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乌仗那国
消失的乌仗那国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巡礼佛陀入胎的象国北天竺,我们自然感叹释迦牟尼佛悯念娑婆众生的悲怀。他虽然久已成佛,却不舍慈悲,历经诸苦,降胎受身,以度化久远劫来承受生死之苦的普通民众。佛陀来到人间,将佛法的智慧洒遍娑婆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勤学苦修、虔诚精进的佛子迅速地获得解脱。而疑惑重重、是非不断的弟子也有获得受用的情况。在当时处于佛法边缘地带的乌仗那国便是鲜明一例。
历史上的乌仗那国位于今印度河上游及瓦特邦一带。《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国人民性情多怯懦谲诡。但因为正法的感召,乌仗那国上下潜修,如同污池里绽放莲花,最终举国飞升,成为后世佛弟子共同敬仰的清净佛国。这是全体信仰佛法以后,不耕不织而使全境人民同生净土的典型国度。
在释尊弘法时期的中叶,舍卫城祇园精舍僧团的阵容日益壮大。乌仗那国的美相因曾为宿世为佛清扫道路的缘故,感得相貌异常端严。他长途跋涉来到舍卫城做生意,但所有财物被一位叫作贤女的妓女通通骗去。他对这位妓女的行为极感厌离,因而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终发大出离心,到祇园精舍请求佛陀为他剃度,后来获证了阿罗汉果位。这一时期,追随美相比丘来到祇园精舍,剃度证果的人很多。
有一次,乌仗那国发生了严重的瘟疫。迦旃延尊者被誉为“论义及教化边地第一”,佛陀派他前去拯救乌仗那国,迦旃延率五百随众前往救援。当他们抵达伽延沽跋杂时,一位名叫“有发”的婆罗门女因敬仰而卖掉了价值五百金币的头发,与母亲共同供养了迦旃延尊者。尊者一路前行,抵达乌仗那境时,该国瘟疫已消除一半,乌仗那国胜光国王拜倒在迦旃延足下,邀入王宫盛情相待。尊者向国王及臣民宣讲佛法,使大众对释尊及佛法产生了深厚信仰。胜光从此至心统理国家,且为报答有发女卖发救国之恩,娶其为王后,乌仗那国瘟疫全部消除。一天晚上,胜光国王得到奇异梦兆,咨询迦旃延尊者。尊者解释说:“该征兆预示异国国王前来进贡。”数日后果然应验。胜光王要将王位让与迦旃延,尊者拒辞不受。又敬赠财物、美色,尊者一一拒辞。胜光王坚持以财物供养,并请尊者转示佛陀,释尊特许尊者接受财物。此后,胜光王协助僧伽广造寺院。由于迦旃延尊者的不懈努力,位处边地的乌仗那国发展起了众多的僧团和寺院。
玄奘大师西行时,乌仗那国的国王叫做达摩因陀罗诃斯。他敬信三宝,以大乘佛法教化民众,国人皆崇信佛教。常有戒行清净的修行人,平日生活在大众中,韬光隐晦地行持,或有果证,亦不为人所知。
玄奘大师尚未到达时,诃斯王便已听说有求法者自东土而来,所以大师一进入国境,就被迎入瞢揭厘城的王宫。诃斯王久闻大唐天子太宗李世民的种种功业,对东土颇为向往,玄奘便向他介绍了大唐的文化和历史。以此因缘,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诃斯王派遣使节到达长安觐见唐太宗,还进献了龙脑香等贡品。
玄奘大师在瞢揭厘城短暂停留时,参礼了附近佛迹,并了解到一些佛陀前世的本生公案:
沿瞢揭厘城往东北行二百五十里,进入大山,有一阿波逻罗龙泉,此处有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的传说。阿波逻罗龙,在迦叶佛时转生为人,名叫殑祇。他深通咒语,让当地风调雨顺,但是要求每家须出一斗粮来送给他。过了数年,有人开始逃避税粮。殑祇很生气,发愿变成恶龙来惩罚他们。果然殑祇死后就转生成了恶龙,在这里制造灾难。后来闻佛说法,心净信悟,不再如过去般兴风作雨,伤害百姓。
瞢揭厘城东四五里处有一座佛塔,是《金刚经》中所说佛陀在昔日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
向城南走四百多里是醯罗山。佛陀在过去世为了听得半颂之法,曾在这里将生命舍弃给了罗刹。
城南两百余里的山边,有一座摩诃伐那伽蓝[1]。佛陀过去生在做萨缚达多王时,为了逃避敌人躲在这里。后来他碰到一位向他乞讨的婆罗门,一无所有的国王就让婆罗门把自己捆起来送到敌军那里换得赏赐,以此作为自己的布施。
离伽蓝六七十里的地方,有一座阿育王建造的佛塔。释尊前生是尸毗迦王时修菩萨行,曾在这里用刀割下自己的身肉,从老鹰那里赎取鸽子。这座塔便是为纪念此事而建。
从割肉喂鹰塔向西北走两百余里,有一座萨裒杀地僧伽蓝(唐代称为蛇药寺)。释尊转生为帝释天的时候,恰逢歉收之年,瘟疫横行,饿殍遍地。于是帝释天变成大蟒蛇躺在河谷中,并告诉人们:吃了蟒蛇肉就能够解饿治病。于是人们争相前往,蟒蛇的肉一边割一边长出来。
乌仗那国与中国渊缘甚深。早在南北朝时期,乌仗那国昙摩罗尊者携带佛舍利和经藏到汉地弘法。昙摩罗天资聪颖,精通佛学,且擅长密咒,神验无比。进入中原后,他很快通晓了汉语,并在洛阳城西兴建了法云寺,寺内所造佛像栩栩如生,如佛在世。当时京都的很多僧俗都来向昙摩罗尊者请法。
北齐时,乌仗那国的那连耶舍法师翻越葱岭进入中国,译出了《月灯三昧经》等多部经典。后来周武帝灭佛,法师便隐迹于山野潜心修行,直到隋朝建立,隋文帝请法师出山,于大兴善寺继续翻译经典。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圆寂,世寿100岁。法师共译出《菩萨见实三昧经》、《明灯三昧经》、《大悲经》、《须弥藏经》等13部70多卷经书。
乌仗那国是中国“留学僧”去往天竺的必经之地。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比丘惠生与使节宋云奉命西行求法,经吐谷浑、鄯善、于阗等国,在乌仗那国,他们受到上国使节般的礼遇,于是在当地停留两年,传播汉文化并学习佛法。传说宋云回国时,在葱岭遇见了达摩祖师。祖师当时手上执一只鞋子,翩翩独行。宋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这便是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公案。
从迦旃延尊者教化边地开始,乌仗那国佛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盛行小乘到崇信大乘的过程。《佛国记》中法显大师见到的乌仗那“佛法甚盛……凡有五百僧伽蓝,皆小乘学”,到了中世纪,《大唐西域记》描述该国已是“敬信大乘”。而藏传佛教的文献对乌仗那国另有一番描述:
乌仗那国是佛陀所授记的圣地,也是秘密成就圣者所安立的净土。虽然在外相上示现为一般众生所依止之处,但是在密意之中,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清净圆满。
佛陀在《大悲空智教王经》中,曾向金刚藏菩萨授记乌仗那国是一清净殊胜的修行处所。当时,金刚藏菩萨问道:“世尊,我们应当在哪些处所求得修行持明的成就?”佛陀回答:“金刚藏,有十二个处所可以让我们远离一切魔事,成为一切修行人所应尊重的修行圣地。第一个处所包含了惹蓝驮口嚂国、歌摩噜国与酤罗山清净园林……”而其中的“酤罗山清净园林”便是乌仗那国。
乌仗那与札奈达拉、保尔纳基里、迦摩缕波,同称为密教的四大圣地。密主金刚手菩萨也曾说过:“即使是要到楞伽这个遥远的地方,我也可由空中飞行而至。而此时,我应当以神通力来到乌仗那国的空行净土,为国王因陀罗部底宣说《秘密王集会经》。”所以,乌仗那国也是密主金刚手菩萨加持的圣地,并且是一切空行母聚集的地方。
乌仗那国是一切圣者修行成就的道场,也是一切护法所共同护持的殊胜圣地。无量无边的显、密成就者也在这里,宛如遍地开花结果一般,圆满成就。其中最殊胜的,是有“第二佛陀”之称的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曾在乌仗那国说法讲经,度脱众生,使国人都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从此精进修习佛法。当时的乌仗那国王因陀罗部底王获得了大圆满的广大传承及伟大成就,经由他的传授,国内一切有情乃至微小的生物都得到了成就,化成虹身飞去,甚至国境完全空无。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