佛身血只自己造业,不会障道,但说僧人过失,会坏人信佛因缘,令人对佛教生畏,使不信者却步,已信者退失道心,这种断人慧命的过错不是小事。因此,菩萨是乐求人德,而不乐求人过失,谈人之短,短在己身。不说自己有德的人,是没有贡高我慢,不说他人过失的人,对人没有憎嫌心。所以,若果见破戒僧人,不要说他的过恶,应当念这人今天是错了,但明天会改过的,久久亦会得道。如菩萨地说:「怜愍恶人,胜于正行。」这话是要我们以悲心教化恶人。若觉得众生无善值得称赞,那么,就称赞他原有的佛性,不过因一时迷失而已,日后当能寻回,因为众生皆有如来佛性。
明达佛理的乾隆皇母亲,知道儿子看到这么多不如法的事,对和尚便心存厌憎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儿子,惟有说:「儿啊,佛功德不可量,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九)观机逗教.应病与药
佛陀四十九年孜孜不倦地天天为人说法,目的是希望令那些不信的人入信,并要他们止恶迁善。对常怀瞋恨的人,佛说要慈悲忍辱,愍念他的愚痴,宽恕他的过错;对贪心的人,佛说布施可以得大富,能舍就不会贪了;对常犯过错的人,佛劝他受戒,有戒体在身,犯错便会减少。对懒惰的人,佛说精进的好处,鼓励他勤求菩提。对乱心的人,佛劝他念佛坐禅,以一心摄乱意。这种以智慧摄愚痴,以财宝摄贫穷,以安和摄苦患,从明智得欢悦的教法,是为大乘教法。
佛不但为贵族贤王说法,亦为下贱如优波离等说法;不但为大富长者须达多等说法,亦度贫穷如须赖多等;不但为大智的舍利弗说法,亦为钝根如周利盘特等说法;不但为少欲知足的摩诃迦叶说法,亦为多欲的婆难陀等说法;不但为宿德的优楼频螺迦叶说法,亦为幼稚的须陀耶等说法;不但为憍慢的婆迦赖等说法,亦为杀人如麻的鸯掘摩罗说法;不但为多智男子说法,亦为浅智的女人说法;不但为出家众说法,亦为极恶的在家人说法;不但为少欲的人说法,亦为在家五欲炽盛的人说法;不但为断酒的人说,亦为极醉的郁伽等说;不但为乐修禅定的离越等说法,亦为失子狂乱的婆私咤说法;不但为贤德的优婆塞说法,亦为邪见弟子阿须拔提等说;不但为盛壮的罗咤和罗说法,亦为衰老的罗拘罗等说法;不但为老年的婆拘罗说得阿罗汉,亦为七岁的小沙弥须陀延说使得罗汉;不但为十六波罗延答心中疑难,亦为六十聚落婴愚贪欲求的女人答难;不但为满愿子等大论牛王辩才无尽者说法,亦为浅智达摩地那比丘尼说法;不但为富贵大王夫人弥拔提等说使得道果,亦为下贱的僮仆使鸠熟多罗等说得道果;不但为贞妇毘舍佉说法,亦为淫女莲华等说法。
纵观以上种种,便知佛陀是真正的伟大教育家,造福群伦,有教无类!值得我们仰止、尊敬、顶礼、学习!(全文完)
- 上一篇:众生欢喜 诸佛欢喜──满贤菩萨供养佛陀
- 下一篇: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谁云鹫岭佛难逢,佛在心中哪有踪的意思
- 仁德上人:发心做一个直心善良慈悲的明白人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仁德上人:了解菩萨的大慈大悲心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净界法师:佛陀用长行和重颂这两段来说明三界火宅
- 仁德上人:敌我慈悲歌
- 仁德上人:佛虽有神通佛力也有四不能
- 仁德上人:佛无遗教歌
- 仁德上人:安祥歌
- 本源法师:佛陀的相貌为什么会修得如此清净庄严?
- 静波法师:要舍得同别人一起来分享慈悲和智慧
- 本源法师:佛陀度化众生的两种做法
- 净界法师:佛陀为什么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 仁德上人:无论什么心念之中都是以慈悲的爱心为基础
- 静波法师:成为佛陀的弟子才是学佛
- 本源法师:佛陀为什么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部经,是什么意思?
- [禅茶]乾隆对茶道是怎么理解的?
- [禅宗文化]释契此《一钵千家饭》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抱怨环境,凡事贵在坚持
- [佛经故事]天性永远与你相随
- [佛与人生]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 [佛学常识]释迦成道日与腊八粥有什么关系?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普洱茶]喝普洱茶能不能减肥?
- [禅宗文化]释契此《插秧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千锤百炼,雕塑完美的自己
- [佛经故事]心是人生的方向标
- [佛与人生]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 [佛学常识]“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红茶]红茶有养胃暖胃的功效吗,胃寒的人可以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